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司马光(1019-108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王令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王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

材料二:

秦人留之(楚怀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湣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隘楚太子[A]弗出[B]不[C]仁[D]又欲夺之[E]东地[F]五百里[G]不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即做人质。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中的“质”词义相同。
B.归,与《荆轲刺秦王》中“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的“归”字用法相同。
C.玉声,佩玉相击之声,借指为美妙的声音,是对楚襄王言语的敬称。与“金玉良言”并不一样。
D.矫,假托的意思,文中所指“昭常假传命令”,与成语“矫枉过正”中的“矫”字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襄王接受齐王的放归条件,答应愿意献出东地五百里但只是权宜之计,从后面的内容可以看出他并不真想把土地献出去。
B.楚襄王善纳言、善用人。在齐国使者前来索要东地时,他召集群臣谋划,广泛听取意见;并利用三个人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帮助解除危机。
C.古代君子“之于天下,义之与比”,子良、昭常、景鲤、齐国国相虽然在是否应该献出东地的问题上意见不同,但都主张不能失信于天下,落下不义之名。
D.楚国深知仅凭一己之力不足以抵御齐国、秦国,都曾派出楚襄王、楚怀王作为质子。为了抵御齐国,联合秦国共同对付齐国,楚国不战而保全了东地。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
(2)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
2024-04-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秦征东大将军晋王(苻)柳遣参军阎负、梁殊使于凉,以书说凉王玄靓。负、殊至姑臧,张瓘见之曰:我,晋臣也;臣无境外之交,二君何以来辱?负、殊曰:晋王与君邻藩,虽山河阻绝,风通道会,故来修好,君何怪焉!曰:吾尽忠事晋,于今六世矣。若与苻征东通使是上违先君之志下隳士民之节其可乎!负、殊曰:晋室衰微,坠失天命,固已久矣;是以凉之二王北面二赵,唯知机也。今大秦威德方盛,凉王若欲自河右,则非秦之敌;欲以小事大,则曷若舍晋事秦,长保福禄乎!曰:中州好食言,向者石氏使车适返,而戎骑已至,吾不敢信也。负、殊曰:自古帝王居中州者,政化各殊,赵为奸诈,秦敦信义,岂得一概待之乎!张先、杨初皆阻兵不服,先帝讨而擒之,赦其罪戾,宠以爵秩,固非石氏之比也。曰:必如君言,秦之威德无敌,何不先取江南,则天下尽为秦有,征东何辱命焉!负、殊曰:江南文身之俗,道污先叛,化隆后服。主上以为江南必须兵服,河右可以义怀,故遣行人先申大好。若君不达天命,则江南得数年之命,而河右恐非君之土也。曰:我跨据三州,带甲十万,西苞葱岭,东距大河,伐人有余,况于自守,何畏于秦!负、殊曰:贵州山河之固,孰若崤、函?民物之饶,孰若秦、雍?杜洪、张琚,兵强财富,有囊括关中、席卷四海之志,先帝戎旗西指,冰消云散,旬月之间,不觉易主。主上若以贵州不服,赫然奋怒,控弦百万,鼓行而西,未知贵州将何以待之?笑曰:兹事当决之于王,非身所了。负、殊曰:凉王虽英睿夙成,然年在幼冲;君居伊霍之任,国家安危,系君一举耳。惧,乃以玄靓之命遣使称藩于秦。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与A苻征东B通使C是D上违先君E之志F下隳士民G之节H其I可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称帝,《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水”指游泳,两者用法相同。
B.延,延续,延长,与《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延”词义不相同。
C.西,意为向西前行,与《赤壁赋》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的“西”词义相同。
D.伊霍,商朝伊尹和西汉霍光的并称,泛指能左右朝政的重臣。文中借以指代张瓘。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秦征东大将军苻柳派遣参军阎负和梁殊出使前凉游说凉王,张瓘以臣下不能和他国之间有交往为由,委婉地表达了拒绝之意。
B.阎负和梁殊认为前凉之前两代国君向赵国称臣是错误选择;当下前秦国力强盛,建议前凉抛弃晋王室而事奉前秦,以求福禄长存。
C.张瓘提出前秦可以先攻取江南,阎负和梁殊阐释了前秦针对江南和黄河以西采取的不同策略,希望前凉能够顺应天命,早日归顺。
D.阎负和梁殊指出凉王玄靓虽然英明睿智,但毕竟年龄幼小,前凉的国家安危,应由张瓘做出决断,最终前凉派遣使者向前秦称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州山河之固,孰若崤、函?
(2)兹事当决之于王,非身所了。
5.面对张瓘“中州好食言”的质疑,阎负和梁殊如何回应?请简要概括。
2024-03-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李及字幼幾,郑州人也。举进士,寇准荐其才,擢知兴化军。(及)迁枢密直学士,出知杭州。于时内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过杭,及待之薄。僚佐惊曰:“江使者兄弟,荣枯大臣如反掌耳。今公不加礼待之,公虽不求福,独不畏其为祸乎?”及曰:“待之如是足矣。”既而德明谓僚佐曰:“李公春秋高,何不求闲郡以自处,而居杭繁剧之地邪?”僚佐走语及曰:“果然,江使者之言可惧也。”及笑曰:“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既而德明亦不能伤也,时人重其操守。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忌杭风俗轻靡,未尝事宴游。在杭未尝市物,惟置白乐天一集而已。

(节选自《东都事略·李及传》)

材料二:

曹玮久在秦州,累章求代。上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众议皆谓及虽谨厚有行,非守边之臣,不足以继玮。杨亿以众言告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心亦轻之。会有屯驻禁军白昼夺妇人银钗于市中,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观书如故。将吏皆惊。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谓旦曰:“向者相公初用及外廷之议谓及不胜其任及今材器乃如此信乎相公知人之明也!”旦笑曰:“外廷之议,何其易得也。夫以禁军戍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异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节选自《涑水记闻》卷六)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向者相公初用A及B外廷之议谓及C不胜D其任E及F今材器乃如此G信乎H相公知人之明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文中指年纪,年数,与庄子《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春秋”意思相同。
B.秦州,古地名,陇右重镇,今甘肃天水市。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便写于秦州。
C.前,文中指上前,与蒲松龄《狼》中“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的“前”用法相同。
D.规模,文中指制度,与短语“规模宏大”中的“规模”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及任杭州知州时,对过杭使臣江德明未厚礼相待,僚佐提醒他也不以为意。
B.江德明奉命出使时认为李及年事已高,不应该在事务繁重的杭州担任知州。
C.李及担任秦州知州时,禁军轻视他是文人,在集市公然抢劫,李及将他正法。
D.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王旦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履行了主将的职责,也不是自己任用李及的本意。
4.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
(2)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
2024-03-1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是清河客李萼,年二十余,为人乞师于真卿曰:“公首唱大义,河北诸郡恃公以为长城。今清河,公之西邻,国家平日聚江、淮、河南钱帛于彼以赡北军,谓之‘天下北库’;今有布三百余万匹,帛八十余万匹,钱三十余万缗,粮三十余万斛。窃计财足以三平原之富,兵足以平原之强。公诚资以士卒,抚而有之,以二郡为腹心,则余郡如四支,无不随所使矣。”真卿曰:“平原兵新集,尚未训练,自保恐不足,何暇及邻!虽然,借若诺子之请,则将何为乎?”萼曰清河遣仆衔命于公者非力不足而借公之师以尝寇也亦欲观大贤之明义耳今仰瞻高意,未有决辞定色,仆何敢遽言所为哉!”真卿奇之,欲与之兵。众以为萼年少轻虏,徒分兵力,必无所成,真卿不得已辞之。萼就馆,复为书说真卿,以为:“清河去逆效顺,奉粟帛器械以资军,公乃不纳而疑之。仆回辕之后,清河不能孤立,必有所系托,将为公西面之强敌,公能无悔乎?”真卿大惊,遽诣其馆,以兵六千借之;送至境,执手别。真卿问曰:   “兵已行矣,可以言子之所为乎?”萼曰:“闻朝廷遣程千里将精兵十万出崞口讨贼,贼据险拒之,不得前。今当兵先击魏郡,执禄山所署太守袁知泰,纳旧太守司马垂,使为西南主人;分兵开崞口,出千里之师,因讨汲、邺以北至于幽陵郡县之未下者。计官军东讨者不下二十万,河南义兵西向者亦不减十万。公但当表朝廷坚壁勿战,不过月余,贼必有内溃相图之变矣。”真卿曰:“善!”命录事参军李择交及平原令范冬馥将其兵,会清河兵四千及博平兵千人军于堂邑西南。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三》,有改动)

【注】①缗:成串的钱。一千钱为一缗。②斛:容量单位。古代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萼曰A清河遣仆衔命于公B者C非力D不足而借公之E师以尝寇也F亦欲观大贤之G明义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单位之一,秦以前“郡”比“县”小,秦汉时“郡”比“县”大。
B.“兵足以倍平原之强”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中的“倍”含义相同。
C.“今当引兵先击魏郡”与“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引”含义不同。
D.太守,战国时“郡守”尊称,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等职权外,还可任免所属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轻人李萼替清河郡向颜真卿借兵抵御叛军,刚会面时,他便夸赞颜氏大义,肯定了其在河北地区的重要地位。
B.面对借兵之请,颜真卿陈述了自己的难处后,仍留有话语周旋的余地,希望从李萼口中探听到清河郡的动向。
C.遭到颜氏拒绝后,李萼陈述了清河郡的去向立场具有可变性,引起了颜氏的警觉,并最终促使颜氏借兵清河。
D.成功借兵后,李萼分析了叛军的用兵策略,并预测了战事的发展结果,希望颜氏所部坚守阵地,共克叛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仰瞻高意,未有决辞定色,仆何敢遽言所为哉!
(2)清河去逆效顺,奉粟帛器械以资军,公乃不纳而疑之。
2024-03-11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中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夏萤

朱淑真

熠熠迎宵上,林间点点光。初疑星错落,浑讶火荧煌。

著雨藏花坞,随风入画堂。儿童竞追扑,照字集书囊。

司马光

林塘荒湿地,向夕已飞萤。月没蛩吟砌,露凉人在庭。

随风疑落烬,过水乱疏星。学子灯前寝,谁将尔照经。


相关链接: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晋书·车胤传》)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诗首联交代了萤火虫的活动地点,同时用两组叠词展现了萤火虫的形象特点。
B.在司马光看来,萤火虫喜欢生活在偏僻之地,它们可在潮湿的林间从早飞到晚。
C.“初疑星错落”和“随风疑落烬”两句都是利用视觉错觉来表现萤火虫的光亮。
D.“月没蛩吟砌”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以蛩鸣之声来反衬当时周围环境的安静。
2.两首诗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4-02-07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坚自将讨张平以邓羌为前锋督护帅骑五千军于汾上;平使养子蚝御之。蚝多力捷,能曳牛却走,城无高下,皆可超越。与羌相持旬余,莫能相胜。三月,坚至铜壁,平尽众出战,蚝单马大呼,出入秦者四五。坚募人生致之,鹰扬将军吕光刺蚝,中之,邓羌擒蚝以献,平众大溃。平惧,请降。坚拜平右将军,以蚝为虎贲中郎将。蚝,本姓弓,上党人也;坚宠待甚厚,常置左右。秦人称邓羌、张蚝皆万人敌。坚张平部民三千余户于长安。甲戌,燕主俊遣领军将军慕舆根将兵助司徒评攻冯鸯。根欲急攻之,评曰:“鸯壁坚,不如缓之。”根曰:“不然。公至城下经月,未尝交锋。贼谓国家力止于此,遂相固结,冀幸万一。今根兵初至,形势方振,贼众恐惧,皆有离心,计虑未定,从而攻之,无不克者。”遂急攻之。鸯与其党果相猜忌,鸯奔野王依吕护,其众尽降。秋,八月,豫州刺史谢奕卒。奕,安之兄也。司徒昱以建武将军桓云代之。云,温之弟也。访于仆射王彪之,彪之曰:“云非不才,然温居上流,已割天下之半,其弟复处西藩;兵权萃于一门,非深根固蒂之宜。人才非可豫量,但当令不与殿下作异者耳。”昱颔之曰:“君言也。”壬申,以吴兴太守谢万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州刺史。王羲之与桓温笺曰:“谢万才流经通,使之处廊庙,固是后来之秀;今以之俯顺荒余,近是违才易务矣。”又遗万书曰:“以君迈往不屑之韵,而俯同群碎,诚难为意也。然所谓通识,正当随事行藏耳。愿君每与士卒之下者同甘苦,则尽善矣。”万不能用。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秦王坚A自将B讨张平C以邓羌D为前锋E督护F帅骑G五千H军于汾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入秦陈者四五”的“陈”,与《兰亭集序》中“已为陈迹”中的“陈”意思不同。
B.“坚徙张平部民”中的“徙”与《张衡传》中“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的“徙”意思不同。
C.“从而攻之”中的“从而”与《师说》中“吾从而师之”中的“从而”意思相同。
D.“君言是也”的“是”与《木兰辞》中“不知木兰是女郎”的“是”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蚝身强力壮身手矫捷,前秦王苻坚招募能活捉张蚝的人,等张平投降后,苻坚厚待张蚝,并经常让他伴随左右。
B.慕舆根协助司徒慕容攻打冯鸯,想展开急攻,因为他认为现在形势有利,如果趁势攻击一定会成功。
C.谢奕去世后,桓云将替代他的职位,王彪之认为将兵权集中在一家之手不利于国家稳定,司马昱也表示认同。
D.王羲之高度赞赏谢万的才能,认为他能称心如意地处理杂务;写信鼓励他,希望他能顺势而为,与将士同甘共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谓国家力止于此,遂相固结,冀幸万一。
(2)谢万才流经通,使之处廊庙,固是后来之秀。
2024-01-25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丙申,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太子未决。会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国忠马,诉以无食,国忠未及对,军士呼曰:国忠与胡虏谋反!或射之,中鞍。国忠走至西门内,军士追杀之,屠割支体,以枪揭其首于驿门外,并杀其子户部侍郎暄及韩国、秦国夫人。御史大夫魏方进曰:汝曹何敢害宰相!众又杀之。韦见素闻乱而出,为乱兵所挝,脑血流地。众曰:勿伤书相公。救之,得免。军士围驿上闻喧哗问外何事左右以国忠反对。上杖屦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曰:自处之。入门,倚杖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录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因叩头流血。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四》,有删改)

材料二:

初,安禄山有边功,帝宠之,诏与诸姨约为兄弟,而禄山母妃,来朝,必宴饯结欢。禄山反,以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帝欲以皇太子抚军,因禅位,诸杨大惧,哭于廷。国忠入白妃,妃衔块请死,帝意沮,乃止。及西幸至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瘗道侧,年三十八。

(选自《新唐书·杨贵妃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军A士B围C驿D上E闻F喧G哗H问I外J何K事L左M右N以O国P忠Q反R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申,干支名称,可以用来纪年、纪月和纪日,文中用来纪日,其前一天是“乙未”。
B.“朕当自处之”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两句中的“当”字含义不同。
C.“贵妃诚无罪”与“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诚”和“信”含义不同。
D.“而禄山母事妃”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事”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玄宗非常宠幸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一起西逃前往蜀地,在马嵬驿心怀怨恨愤怒的将士借故杨国忠谋反而杀死了杨国忠。
B.杀死杨国忠后,陈玄礼请求唐玄宗割断恩情并处死杨贵妃,但唐玄宗还想保护杨贵妃,后在高力士的威胁下才命其处死她。
C.安禄山得到了唐玄宗的宠爱,安禄山把杨贵妃当作母亲侍奉,而在反叛时却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并指斥杨贵妃与诸姨的罪行。
D.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禅位”的想法遭到了杨家人的反对,在杨贵妃口衔土块以死相求下,唐玄宗改变了这个主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太子未决。
(2)帝欲以皇太子抚军,因禅位,诸杨大惧,哭于廷。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乃走晋阳,三家以围人国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附,以汾水可以灌安邑(魏国都城),綘水可以灌平阳(韩国都城)也。

赵良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遗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提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縠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船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抉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退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履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减)

材料二:

悼公四年,晋荀瑤(智伯)帅师围郑,未至,郑驷弘曰:智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智伯入南里,斗于桔秩之门。郑人俘酅魁垒,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将门,智伯谓赵孟(赵襄子):入之。对曰:主在此。智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庶无害赵宗乎!智伯不悛,赵襄子由是基(憎恨)智伯,遂丧之。智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

(节选自《左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才与德异A而世俗B莫之能辨C通D谓E之F贤G此其所以失H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挟,指怀有,与《赤壁赋》中“挟飞仙以遨游”的“挟”字意思不相同。
B.严,指敬重、尊敬,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的“严”字意思相同。
C.审,指清楚,与《归去来兮辞》中“审容膝之易安”的“审”字意思不相同。
D.耻,指耻辱,与《师说》中“而耻学于师”的“耻”字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恰当一项是(     
A.赵襄子派张孟谈去离间韩、魏和智氏。韩、魏两家很快就和赵氏联合起来,袭击并灭掉了智氏。
B.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智伯。
C.司马光认为,才胜德是智伯失败的根本原因。贪得无厌、刚愎自用、怙恶不悛是智伯失败的原因。
D.智伯与赵襄子联合伐郑时,侮辱襄子貌丑而胆怯,于是二人交恶,此事导致韩、赵、魏三家灭智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2)郑人俘酅魁垒,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
2024-01-1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亦坐收系郡邸狱。故廷尉监鲁国丙吉受诏治巫蛊狱,吉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皇曾孙无辜,择谨厚女徒渭城胡组、淮阳郭征卿,令乳养曾孙,置闲燥处。吉日再省视。巫蛊事连岁不决,武帝疾,来往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武帝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狱系者无轻重,一切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到郡邸狱,吉闭门拒使者不,曰:“皇曾孙在。他人无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穰还,以闻,因劾奏吉。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郡邸狱系者,独赖吉得生。既而吉谓守丞谁如:“皇孙不当在官。”使谁如移书京兆尹,遣与胡组俱送;京兆尹不受,还。及组日满当去皇孙思蓦吉以私钱雇组令留与郭征卿并养,养月,乃遣组去。后少内啬夫白吉曰:“食皇孙无诏令。”时吉得食米、肉,月月以给皇曾孙。曾孙病,几不全者数焉,吉数敕保养乳母加致医药,视遇甚有恩惠。吉闻史良娣有母贞君及兄恭,乃载皇曾孙以付之。贞君年老,见孙孤,甚哀之,自养视焉。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及昌邑王废,霍光与张安世诸大臣议所立,未定。丙吉奏记光曰:“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吉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详大义,参以蓍龟岂宜,褒显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知之,然后决定大策,天下幸甚!”杜延年亦知曾孙德美,劝光、安世立焉。……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奏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及组日满A当去B皇孙C思慕D吉E以私钱雇F组令留G与郭征卿H并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一般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B.内,接纳,和“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中的“内”字含义不同。
C.“复还”与“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中的“复”字含义不同。
D.“令天下昭然知之”与“若火之始然”(《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然”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吉同情在巫蛊之祸中无辜遭难的刘病已,对刘病已格外照顾,并挑选两个谨慎厚道的女囚徒,让她们哺养刘病已。
B.刘病已患了疾病,有好几次几乎性命不保,丙吉总是督促养育刘病已的乳母去请医喂药,丙吉对刘病已恩惠很深。
C.丙吉认为皇曾孙不应住在监狱之中,希望京兆尹接受刘病已却遭到拒绝,又把他交给史家抚养,后交由掖庭令抚养。
D.霍光与张安世上书朝廷,认为刘病已通晓儒家经术,很有才干,举止安详,性格平和,可立为皇位继承人,后刘病已被封为阳武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廷尉监鲁国丙吉受诏治巫蛊狱,吉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皇曾孙无辜。
(2)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丙吉对刘病已有何恩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知州性褊急,数以胸臆决事,不当。若水固争不能得,辄曰:“当陪奉赎铜耳。”已而,果为朝廷及上司所驳,州官皆以赎论。知州愧谢,已而复然。前后如此数矣。

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奴父母讼于州,命录事参军鞫之。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富民不胜榜楚,自诬服。具上,州官审覆,无反异,皆以为得其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录事诣若水厅事,诟之曰:“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罪耶?”若水笑谢曰:“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熟观其狱词邪?”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

若水一旦诣州,屏人言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惊曰:“安在?”若水因密使人送女奴于知州所。知州乃垂帘引女奴父母问曰:“汝今见汝女,识之乎?”对曰:“安有不识也?”因从帘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曰:“是也。”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知州曰:“推官之赐也,非我也。”其人趣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其人不得入,绕垣而哭,倾家赀以饭僧,为若水祈福。

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奏论其功,若水固辞,曰:“若水但求狱事正,人不冤死耳,论功非其本心也。且朝廷若以此为若水功,当置录事于何地耶?”知州叹服曰:“如此尤不可及矣。”录事诣若水叩头愧谢,若水曰:“狱情难知,偶有过误,何谢也?”于是远近翕然称之。未几,太宗闻之,骤加进擢,自幕职半岁中为知制诰,二年中为枢密副使。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二》)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
B.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
C.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
D.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争”的意思是坚持争辩,“固”与《五石之弧》中“夫子固拙于用大矣”的“固”含义不同。
B.“当死”的意思是应当死去,“当”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人君当神器之重”的“当”含义相同。
C.“狱事”的意思是有关诉讼案件的事,“狱”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的“狱”含义相同。
D.“翕然”的意思是一致,“翕”与《促织》中“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的“翕”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若水担任推官时,知州气量狭小,不听劝告,钱若水据理力争却不能改变结果,便表示只能陪着知州为判决不当交罚款。
B.钱若水将自己派人查访到的失踪女奴交给知州,由知州出面,让女奴父母辨认,从而洗清了富民父子的不白之冤,救下人命。
C.钱若水不肯接受富民父子上门道谢,富民父子只能绕着他家宅的院墙边走边哭,并倾其所有布施僧侣,以此为钱若水祈福。
D.钱若水本无心论功,也想保全录事的颜面,故坚拒知州为他请功,此举不仅受到远近称赞,还得到皇帝赏识,被迅速提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
(2)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
5.孔子曾说:“听讼,吾犹人也。”钱若水决讼却有自己的特点,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