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司马光(1019-108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广勒习兵击匈奴。匈奴有数千骑,见广百骑,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

武帝立,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家无余财。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阵,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资治通鉴·汉纪九》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去A大军B数十里C今如此D以百骑走E匈奴F追G射我H立尽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坚其意”中的“坚”与“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中“苦”的用法相同。
B.文中加点的“就”字与《劝学》中“金就砺则利”意思相同;都是“靠近”之意。
C.“夜半”是我国古代计时的说法,对应的时辰是子时,也就是晚上11点至凌晨1点。
D.刁斗,是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白天用作炊具,晚上击以巡更。
3.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大胆冷静,足智多谋。他遭遇匈奴大军,并未惊慌,上山摆好阵势,命士兵下马解鞍,纵马躺卧,故布疑阵,沉着应对,最终保全了部队。
B.李广戍边守境,颇有威名。他以边郡太守的身份,屯兵驻防,与程不识都有名将之称,且匈奴对他的军略颇有畏惧。
C.李广廉洁少言,重义轻财。他虽然在边境屡建战功,但家中却无多余的财物,所得赏赐,也多分给了手下将士。
D.李广爱护士卒,宽厚待人。他饮食供给以士卒为先,士卒都乐于为他效命。但他的治军手段容易引发一些问题,不能轻易仿效。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2)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
5.李广与程不识在治军方面各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4-03-31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重点十一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帝立,广为未央卫尉,程不识为长乐卫尉。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臣光曰: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九》)

材料三:

正义之立,在军为纪律,理军而废纪律者败。广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而无尽寸之功以取封爵由基治军不用纪律。夫部曲行阵、屯营顿舍,与夫昼夜之警严、符籍之管摄,皆所谓军之纪律。虽百夫之率,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中严约束者也。故以守则整而不犯,以战则肃而用命。今广之治军,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故当时称其宽缓不苛,士皆爱乐,而程不识乃谓:士虽佚,乐为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此其恩不加令,而功之难必也。士诚乐死之矣,然其纪律之不戒也,亦所以取败也。故曰:厚而不能令,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选自北宋何去非《何博士备论》,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广材气A超绝B汉之边将C无出其右D而无尺寸之功E以取封爵F由其治军G不用纪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指靠近,与《荀子·劝学》中“金就砺则利”的“就”意思相同。
B.斥候,指军队中的侦察兵,“远斥候”说明李广治军简易之外,也重视敌情变化。
C.小人,指普通人,文中说他们“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具体就是指李广的士兵。
D.所以,表原因,与《师说》中“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所以”用法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治军非常简易,军中警戒松弛,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使得士兵感到安乐便利,更乐于追随他。
B.程不识对李广的治军之策颇为不屑,而对自己的治军之策却很自信,因为军纪严明,使敌人不敢来犯。
C.司马光认为,李广的治军之策与他的将才相匹配,他人很难效法,而程不识的治军之策相比之下更值得学习。
D.何去非认为,严肃军纪,部队在防守时能不被侵犯,进攻时能听从指挥,可见他更认同程不识的策略。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百夫之率,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申严约束者也。
(2)故曰:厚而不能令,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5.对于李广简易治军的弊端,司马光与何去非各持什么观点?
2024-03-29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质量测评联盟高三三月联合一模测评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薛仁杲①之为太子也,与诸将多有隙,及即位,众心猜惧。秦王世民至高摭,仁杲使宗罗睺将兵拒之。罗睺数挑战,世民坚壁不出。诸将咸请战,世民曰:“我军新败,士气沮丧,贼恃胜而骄,有轻我心,宜闭垒以待之。 彼骄我奋,可一战而克也。”乃令军中曰:“敢言战者斩!”相持六十馀日,仁杲粮尽,其将梁胡郎等帅所部来降。世民知仁杲将士离心,命行军总管梁实营于浅水原以诱之。罗睺大喜,尽锐攻之。梁实守险不出营中无水人马不饮者数日罗睺攻之甚急。世民贼已疲,谓诸将曰:“可以战矣!”迟明,使右武候大将军庞玉陈于浅水原。罗睺并兵击之,玉战,几不能支。世民引大军自原北出其不意,罗睺引兵还战。世民帅骁骑数十先陷陈,唐兵表里奋击,呼声动地。罗睺士卒大溃,斩首数千级。世民帅二千馀骑追之,窦轨叩马苦谏曰:“仁杲犹据坚城,虽破罗睺,未可轻进,请且按兵以观之。”世民曰:“吾虑之久矣,破竹之势,不可失也,舅勿复言!”遂进。仁杲陈于城下,世民据泾水临之,仁杲骁将浑干等数人临陈来降。仁杲惧,引兵入城拒守。日向暮,大军继至,遂围之。夜半,守城者争自投下。 仁杲计穷,己酉,出降。 得其精兵万馀人,男女五万口。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

材料二:

太宗曰:“严刑峻法,使人畏我而不畏敌,朕甚惑之。昔光武以孤军当王莽百万之众,非有刑法临之。此何由乎?”

靖②曰:“兵家胜败,情状万殊,不可以一事推也。 如陈胜、吴广败秦师,岂胜、广刑法能加于秦乎? 光武之起,盖顺人心之怨莽也。凡将,先有爱结于士,然后可以严刑也。若爱未加而独用峻法,鲜克济焉。”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中》)


【注】①薛仁杲:隋末陇西割据军阀薛举长子,薛举自称西秦霸王。②靖:李靖,唐初著名军事家。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梁实守险A不出B营C中D无水E人马不饮F者数日G罗睺攻之H甚急。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坚壁,指加强巩固壁垒,与成语“坚壁清野”中的“坚壁”意思相同。
B.度,指揣度、估计,与《鸿门宴》中“度我至军中”的“度”词义不同。
C.光武,指光武帝刘秀。新朝末年,刘秀起兵反对王莽,后统一天下。
D.何由,与《苏武传》“子卿尚复谁为乎”中的“谁为”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世民认为唐军刚刚战败,士气不振,敌军却仗着胜利藐视唐军,等到敌军骄傲大意、唐军奋勇振作之时,就可一举击溃敌将宗罗睺。
B.梁胡郎等人率部来降,李世民由此知道,敌方将士已经离心离德,于是派梁实到浅水原安营诱敌,宗罗睺果然调集全部精兵攻打梁实。
C.庞玉与宗罗睺交战,宗罗睺的士兵疲倦至极,几乎不能支撑。这时李世民出其不意,引军从浅水原北面出击,最终将宗罗睺打得大败。
D.窦轨劝阻进军,李世民不同意其看法,率军包围了薛仁杲的城池,半夜时分守城者争相下城投降。薛仁杲在无奈之下,只好出城投降。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家胜败,情状万殊,不可以一事推也。
(2)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劝爱?(《兼爱》)
5.材料一中薛仁杲败于李世民,材料二中王莽败于光武帝。他们的失败,共同印证了一个什么道理? 请简要分析。
2024-03-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陵母妻子。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材料二:

及贰师击匈奴,上诏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陵于是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引士出营外为,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A击匈奴右贤王B于祁连天山C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D出居延北E可千余里F欲以分匈奴兵G毋令专走贰师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退却,与《苏武传》中“虞常果引张胜”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B.绝,断绝,与《屈原列传》中“秦伏兵绝其后”的“绝”字意思相同。
C.族,名词活用为动词,与《涓官传序》中“函梁君臣之首”的“函”字用法相同。
D.陈,陈列,与《过秦论》中“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陈”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写道,李陵兵败是有客观原因的,如敌众陵寡,伤亡惨重;武器皆尽,粮食匮乏;没有救援,战期较长等。
B.材料二写道,李陵兵败的原因有深入峡谷,被断归路等。当然,也有其主观原因,如“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
C.材料一写道,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让李广利受到集中攻击;材料二写道,李陵接受了为李广利押运辎重的任务,还主动带五千勇士分散单于兵力。
D.材料二写李陵与匈奴作战时,让前行队伍拿戟与盾牌,后行队伍握弓与弩。他挥师进攻,千弩齐发,敌人应弦而倒,然后汉军追击杀死了数千敌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2)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5.两则材料都涉及李陵兵败投降,内容却不尽相同,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
2024-03-0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应城市一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西王蒙逊欲伐凉,先引兵攻秦浩亹;既至,师还屯川岩。

凉公歆欲乘虚袭张掖;宋繇、张体顺切谏,不听。太后尹氏谓歆曰:“汝新造之国。地狭民希,自守犹惧不足,何暇伐人!先王临终,殷勤戒汝:深慎用兵,保境宁民,以俟天时。言犹在耳,奈何弃之!蒙逊善用兵,非汝之敌,数年以来,常有兼并之志。汝国虽小,足为善政,修德养民,静以待之。彼若昏暴,民将归汝;若其明,汝将事之。岂得轻为举动,侥冀非望!以吾观之,非但丧师,殆将亡国!”亦不听。宋繇叹曰:“今兹大事去矣!”

歆将步骑三万东出。蒙逊闻之,曰:“歆已入吾术中,然闻吾旋师,必不敢前。”乃露布西境,云已克浩亹,进攻黄谷。歆闻之,喜,进入都渎涧,蒙逊引兵击之,战于怀城,歆大败。或劝歆还保酒泉,歆曰:“吾违老母之言以取败,不杀此胡,何面目复见我母!”遂勒兵战于蓼泉,为蒙逊所杀。歆弟酒泉太守翻、新城太守预、领羽林右监密、左将军眺、右将军亮西奔敦煌。

蒙逊入酒泉,禁侵掠,土民安堵。以宋繇为吏部郎中,委之选举;凉之旧臣有才望者咸礼而用之以其子牧犍为酒泉太守敦煌太守李恂翻之弟也与翻等弃敦煌奔北山。蒙逊以索嗣之子元绪敦煌太守。

蒙逊还姑臧,见凉太后尹氏而劳之,尹氏曰:“李氏为胡所灭,知复何言!”或谓尹氏曰:“今母子之命在人掌握,奈何傲之!且国亡子死,曾无忧色,何也?”尹氏曰:“存亡死生,皆有天命,奈何更如凡人,为儿女子之悲乎!吾老妇人,国亡家破,岂可复惜馀生,为人臣妾乎!惟速死为幸耳。”蒙逊嘉而赦之,娶其女为牧犍妇。

(《资治通鉴·宋纪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凉之旧臣有才望者/咸礼而用之/以其子牧犍为酒泉太守/敦煌太守李恂/翻之弟也/
B.凉之旧臣/有才望者咸/礼而用之/以其子牧犍/为酒泉太守/敦煌太守/李恂翻之弟也/
C.凉之旧臣有才望者/咸礼而用之以其子/牧犍为酒泉太守/敦煌太守李恂/翻之弟也/
D.凉之旧臣/有才望者咸/礼而用之/以其子牧犍为酒泉太守/敦煌太守/李恂翻之弟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潜师还屯川岩”中的“潜”与“舞幽壑之潜蛟”中的“潜”字含义不同。
B.“若其休明”中的“休”字与成语“休戚相关”中的“休”字含义相同。
C.吏部,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后称吏部。
D.行,代理官职。古代汉语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语还有“权”“摄”“署”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凉公歆想乘着河西王蒙逊带兵攻打西秦浩亹之际,进攻张掖。宋繇劝谏,他没有听。
B.蒙逊为了打败凉公歆的军队,先声东击西,后散布言论迷惑对手,可见其足智多谋。
C.蒙逊进入酒泉后,禁止士兵抢劫,人民生活安定,任命宋繇负责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D.尹氏面对国亡子死,没有像普通人那样作儿女般悲恸,只求速死,蒙逊却赦免了她。
4.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歆已入吾术中,然闻吾旋师,必不敢前。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5.太后尹氏劝说凉公歆不要攻打张掖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4-02-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圣人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

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齿尝为师者弗,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材料二: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二年》)

材料三:

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特赐步舆,令三卫举入东宫,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懔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

贞观十一年,以礼部尚书王珪兼为魏王师。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古来帝子,生于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是以倾覆相踵,少能自济。我今严教子弟,欲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驱使,甚知刚直,志存忠孝,选为子师。卿宜语泰,每对王珪,如见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息。”珪亦以师道自处,时议善之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A尊B不C至D于E帝F智G不H至I于J圣K而L欲M无N尊O师P奚Q由R至S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厌,指满足,与《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中的“厌”词义相同。
B.臣,动词,当作臣子看待,与《师说》中“吾从而师之”的“师”的用法相同。
C.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与现在所说的“执业医师”中的“执业”意思不同。
D.贞观三年,帝王年号纪年法,古人也常用干支纪年,如“是月丁未”中的“丁未”。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氏春秋》认为圣人贤士无不尊敬老师,天子进入太学祭祀先圣,与曾经当自己老师的人并排站立,用以显示敬学与尊师。
B.汉明帝曾到太常府探望,让桓荣坐在东面主位,并召集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拜见,众位学生中有的让位,有的提出疑问。
C.太子少师李纲讲学理顺辞直,让听者不知疲倦。李纲也认为自己堪当大任,可以把幼小的君主和国家的命运托付给他。
D.王珪个性刚直、心存忠孝,太宗选择他来担任魏王李泰的老师。王珪也用为师之道来要求自己,深得当时舆论的好评。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
(2)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
5.材料二和材料三能否作为事实论据证明材料一的观点?请联系材料分析。
2024-02-1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帝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又别为优名谓之李天下。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诸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能出气;亦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结之。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自将相大臣皆惮之。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为梁所得,帝每思之;入汴之日,匝谒见于马前,帝甚喜。匝涕泣言曰:臣之所以得生全者,皆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陛下乞二州以报之。帝许之。郭崇韬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帝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不愤叹。初,罗贯为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崇韬所知,用为河南令。为政不避权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不报,皆以示崇韬。崇韬奏之,由是伶宦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亦以贯高伉,之,遣婢诉于皇后,后与伶宦共毁之,帝含怒未发。会帝自往寿安视坤陵役者,道路泥泞,桥多坏。帝问主者为谁,宦官对河南。帝怒,下贯狱;狱吏榜掠,体无完肤,明日,传召杀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

材料二: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优人敬新磨遽A前B批其颊C帝D失色E群优F亦骇愕G新磨H徐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赂:意为财物,与《苏武传》中“置币遗单于”的“币”意思相同。
B.就:意为成功,与《〈论语〉十二章》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意思不同。
C.恶:意为讨厌,与《兼爱》中“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中的“恶”意思相同。
D.属:意为隶属,与《屈原列传》中“亡国破家相随属”的“属”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唐庄宗喜欢音乐,宠幸伶人,有时自己也粉墨登场,与优伶在宫庭里嬉戏,来讨刘夫人欢心,他还给自己取了“李天下”的艺名。
B.优伶出入皇宫,欺侮官员,大臣们敢怒不敢言,有的反向他们献媚,争相巴结;后唐庄宗重用景进,景进乘机进谗,群臣都害怕他。
C.后唐庄宗滥施封赏,他将刺史封给伶人周匝的恩人。郭崇韬劝谏说任命优伶为刺史,这是要失掉天下人心的,但郭的意见没被采纳。
D.罗贯性情刚直,处理政事从不回避权势之家,伶宦请求托办事情的书信,他一律不予上报,被权贵嫉恨,遭到诋毁,因此下狱被杀。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
(2)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5.欧阳修认为后唐庄宗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事”还是“天命”?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024-02-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孙韶字公礼。伯父河,字伯海,本姓俞氏,亦吴人也。孙策爱之,赐姓为孙,列之属籍。后为将军,屯京城。初,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宪故孝廉妫览、戴员亡匿山中。孙翊为丹杨,皆礼致之。览为大都督督兵,员为郡丞。及翊遇害,河驰赴宛陵,责怒览、员,以不能全权,令使奸变得施。二人议曰:“伯海与将军疏远,而责我乃耳。讨虏若来,吾属无遗矣。”遂杀河使人北迎扬州刺史刘馥令住历阳以丹杨应之。会翊帐下徐元、孙高、傅婴等杀览、员。

韶为边将数十年,养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疆埸远斥候为务,先知动静而为之备,故鲜有负败。青、徐、汝、沛颇来归附,淮南滨江屯候皆彻兵远徙,徐、泗、江、淮之地,不居者各数百里。自权西征,还都武昌,韶不进见者十馀年。权还建业,乃得朝觐。权问青、徐诸屯要害,远近人马众寡,魏将帅姓名,尽具识之,有问咸对。身长八尺,仪貌都雅。权悦曰:“吾久不见公礼,不图进益乃尔。”加领幽州牧、假节。赤乌四年卒。

子越嗣,至右将军。越兄楷武卫大将军、临成侯,代越为京下督。楷弟异至领军将军,奕宗正卿,恢武陵太守。天玺元年,征楷为宫下镇骠骑将军。初,永安贼施但等劫皓弟谦,袭建业,或白楷二端不即赴讨者,皓数遣诘楷。楷常惶怖,而卒被召,遂将妻子亲兵数百人归晋,晋以为车骑将军,封丹杨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宗室传》)

文本二:

韶年十七,收河馀众,缮治京城,起楼橹,脩器备以御敌。孙权闻乱,从椒丘还,军发吴,夜至京城下营,试攻惊之。兵皆乘城,传檄备警,欢声动地,颇射外人。权使晓谕,乃止。明日见韶,拜承烈校尉,统河部曲,自置长吏,一如河旧。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注】①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被推选的士人亦称为孝廉。②丹杨,地名。东汉时的丹杨郡行政隶属扬州下辖,其范围在今长江下游东西两岸一带,治所开始在宣城,后因战争迁至今安徽当涂,即丹杨。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遂杀河【A】使人北迎【B】扬州【C】刺史刘馥【D】令住【E】历阳【F】以【G】丹杨【H】应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指善于、擅长,与《庖丁解牛》中“善刀而藏之”的“善”意思不同。
B.斥候,指侦察兵,与《苏武传》中“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中的“斥候”意思相同。
C.欢,指欢喜、喜乐,与《屈原列传》中“奈何绝秦欢”的“欢”意思相同。
D.引,指率领,与《出师表》中“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引”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翊遇害,孙河飞马疾赴宛陵,愤怒地指责妫览、戴员,责备他们未能尽心职守,致使奸邪事变发生,妫览、戴员于是合谋杀死孙河。
B.孙权回到建业,孙韶朝见孙权,孙权问及青、徐地方各处军营要害之处,远近人马布置多少,魏军将领姓甚名谁,孙韶全都清楚,有问必答。
C.当初永安贼人施但等劫持孙皓弟弟孙谦,袭击建业。有人报告说孙楷首鼠二端不立即发兵征讨,孙皓多次派人谴责孙楷,孙楷常怀恐惧之心。
D.孙权听说发生了叛乱,连夜到达京城扎营,想偷袭孙韶。京城的守兵都登上城墙,喧声动地,频频箭射城外之人,孙权派人告知实情才停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宪故孝廉妫览、戴员亡匿山中。孙翊为丹杨,皆礼致之。
(2)而卒被召,遂将妻子亲兵数百人归晋,晋以为车骑将军。
5.陈寿评孙韶“镇据边陲,克堪厥任”。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陈寿这样评价的原因。
2024-01-1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宜昌市夷陵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孙韶字公礼。伯父河,字伯海,本姓俞氏,亦吴人也。孙策爱之,赐姓为孙,列之属籍。后为将军,屯京城。初,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宪故孝廉妫览、戴员亡匿山中,孙翊为丹杨,皆礼致之。览为大都督督兵,员为郡丞。及翊遇害,河驰赴宛陵,责怒览、员,以不能全权,夸使奸变得施。二人议曰:“伯海与将军疏远,而责我乃耳。讨虏若来,吾属无遗矣。”遂杀河使人北迎扬州刺史刘馥令住历阳以丹杨应之。会翊帐下徐元、孙高、傅婴等杀览、员。

韶为边将数十年,养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疆场远斥候为务,先知动静而为之,备故鲜有负败。青、徐、汝、沛颇来归附,淮南滨江屯候皆彻兵远徙,徐、泗、江、淮之地,不居者各数百里。自权西征,还都武昌,韶不进见者十馀年。权还建业,乃得朝觐。权问青、徐诸屯要害,远近人马众寡,魏将帅姓名,尽具识之,有问咸对。身长八足,仪貌都雅。权悦曰:“吾久不见公礼,不图进益乃尔。”加领幽州牧、假节。赤乌四年卒。

子越嗣,至右将军。越兄楷武卫大将军、临成侯,代越为京下督。楷弟异至领军将军,奕宗正卿,恢武陵太守。天玺元年,征楷为宫下镇骠骑将军。初,永安贼施但等劫皓弟谦,袭建业,或白楷二端不即赴讨者,皓数遣诘楷。楷常惶怖,而卒被召,遂将妻子亲兵数百人归晋,晋以为车骑将军,封丹杨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宗宣传》)

文本二

韶年十七,收河馀众,缮治京城,起楼橹,脩器备以御敌。孙权闻乱,从椒丘还,军发吴,夜至京城下营,试攻惊之;兵皆乘城,传檄备警,欢声动地,颇射外人。权使晓谕,乃止。明日见韶,拜承列校尉,统河部曲,自置长吏,一如河旧。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注]①孙权: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政治家、军事统帅。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上书交好曹操,被汉廷任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遂杀河A使人北迎B扬州C刺史刘馥D令住E历阳F以G丹杨H应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指善于、擅长,与《庖丁解牛》中“善刀而藏之”的“善”意思不同。
B.斥候,指侦察兵,与“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中的“斥候”意思相同。
C.欢,指欢喜、喜乐,与《屈原列传》中“奈何绝秦欢”的“欢”意思相同。
D.引,指率领,与《出师表》中“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引”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翊遇害,孙河飞马疾赴宛陵,愤怒地指责妫览、戴员,责备他们未能尽心职守,致使奸邪事变发生,妫览、戴员于是合谋杀死孙河。
B.孙权回到建业,孙韶朝见孙权,孙权问及青、徐地方各处军营要害之处,远近人马布置多少,魏军将领姓甚名谁,孙韶全都清楚,有问必答。
C.当初永安贼人施但等劫持孙皓弟弟孙谦,袭击建业。有人报告说孙楷首鼠二端不立即发兵征讨,孙皓多次派人谴责孙楷,孙楷常怀恐惧之心。
D.孙权听说发生了叛乱,连夜到达京城县扎营,想偷袭孙韶。京城的守兵都登上城墙,喧声动地,频频箭射城外之人,孙权派人告知实情才停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海与将军疏远,而责我乃耳。讨虏若来,吾属无遗矣。
(2)韶年十七,收河馀众,缮治京城,起楼橹,脩器备以御敌。
5.陈寿评孙韶“镇据边陲,克堪厥任”。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陈寿这样评价的原因。
2023-12-10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弗听。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卒灭智氏之族。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改)

【注】①智襄子:也即下文的智伯,春秋末期晋国四卿之一,智氏家族的领主。②段规:韩氏家相。③智国:智伯家臣。④安邑:魏氏都城。⑤平阳:韩氏都城。⑥絺疵:智伯谋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
B.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
C.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
D.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版,表示所筑土墙的高度和长度。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版”词义不同。
B.骖乘,指陪乘的人,居车右担任警卫。《鸿门宴》中樊哙就是沛公的骖乘。
C.肘,指用胳膊肘碰,与后句“康子履桓子之跗”的“履”用法相同。
D.何,指为什么,与“小子何莫学夫诗”中的“何”词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国劝智伯要对危机有戒备警惕之心,但智伯自恃实力强大,无人匹敌,在宴会上肆意戏辱韩康子及其家相,为之后的覆亡埋下了祸根。
B.韩、魏两家在外交上处于弱势,他们不敢拒绝智伯索地的要求;魏桓子和韩康子跟随智伯攻赵,听到智伯灭亡赵氏的话,恐惧到手足失措。
C.谋臣絺疵善于观察人事细节,对形势有清醒准确的判断,他提醒智伯提防韩康子和魏桓子谋反,但劝谏失败,于是他明智地离开了晋国。
D.司马光认为智氏的灭亡是由于智伯才与德不匹配,他根据才与德的存在状态把人分为四类,依照这个标准看,智伯虽有才华,却是个小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2)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5.智伯的哪些行为导致了智氏亡族?请简要概括。
2023-11-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