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司马光(1019-108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泰博学,善谈论。初游洛阳时人莫识陈留苻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乃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或问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他。泰尝举有道,不就,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泰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吾将优游卒岁而已。然犹周旋京师,诲诱不息。

陈留仇香,至行纯嘿,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且母养人遗孤,不能成济,若死者有知,百岁之后,当何以见亡者!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河内王奂署香主簿,谓之曰:闻在蒲亭,陈元不罚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香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故不为也。奂曰:枳棘之林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郭泰、苻融赍刺谒之,因留宿;明旦,泰起,下床拜之曰:君,泰之师,非泰之友也。香学毕归乡里,不应征辟,卒于家。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七》)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填涂正确的答案。
初A游洛阳B时C人D莫识E陈留F苻融G一见H嗟异I因以介J于河南尹李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师,指精通专业知识、讲授经书的讲师。文中“经师”跟《师说》中“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是同一类老师。
B.有道,汉代举士科目,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举荐为官。文中“有道”与《论语》中“就有道而正焉”中的“有道”意思不同。
C.教化,教育感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陈情表》中“沐浴清化”的“化”与文中的“教化”意思一致。
D.太学,中国古代中央官学。文中的“太学”与《送东阳马生序》“在太学已二年”中“太学”都是古代最高学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欣赏郭泰而与之结交,儒生们送郭泰归乡至河边时,李膺和郭泰同舟渡河,被众人看成神仙般的人物。
B.魏昭认为郭泰是难得的“人师”,甘愿侍奉左右;他为郭泰做粥,虽被多次为难,仍脸色不变,终获郭泰认可。
C.陈元被母亲控告不孝顺,仇香认为陈元并非恶人,用伦理孝道、祸福之理教导他,最终陈元成为孝子。
D.仇香品行卓绝,像鹰鹯般忠勇,被任命为主簿,但他认为鸾凤不应栖在枳棘林中,不愿应征,故被郭泰奉为老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
(2)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
5.郭泰为什么被誉为“鲜见其俦”?请简要说明。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西都洛阳。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辩告勿笞辱军吏卒;爵及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已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

帝置酒洛阳南官,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言于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

齐人娄敬戍陇西,过洛阳,脱輓辂,衣羊裘,因齐人虞将军求见上。上召见,问之。娄敬曰:“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渑,倍河,乡伊、洛,其固亦足恃也。”上问张良。良曰:“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娄敬说是也。”上即日车驾西,都长安。拜娄敬为郎中,号曰奉春君,赐姓刘氏。

(摘编自《资治通鉴·汉纪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军吏卒
B.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军吏卒
C.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军吏卒
D.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军吏卒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最想着内容的解说不确的一项是(     
A.书,意思是登记,文中指登记户籍,与《鸿门宴》中“籍吏民”的“籍”意思相同。
B.北,指北方,胡人生活区域,《过秦论》中的“追亡逐北”也指追击胡人。
C.山东,这里指崤山以东,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有所不同。
D.委输,转运物资。这里指漕运,渭水通黄河,有遭运便利,可保障物资输送。
3.下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登基之初以洛阳为都,且颁布了一系列安定天下的政策,宴饮时追问群臣成败之由,高起等人认为是能够与功臣共利,不嫉贤妒能。
B.季布在项羽手下为将时,多次用言语羞辱刘邦,后自己卖身为奴,隐匿民间;朱家仗义执言,被滕公转送刘邦,刘邦赦免了季布,任为郎中。
C.娄敬凭借乡亲虞将军见到刘邦,他极力建议改都长安,并用与人争斗时要扼住喉咙、按住脊背说明长安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后被刘邦采纳。
D.群臣以东有成皋,西有崤、渑等地利条件陈述建都洛阳可行,而张良从地利、物资保障和应对变乱等角度阐述理由,倾向于定都长安更打动刘邦。
4.范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
(2)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5.朱家见滕公为季布辩说,采用了哪些策略?请简要概括。
2023-03-25更新 | 2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3月联合测评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有改动)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取材于《明皇杂录》)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曹参自谓A不及B萧何C—D遵其法E无所变更F汉业以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其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告”在文中是请假的意思,姚崇为了给儿子办丧事请了十多天假。
B.“管晏”在文中指的是管仲和晏婴的并称,两人都是历史上的名相。
C.“固”在文中的意思是“固执(保位)”,与《离骚》中“固前圣之所厚”的“固”意思不相同。
D.“相与”在文中是“共同”的意思,与《赤壁赋》里的“相与枕藉乎舟中”的“相与”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崇请假为儿子办丧事,假满回来,很快就把积累的政事办完了,可见其理政的才能极高,深得皇上信任。
B.齐浣认为姚崇作为宰相,比不上古代“管晏”那样的名相,是因为姚崇制订的法度总是随时更改,所以他只能算得上是一位“救时宰相”。
C.卢怀慎不谋求钱产资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妻儿还经常挨饿受冻,所以他的亲朋好友经常慷慨地接济他们。
D.司马光与“时人”的观点不一样,认为唐明皇的盛世基业,是姚崇和卢怀慎两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对卢怀慎给予了肯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2)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
5.世人对卢怀慎褒贬不一,综合材料,你觉得卢怀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操将击乌桓,诸将皆曰:“袁绍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郭嘉曰:“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操从之。初,袁绍数遣使召田畴于无终,畴皆拒之。畴忿乌桓多杀其本郡冠盖,意欲讨之而力未能。及曹操定冀州,遣使辟畴,畴戒其门下趣治严。遂随使者到军,拜为蓚令,随军次无终。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操患之。畴曰:“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操曰:“善!”乃引军还。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操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经白檀,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尚、熙与蹋顿及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操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操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辽东单于速仆丸与尚、熙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或劝操遂击之,操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公孙康斩尚、熙,并速仆丸首送之。诸将或问操:“公还而康斩尚、熙,何也?”操曰:“彼素畏尚、熙,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既还,科问前谏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
B.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
C.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
D.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逆军”中的“逆”与成语“以意逆志”中的“逆”意思相同。
B.夷狄,为华夏族以外各族的泛称。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
C.冠盖,指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或官宦之家。
D.“次无终”中的“次”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军函陵”中的“军”意思接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要讨伐乌桓,诸将反对。等到攻打乌桓凯旋,曹操不但没有责备他们,反而厚赏了他们,因为他认为他们所提的意见也是有道理的。
B.曹操善于听从下属的意见,但有自己的判断,有人劝他攻打公孙康,他没有听从,而是仅派出使者劝说,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C.田畴多次拒绝袁绍的征召,却积极接受曹操的征召,并且在曹操进攻乌桓遭遇困难时提出了避实就虚的解决方案,为最终的胜利立下大功。
D.曹军从卢龙口进军,收到一石二鸟之效:一是引军后退,让敌人误以为曹军撤兵;二是出其不意,攻打敌人不设防的区域。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
(2)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
5.曹操为什么不趁胜攻打公孙康?这反映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欲以高昌为州县,魏徵谏曰:“陛下初即位,文泰夫妇首来朝,其后稍骄倨,故王诛加之。罪止文泰可矣,宜抚其百姓,存其社稷,复立其子,则威德被于退荒,四夷皆悦服矣。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十年之后,陇右虚耗矣。陛下终不得高昌撮粟尺帛以佐中国,所谓散有用以事无用,臣未见其可。”上不从,九月,以其地为西州,以可汗浮图城为庭州,各置属县,乙卯,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留兵镇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

材料二:

癸酉,以凉州都督郭孝恪行安西都护、西州刺史。高昌旧民与镇兵及谪徙者杂居西州,孝恪推诚抚御,成得其欢心。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既没杀沙钵罗叶护,并其众,又击吐火罗,灭之。自恃强大,遂骄倨,拘留唐使者,侵暴西域,遣兵寇伊州,郭孝恪将轻骑二千自乌骨邀击,败之。乙毗咄陆又遗处月、处密二部围天山,孝恪击走之,追奔至遇索山,降处密之众而归。

初,高昌既平,岁发兵千余人戍守其地,褚遂良上疏,以为:“圣王为治,先华夏而后夷狄。陛下兴兵取高昌,数萧然,累年不复;岁调千馀人屯戍,远去乡里,破产办装。又谪徙罪人,皆无赖子弟,适足骚扰边鄙,岂能有益行阵!所遣多复逃亡,徒烦追捕。加以道涂所经,沙碛千里,冬风如割,夏风如焚,行人往来,遇之多死。设使张掖、酒泉有烽燧之警,陛下岂得高昌一夫斗粟之用,终当发陇右诸州兵食以赴之耳。然则河西者,中国之心腹;高昌者,他人之手足;奈何糜弊本根以事无用之土乎!且陛下得突厥、吐谷浑,皆不有其地,为之立君长以抚之,高昌独不得与为比乎!叛而执之,服而封之,刑莫威焉,德莫存焉。愿更择高昌子弟可立者,使君其国,子子孙孙,负荷大恩,永为唐室藩辅。内安外宁,不亦善乎!”上弗听。及西突厥入寇,上悔之,曰:“魏徵、褚遂良劝我复立高昌,吾不用其言,今方自咎耳。”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
B.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
C.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
D.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干支纪时制度叫做干支历,文中“乙卯”和苏轼《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用法一致,都为纪年。
B.“郡”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战国时郡县并置,秦统一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汉以后,“郡”成为“州”的下一级行政区。
C.“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快捷有效的方法。
D.古人“东为左,西为右”。文中“陇右”,指陇山以西的地方,而姜夔《扬州慢》中“淮左”即指淮河以东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想将高昌改为一个州县,魏征认为这样做不仅不能获得高昌的粮食布匹,还会消耗唐朝国力,这个做法不可行。
B.高昌旧部、镇兵与犯人混居西州,不便管理,郭孝恪从中斡旋调解,诚心诚意抚慰治理,因而深受他们的欢迎。
C.乙毗咄陆杀死沙钵罗叶护吞并其部众后,乘胜侵犯西域和伊州,结果被郭孝恪打败,郭孝恪一直追击他到遇索山才凯旋。
D.等到西突厥进犯高昌,太宗才感到后悔自责,认识到没有采取魏征和褚遂良的意见是错误的,高昌的局面是咎由自取。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谪徙罪人,皆无赖子弟,适足骚扰边鄙,岂能有益行阵!
(2)愿更择高昌子弟可立者,使君其国,子子孙孙,负荷大恩,永为唐室藩辅。
5.在如何对待高昌的问题上,魏征与褚遂良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安帝隆安五年,春,正月,武威王利鹿孤欲称帝,群臣皆劝之。安国将军鍮勿仑曰:“吾国自上世以来,被发左衽,无冠带之饰,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室庐,故能雄视沙漠,抗衡中夏。今举大号,诚顺民心。然建都立邑,难以避患,储蓄仓库,启敌人心;不如处晋民于城郭,劝课农桑以供资储,帅国人以习战射,邻国弱则乘之,强则避之,此久长之良策也。且虚名无实,徒足为世之质的,将安用之!”利鹿孤曰:“安国之言是也。”乃更称河西王,以广武公傉檀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凉州牧、录尚书事。

凉王纂嗜酒好猎,太常杨颖谏曰:“陛下应天受命当以道守之今疆宇日蹙崎岖二岭之间陛下不兢兢夕惕以恢弘先业而沉湎游畋不以国家为事臣窃危之”纂逊辞谢之,然犹不悛。番禾太守吕超擅击鲜卑思盘,思盘遣其弟乞珍诉于纂,纂命超及思盘皆入朝。超惧,至姑臧,深自结于殿中监杜尚。纂见超,责之曰:“卿恃兄弟桓桓,乃敢欺吾,要当斩卿,天下乃定!”超顿首谢。纂本以恐超,实无意杀之。因引超、思盘及群臣同宴于内殿。超兄中领军隆数劝纂酒,纂醉,乘步挽车,超等游禁中。至琨华堂东阁,车不得过,纂亲将窦川、骆腾倚剑于壁,推车过阁。超取剑击纂,纂下车禽超,超刺纂洞胸;川、腾与超格战,超杀之。纂后杨氏命禁兵讨超;杜尚止之,皆舍仗不战。将军魏益多入,取纂首,杨氏曰:“人已死,如土石,无所复知,何忍复残其形骸乎!”益多骂之,遂取纂首以徇曰:“纂违先帝之命,杀太子而自立,荒淫暴虐。番禾太守超顺人心而除之,以安宗庙,凡我士庶,同兹休庆!”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应天/受命当以道守之/今疆宇日蹙/崎岖二岭之间/陛下不兢兢夕惕以恢弘先业/而沉湎游畋/不以国家为事/臣窃危之/
B.陛下应天/受命当以道守之/今疆宇日蹙/崎岖二岭之间/陛下不兢兢夕惕以恢弘/先业而沉湎游畋/不以国家为事/臣窃危之/
C.陛下应天受命/当以道守之/今疆宇日蹙/崎岖二岭之间/陛下不兢兢夕惕以恢弘先业/而沉湎游畋/不以国家为事/臣窃危之/
D.陛下应天受命/当以道守之/今疆宇日蹙/崎岖二岭之间/陛下不兢兢夕惕以恢弘/先业而沉湎游畋/不以国家为事/臣窃危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常,古代掌宗庙礼仪之官,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兼管文化教育等,也统辖博士和太学。
B.“将超等游禁中”的“将”指带领,与《苏武传》中“及卫律所将降者”的“将”意思不同。
C.禁兵,指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D.宗庙,指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夏朝时称为“世室”,秦汉时起称为“太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凉王吕纂喜欢喝酒、爱好打猎,太常杨颖劝诫他要以国事为重,吕纂虽以谦逊的言辞向他道歉,但仍旧不悔改。
B.吕超擅自攻击思盘,思盘派弟弟乞珍向吕纂控诉吕超,吕纂便让吕超和思盘都到朝中,吕超为此感到十分害怕。
C.吕超被吕纂责备后磕头认错,因误以为吕纂要杀了自己,便在宴会上多次劝吕纂喝酒,并趁吕纂醉酒后杀了他。
D.杨王后命令禁军讨伐吕超,杜尚阻止了禁军动手的行动;魏益多进宫后不顾杨王后的阻拦,取下了吕纂的首级示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如处晋民于城郭,劝课农桑以供资储,帅国人以习战射。
(2)卿恃兄弟桓桓,乃敢欺吾,要当斩卿,天下乃定!
5.安国将军鍮勿仑是如何劝说武威王利鹿孤放弃称帝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献帝建安元年冬十月,公征杨奉,奉南奔袁术,遂攻其梁屯,拔之。吕布袭刘备,取下邳。备来奔。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四年春二月,公还至昌邑。张杨将杨丑杀杨,眭固又杀丑,以其众属袁绍,屯射犬。夏四月,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与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以魏种为河内太守,以河北事。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十四年冬十二月,曹军还谯。丞相掾和洽言于操曰: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操善之。

十五年春,操下令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臣光曰:孔子之言仁也重矣。自子路、冉求门人之高第,令尹子文、陈文子诸侯之贤大夫,皆不足以当之。而独称管仲之仁,岂非以其辅佐齐桓,大济生民乎?齐桓之行若狗彘,管仲不羞而相之,其志盖以非桓公则生民不可得而济也。汉末大乱,群生涂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济也。然则荀彧舍魏武将谁事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注】①《论语》所载孔子之言。意思是孟公绰担任赵、魏等有权势的家族的长官才能是绰绰有余的,但却不能担任滕、薛等小国的大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
B.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
C.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
D.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是年号,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一个皇帝拥有一个年号,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宣统皇帝等。
B.“属以河北事”中“属”是嘱托、托付的意思,与“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相同。
C.“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可为古代王侯的自称;文中属后者,译为“我”。
D.“丞相掾”,汉置,为丞相属吏。丞相府分曹办公,每曹长官为掾,掌曹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昱建议杀掉刘备,曹操却认为此举有可能失去天下人心,并未采纳。
B.张邈劫持了毕谌的亲人,毕谌被逼无奈,只好挥泪跟曹操辞别。后吕布兵败,毕谌被活捉,曹操任命他为鲁国国相。
C.曹操赏识魏种的品行,对其信任有加,认为魏种不会背叛他,结果却事与愿违。
D.丞相掾和洽主张施行教化应秉持中庸之道,如此方能长久,曹操对此十分认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2)齐桓之行若狗彘,管仲不羞而相之,其志盖以非桓公则生民不可得而济也。
5.《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反映曹操广纳贤才,这种胸怀和气度,在选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成帝建始元年春,石显迁长信中太仆,秩中二千石。显既失倚,离权,于是丞相、御史条奏显旧恶。及其党牢梁、陈顺皆免官,显与妻子徙归故郡,忧懑不食,道死。诸所交结以显为官者,皆废罢。少府五鹿充宗左迁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为雁门都尉。司隶校尉涿郡王尊劾奏:“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知显等颛权擅势,大作威福,为海内患害,不以时白奏行罚,而阿谀曲从,附下罔上,怀邪迷国,无大臣辅政之义,皆不道!衡、谭举奏显,不自陈不忠之罪,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妄言‘百官畏之,甚于主上’卑君尊臣,非所宜称,失大臣体!”于是衡惭惧,免冠谢罪,上丞相、侯印绶。天子以新即位,重伤大臣,乃左迁尊为高陵令。然群下多是尊者。衡嘿嘿不自安,每有水旱,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夏四月,黄雾四塞,诏博问公卿大夫,无有所讳。谏大夫杨兴、博士驷胜等皆以为:“阴盛侵阳之气也。高祖之约,非功臣不侯。今太后诸弟皆以无功为侯,外戚未曾有也,故天为见异。”于是大将军凤惧,上书乞骸骨,辞职。上优诏不许。御史中丞东海薛宣上疏曰:“陛下至德仁厚,而嘉气尚凝,阴阳不和,殆吏多苛政。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错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谴呵及细微,责义不量力。郡县相迫促亦内相刻流及众庶是故乡党阙于嘉宾之欢九族忘其亲亲之恩饮食周急之厚弥衰送往劳来之礼不行夫人道不通则阴阳否隔,和气不通,未必不由此也!《诗》云:‘民之失德,干糇以愆。’鄙语曰:‘苛政不亲,烦苦伤恩。’方刺史奏事时,宜明申敕,使昭然知本朝之要务。”上嘉纳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县相迫/促亦内相刻/流及众庶/是故乡党阙于嘉宾之欢/九族忘其亲/亲之恩/饮食周急之厚弥衰/送往劳来之礼不行/
B.郡县相迫/促亦内相刻/流及众庶/是故乡党阙于嘉宾之欢/九族忘其亲亲之恩/饮食周急之厚弥/衰送往劳来之礼不行/
C.郡县相迫促/亦内相刻/流及众庶/是故乡党阙于嘉宾之欢/九族忘其亲亲之恩/饮食周急之厚弥衰/送往劳来之礼不行/
D.郡县相迫促/亦内相刻/流及众庶/是故乡党阙于嘉宾之欢/九族忘其亲/亲之恩/饮食周急之厚弥/衰送往劳来之礼不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懑不食,道死”与“从此道至吾军”(《鸿门宴》)两句中的“道”字用法含义不同。
B.“先帝任用倾覆之徒”与“郯子之徒”(《师说》)两句中的“徒”字用法含义相同。
C.“非功臣不侯”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两句中的“侯”字用法含义不同。
D.“故天为见异”与“见犯乃死”(《苏武传》)两句中的“见”字用法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显在被调离中枢要职,担任长信中太仆之后,由于失去了靠山,而被丞相和御史劾奏,党羽被免官,一家被驱逐,以致忧郁愤懑而死。
B.司隶校尉王尊弹劾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汉成帝出于刚刚即位的一些顾虑,并没有惩处被弹劾的人,反而把王尊贬为高陵县令。
C.丞相匡衡被弹劾后,内心不安,免冠谢罪,连年请求退休让位,虽然百官多认为王尊言之有理,但汉成帝总是下诏安抚慰留匡衡。
D.御史中丞薛宣上书说,当下巡查地方的刺史,行事随心所欲,过多地干预郡县施政,并搜求吏民过失,以致淳厚风俗衰落,百姓失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至德仁厚,而嘉气尚凝,阴阳不和,殆吏多苛政。
②方刺史奏事时,宜明申敕,使昭然知本朝之要务。
5.王尊上书弹劾匡衡、张谭哪些罪状?请简要概括。
2023-01-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七月,丁未,以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安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等五州诸军事。以桓冲都督江、荆等七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桓冲以秦人强盛,欲移阻江南,奏自江陵徙镇上明,使冠军将军刘波守江陵,谘议参军杨亮守江夏。王蕴让徐州,谢安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蕴乃受命。初,中书郎郗超自以其父愔位遇应在谢安之右,而安入掌机权,愔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谢安以兄子玄应诏。超闻之,叹曰:“安之明,乃能违众举亲;玄之才,足以不负所举。”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敌人畏之。壬寅,散骑常侍王彪之卒。初,谢安欲增修宫室,彪之曰:“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比之汉、魏则为俭,比之初过江则为侈矣。今寇敌方强,岂可大兴功役,劳扰百姓邪!”安曰:“宫室弊陋,后世谓人无能。”彪之曰:“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屋为能邪?”安不能夺其议,故终彪之之世,无所营造。十二月,临海太守郗超卒。初,超党于桓氏,以父愔忠于王室,不令知之。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曰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既而愔果哀惋成疾,门生呈箱,皆与桓温往反密计。愔大怒曰:“小子死已晚矣!”遂不复哭。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曰/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
B.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曰/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
C.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曰/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
D.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曰/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冠军将军刘波守江陵”和“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两句中的“使”字含义相同。
B.“王蕴让徐州”和“其闻道也先乎吾”(《师说》)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
C.“是以之”和“其真不马也”(《马说》)两句中的“知”字含义相同。
D.“为俭陋”和“盖追先帝之遇”(《出师表》)两句中的“殊”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蕴对于让自己接任徐州事务很不满,坚持辞让,但谢安认为他不应过分看轻自己,力劝王蕴,于是王蕴接受了任命。
B.郗超听说谢安举荐了自己的侄子谢玄接受朝廷的诏命,他对谢安大加赞赏,认为谢安非常贤明,能做到“举贤不避亲”。
C.谢安认为简陋的宫室会让后人认为住在这里的人无能,想要增修宫室,但一直到王彪之去世,谢安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D.郗超去世后,他的父亲先是悲痛惋惜,甚至因此患病,但后来大怒,是因为看到了郗超与桓温秘密谋划的往来信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
(2)安之明,乃能违众举亲;玄之才,足以不负所举。
5.谢安想要增修宫室,王彪之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不赞同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梁孝王以至亲有功,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王宠信羊胜、公孙诡,以诡为中尉。栗太子之废为临江王也,太后意欲以梁王为嗣,尝因置酒谓帝曰:“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帝以访诸大臣,大臣袁盎等曰:“不可。小不忍,害大义,故《春秋》大居正。”由是太后议格,遂不复言。

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谋,阴使人刺杀袁盎及议臣十余人。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所为。上遣田叔、吕季主往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诡、胜匿王后宫。使者十余辈至梁,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以下举国大索,月余弗得。安国闻诡、胜匿王所,乃入见王而泣曰:“今胜、诡不得,请辞,赐死!”王曰:“何至此!”安国曰:“大王自度于皇帝,孰与临江王亲?”王曰:“弗如也。”安国曰:“临江王适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今大王列在诸侯,訹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大王;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王泣数行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胜、诡。”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梁王。

梁王恐,使邹阳入长安,见皇后兄王信说曰:“长君弟得幸于上,后宫莫及,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今袁盎事即穷竟,梁王伏诛,太后无所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窃为足下忧之。”长君曰:“为之奈何?”阳曰:“长君诚能精为上言之,得册竟梁事,长君必固自结于太后。”长君曰:“诺。”乘间入言之,帝怒稍解。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临江王适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
B.临江王适/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
C.临江王适/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
D.临江王适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尉,战国时赵国初置,掌管荐举人才等事;汉时专门负责治安、纠察
B.《春秋》,古代史书,儒家经典,相传由孔子编订,暗含褒贬,记事详细。
C.“二千石”中的“石”与《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石”意思相同。
D.晏驾,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文中是指太后去世的委婉说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栗太子被废后,太后想让梁王作为继承人,遭到袁盎等大臣的极力反对后作罢,并不再提及此事。
B.梁王与皇上是至亲,又有战功,备受皇上恩宠,因受羊胜、公孙诡的挑拨便暗地派人刺杀袁盎等大臣。
C.袁盎等大臣被刺杀后,刺客还没有抓到,皇上便猜测是梁王所为,后经证实,确实是梁王指使的。
D.梁王害怕皇上追究自己,便派邹阳去长安;邹阳劝说皇后的哥哥去游说皇上不要深究梁王的责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遣田叔、吕季主往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
(2)太后无所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窃为足下忧之。
5.韩安国是如何劝说梁王交出罪犯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