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取材于《孟子·公孙丑上》)

(乙)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苑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取材于《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营窟:洞窟。②闲:捍卫。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B.自者也                                贼:偷窃
C.邪说暴行又                         作:兴起
D.不吾言矣                            易:改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坏宫室为污池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                      其心
C.人有是四端也                            天下生久矣
D.有是四端自谓不能者                      昔者禹抑洪水天下平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孟子认为,哀痛、怜悯之心是仁的萌芽,是“不忍人之心”的表现。
B.甲文中,孟子否定了“怵惕恻隐之心”产生的三种原因,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C.乙文中,孟子认为孔子作《春秋》一书意在警戒杨朱、墨翟这样的乱臣贼子。
D.乙文中,孟子认为自己是为了承续圣人的功业而不得不跟人辩论,并非好辩。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2)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5.请从甲、乙两文中各选1个运用比喻的句子,简析其论证效果。
2021-11-03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二轮拔高卷6-【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材料二;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材料三:孟子曰: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注】①容光:指能够容纳光线的小缝隙。②成章。指事物达到一定阶段或有一定规模。
1.第一则材料中“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艺”的意思是__________
2.综合以上材料,试分析儒家对君子“志于道”的认识。
2021-12-0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课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心焉耳   (句尾语气词,加重语气)
B.河内   (河流里面)
C.河东亦然   (荒年)
D.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减少)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或者通假字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3.下列各句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是亦走也
B.王道之始也
C.未之有也
D.非我也,兵也
4.下列各项中,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译文:战鼓咚咚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老百姓)养生送死都没有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大王如果不遇到坏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文:这与把人刺杀死了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2021-03-1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冶城职业学校(奉新县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 及纣之身,天下大乱,周公武王,三年讨其君,天下大悦。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舂秋》乎!”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二

文王之时,纣为天子,赋敛无度,杀戮无止,作为炮烙之刑,刳谏者,剔孕妇,天下同心而苦之。文王欲以卑弱制强暴,以为天下去残除贼而成王道,故太公之谋生焉。武王继文王之业,擐甲胄,伐无道而讨不义,誓师牧野,以践天子之位。周公继文王之业,持天子之政,以股肱周室,辅翼成王,宁静王室,镇抚诸侯。成王既壮,能从政事,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易俗。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身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禹之时,天下大水,禹身执蔂垂,以为民先。剔河而九岐,凿江而通九路,辟五湖而定东海。当此之时,烧不暇撌,濡不给扢,死陵者葬陵,死泽者葬泽,故节财、薄葬、闲服生焉。

(节选自《淮南子·要略》)

〖注〗闲服:简服,指守丧三月。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杨墨之道A不怠B孔子之道C不著D是邪说E诬民F充塞G仁义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指辅佐,与《答司马谏议书》“游处相好”中的“相”词义不同。
B.躬,亲身、亲自之意,与材料二“禹身执蔡函”中的“身"用法相同。
C.宁静,安定的意思,与“非宁静无以致远”中的“宁静”意思不同。
D.道,疏通的意思,与《离骚》“来吾道夫先路”中的“道”意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随武王讨伐纣王,又继承文王的事业,辅佐成王,成就了周朝功业。
B.孟子认为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即便圣人再次出现,也会认同他说的话。
C.周文王想推翻纣王的暴政,实现王道统治,而太公擅长谋略,适逢其时。
D.孔子教授七十弟子周朝制度,让他们有衣穿,有书读,形成了儒家学派。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
(2)伐无道而讨不义,誓师牧野,以践天子之位。
5.如果《淮南子》的作者读到材料一,他是否会赞同孟子对墨子学说的否定?请结合材料二说明理由。
2024-05-16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1.“天下有道”之“道”意思是________,“独行其道”之“道”意思是________
2.综合以上材料,试分析儒家对“富贵”与“贫贱”的认识。
2020-02-05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孟子•离娄下》)

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朱熹)

1.上述材料,贯穿了一个共通的儒家哲学观念,即__________
2.综合三则材料,简析这种哲学观念的特征。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7 .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子曰:“躬自厚【注】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厚:重,与“薄”相对。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2019-01-30更新 | 40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福建卷)
13-14高三·安徽·阶段练习
8 . 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圣人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你更推崇谁的处世态度?写一段话来阐明自己的理由。(要求:不少于60字)

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②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③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④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2019-07-11更新 | 183次组卷 | 12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卷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亩之宅,之以桑,五十者可以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申之以孝悌之义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王无罪岁,斯天下民至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其时       失:错过
B.谨庠序之       教:教育
C.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D.非我也,       岁:年龄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A.五十者可以帛矣B.非我也,
C.之以桑D.然而不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未之有也
4.下列对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A.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B.谨慎小心地教化百姓,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C.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话讲给百姓听。
D.谨小慎微地办教育,反复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讲给百姓听。
2021-04-0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冶城职业学校(奉新县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职高)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材料二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根据第二则材料可以看出,子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大舜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两则材料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021-09-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板块 古诗文阅读 (十八)“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配套检测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