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学士赴两浙转运   

欧阳修

汉家财利析秋毫,暂屈清才岂足劳。

邑屋连云盈万井,舳舻衔尾列千艘。

春寒欲尽黄梅雨,海浪高翻白鹭涛。

平昔壮心今在否,江山犹得助诗豪。


[注]①转运,即转运使,掌管地方漕运、财政、茶盐等。②井:古代以地方一里为一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非常重视“财利”,诗人认为王学士可凭借才干为朝廷效力。
B.第二联“舳舻衔尾”运用夸张手法写战船之多,极言军队的强盛。
C.第三联的下句与“卷起千堆雪”,绘形绘色,都写出浪涛的壮美。
D.全诗语言平易晓畅,风格雄壮豪迈,虽写离别,但读来不觉伤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王学士的勉励,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4-03-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太白,其先隋末以罪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年,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②,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注】①李邕:诗人、书法家。②审言:杜甫的祖父杜审言。③扬雄、枚皋:西汉文学家。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帝A坐B沈C香D子E亭F意G有H所I感J欲K得L白M为N乐O章P召Q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初年,唐玄宗的年号有先天、开元、天宝,“天宝初年”属于古代帝王年号纪年法。
B.徙,徙居,搬家,迁徙。也指流徙,即古代的流放刑罚,流放有罪之人到边远的地区。
C.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的意义多有关联。对他人称名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D.六经,指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来他得到玄宗厚爱,多次被宴请,可他狂骜不驯,常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
B.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杜甫进献三篇赋。
C.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他借醉酒让高力士脱靴。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D.杜甫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也体现出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2023-11-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②手痕:指崇徽公主手痕碑,在今山西灵石县。相传公主嫁回纥时,道经灵石,以手掌托石壁,遂留下手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崇徽公主远嫁时鸟儿欢快鸣叫的场景,以乐景衬哀情,表现了公主远嫁时的伤感。
B.“青冢”一句写公主出嫁后埋骨他乡,“翠崖”一句问而不答,以问为答,诗意凄婉动人。
C.颈联中“玉颜”反为“身累”,“肉食”不与“国谋”,诗人将尖锐利的诘问寄寓于这矛盾的现象中。
D.诗歌借古抒怀,体现诗人对和亲政策的追问与思考,也表达了对统治者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
2.本诗尾联中的“空”与《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用词精妙,请比较分析二者寄寓情感的异同。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

欧阳修

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

更远更佳唯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

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

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摹了波光、柳色、斜桥、画舫等优美意象,营造了江南水乡清丽又迷蒙的意境。
B.“更”“渐”两字叠用,既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也凸显出西湖美景深远无穷的特点。
C.“唯恐尽”与“似无穷”呼应,表现了诗人从担心美景有限到发现美景无穷的转变过程。
D.尾联前一句以半醉迷途直接抒发陶醉之情;后一句以景结情,夕阳楼台的景象令人回味。
2.和柳永的《望海潮》相比,本诗的描写对象和情感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1.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史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
2022-10-1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欧阳修

修前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中因举他吏代介者。主簿于台职最卑,介,一贱士也,用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始执事举其材,议者咸曰知人之明。今闻其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以此罪介。修独以为不然,主簿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大抵居台中者,必以正直、刚明、不畏避为称职。今介足未履台门之阈,而已因言事见罢,度介之才,不止为主薄,直可任御史也。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矣。

修尝闻长老说,赵中令相太祖皇帝也,尝为某事择官,中令列二臣姓名以进,太祖不肯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又不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太祖大怒,裂其奏,掷殿阶上。中令色不动,插笏带间,徐拾碎纸,袖归中书。他日又问,则补缀之,复以进。太祖大悟,终用二臣者。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今执事之举介也,亦先审知其可举邪,是偶举之也?若知而举,则不可遽止;若偶举之,犹宜一请介之所言,辩其是非则后已。

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而执事始举介曰能,朝廷信而将用之,及以为不能,则亦曰不能,是执事自信犹不果。若遂言他事,何敢望天子取信于执事哉?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况今斥介而他举,必亦择贤而举也。夫贤者固好辩,若举而入台,又有言,则又斥而他举乎?如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惟执事如欲举愚者,则岂敢复云;若将举贤也,愿无易介而他取也!故敢布狂言,窃献门下,伏惟幸察焉。

(选自《欧阳修文集》,有删改)


【注】①台:即御史台。是御史所居官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
B.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
C.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
D.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官名,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历朝多为各级主官属下的佐吏。
B.长老,对年长者的一种敬称,在古代也是对寺院里面住持僧等僧人的尊称。
C.太祖,庙号,指皇帝于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多用于称开国君主。
D.伏,原意指人如狗一般匍伏着,常用作谦敬之辞,如“伏惟”“伏法”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之所以写这封信,是因为最近他听说主簿石介因上书谈论赦免之事被罢官,他觉得杜中丞的举措不妥,为他感到可惜。
B.石介是卑贱的士人,任用他与否虽然都不足以妨碍政务,但作者认为他为人刚直果敢,有气节,喜欢明辨是非,是好义之士,被罢官实在可惜。
C.欧阳修引述赵中令荐官的事例,以三次“复以进”突出表现赵中令坚持原则、不避威权的可贵品质,这正是欧阳修此时最希望杜中丞做到的。
D.欧阳修认为执事向朝廷荐官不能随着皇上的个人喜好或厌恶来决定被任用者职位的高低,而应根据被推荐者的才干决定他们的去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闻其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以此罪介。
(2)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
5.为劝说杜中丞挽回石介的官职,欧阳修陈述了哪些理由?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2-05-2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延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节)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卒,嫂郑   鞠:养育B.愿少宽,以来谏争。   假:宽容
C.既行,众皆   危:危险D.岂同贼反邪?             意:料想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B.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C.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D.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3.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的父亲为官有很好的政绩,受到百姓爱戴,在他离职时,县里的百姓在石头上刻下事迹来歌颂美德。
B.韩愈喜好读书,学识渊博。他每天所做读书笔记多达上千字,全面贯通了诸子百家的学问,考中了进士。
C.韩愈上表劝谏皇帝迎佛骨,皇帝大怒。后来即使皇亲贵戚和显贵们为他求情,还是被贬官到了潮州任刺史。
D.韩愈奉诏去安抚镇州的王廷凑,元稹为之感到可惜,穆宗也后悔,让韩愈便宜行事,不要进入乱军中去。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
2021-10-1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廷页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家,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对文中画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2.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李白“有诏供奉翰林”,“翰林”是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
D.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10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C.李白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D.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入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2)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祸焉速:加快、加速
B.向使三国各其地爱:爱惜
C.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丝带、丝绳,泛指绳索
D.抑其成败之迹本:探究、推原
2.下列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名。秦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世多有沿袭更迭。
B.牢,指祭祀用的牲畜。牛、羊、猪各一叫“太牢”,牛、羊各一叫“少牢”。
C.太庙,封建帝王的祖庙,皇后、功臣等的牌位也可入庙供奉,叫配享太庙。
D.书,指(尚书),儒家“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3.下列对选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甲以割城为例,论证赂秦之弊,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的事实,进一步论证“弊在赂秦”、层层递进,思路清晰。
B.选文乙先叙述庄宗得天下的过程,盛赞其成功,继而感叹他的失败,连用两个问句,强调成败得失皆是由于“天命”。
C.选文均运用对比论证:甲将赂秦与战败所失土地作对比,强调赂秦之弊;乙将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作对比,突显教训惨重。
D.选文都借前朝旧事劝谏当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021-07-0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祈雨晓过湖上

欧阳修

清晨驱马思悠然,渺渺平湖碧玉田。

晓日未升先起雾,绿阴初合自生烟。

自闲始觉时光好,春去犹余物色妍。

更待四郊甘雨足,相随箫鼓乐丰年。


[注]此诗作于皇祐二年,这年全国大面积干旱,欧阳修因执政有方,所辖地旱情并不严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祈雨后信马归来,见平湖浩渺,碧水宁静,意境开阔而美好。
B.第三句写太阳尚未升起,湖面上水汽氤氲,具有朦胧宁谧之美。
C.第四句“自”描写湖边雾气轻笼草树,自去自来,有种寂寞之感。
D.全诗先写沿途美景,后写心中所想,过渡自然流畅,节奏明快。
2.“悠然”“闲”“乐”这三个词是如何表现诗人自我形象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