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薛居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道,字可道, 瀛州景城人。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天祐中,刘守光署为幽州掾。守光引兵伐中山,访于徐属,道常以利害箴之,守光怒,置于狱中,寻为人所救免。守光败,监军使张承业征辟为本院巡官。承业重其文章履行,甚见待遇。承业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观,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为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时契丹方盛,素闻道名,欲掠而取之,会边人有备,获免。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甚好宰相。”俄拜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自道始也。凡孤寒士子,抱才业虽素未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镇之。一日,道因上谒既退,明宗顾谓侍臣曰:“冯道性纯俭,顷在德胜寨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食,卧则刍藁一束,其心晏如也。”道尤长于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晋少帝即位,加守太尉,进封燕国公。道尝问朝中熟客曰:“道之在政事堂人有何说?”客曰:“是非相半。”道曰:“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昔仲尼圣人也,犹为叔孙武叔所毁,况道之虚薄者乎!”然道之所持,始终不易。道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重镇俗为己任,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B.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C.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D.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辟”即“徵辟”,是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徵”,官府征召称“辟”。
B.“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此用“衣冠”指士以上的服装,文中用“衣冠”指代缙绅和士大夫。
C.“太尉”,古代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称“大司马”,唐宋时定为最高级武官。
D.“中书”,中书令的简称。隋唐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道喜欢读书,文采斐然。从小以读书为乐,善于写作,特别擅长韵文歌赋,所写文章典雅清丽,被人们传诵。
B.冯道有胆有识,敢于直言。在庄宗发怒时,身为太原掌书记的他能够挺身而出,权衡利弊,使庄宗息怒,也替同僚解了围。
C.冯道身居要职,提携贤良。对有才能有抱负的人即使素不相识也加以重用,对行为浮躁的人一律贬抑不用。
D.冯道正视荣誉,坚守正道。面对人们对他毁誉参半的状况,他以圣人孔子自比,表现出淡泊名利的胸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2)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
5.选文注重从侧面刻画冯道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知温,字伯玉,兖州瑕丘人也。少以勇力,籍名于本军,为赤甲都官健。梁将葛从周镇其地,选置麾下。时部将牛存节屯于镇,知温得以侍左右,遂熟于存节。后随存节等降,隶魏州杨师厚,稍迁亲随军指挥使。庄宗入魏,得知温,赐姓李氏,名曰绍英,以为澶州刺史,历曹、贝二州刺史,权充东北面蕃汉马步都虞候,戍瓦桥关。

明宗自邺入洛,知温与王晏球首赴焉。明宗自总管府署知温滑州两使留后。天成元年,授兖州节度使。明宗即位,诏充北面招讨,屯于卢台军。以卢文进来归,加特进、同平章事,赏招讨之功也。后除乌震为招讨副使,代知温归镇。知温怒震遽至有怨言因纵博诱牙兵杀震于席上会次将安审通保骑军隔河按甲不动知温惧不济乃束身渡水复结审通逐其乱军以奏时朝廷姑息知温,下诏于邺尽杀军士家口老幼凡数万,清、漳为之变色。寻诏遣知温就便之镇,以安反侧。俄改徐州节度使,加兼侍中。会朝廷起兵伐高季兴,授荆南招讨使,知行府事。寻丁母忧,起复云麾将军,墨缞即戎,竟无功而还。长兴中,节制文阳。越二年,除平卢军节度使,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东平王,食邑五千户。天福元年冬十二月辛巳,卒于镇。赠太尉,归葬于瑕丘,诏立神道碑。知温性粗犷,动罕由礼。每迎待王人,不改戎服,寡言笑,多纵左右排辱宾僚,他日知误,亦无愧色。始与唐末帝尝失意于杯盘间,以白刃相恐。及末帝即位,知温忧甚,末帝乃封王爵以宁之也。知温径赴洛阳,申其宿过,且感新恩,末帝开怀以厚礼慰而遣之。及还郡,厚敛不已,积货数百万,治第于南城,出则以妓乐相随,任意所之,曾不以政事为务。有幕客颜衎者,正直之士也,委曲陈其利病,知温不能用焉。及高祖建义入洛,尚不即进献,耀兵于牙帐之下。衎正色谓曰:“清泰富有天下,多力善战,岂明公之比!而天运有归,坐成灰烬。今青州迁延不贡,何以求安?千百武夫,无足为恃,深为大王所忧也。”知温遂驰表称贺,青人乃安。未几,以沈湎成疾而卒,部曲将吏分其所聚,例为富室。衎又劝其子彦儒进钱十万贯,以助国用,朝廷除彦儒为沂州刺史。其家幸获保全,皆衎之力也。

(选自《旧五代史·晋书·列传第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有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温怒震遽至有怨言/因纵博/诱牙兵杀震于席上/会次将安审通保骑军隔河/按甲不动知温/惧不济/乃束身渡水/复结审通/逐其乱军以奏/
B.知温怒震遽至/有怨言/因纵博/诱牙兵杀震于席上/会次将安审通保骑军隔河/按甲不动知温/惧不济/乃束身渡水/复结审通/逐其乱军以奏/
C.知温怒震遽至有怨言/因纵博/诱牙兵杀震于席上/会次将安审通保骑军隔河按甲不动/知温惧不济/乃束身渡水/复结审通/逐其乱军以奏/
D.知温怒震遽至/有怨言/因纵博/诱牙兵杀震于席上/会次将安审通保骑军隔河按甲不动/知温惧不济/乃束身渡水/复结审通/逐其乱军以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赐姓可分为赐国姓、赐他姓、赐恶姓几类。
B.丁母忧,也称丁内艰,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古时官员在丁忧期间应辞官闭府守制。
C.墨缞,黑色丧服;缞,用麻布制成,披在胸前。古人因为亲疏不同,丧服也不相同。
D.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为采邑、采地、封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知温借刀杀人,阴谋得逞。他诱使牙兵杀害代替自己乌震,又因朝廷予以放纵,他得以如愿镇守驻地。
B.房知温丧期出征,劳而无功。他在任荆南招讨使期间领命讨伐高季兴,穿着丧服率军出征,结果无功而返。
C.房知温不讲礼节,性情粗犷。他性情非常粗犷,多次放纵左右随从侮辱宾客僚属,行为举止很少有礼可循。
D.房知温恣意妄为,贪于财货。他接受皇帝的丰厚礼物,还不停地搜刮郡治百姓,骄奢淫逸,懈怠国家政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温径赴洛阳,申其宿过,且感新恩,末帝开怀以厚礼慰而遣之。
(2)今青州迁延不贡,何以求安?千百武夫,无足为恃,深为大王所忧也。
2020-06-1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蚌埠市九中高三我为高考赛命题语文试题1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也。初事武皇,胆气智数皆过人。久在云中,谙熟边事,望烟尘之警,悬知兵势。以功加检校左仆射。

天复中,汴将氏叔琮来逼晋阳。时诸军未集,城中大恐,德威与李嗣昭选募锐兵出诸门,攻其垒,擒生斩馘,汴人枝梧不暇,乃退。李思安之寇潞州也,筑夹城,围潞州,内外断绝。德威以精骑薄之,进营高河,令游骑邀其汴人。汴军闭壁不出,乃自东南山口筑甬道树栅以通夹城,德威之骑军,倒墙堙堑,日数十战,前后俘馘,不可胜纪。

初,德威与李嗣昭有私憾,武皇临终谓庄宗曰:“进通忠孝不负我,重围累年,似与德威有隙,以吾命谕之,若不解重围,殁有遗恨。”庄宗达遗旨,德威感泣,由是励力坚战,竟破强敌,与嗣昭欢爱如初。以功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振武节度使。

七年十二月,帝亲征,进薄汴营,营于野河上。汴将韩勍率精兵三万,铠甲皆被缯绮,金银炫曜,望之森然,我军惧形于色。德威谓李存璋曰:“贼结阵而来,观其形势,志不在战,欲以兵甲耀威耳。此时不挫其锐,吾军不振矣!”乃遣存璋谕诸军曰:“尔见此贼军否?是汴州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纵被精甲,十不当一。”德威自率精骑击其两偏,左驰右决,出没数四。是日,获贼百余人,贼渡河而退。

八年正月,德威率骑军致师于柏乡,令三百骑以压汴营。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古者师行不逾一,今贼远来决战,纵挟糗鞴,亦不遑食。晡晚之后,饥渴内侵,士心既倦,将必求退。乘其劳弊,以生兵制之。以臣所筹,利在晡晚。”诸将皆然之。汴军自至申,阵势稍却,德威麾军呼曰;“汴军走矣!”庄宗等因冲其阵,夹攻之,大败汴军,杀戮殆尽。

十五年,我军将大举以定汴州。德威自幽州率本军至。庄宗使问战备,德威奏曰:“以我深入之众,抗彼激愤之军,不以方略制之,恐难必胜。”庄宗曰:“河上终日挑战,恨不遇贼,今款门不战,非壮夫也!”乃率亲军成列而出,德威不获已,从之。谓其子曰:“吾不知其死所矣!”汴之游军入我辎重,众骇,奔入德威军,因纷扰无行列。德威兵少,不能解,父子俱战殁。庄宗恸哭谓诸将曰:“丧我良将,吾之咎也!”

天成中,诏与李嗣昭、符存审配飨庄宗庙廷。晋高祖即位,追封燕王。

选自《旧五代史(唐)列传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B.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C.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D.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中,古郡名,秦时置郡,治所在云中县。有时泛指边关。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一句中,“云中”指的是云中郡。
B.舍,本义是简易的居所,给人临时歇息所用。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也可用作谦辞,一般用于对别人称自己家辈分低、年纪小的亲属。
C.未,古人根据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总结出十二时辰计时法,“未”对应的是十五时至十七时。
D.配飨,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在皇帝的批准下,功臣的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德威骁勇善战,不畏强敌。汴军逼近晋阳、进犯潞州时,他均主动出击,杀敌无数,锐不可当。
B.周德威忠于国家,大义当先。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感念武皇重托,全力以赴,力克强敌,与同侪尽弃前嫌。
C.周德威能谋善断,相机行事。对于炫耀军威的汴将,他伺其气势消退后出兵制胜;对于奔袭而来的汴将,他立即出兵挫其锐气。
D.周德威深为君王倚重。他为庄宗在出战时机和作战方案上出谋划策。可惜在平定汴州时,庄宗逞气使性贸然出击,最终周德威战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威以精骑薄之,进营高河,令游骑邀其汴人。
(2)是汴州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纵被精甲,十不当一。
2020-06-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也。初事武皇,胆气智数皆过人。久在云中,谙熟边事,望烟尘之警,悬知兵势。以功加检校左仆射。

天复中,汴将氏叔琮来逼晋阳。时诸军未集,城中大恐,德威与李嗣昭选募锐兵出诸门,攻其垒,擒生斩馘,汴人枝梧不暇,乃退。李思安之寇潞州也,筑夹城,围潞州,内外断绝。德威以精骑薄之,进营高河,令游骑邀其汴人。汴军闭壁不出,乃自东南山口筑甬道树栅以通夹城,德威之骑军,倒墙堙堑,日数十战,前后俘馘,不可胜纪。

初,德威与李嗣昭有私憾,武皇临终谓庄宗曰:“进通忠孝不负我,重围数年,又似与德威有隙,以吾命谕之,若不解重围,殁有遗恨。”庄宗达遗旨,德威感泣,由是励力坚战,竟破强敌,与嗣昭欢爱如初。以功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振武节度使。

七年十二月,帝亲征,进薄汴营,营于野河上。汴将韩勍率精兵三万,铠甲皆被缯绮,金银炫曜,望之森然,我军惧形于色。德威谓李存璋曰:“贼结阵而来,观其形势,志不在战,欲以兵甲耀威耳。此时不挫其锐,吾军不振矣!”乃遣存璋谕诸军曰:“尔见此贼军否?是汴州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纵被精甲,十不当一。”德威自率精骑击其两偏,左驰右决,出没数四。是日,获贼百余人,贼渡河而退。

八年正月,德威率骑军致师于柏乡,令三百骑以压汴营。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古者师行不逾一。今贼远来决战,纵挟糗鞴,亦不遑食。晡晚之后,饥渴内侵,士心既倦,将必求退。乘其劳弊,以生兵制之。以臣所筹,利在晡晚。”诸将皆然之。汴军自未至申,阵势稍却,德威麾军呼曰;“汴军走矣!”庄宗等因冲其阵,夹攻之,大败汴军,杀戮殆尽。

十五年,晋军将大举以定汴州。德威自幽州率本军至。庄宗使问战备,德威奏曰:“以我深入之众,抗彼激愤之军,不以方略制之,恐难必胜。”庄宗曰:“河上终日挑战,恨不遇贼,今款门不战,非壮夫也!”乃率亲军成列而出,德威不获已,从之。谓其子曰:“吾不知其死所矣!”汴之游军入晋辎重,众骇,奔入德威军,因纷扰无行列。德威兵少,不能解,父子俱战殁。庄宗恸哭谓诸将曰:“丧我良将,吾之咎也!”

天成中,诏与李嗣昭、符存审配飨庄宗庙廷。晋高祖即位,追封燕王。

选自《旧五代史(唐) 列传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B.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C.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D.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中,古郡名,秦时置郡,治所在云中县。有时泛指边关。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一句中,“云中”指的是云中郡。
B.舍,舍本义是简易的居所,给人临时歇息所用。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也可用作谦辞。
C.未,古人根据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总结出十二时辰计时法,“未”对应的是十五时至十七时。
D.配飨,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在皇帝的批准下,功臣的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德威骁勇善战,不畏强敌。汴军逼近晋阳、进犯潞州时,他均主动出击,杀敌无数,锐不可当。
B.周德威忠于国家,大义当先。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感念武皇重托,全力以赴,力克强敌,与同侪尽弃前嫌。
C.周德威能谋善断,相机行事。对于炫耀军威的汴将,他伺其气势消退后出兵制胜;对于奔袭而来的汴将,他立即出兵挫其锐气。
D.周德威深为君王倚重。他为庄宗在出战时机和作战方案上出谋划策。可惜在平定汴州时,庄宗逞气使性贸然出击,最终周德威战死。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汴州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纵被精甲,十不当一。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020-05-2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承嗣,代州雁门人。父佐方。承嗣少仕郡,补右职。中和二年,从武皇讨贼关辅,为前锋。王师之攻华阴,黄巢令伪客省使王汀会军机于黄揆,承嗣擒之以献。贼平,以功授汾州司马,改榆次镇将。光启初,从讨蔡贼于陈、许。上源之难,遣承嗣奉表侦在,陈诉其事,观军容田令孜馆而慰谕,令达情于武皇,姑务叶和,仍授以左散骑常侍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驾还宫,赐号迎銮功臣、检校工部尚书、守岚州刺史,赐犒军钱二万贯。时车驾初还,三辅多盗,承嗣按兵警御。及还屯于及,留别将马嘉福五百骑宿卫。孟方立之袭辽州也,武皇遣承嗣设伏于榆社以待之。邢人既至,承嗣发伏,击其归兵,大败之,获其将奚忠信,以功授洛州刺史。及张浚之加兵于太原也,时凤翔军营霍邑,承嗣率全军攻之,岐人夜遁,追击至赵城,攻平阳,旬有三日而拔。师还,改教练使、检校司徒。乾宁二年,兖、郓为汴人所攻,势渐危蹙,遣使乞师于武皇;武皇遣承嗣率三千骑假道于魏,渡河援之,时李存信屯于莘县,既而罗宏信背盟,掩角王师,因兹隔绝。及瑁、瑾失守,承嗣与朱瑾、史俨同入淮南。承嗣、史俨皆骁将也,淮人得之,军声大振。武皇深惜之,乃遣赵岳间道使于淮南,请归承嗣等。杨行密许之,遣使陈令存修好于武皇。其年九月,汴将庞师古、葛从周出师,将收淮南,朱瑾率淮南军三万,与承嗣设伏于清口,大败汴人,生获庞师古。行密嘉其雄才,留而不遣,仍奏授检校太尉,领镇海军节度使。天祐九年,淮人听闻庄宗有柏乡之捷,乃以承嗣为楚州节度使,以张皆角。十七年七月,卒于楚州,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五十五•唐书列传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B.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C.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D.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和,年号名,年号是古代新君为区别之前君王的当政标志,新皇登基时才能改换年号。
B.客省,主要负责接待上书言事者或四方使者的官署,因黄巢政权非正统,故称“伪客省”。
C.行在,也称“行在所”,既可指古代君主所在的地方,也可以指古代君王巡行所居之地。
D.掎角,亦作“掩角”,指作战时分出部分兵力,以形成牵制、夹击敌人或互相支援之势。
3.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承嗣少年得志。他早年任职于郡里,并担任武职,后因平乱有功,先被授予汾州 司马,又改任为榆次镇将。
B.李承嗣骁勇善战。辽州遇袭之时,他设伏大破孟方立的军队;张浚出兵太原时,他 又率军一鼓作气攻下平阳。
C.李承嗣曾陷淮南。为解兖、郛两地之困,他受命假装进攻魏地,实则渡河救援,但 因罗宏信背盟而身陷淮南。
D.李承嗣颇具才能。他先前深受武皇赏识重用,之后又受到杨行密的赞赏,并举荐他 担任检校太尉等重要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车驾初还,三辅多盗,承嗣按兵警御。
(2)武皇深惜之,乃遣赵岳间道使于淮南,请归承嗣等。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遂清,字得一,青州北海人,梁开封尹之犹子也。父琪,以鸿胪致仕。遂清少敏惠,初仕梁为保銮军使,历内诸司使,庄宗入汴,不改其职。明宗即位,加检校尚书仆射,委以西都监守。逾岁,以中山王都有不臣之迹,除遂清为易州刺史,俾遏其寇冲。既至郡,大有御侮之略,境内赖焉。王都平,加栓校司空,迁棣州刺史。天成长兴中,历典淄兴登三郡,咸有善政。通鉴潞王纪:帝之起凤翔也,召兴州刺史刘遂清,迟疑不至。闻帝入洛,乃悉集三泉西县全牛桑林戍兵以归,自散关以南,城镇悉弃之,皆为蜀人所有。入朝,帝欲治罪,以其能自归,乃赦之。高祖即位之二年,授凤州防御使,加栓校司徒,会丁母忧,起复,授内客省使右监门卫大将军。六年,驾幸邺都,转宣徽北院使兼判三司,加栓校太保。七年,少帝嗣位,加右领军卫上将军,仍赐竭诚翊戴保节功臣。八年,出领郑州,加栓校太傅。开运二年,迁安州防御使。未几,上表称疾,诏许就便,回至上蔡,终于邮舍,时三年四月也。遂清性至孝,牧淄川日,自北海迎其母赴郡,母既及境,遂清奔驰路侧,控辔行数十里,父老观者如堵,当时荣之遂清素不知书但多计画判三司每给百官俸籵与判官议曰斯辈非尽有才能多世禄之家宜澄其污而留其清者或对曰:"昔唐朝浑、郭、颜、段,每一赦出,以一子出身,率为常制,且延赏垂裕,为国美谈,未有因月给而欲沙汰,恐未当也。”群论由此减之。

(选自《旧五代史晋书传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A.遂清素不知书/但多计画/判三司/每给百官俸料/与判官议曰/斯辈非尽有才能/多世桴之家/宜澄其污/而留其清者/
B.遂清素不知书/但多计/画判三司/每给百官俸料/与判官议曰/斯辈非尽有才能/多世桴之家宜/澄其污而留其清者/
C.遂清素不知书/但多计画/判三司/每给百官俸料/与判官议曰/斯辈非尽/有才能多/世桴之家宜澄其污/而留其清者/
D.遂清素不知书/但多计画/判三司/每给百官俸料/与判官议曰/斯辈非尽有才能/多世桴之家/宜澄其污而留其清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胪:古代掌管学校的学问渊博之士。汉武帝时设大鸿胪。
B.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C.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
D.邮舍:又名驿舍或传舍,古代供驿长、驿夫以及往来官吏休息食宿之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遂清少时聪慧,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和叔叔,在梁都曾位居显赫的职位。他自己在梁也被授与保銮军使等职。
B.刘遂清学识渊博,多有计策谋略。平定王都叛乱时,谋划了很多抵御侵犯的谋略,因此易州的百姓都依赖他。
C.刘遂清生性至孝,且为时人称赏。他任淄川郡守时,他的母亲到淄川来看他,他亲自到北海迎接。
D.刘遂清指摘时弊,敢于大胆直言。主管三司时,他认为很多官员出自世袭俸桴之家,不一定都有才能,应该淘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中山王都有不臣之迹,除遂清为易州刺史,俾遏其寇冲。
(2)遂清奔驰路侧,控辔行数十里,父老观者如堵,当时荣之。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镠,杭州临安县人。少射与槊,喜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唐乾符中,事于潜镇将董昌为部校。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唐僖宗在蜀,诏董昌讨伐,昌以军政委镠,镠率士进攻越、润州,平江、浙。除董昌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表镠代己为杭州刺史。唐景福中,昌渐骄贵,自言身应符谶,又为妖人王百艺所诳,僭称尊号,乃于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大圣,伪命镠为两浙都将。镠不受命,以状闻,唐昭宗命镠讨伐。乾宁四年,镠率浙西将士破越州,朝廷嘉其功,赐镠铁券,又除宰臣王溥为威胜军节度。

镠于唐昭宗朝,位至太师、中书令、本郡王,食邑二万户。梁祖革命,以镠为尚父、吴越国王。同光中,赐玉册、金印。镠在杭州垂四十年,穷奢极贵。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镠学书,好吟咏。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镠为参佐。镠尝与隐唱和。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镠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镠虽季年荒恣,然自唐朝,于梁室,庄宗中兴已来,每来扬帆越海,贡奉无阙,故中朝亦以此善之。

镠以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年八十一。镠初事董昌,时年甫壮室,性尚刚烈。时有儒士谒于主帅,已进刺矣,见镠稍怠,镠怒,投之罗刹江,及典谒者将召,镠诈云:“客已拂衣去矣。”迨于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时甚归美,斯亦近代之名王也。

(节选自《旧五代史·世袭列传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B.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C.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D.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是指射箭。《周礼》中记载,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
B.刺史,原为巡察官员,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如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铁券,是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
D.“薨”,古代称侯王死为“薨”。我国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的称呼各有不同,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镠年轻的时候行侠仗义,有突出的军事才能。他征战黄巢,也曾率领士兵攻破越州,润州,平定了江浙一带,得到朝廷的认可。
B.钱镠不接受董昌伪命自己为两浙都将的命令,奉旨讨伐他。获胜后,朝廷赏赐钱镠铁券,任命宰相王溥为威胜军节度使。
C.钱镠于唐昭宗时直至同光年间,被君王看重。钱镠治理钱塘潮造福百姓,但是也极尽奢华之能事,大兴土木。
D.钱镠曾与罗隐诗文唱和,他在诗文中对罗隐出言不逊,罗隐一笑了之。钱镠晚年改变处事方法,体爱下士,获得了美誉。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
(2)镠初事董昌,时年甫壮室,性尚刚烈。
2020-03-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世以军功为牙校。宪始童丱guàn),喜儒学,励志横经,不舍昼夜。太原地雄边服,人多尚武,耻于学业,惟宪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尝袖行所业,谒判官李袭吉,一见欣叹。既辞,谓宪曰:子勉之,将来必成佳器。石州刺史杨守业喜聚书,以家书示之,闻见日博。

庄宗为行军司马,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朱守殷赍书币延之。岁余释褐交城令,秩满,庄宗嗣世,补太原府司录参军。十二年,庄宗平河朔,念籓邸之旧,征赴行台。十三年,授监察,赐绯,署魏博推官,自是恒簪笔扈从。从讨张文礼,镇州平,授魏、博、镇、 冀十郡观察判官,改考功郎中,兼御史中丞,权镇州留事。庄宗即位,宪学识优深,尤精吏道,剖析听断,人不敢欺。

初,庄宗行即位之礼,卜鞠场吉,因筑坛于其间,至是诏毁之。宪奏曰;“即位坛是陛下祭接天神受命之所,自风燥雨濡之外,不可辄毁,亦不可修。魏繁阳之坛,汉汜水之坛,到今犹有兆象。存而不毁,古之道也。”即命治之于宫西。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竟毁即位坛。宪私谓郭崇韬曰;“不祥之甚,忽其本也。”

四年二月,赵在礼入魏州。时宪家属在魏,关东俶扰,在礼善待其家,遣人赍书至太原诱宪。宪斩其使,书不发函而奏。既而明宗为兵众所劫,诸军离散,地远不知事实,或谓宪曰:“蜀军未至,洛阳窘急,总管又失兵权,制在诸军之手,又闻河朔推戴,事若实然,或可济否?”宪曰:“治乱之机,间不容发,以愚所断,事未可知。愚闻药纵之言,总管德量仁厚,素得士心,余勿多言,志此而已。”四月五日,李存渥自洛阳至,口传庄宗命,并无书诏,惟云天子授以只箭,传之为信。众心惑之,时事莫测。左右献画曰:“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宪良久曰:“吾本书生,无军功而致身及此,一旦自布衣而纡金紫, 向来仕宦非出他门,此画非吾心也。事苟不济,以身徇义。”翌日,符彦超诛吕、郑,军城大乱,燔剽达曙。宪初闻有变,出奔沂州。既而有司纠其委城之罪,四月二十四日,赐死于晋阳之千佛院。明宗郊礼大赦,有司请昭雪,从之。

(选自《旧五代史·张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B.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C.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D.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丱(guàn),指童子。丱,丱角,儿童发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
B.簪笔扈从,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
C.总管,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朔”在空间上指北方,在时间上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晦日是农历每月三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宪聪敏好学,在学问上有造诣。太原地势雄险偏僻,当地的人多尚武力,耻于读书,而张宪却精通《左传》,并得到了判官李袭吉的称赞。
B.张宪性格耿直。庄宗下令拆毁即位坛,他引经据典,陈述即位坛是接天神受命之所,因此遭到贬谪,在阁门待罪。
C.张宪忠心耿耿。赵在礼想通过善待张宪家人来引诱张宪投降,但张宪不为所屈,斩了来使并将未打开的信件上奏朝廷。
D.张宪感念君恩。左右献策要求杀掉吕、郑两个宦官,并且拘留李存渥,张宪被迫同意,决定若不能成功,便以身殉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多尚武,耻于学业,惟宪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
(2)庄宗为行军司马,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朱守殷赍书币延之。
2020-02-22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西北狼联盟高三一诊模拟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恁,世为农民。唐广明中,黄巢犯,江淮盗贼蜂起。有贼帅王绪者,自称将军,陷固始县,审知兄潮,时为县佐,绪署为军正。蔡贼秦宗权以绪为光州刺史,寻遣兵攻之,绪率众渡江,所在剽掠,自南康转至闽中,入临汀,自称刺史。

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创于前祝曰:“拜此剑动者为将军。”至潮拜,剑跃于地,众以为神异,即奉潮为帅。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军民苦之,闻潮为理整肃,耆老乃奉牛酒,遮道请留。潮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唐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表潮为泉州刺史。大顺中,岩卒,子婿范晖自称留后,潮遣审知将兵攻之,逾年,城中食尽,乃斩晖而降,由是尽有闽、岭五州之地。潮即表其事,昭宗因建威武军于福州,以潮为节度、福建管内观察使,审知为副。

审知为观察副使,有过,潮犹加捶挞,审知无怨色。潮寝疾,舍其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命审知知军府事。十二月丁未,潮薨,审知以让其兄审邦,审邦以审知有功,辞不受。审知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廷。唐末,为威武军节度、福建观察使,累迁检校太保,封琅邪郡王。梁朝开国,累加中书令,封闽王。是时,杨氏据江、淮,故闽中与中国隔越,审知每岁朝贡,泛海至登莱抵岸,往复颇有风水之患,漂没者十四五。后唐庄宗即位,遣使奉贡,制加功臣,进爵邑。

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同光元年,审知卒。

(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B.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C.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D.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文中指京城。
B.观察使,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全称为观察处置使,位次于节度使。
C.朝贡是地方臣服于中央统治者或者属国臣服于宗主国的表示。朝贡之物一般为当地特产。
D.同光,皇帝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如永乐、乾隆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审知奉命率兵攻打范晖,结果范晖被手下军士杀死,王潮全部占有了闽、岭五州的疆域。
B.王潮病重,在临死前将福建的军政大权交给了王审知。王潮死后,王审知的哥哥王审邽谢绝了其弟让位的好意,王审知成为了闽地的新主。
C.在陆上交通受阻的情况下,王审知改走海路朝贡,即使几年间前往朝贡的船只被海浪卷翻淹没了十四五批,他依然坚持每年朝贡。
D.王审知出身贫寒,对民间疾苦有着切身体会,治理福建期间他一直身体力行,勤俭自律,宽厚爱民,三十年间,福建境内安定祥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潮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
(2)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也。初事武皇,胆气智数皆过人。久在云中,谙熟边事,望烟尘之警,悬知兵势。以功加检校左仆射。

天复中,汴将氏叔琮来逼晋阳。时诸军未集,城中大恐,德威与李嗣昭选募锐兵出诸门,攻其垒,擒生斩馘,汴人枝梧不暇,乃退。李思安之寇潞州也,筑夹城,围潞州,内外断绝。德威以精骑薄之,进营高河,令游骑邀其汴人。汴军闭壁不出,乃自东南山口筑甬道树栅以通夹城,德威之骑军,倒墙堙堑,日数十战,前后俘馘,不可胜纪。

初,德威与李嗣昭有私憾,武皇临终谓庄宗曰:“进通忠孝不负我,重围数年,又似与德威有隙,以吾命谕之,若不解重围,殁有遗恨。”庄宗达遗旨,德威感泣,由是励力坚战,竟破强敌,与嗣昭欢爱如初。以功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振武节度使。

七年十二月,帝亲征,进薄汴营,营于野河上。汴将韩勍率精兵三万,铠甲皆被缯绮,金银炫曜,望之森然,我军惧形于色。德威谓李存璋曰:“贼结阵而来,观其形势,志不在战,欲以兵甲耀威耳。此时不挫其锐,吾军不振矣!”乃遣存璋谕诸军曰:“尔见此贼军否?是汴州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纵被精甲,十不当一。”德威自率精骑击其两偏,左驰右决,出没数四。是日,获贼百余人,贼渡河而退。

八年正月,德威率骑军致师于柏乡,令三百骑以压汴营。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古者师行不逾一。今贼远来决战,纵挟糗鞴,亦不遑食。晡晚之后,饥渴内侵,士心既倦,将必求退。乘其劳弊,以生兵制之。以臣所筹,利在晡晚。”诸将皆然之。汴军自未至申,阵势稍却,德威麾军呼曰;“汴军走矣!”庄宗等因冲其阵,夹攻之,大败汴军,杀戮殆尽。

十五年,晋军将大举以定汴州。德威自幽州率本军至。庄宗使问战备,德威奏曰:“以我深入之众,抗彼激愤之军,不以方略制之,恐难必胜。”庄宗曰:“河上终日挑战,恨不遇贼,今款门不战,非壮夫也!”乃率亲军成列而出,德威不获已,从之。谓其子曰:“吾不知其死所矣!”汴之游军入晋辎重,众骇,奔入德威军,因纷扰无行列。德威兵少,不能解,父子俱战殁。庄宗恸哭谓诸将曰:“丧我良将,吾之咎也!”

天成中,诏与李嗣昭、符存审配飨庄宗庙廷。晋高祖即位,追封燕王。

选自《旧五代史(唐)列传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B.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C.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D.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中,古郡名,秦时置郡,治所在云中县。有时泛指边关。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一句中,“云中”指的是云中郡。
B.舍,舍本义是简易的居所,给人临时歇息所用。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也可用作谦辞。
C.未,古人根据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总结出十二时辰计时法,“未”对应的是十五时至十七时。
D.配飨,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在皇帝的批准下,功臣的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德威骁勇善战,不畏强敌。汴军逼近晋阳、进犯潞州时,他均主动出击,杀敌无数,锐不可当。
B.周德威忠于国家,大义当先。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感念武皇重托,全力以赴,力克强敌,与同侪尽弃前嫌。
C.周德威能谋善断,相机行事。对于炫耀军威的汴将,他伺其气势消退后出兵制胜;对于奔袭而来的汴将,他立即出兵挫其锐气。
D.周德威深为君王倚重。他为庄宗在出战时机和作战方案上出谋划策。可惜在平定汴州时,庄宗逞气使性贸然出击,最终周德威战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威以精骑薄之,进营高河,令游骑邀其汴人。
(2)是汴州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纵被精甲,十不当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