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司马光(1019-108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

(节选自《史记·李陵传》)

材料二:

贰师击匈奴,上诏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陵于是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复得数十A矢B足以C脱矣D今无兵E复战F天明G坐H受缚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期,与《氓》中“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期”字意思相同。
B.引,退却,与《三峡》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C.绝,断绝,与《屈原列传》中“秦伏兵绝其后”的“绝”字意思相同。
D.及,等到,与《离骚》中“及行迷之未远”的“及”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说,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让李广利受到集中攻击;材料二说,李陵接受了为李广利押运辎重的任务,还主动带五千勇士分散单于兵力。
B.材料二写李陵与匈奴作战时,让前行队伍拿戟与盾牌,后行队伍握弓弩。他挥师进攻,千弩齐发,敌人应弦而倒,然后汉军追击杀死几千敌人。
C.材料一写汉武帝在李陵投降娶妻之后,族杀了李陵的家人;材料二写汉武帝对没有救援李陵感到后悔,派人慰劳赏赐了得以逃脱的李陵余部。
D.对于李陵兵败投降一事,材料一简述了李陵被单于兵围击、最终被招降的过程;材料二详写了李陵英勇作战的情节,表现了他失败投降的无奈。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2)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5.李陵兵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4-04-1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主击秦将姚献,败之。遂遣其叔父北平公韦伐帅众一万攻南安。城中大饥。秦侍中、征虏将军出连辅政,侍中、右卫将军乞伏延祚,吏部尚书乞伏跋跋,逾城奔夏。秦王暮末穷蹙,舆榇出降,并沮渠兴国送上邽。秦太子司直焦楷奔广宁,泣谓其父遗曰:大人荷国宠灵,居藩镇重任。今本朝颠覆,岂得不率见众唱大义以殄寇雠!遗曰:今主上已陷贼庭,吾非爱死而忘义,顾以大兵追之,是趣绝其命也。不如择王族之贤者,奉以为主而伐之,庶有济也。楷乃筑坛誓众,二旬之间,赴者万余人。会遗病卒,楷不能独举,亡奔河西。

檀道济等进至济上,二十余日间,前后与魏三十余战,道济多捷。军至历城,叔孙建等纵轻骑邀其前后,焚烧草谷,道济军乏食,不能进。由是安颉、司马楚之等得专力攻滑台,魏主复使楚兵将军王慧龙助之。朱脩之坚守数月,粮尽,与士卒熏鼠食之。辛酉,魏克滑台,执脩之及东郡太守申谟,虏获万余人。

于是魏南鄙大水,民多饿死。尚书令刘絜言于魏主曰:自顷边寇内侵,戎车屡驾。天赞圣明,所在克殄。方难既平,皆蒙优锡。而郡国之民,虽不征讨,服勤农桑,以供军国,实经世之大本,府库之所资。今自山以东,遍遭水害,应加哀矜,以弘覆育。魏主从之,复境内一岁租赋。

檀道济等食尽,自历城引还。军士有降魏者,具告之。魏人追之,众恟惧,将溃。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覆其上。及旦魏军见之谓道济资粮有余以降者为妄而斩之。时道济兵少,魏兵甚盛,骑士四合。道济命军士皆被甲,己白服乘舆,引兵徐出。魏人以为有伏兵,不敢逼,稍稍引退,道济全军而返。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夏主:十六国大夏皇帝赫连定。②秦:西秦,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族政权。③檀道济:南北朝刘宋开国元勋,曾率军攻北魏。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及旦A魏军B见之C谓道济D资粮E有余F以降者G为H妄而斩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文中意思是到,与《屈原列传》“明于治乱”中的“于”含义不同。
B.事,文中指大事,与《苏武传》“臣事君”中的“事”含义不同。
C.辛酉,文中指辛酉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D.“军士有亡降魏者”与“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中的“亡”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夏攻打西秦,西秦君主投降,秦太子出逃,与其父商量对策,其父拒绝接受皇位,要秦太子另外寻找贤人继承大秦的皇位。
B.檀道济攻打北魏,多次与北魏作战,多半获胜,北魏叔孙建等人焚烧了檀道济军队的粮草,阻止了檀道济前进,后导致刘宋军队大败。
C.北魏尚书令刘絜认为战事已经平息,应该妥善抚慰和可怜这些受灾的百姓,弘扬朝廷一向保护和养育百姓的恩德,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檀道济的士兵中有逃亡北魏的,把刘宋军中缺粮的情况告诉了北魏,檀道济采用瞒天过海之策,保全了军队,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4.把课文中的文言句子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传序》)。
(2)道济命军士皆被甲,己白服乘舆,引兵徐出。
5.西秦最终被大夏大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4-04-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名校质检联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熟图之也!”王孙绁以报。

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

王遂胡服。

赵造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非所以教民而成礼者也,臣愿王之图之。”

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三王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谚曰:‘以书为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吾计决子其勿反也。

(选自《战国策·赵策二》,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循法之功A不足B以高C世D法古之学E不足F以制G今H吾计决I子其勿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稽首:指古代一种极为隆重的跪拜礼,作为臣子的公子成见赵武灵王时当行稽首之礼。
B.两处加点的“中国”意思一致,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
C.“先君丑之”的“丑”为意动用法,与下文“忘鄗事之丑”的“丑”用法不相同。
D.“以书为御者”的“御”与古时“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意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对国情、人情的洞察准确透彻,知道推行胡服骑射一定会招来各类非议,但对国家有好处,事实也验证了他的想法。
B.甲文详写赵武灵王与公子成的对话,体现了赵武灵王的政治才能,展现了《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功用。
C.赵武灵王借用三王之例表明法令制度要因时制宜,一味效法古人的做法,就不能够管理好现在的国家,以此来驳斥赵造。
D.同是说服反对者,赵武灵王的方法不同。对叔父从国家往事说起,用词委婉,侧重动之以情;对来劝谏的臣子则晓之以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
(2)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
5.选文中赵武灵王施行胡服骑射之策展现其怎样的品质?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2024-04-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孟著作知济阴

司马光

圣主焦劳意,谁云百里轻?

东州比灾害,剧令选精明。

水去良田阔,人归旅谷生。

闾阎还旧观,鸡犬变新声。

盗散疲民活,奸穷老吏惊。

政成知不日,双耳为君倾。

【注】①著作:在唐代,著作郎主管著作局,宋代沿用。②旅谷:植物未经播种而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皇帝因东州连连出现灾害而焦虑忧愁,形势的严峻衬托出朋友能力之强。
B.结尾两句写诗人不知朋友政事管理能否成功而忧心忡忡,并表示自己会倾起双耳好好打听。
C.虽是送别朋友,但从中也能看出诗人对民情的关注,暗含对朝廷任选良吏的欣慰之情。
D.诗歌紧扣送别叙事抒情,线索清晰,笔法简练,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融汇着真诚深挚的感情。
2.诗歌五到十句是如何向朋友表达真挚友情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024-04-0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主以浩监秘书事,使与高允等共撰《国记》,曰:“务从实录。”浩书魏之先世,事皆详实,列于衢路,往来见者咸以为言。北人无不忿志,相与谮浩于帝,以为暴扬国恶。帝大怒,使有司按浩及秘书郎吏等罪状。

及崔浩被收,太子召九至东宫,因留宿。明旦,与俱入朝,至宫门,谓允曰:“入见至尊,吾自导卿;脱至尊有问,但依吾语。”允曰:“为何等事也?”太子曰:“入自知之。”太子见帝,言:“高允小心慎密,且微贱;制由崔浩,请赦其死!”帝召允,问曰:“《国书》皆浩所为乎?”对曰:“《太祖记》,前著作郎邓渊所为;《先帝记》及《今记》,臣与浩共为之。然浩所领事多,总裁而已,至于著述,臣多于浩。”帝怒曰:“允罪甚于浩,何以得生!”太子惧,曰:“天威严重,允小臣,迷乱失次耳。臣向问,皆云浩所为。”帝问允:“信如东宫所言乎?”对曰:“臣罪当灭族,不敢虚妄。殿下以臣侍讲日久,哀臣,欲丐其生耳。实不问臣,臣亦无此言,不敢迷乱。”帝顾太子曰直哉此人情所难而允能为之临死不易辞信也为臣不欺君贞也宜特除其罪以旌之 遂赦之。

他日,太子让允曰:“人亦当知机。吾欲为卿脱死,既开端绪;而卿终不从,激怒帝如此。每念之,使人心悸。”允曰:“夫史者,所以记人主善恶,为将来劝戒,故人主有所畏忌,慎其举措。崔浩事负圣恩,以私欲没其廉洁,爱憎蔽其公直,此浩之责也。至于书朝廷起居,言国家得失,此为史之大体,未为多违。臣与浩实同其事,死生荣辱,义无独殊。诚荷殿下再造之慈,违心苟免,非臣所愿也。”太子动容称叹。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②指鲜卑人。

1.文中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符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帝顾太子A曰直哉B此人情C所难而允能为之D临死不易E辞信也F为臣G不欺君H贞也宜特除其罪以旌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文中指主管部门的相关官吏。
B.灭族,古代酷刑,因一人犯死罪而株连整个家族被杀,但仅限于父族母族。
C.殿下,本义是殿阶之下,后为对太子或亲王等的尊称,现多用于外交场合。
D.起居,文中指皇帝言行,一般有专职官员负责记录,这些记录称作起居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浩和高允等人共同撰写《国记》,因为在书中大肆张扬祖先的过错和污点,令太武帝大怒。
B.太武帝认为高允的罪行比崔浩还要严重,不能赦免;但感慨于其诚实忠贞,最终赦免了他。
C.高允没有因为害怕获罪而将责任推给崔浩,坦承自己所撰比崔浩多,太子责备他不知变通。
D.高允认为史官就应该真实记载人主善恶,使之心存畏惧,不敢胡为,对后人亦有警示作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见至尊,吾自导卿;脱至尊有问,但依吾语。
(2)诚荷殿下再造之慈,违心苟免,非臣所愿也。
5.高允对崔浩有什么评价?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2024-04-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诸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能出气;亦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其尤蠹政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愿,干预政事。自将相大臣皆惮之。

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为梁所得,帝每思之;入汴之日,匝谒见于马前,帝甚喜。匝涕泣言曰:“臣之所以得生全者,皆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陛下乞二州以报之。”帝许之。郭崇韬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帝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当为我屈意行之。”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不愤叹。初,罗贯为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崇韬所知,用为河南令。为政不避权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不报,皆以示崇韬。崇韬奏之,由是伶宦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亦以贯高伉,恶之,遣婢诉于皇后,后与伶宦共毁之,帝含怒未发。会帝自往寿安视坤陵役者,道路泥泞,桥多坏。帝问主者为谁,宦官对属河南。帝怒,下贯狱;狱吏榜掠,体无完肤,明日,传召杀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优人敬A新磨遽前B批其颊C帝D失色E群优F亦骇愕G新磨H徐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因为优”与“尝以十倍之地”(《过秦论》)两句中的“尝”字含义相同。
B.缙绅:也写作“搢绅”,把笏板插在带间,旧时官宦的装束,后用为士大夫的代称。
C.“其尤蠹政害人者”与“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害”字含义相同。
D.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与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唐庄宗喜欢音乐,宠幸伶人,有时自己也粉墨登场,与优伶在宫庭里嬉戏,来讨刘夫人欢心,他还给自己取了“李天下”的艺名。
B.优伶出入皇宫,欺侮官员,大臣们敢怒不敢言,有的反向他们献媚,争相巴结;后唐庄宗重用景进,景进乘机进谗,群臣都害怕他。
C.后唐庄宗滥施封赏,他将刺史封给伶人周匝的恩人。郭崇韬劝谏说任命优伶为刺史,这是要失掉天下人心的,但郭的意见没被采纳。
D.罗贯性情刚直,处理政事从不回避权势之家,伶宦请托事情的书信,他一律不予上报,被权贵嫉恨,遭到诋毁,因此下狱被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罗贯为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崇韬所知,用为河南令。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5.请结合材料,概括后唐庄宗失败的原因。
2024-04-0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泰博学,善谈论。初游洛阳时人莫识陈留苻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乃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或问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他。”泰尝举有道,不就,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泰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吾将优游卒岁而已。”然犹周旋京师,诲诱不息。

陈留仇香,至行纯嘿,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且母养人遗孤,不能成济,若死者有知,百岁之后,当何以见亡者!”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河内王奂署香主簿,谓之曰:“闻在蒲亭,陈元不罚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香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故不为也。”奂曰:“枳棘之林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郭泰、苻融赍刺谒之,因留宿;明旦,泰起,下床拜之曰:“君,泰之师,非泰之友也。”香学毕归乡里,不应征辟,卒于家。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七》)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填涂正确的答案。
初A游洛阳B时C人D莫识E陈留F苻融G一见H嗟异I因以介J于河南尹李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师,指精通专业知识、讲授经书的讲师。文中“经师”跟《师说》中“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是同一类老师。
B.有道,汉代举士科目,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举荐为官。文中“有道”与《论语》中“就有道而正焉”中的“有道”意思不同。
C.教化,教育感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陈情表》中“沐浴清化”的“化”与文中的“教化”意思一致。
D.太学,中国古代中央官学。文中的“太学”与《送东阳马生序》“在太学已二年”中“太学”都是古代最高学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欣赏郭泰而与之结交,儒生们送郭泰归乡至河边时,李膺和郭泰同舟渡河,被众人看成神仙般的人物。
B.魏昭认为郭泰是难得的“人师”,甘愿侍奉左右;他为郭泰做粥,虽被多次为难,仍脸色不变,终获郭泰认可。
C.陈元被母亲控告不孝顺,仇香认为陈元并非恶人,用伦理孝道、祸福之理教导他,最终陈元成为孝子。
D.仇香品行卓绝,像鹰鹯般忠勇,被任命为主簿,但他认为鸾凤不应栖在枳棘林中,不愿应征,故被郭泰奉为老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
(2)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
2024-04-0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块,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沼北横屋六,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瓣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选自司马光《独乐园记》)

【注】①鹪鹩(jiāo liá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纴(rèn):纺织。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正确的编号。

自A是分而B为二渠C绕庭四隅D会于西北E而出F命之G曰弄水轩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轩,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本文指前者。
B.庵,圆形草屋,旧时文人的书斋多称“庵”;斋,屋舍。文中指书斋。
C.楹,厅堂的前柱;计算房屋的单位,一间为一楹。本文指前者。
D.台,高而平的建筑物,一般供眺望或游观之用。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孟子、孔子、颜子、庄子等人关于乐趣的论述,目的是通过对比,引出下文对独乐园的描写。
B.最后一段,作者设难而诘,自贱其身,自贬其乐,以退为进,连用反问,寓雄辩于问答之中,层层守攻,理直气壮地说明“独乐”可也。
C.整篇作品,不论是对独乐园的写景状物还是抒情议论,都没有提及第二位家人或友人,这一构思符合文章所表达的“独乐之趣”的宗旨。
D.本篇表面上叙写作者居住于“独乐园”的种种乐趣,实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退隐洛阳的孤独寂寞、愤世嫉俗、厌恶出仕的情感。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
(2)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5.文章第二段从哪些方面记述了独乐园?请简要概括。
2024-04-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王令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王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

材料二:

秦人留之(楚怀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湣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隘楚太子[A]弗出[B]不[C]仁[D]又欲夺之[E]东地[F]五百里[G]不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即做人质。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中的“质”词义相同。
B.归,与《荆轲刺秦王》中“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的“归”字用法相同。
C.玉声,佩玉相击之声,借指为美妙的声音,是对楚襄王言语的敬称。与“金玉良言”并不一样。
D.矫,假托的意思,文中所指“昭常假传命令”,与成语“矫枉过正”中的“矫”字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襄王接受齐王的放归条件,答应愿意献出东地五百里但只是权宜之计,从后面的内容可以看出他并不真想把土地献出去。
B.楚襄王善纳言、善用人。在齐国使者前来索要东地时,他召集群臣谋划,广泛听取意见;并利用三个人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帮助解除危机。
C.古代君子“之于天下,义之与比”,子良、昭常、景鲤、齐国国相虽然在是否应该献出东地的问题上意见不同,但都主张不能失信于天下,落下不义之名。
D.楚国深知仅凭一己之力不足以抵御齐国、秦国,都曾派出楚襄王、楚怀王作为质子。为了抵御齐国,联合秦国共同对付齐国,楚国不战而保全了东地。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
(2)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
2024-04-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会阳陵朱安世告丞相公孙贺子太仆敬声为巫蛊事,连及阳石、诸邑公主,贺父子皆坐诛。

后上幸甘泉,疾病,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视诅。充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由是遂败。

[节选自《汉书·卷四十五·蒯(通)伍(被)江(充)息夫(躬)传》]

材料二:

初、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爱之。及长,性仁恕温谨,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已。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大将军顿首谢。

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虽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皇后恐久获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应擅有所纵舍。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邪臣多党与,故太子誉少而毁多。卫青薨,臣下无复外家为据,竟欲构太子。

太子尝谒皇后,移日乃出。黄门苏文告上白:太子与宫人戏。太子后知之,心衔文。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常微伺太子过,辄增加白之。上尝小不平,使常融召太子,融言太子有喜色。及太子至,有涕泣处,而佯语笑,上怪之,更微问,知其情,乃诛融。

是时,方士及诸神巫多聚京师,率皆左道惑众,变幻无所不为。女巫往来宫中,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讦,以为祝诅上,无道。上怒,所杀后宫延及大臣,死者数百人。上心既以为疑,尝昼寝,梦木人数千持杖欲击上,因是体不平,遂苦忽忽善忘。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十二·汉纪十四》)

【注】①巫蛊:古代迷信,谓巫师使用邪术加祸于人为巫蛊。历史上称本次汉武帝在位后期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为巫蛊之祸。②大将军青:即卫青,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太子的舅舅。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皇后恐A久获罪B每戒C太子D宜留取E上意F不应G擅有H所纵舍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疾病,指患病,与《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中的“疾病”意思不同。
B.春秋,可表示一年四季,文中则用于指中国东周前半期的历史阶段。
C.草创,开始创立,与《报任安书》“草创未就”中的“草创”意思不同。
D.左道,又称邪道,与现代常用成语“旁门左道”中的“左道”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书》的记载中,“巫蛊之祸”的开端是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以巫蛊诅咒武帝。
B.在《汉书》的记载中,江充了解武帝的心意,说宫中有巫蛊之气,再逐步牵连到太子,挖得桐木人。
C.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太子长大以后,与武帝在性格、执政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异。
D.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武帝虽然听了宦官的谗言后怀疑太子,但还是亲自验证说法是否属实。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
(2)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常微伺太子过,辄增加白之。
5.两则材料在记录历史事件“巫蛊之祸”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4-03-2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