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薛登,常州义兴人。父士通,为隋鹰扬郎将。江都乱,与州民闻人遂安据城拒贼。武德初,持地自归,授东武州刺史。辅公祏反,士通与贼将西门君仪战,破之。及平,封临汾侯。终泉州刺史。

登通贯文史,善议论,根证该,与徐坚、刘子玄齐名。调阆中主簿。天授中,累迁左补阙。时选举滥甚,乃上疏曰:

比观举荐,类不以才,驰声假誉,互相推引,非所谓报国求贤者也。古之取士,考素行之原,询乡邑之誉,崇礼让,明节义,以敦朴为先,雕文为后。故人崇劝让,士去轻浮,以计贡贤愚为州之荣辱。方今举士,尤其本。明诏方下,固已驱驰府寺之延,出入王公之第,陈篇希恩,奏记警报。故俗号举人皆称觅举。觅者,自求也,非拨知之义。是以耿介之士羞于自拔,循常小人弃疏取附。愿陛下降明制,颁峻科,断无当之游言,收实用之良策,文试效官,武阅守御。

时四夷质子多在京师,如论钦陵、阿史德元珍、孙万荣,皆因入侍见中国法度,及还,并为边害。登谏曰:

臣闻戎、夏不杂,古所戒也。故斥居塞外,有时朝谒,已事则归,三王之法也。汉、魏以来,革袭衣冠,筑室京师,不令归国。较其利害,三王是而汉、魏非,拒边长而质子短。昔晋郭钦、江统以夷狄处中夏必为变,武帝不纳,卒有永嘉之乱。伏见突厥、吐蕃、契丹往因入侍,并被奖遇,官戎秩,步黉门,服改毡扇,语习楚夏,窥围史成败,熟山川险易。国家虽有冠带之名,而狼子孤恩,患必在后。

今皇风所章,含识革面,方由余效忠,日磾尽节。然臣虑备豫不谨,则夷狄称兵不在方外,非贻谋之道。臣谓愿充侍子可一切禁绝,先在国者不使归蕃,则夷人保强,边邑无争。武后不纳。

久之,出为常州刺史。宣州贼钟大眼乱,百姓溃震,登严勒守备,固境赖安。再迁尚书左丞。景云中,为御史大夫。僧慧范怙太平公主势夺民邸肆官不能直登将治之或劝以自安答曰宪府直枉朝奏暮黜可矣。遂劾奏,反为主所构,出岐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开元初,为东都留守,再为太子宾客。登本名谦光,以与皇太子名同,诏赐今名。坐子累归田里,家苦贫,诏给致仕禄。卒,年七十三,赠晋州刺史。

节选自《新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僧慧范怙太平公主/势夺民邸肆/官不能直/登将治之/或劝以自安/答曰/宪府直枉/朝奏暮黜可矣
B.僧慧范怙太平公主势/夺民邸肆/官不能直/登将治之/或劝以自安/答曰/宪府直枉/朝奏暮黜可矣
C.僧慧范怙太平公主/势夺民邸肆/官不能直/登将治之/或劝以自安/答曰宪府直枉/朝奏/暮黜可矣
D.僧慧范怙太平公主势/夺民邸肆/官不能直/登将治之/或劝以自安/答曰宪府直枉/朝奏/暮黜可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审”解释为“仔细”,与《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中“审”意思相同。
B.文中“乖”指“违背”,与《红楼梦》中“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中“乖”意思相同。
C.峻科,原指封建社会一种科举考试名目,文中指希望皇帝采取分科取士的方法来选拔、任用官吏。
D.中国,文中指中原地区,与《赤壁之战》“若能以昊、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中国”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登的父亲薛士通曾经担任隋朝鹰扬郎将,后在唐朝因功相继担任东武州刺史、泉州刺史等官职。
B.薛登认为朝廷如今选拔任用官员的方式已经违背了初衷,不能做到唯才是举,希望皇帝及时纠正。
C.薛登认为四方夷狄狼子孤恩,必为后患,建议朝廷今后将四夷质子全部留在京师,但武后未采纳。
D.针对宜州发生叛乱、百姓溃逃情况,薛登整肃守备,保得常州全境安宁,他也因此得到朝廷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崇劝让,士去轻浮,以计贡贤愚为州之荣辱。
(2)坐子累归田里,家苦贫,诏给致仕禄。
5.针对当时在京师的四夷质子返回藩地后却成为边疆祸患这一情况,薛登上书进谏,请简要概括薛登提出劝谏的依据。
2023-06-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文本二: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尤属意纵横之说。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曰:公独不见金在矿何足贵邪?善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庸得便尔?它日,宴群臣,帝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间关草昧,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为国家长利,征而已。虽古名臣,亦何以加!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是夕帝梦征若平生及旦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陪葬昭陵。将葬,其妻裴辞曰:征素俭约,今假一品礼,仪物褒大,非征志。见许,乃用素车,白布幨帷,无涂车刍灵。

(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是夕/帝梦征/若平生及/旦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
B.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是夕/帝梦征/若平生及/旦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
C.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是夕/帝梦征若平生/及旦/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
D.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是夕/帝梦征若平生/及旦/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游,出游、游乐,可赏山玩水,也可观风问俗;帝王秋天出巡为“游”,春天出巡为“豫”。
B.尧舜,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两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历史上备受推崇的明君圣主。
C.文贞,魏征去世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博学、德行和功绩给予的评价,是当时最高等级谥号。
D.陪葬,大臣死后葬于帝陵近旁,以示位尊和皇恩,文中指的是把魏征的灵柩葬于昭陵近旁。
3.下列对文本一、文本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切中时弊,谏而有方。对唐太宗的自满懈怠,他以“十思”及时匡正;善用比喻劝谏,且言辞恳切,入情入理。
B.魏征少有大志,通晓书术。少时落魄,放弃财产经营,勤奋钻研书术;后来辅助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圣明时代。
C.魏征实行仁义,以弼国君。在隋末大乱时,一度看破红尘,选择入观为道;以仁义辅佐太宗,想使帝成为尧、舜之君。
D.魏征勤于公事,尽忠职守。身为谏官,向唐太宗提出“十思”的建议;因身体多病提出辞职,受到太宗的极力挽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2)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5.“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魏征不仅用此劝谏太宗,也身体力行。请结合《新唐书·魏征传》(节选),对此加以简单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中立,无为,以门荫历太子通事舍人。开成初,文宗欲以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曰: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中立及校书郎卫洙得召见禁中,拜著作郎。月中,迁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尚真源长公主。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京师恶少优戏道中,具驺唱珂卫,自谓卢言京兆,驱放自如。中立部从吏捕系,立棰死。迁司农卿。绳吏急,反为中伤,左徙庆王傅。久之,复拜司农卿,入谢,帝曰:卿用法深,信乎?答曰:毂下百司养名不肯事,如司农尤丛剧。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济。帝许之。初,度支度六宫飨钱移司农,司农季一出付吏,大吏尽举所给于人,权其子钱以给之,既不以时,黄门来督责谩骂。中立取钱纳帑舍,率五日一出,吏不得为奸,后遂以为法。加检校右散骑常侍。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中立置飞雪将数百人,具舟以载,自是民不劳,军食足矣。大中十二年,大水泛徐、兖、青、郓,而沧地积卑,中立自按行,引御水入之毛河,东注海,州无水灾。卒,年四十八,赠工部尚书。中立居官精明,吏下寒栗畏伏。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

(节选自《新唐书·杜中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B.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C.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D.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与本名意思有一定关联的名字,字与名的意思不得相反。
B.门荫,指子孙因先辈有功而获得入仕的权利,是除科举考试之外入仕的一条途径。
C.司农,即司农寺,古代官署名,掌粮食积储、仓廪管理等事务,长官为司农寺卿。
D.六宫,起初专指皇后的寝宫,有一处正寝和五处燕寝。后来指皇后和妃嫔的住处,也可用于代称皇后和妃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中立执法严明,重惩不羁恶少。他执法严格,皇帝也有所耳闻;有京城恶少在路上耍杂戏,言行不羁,他派随从官吏前去抓捕,并处死恶少。
B.杜中立实施新规,防止官员舞弊。有官员舞弊,挪用款项,六宫的饭食钱不能及时下发,他将相关款项收归钱库,及时发放,解决了这一问题。
C.杜中立以船代车,减轻百姓之苦。他任义武节度使时设置“飞雪将”,以船运输物资,改变了徭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状况,减轻了百姓负担。
D.杜中立妥善治水,保障治所安全。大中十二年,大水泛滥,多地发生水灾,他亲自巡视,运用导引之法治水,使徐、兖、青、郓四州皆免遭水灾。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2)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
5.杜中立受文宗召见、升任驸马都尉、娶到真源长公主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3-06-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浑,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梁仆射惔六世孙,后籍襄州。天宝初,擢进士第,调单父尉,累衢州司马。弃官隐武宁山。召拜监察御史,台僚以仪矩相绳,而浑放旷不乐检局,乃求外职。宰相惜其才,留为左补阙。祐甫辅政,荐为谏议大夫、浙江东西黜陟使。入为尚书右丞。朱泚乱,浑匿终南山。贼素闻其名,以宰相召,执其子搒笞之,搜索所在。浑赢服步至奉天,改右散骑常侍。贼平,奏言:臣名向为贼污,且‘载’于文从戈,非偃武所宜。乃更今名。

贞元元年,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李希烈据淮、蔡,关播用李元平守汝州,浑曰:是夫衔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既而果为贼缚。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判门下省。帝尝亲择吏宰畿邑,而政有状,召宰相语,皆贺帝得人,浑独不贺,曰:此特京兆尹职耳。陛下当择臣辈以辅圣德,臣当选京兆尹承大化,尹当求令长亲细事。代尹择令,非陛下所宜。帝然之。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浑曰: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于法,误伤乘舆器服,罪当杖,请论如律。由是工不死。

宰相张延赏怙权,嫉浑守正,遣亲厚谓曰:明公旧德,第慎言于朝,则位可久。浑曰:为吾谢张公,浑头可断,而舌不可禁。卒为所挤,以右散骑常侍罢政事。浑警辩好谈谑,与人交,豁如也。情俭不营产利。免后数日,置酒召故人出游,酣肆乃还,旷然无黜免意。时李勉、卢翰皆以旧相阖门奉朝请,叹曰:吾等视柳宜城,真拘俗之人哉!五年卒,年七十五,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柳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B.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C.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D.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中试者皆称进士。
B.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辟、拜、察、荐、授、领、兼都有授予官职之意。
C.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择、任用和兵籍、军机、军令之政。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带褒贬性质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浑淡泊名利,曾弃官归隐武宁山,担任监察御史时,面对同僚的约束,一向放旷豁达的他主动请求外放。
B.柳浑忠于朝廷,朱泚反叛时,不为叛军的宰相之位所动,即使儿子被抓起来严刑拷打,仍去奉天投奔皇帝。
C.柳浑坚守正义,当朝廷政事出现状况时,皇帝召宰相来商议,众人都祝贺皇帝得到人才,唯独柳浑不祝贺。
D.柳浑为人豁达,他勤俭节约,不置家产,被罢免后仍然买酒召故人出游,纵酒乃还,没有被罢黜的意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夫衔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
(2)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
5.柳浑为什么认为皇帝不应该亲自挑选京畿属邑的县令?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玄龄,临淄人。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于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竟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隐太子将有变,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玄龄教上书劝帝,愿毋轻敌,久事外。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曰: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曰:是已危慑,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已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已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选自《新唐书·房玄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B.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C.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D.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
B.幕府,古代君王或军中将帅处理政务之地,用帐幕搭建,故称之,也泛指衙署。
C.刀笔吏,指文职官员或掌管文案的官吏,因为古代读书人常用刀和笔修改文字。
D.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各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深得太宗信任。太宗巡行渭北时,房玄龄与太宗就一见如故;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
B.房玄龄为国尽心竭力。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搅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不忘为国事上书进言。
C.房玄龄才能卓尔不群。年轻时就被高孝基誉为国家的栋梁,在秦王府任职达十年之久,展现了他的才华。
D.房玄龄注重家风建设。房玄龄注重自身修养,见贤思齐,宽以待人,收集古今家训,警示子女遵守法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5.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各有怎样的目的?
2023-04-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县淮阴中学教育集团涟水滨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人。父弘,为隋江都宫副监,大业末,为陈陵所杀。

时仪幼,左右匿免,冒为沙门服。浸工文词,涉贯坟典。贞观初,进士第,召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太宗每属文,遣仪视稿,宴私未尝不预。转起居郎。高宗即位,为秘书少监,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时以雍州司士参军韦绚为殿中侍御史,或疑非迁。仪曰:此野人语耳。御史供奉赤墀下,岂雍州判佐比乎?时以为清言。仪工诗,其词绮错婉媚。及贵显,人多效之,谓为上官体

麟德元年,坐梁王忠事下狱死,藉其家。初,武后得志,遂牵制帝,专威福,帝不能堪;又引道士行厌胜,中人王伏胜发之。帝因大怒,将废为庶人,召仪与议。仅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帝使草诏。左右奔告后,后自申诉,帝乃悔;又恐后怨患,乃曰:上官仪教我。后由是深恶仪。始,忠为陈王时,仪为咨议,与王伏胜同府。至是,许敬宗构仪与忠谋大逆,后志也。自褚遂良等元老大臣相次屠覆,公卿莫敢正议,独仪纳忠,祸又不旋踵。由是天下之政归于后,而帝拱手矣。

子庭芝,历周王府属,亦被杀。庭芝女,中宗时为昭容,追赠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庭芝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以礼改葬。

赞曰:高宗之不君,可与为治邪?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反天之刚,挠阳之明,卒使牝味鸣辰,祚移后家,可不哀哉!天以女我间唐而兴,虽义士仁人抗之以死,决不可支。然玻、济、义琰、仪四子可谓知所守矣。

(节选自《新唐书·上官仪传》)


【注】①沙门:僧人。②中人:宦官。③嬖阴:受宠幸的女人。④牝咮(pìn zhòu)鸣辰: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
B.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
C.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
D.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官职变动用词中,“擢”“迁”都指官职升迁,“授”指授予官职,“转”指调动官职。
B.起居郎,古代官职。唐贞观初于门下省设置起居邮,掌管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
C.赤墀,皇宫中的台阶,因以赤色丹漆涂饰,故称;也借指朝廷。
D.厌胜,旧时中国民间一种具有迷信色彩的避邪祈吉习俗,是一种以诅咒害人的巫术行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仪博览群书,很有文学才能,唐太宗很欣赏他,常将所写的文章给他看以征求意见。
B.上官仪提议唐高宗废掉专权的皇后,但高宗摇摆不定,使上官仪陷入困境,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C.李忠做陈王时,上官仪任咨议。武后深恨上官仪;许敬宗构陷上官仪同梁王李忠谋反,是武后的想法。
D.中宗时,上官仪的孙女儿是宫中的昭容,朝廷追赠上官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2)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
5.唐高宗最后被武后取代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3-04-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阜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综合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擢进士异等,又第明经。辟武宁张建封府。李纳以兵拒境,建封遣使谕止,前后三辈往,皆不听。乃使孟容见纳,敷引逆顺,纳即悔谢,为罢兵。累迁给事中。京兆上言“好畤风雹害稼”,帝遣宦人覆视,不实,夺尹以下俸。孟容曰:“府县上事不实,罪应罚。然陛下遣宦者覆视,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不听。浙东观察使裴肃委判官齐总暴敛以厚献,会肃卒,帝擢总自大理评事为衢州刺史。衢,大州也。孟容还制曰:“方用兵处,有不待次而擢者。今衢不他虞,总无功越进超授,群议谓何?假令总有可录,宜暴课最,解中外之惑。”会补阙王武陵等亦执争,于是诏中停。贞元十九年夏,大旱,上疏言:“陛下斋居损膳,具牲玉,而天意未答。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全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又应省察流移征防当还未还,役作禁锢当释未释;负逋馈送当免免之;沉滞郁抑当伸伸之,以顺人奉天。”元和初,再迁尚书右丞。神策军自兴元后,日骄恣。军吏李昱贷富人钱八百万,三岁不肯归。孟容遣吏捕诘,与之期使偿,曰:“不如期,且死!”宪宗诏以昱付军治之,再遣使,皆不听。奏曰:“臣职司辇毂,当为陛下抑豪强。钱未尽输,昱不可得。”帝嘉其守正,许之。元和十年六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并伤议臣裴度。时淮夷逆命,凶威方炽。言事者继上章,疏请罢兵。是时盗贼窃发,人情甚感,独孟容诣中书省雪涕而言曰:“昔汉廷有一汲黯,奸臣寝谋。今朝廷未有过失,而狂贼敢尔无状,宁谓国无人乎?然转祸为福,此其时也。莫若上闻,起裴中丞为相,大索贼党,穷其奸源。”后数日,裴度果为相,而下诏行诛。许孟容议论人物,有大臣风采。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少保,谥号为宪。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七)

注:①好畤,地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B.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C.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D.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补阙,匡补君王的缺失,是对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的官职,与“拾遗”同掌供奉讽谏,也叫“开缺”。
C.课最,古时朝廷对官吏定期考核,检查政绩,政绩最好的称“课最”。“课”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考核。
D.牲玉,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牲,古代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孟容能言善辩,勇敢无畏。李纳造反,三批使者都没有说服他。许孟容给李纳讲明逆顺的祸福关系,李纳悔悟谢罪,为此退兵而去。
B.许孟容体恤民意,以民为本。大旱之年,皇帝斋居损膳,许孟容还建议圣上应在关防、徭役、赋税、讼狱等方面反躬自省,顺民奉天。
C.许孟容刚正不阿,不惧权贵。皇帝越级破格提拔没有功劳的齐总,许孟容极力反对,并且和王武陵发生争论,于是皇上下诏停办此事。
D.许孟容坚守正义,忤逆圣意。许孟容逮捕借钱不还的李昱,宪宗下诏把李昱交付给军队处治,并两次派使者督促,许孟容都没有听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陛下遣宦者覆视,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
②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5.许孟容“议论人物,有大臣风采”,在裴度为相这件事上是如何体现的?
2023-03-3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为太学生。仪凤中,吐蕃数盗边,元忠上封事洛阳宫,言命将用兵之要。高宗善之。迁监察御史。徐敬业举兵,诏元忠监李孝逸军。至临淮,孝逸惧,按兵未敢前。元忠曰: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孝逸然之,乃部分进讨。时敬业保下阿溪,弟敬猷屯淮阴。元忠曰:敬猷博徒不知战,且其兵寡易摇,大军临之,势宜克。乘胜进,破之必矣。孝逸乃引兵击淮阴,敬猷脱身遁,遂进击敬业,平之。迁洛阳令。陷周兴狱当死,以平扬、楚功,得流。岁余,为御史中丞,复为来俊臣所构,流费州。酷吏诛,人多讼元忠者,乃召复旧官。因侍宴,武后曰:卿累负谤铄,何邪?对曰:臣犹鹿也,苟须臣肉为之羹,彼将杀臣以求进,臣顾何辜?圣历二年,迁检校洛州长史,治号威明。张易之家奴暴百姓,横甚,元忠笞杀之,权豪惮服。为检校左庶子,奏曰:小人在君侧,臣之罪也。易之等恨怒,共谮元忠,遂下制狱。中宗复位,迁兵部尚书。武后崩,帝居丧,军国事委元忠裁可,拜中书令,封齐国公。神龙二年,知兵部尚书,当朝用事,群臣莫敢望。安乐公主私请废太子,求为皇太女,帝以问元忠,元忠固称不可,自是语塞。武三思用事,京兆韦月将上书言其恶,帝搒杀之,后莫敢言。王同皎谋诛三思,不克,反被族。元忠居其间,依违无所建明。初,元忠相武后,有清正名,至是辅政,天下倾望,冀正王室,而稍惮权幸,不能赏善罚恶,誉望大减。卒,年七十余。谥曰贞。

(选自《新唐书·列传四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B.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C.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D.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蕃:公元7至9世纪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
B.淮阴,地名,因在淮河的南面而得名。古代常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C.酷吏,中国古代对采用严刑峻法的官吏的称呼,他们常常玩弄法律、草菅人命。
D.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军令等,其长官是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元忠智略超群,通晓军事。在徐敬业举兵作乱时,他监朝廷大军进剿,劝李孝逸勇敢上前,并提出了先打弱敌的策略,最终取得了平叛的胜利。
B.魏元忠善于为政,被诬下狱。他担任检校洛州长史期间,张易之的家奴残害百姓,他就将其逮捕并打死,因此受到张易之等人的诬陷,被抓进了监狱。
C.魏元忠忠于李唐,抑止邪谋。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企图废掉太子而自己做皇太女,以便将来做女皇帝,魏元忠坚决反对,终使其阴谋未能得逞。
D.魏元忠顺从权势,晚节有亏。他晚年辅政时期,皇帝打死进谏的韦月将,王同皎谋诛武三思失败而被灭族,他身为重臣不敢直言,有负清正之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敬猷博徒不知战,且其兵寡易摇,大军临之,势宜克。
②天下倾望,冀正王室,而稍惮权幸,不能赏善罚恶,誉望大减。
③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
5.魏元忠回答武后问话时所解释的表面原因是什么?实际原因是什么?
2023-03-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新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温造简舆,姿表瑰杰,性嗜书,然盛气,少所降屈。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烦以职事。又恐失造,因妻以兄子。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驲①入奏。天子爱其才,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曰:“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穆宗曰:“朕为东宫时已闻刘总,其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因赐绯衣。至范阳总橐鞬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岛入朝顷之,造出为朗州刺史,开后乡渠百里,溉田二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召授侍御史,知弹奏。夏州节度使李祜拜大金吾,违诏进马,造正衙抨劾。祜曰:“吾夜入蔡州擒吴元济,未尝心动,今日胆落于温御史。”造性刚急,人或忤己,虽贵势,亦以气出其上。造弹击无所回畏,威望隐然,发南曹伪官九十人,主吏皆论死。迁尚书右丞,封祁县子。兴元军乱,杀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住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方倚以相,会疾,不能朝,改礼部尚书。卒,年七十,尚书右仆射。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六》,有删改)

注:驲(rì):指驿马。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范阳/总橐鞬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
B.至范阳/总橐鞬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
C.至范阳/总橐鞬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
D.至范阳/总橐鞬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时,父母或师长便要为他们取一个供平辈或晚辈称呼的“字”,也称表字。对他人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长庆,唐穆宗年号。先秦时无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改换年号叫做改元。
C.礼部是尚书省下辖的六部之一,掌管文教礼仪以及部分对外事务,主要负责接待外宾、筹划典礼、科举考试等,最高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D.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功绩,给其追授官职或称号。赠典,古代朝廷推恩重臣,把官爵授给官员已死父母及祖先的典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造富有才华,受到重用。张建封赏识他,将侄女嫁给他;皇帝爱惜他的才华,先任用他为谏官,后因出使范阳有功,转任为朗州刺史。
B.温造擅长辞令,游说建功。他被张建封强行派往幽州游说刘济,话未说完刘济就流泪臣服;后又被皇帝派往范阳劝刘总归顺,亦获成功。
C.温造不畏权贵,敢于弹劾。他弹劾拜任大金吾的李祜,让勇猛擒贼的李祜在其面前心惧胆丧;还揭发大量伪官,最后主吏都被判为死刑。
D.温造善用计谋,巧妙平乱。他平定兴元军叛乱时,先假装宴飨士兵,用计分开新旧军队,再借酒行合兵包围叛乱士兵,共斩杀八百多人。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烦以职事。又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2)朕为东宫时已闻刘总,其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
(3)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2023-03-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潘佑,幽州人。祖(潘)贵,事刘仁恭为将,守光杀之。父(潘)处常,脱身南奔,事烈祖为散骑常侍。佑生而狷介高洁,闭门苦学,不交人事,文章议论,见推流辈。陈乔、韩熙载荐于元宗(李璟),起家秘书省正字。后主(李煜)在东宫,开崇文馆以招贤,佑预其间。后主嗣位,迁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议纳后礼,援据精博,合指,知制诰。召草南汉主书,文不加点,后主咨赏,迁中书舍人,每以潘卿称之而不名。开宝五年,更官名,改内史舍人。初与张洎亲厚,及俱在西省,所趋既异,情好顿衰,每叹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时南唐日衰削,用事者充位无所为,佑上疏极论时政,历诋大臣将相。后主虽数赐手札嘉叹,终无所施用。佑七疏不止,且请归田庐,乃命佑专修国史,悉罢他职。而佑复上疏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臣乃者继上表章,凡数万言,词穷理尽,忠邪洞分。陛下力蔽奸邪,曲容谄伪,遂使家国愔愔,如日将暮。古有、孙皓者,破国亡家,自己而作,尚为千古所笑。今陛下取则奸回,败乱国家,不及桀、纣、孙皓远矣。臣终不能与奸臣杂处,事亡国之主。陛下必以臣为罪,则请赐诛戮以谢中外!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 平又以建白造民籍为所排,乃先收平属吏,并使收佑。佑闻命自刭,年三十六。徙其家饶州。处士刘洞赋诗吊之,国中人人传诵,为泣下。及王师南征,下诏数后主杀忠臣,盖谓佑也。子华,仕宋,至屯田员外郎,以疾致仕。景德中,真宗皇帝怜佑之忠,起华于家,授故官。

(节选自《南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
B.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
C.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
D.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自家中征召授官,文中潘佑就是由平民出身直接晋升为秘书省正字官职。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潘佑在讨论纳后礼仪上合后主的旨意升官。
C.桀、纣,指夏桀、商纣,是历史上有名昏君,潘佑用之比后主,招致杀身之祸。
D.致仕,做官。宋真宗认为潘佑是忠臣,对其后人庇佑,对居于家的潘华实行征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佑博通经史,精于礼仪。他担任史馆修撰,讨论有关的礼仪,有理有据,得到认同,被提升为知制诰。
B.潘佑学识广博,文采斐然。他的文章被人赞颂,后主登基后所拟写的文书,才思出众,被后主赞叹欣赏。
C.潘佑狷介高洁,不善交往。他早年闭门苦学,入朝为官后曾与张洎关系亲密,后因志趣不同而友情变淡。
D.潘佑忠于君主,敢于直谏。他多次向后主递呈表章,批其不如古代国君,甚至不惜以死谢罪,谏主省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南唐日衰削,用事者充位无所为,佑上疏极论时政,历诋大臣将相。
(2)平又以建白造民籍为所排,乃先收平属吏,并使收佑。
2023-02-2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