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文翻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善才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谏,侍中张文瓘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人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上。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辛毗为人名,皆以善谏闻名。③象魏:宫廷外的阙门,古代张榜公布法令的地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先涕泣不自(       )       (2)断善才罪免官(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善才之(     
A.捆绑B.准则C.继承D.制裁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仁杰谏(     
A.固然B.本来C.长久D.坚决
4.文中画曲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B.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C.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D.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5.把文中画横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陛下作法,悬诸象魏,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
6.“高宗意乃解”中的“意”指的是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7.简析狄仁杰的劝谏艺术。
2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更赐今名,养禁中。及长,雄毅寡言,有武略,帝器之。

②信安王祎在河东,萧嵩出河西,数为麾下。帝以其年少,有复仇志,诏不得特将。嵩入朝,忠嗣曰:“从公三年,无以归报天子。”乃请精锐数百袭虏。会赞普大酋阅武郁标川,其下欲还,忠嗣不从,提刀略阵,斩数千人,获羊马万计。嵩上其功,帝大悦。

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平世为将,抚众而已。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故训练士马,随缺缮补。五年正月,忠嗣佩四将印,控制万里,自国初已来,未之有也。

④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会董延光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谗口,有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兵。

⑤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忠嗣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忠嗣尝养宫中,云吾欲奉太子”。帝怒,贬汉阳太守,卒,年四十五。

(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八,有删节)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数为麾下(         )             
(2)吾固得一城不足制敌(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会董延光言请下石堡(        
A.规劝B.建立C.创立D.提出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果诉忠嗣兵(        
A.阻止B.破坏C.诋毁D.畏惧
4.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若屯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
5.为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
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
6.结合第④段,分析李光弼没能说动王忠嗣的原因。
7.小王同学在《王氏族谱》中发现一首南宋诗人吕南公的诗,其中有几个字残缺,请你根据本文第③段的相关内容加以补足。
我爱王忠嗣,兵威万里横。只知精士马,不忍______
____无矜色,三边有肃声。未知谁愿此,徒用送君行。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韦叡字怀文,京兆杜陵人。时王憕、杜恽并有乡里盛名,祖征谓叡曰:“汝自谓何如憕、恽?”叡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然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也。”

②四年,帝诏叡都督众军。叡先攻二城。既而魏援将杨灵胤帅军五万奄至,众惧不敌,请表益兵。叡曰:“吾求师,彼亦征众。‘师在和不在众’,古人之义也。”因战,破之。

③七年,迁左卫将军。会司州刺史马仙琕自北还军,为魏人所,三关扰动。诏叡督众军援焉。叡至安陆,增筑城二丈余,更开大堑,起高楼。众颇讥其示弱。叡曰:“不然,为将当有怯时。”是时,元英复追仙琕,将复邵阳之耻,闻叡至乃退

④十五年,拜表致仕,优诏不许。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第三子稜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叡每坐使稜说书,其所发擿,稜犹弗之逮。高祖方锐意释氏天下咸从风而化叡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⑤叡雅有旷世之度。莅人以爱惠为本,所居必有政绩。景宗时与群帅争先启之捷,叡独居后,其不尚胜率多如是,世尤以此贤之。

(节选自《南史•韦叡列传》)


【注】①邵阳之耻:北魏中山王元英曾围攻南梁钟离,韦叡驰援解围,在邵阳之战中大败元英。 ②景宗:指梁将曹景宗。《南史•曹景宗列传》记载其“为人自恃尚胜”,众将受命齐援钟离时,景宗“欲专其功”而险些孤军独往;后韦叡与其合作,方共解钟离之困。 ③启之捷:上报获胜的消息。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皆莫汝(     )                 (2)吾求(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在和不在众(     
A.胜任B.能够C.取胜D.教训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为魏人所     
A.超越B.效法C.践踏D.追踪
4.把第④段画直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拜表致仕,优诏不许。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5.第③段画线句对表现韦叡的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上文加以分析。
6.第④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 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高祖方锐意释氏天下咸从风而化叡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7.综观全文,结合注释,分析第⑤段“世尤以此贤之”的原因。
2021-04-21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南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①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②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③曰:“不可,直不百步(   ),是亦走也。”

④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⑦“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可填入第③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
A.矣B.者C.焉D.耳
2.第⑦段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示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这种表现方法是(     )
A.铺垫B.对比C.反衬D.象征
3.翻译文中第⑥段画线句。
4.第⑦段画线句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
2021-03-3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三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郭先生传

[明]冯从吾

①先生姓姚氏,讳显,字微之,咸阳人。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景泰五年四月,上疏言王振修大兴隆寺,车驾不时临幸,佛本夷狄,信佛得祸。若梁武帝足鉴。时上欲幸隆福寺,太学生济宁杨浩与先生相继言,上遂罢行,名震天下。

②后寓居长安西郭,藩臬诸公造之,食以蔬粝,无弗饱者。令齐东、武城二县祀名宦,循政详山东通志中。当时民歌之曰:先有子游,后有姚公,学道爱人,同一古风。而先生自赞其像曰:六尺长躯,尺五长发,学古人官,读孔孟书,躯兮发兮,五十三年而知五十二年之非。躯兮发兮,碌碌庸庸,不能做邦家之基。官至太仆寺丞。

③冯从吾曰:师友之益大矣。先生之寓居长安也,以与李介庵讲学,故介庵以理学鸣关中,而先生与之为友,交砥互砺,俱成名儒,是先生之气节盖从学问涵养中来也。彼虚矫恃气者,视先生当赧然愧矣

(选自《冯从吾文集》)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藩臬诸公   (     )     (2)当时民之曰   (     )
2.故介庵以理学关中(     )。
A.叫B.使发出声音C.有所表达或抒发D.著称、闻名
3.对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B.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C.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D.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4.以下四位人物与姚显品性和遭遇最为相近的是(     )。
A.苏武B.贾谊C.魏征D.屈原
5.把第③段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虚矫恃气者,视先生当赧然愧矣。
6.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事迹、内容性格、形象
大公无私、忠诚报国
藩臬诸公造之,食以蔬粝,无弗饱者
谦虚反省

7.分析第③段内容对于表现西郭先生形象的作用。
2021-03-2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山木与雁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呜,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选自《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B.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C.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D.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中大木因“不材”得以保全,而雁不能鸣却被杀,在庄子看来只有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
B.山木和雁的命运,给人的启示是:人生于世,凶险太多,有很多时候我们也很难判断出怎样做才能避免危险。
C.庄子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超脱于世人之外,摆脱现实社会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D.万物之情,人伦之传与神农黄新的法则,说能就可能受到谋算,无能又会受到欺辱,所以说不可“得而必”。
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4.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些作品的写作特点,例如:《诗经》----先民的且歌且吟。请参照以上示例,为《论语》或者《庄子》拟写一句话书评。
2021-03-2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民本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校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乙)庖丁解牛 (节选)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是民也____
(2)然后驱而____
(3)庖月更刀____
(4)为踌躇满志   ___
2.把(甲)文第6段,(乙)文第3段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孟子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保民而王”?庖丁认为如何才能达到“游刃有余”的高超境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1-03-27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民本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校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王俭,字仲宝,琅琊临沂人也。幼有神采,专心笃学,手不释卷。丹阳尹袁粲闻其名,言之于明帝。尚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

察太祖(齐高帝萧道成)雄异,先于领府衣裾,太祖为太尉,引为右长史,恩礼隆密,专见任用。转左长史。及太傅之授俭所也少有宰相之志物议成相推许。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

上曲宴群臣数人,各使效伎艺。褚渊弹琵琶,王僧虔弹琴,沈文季歌《子夜》,张敬儿舞,王散则拍张。俭曰:臣无所,唯知诵书。因跪上前诵相如《封禅书》。上笑曰:此盛德之事,吾何以堪之!

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谘事,上以往来烦数,复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不许。其年疾,上亲临视。甍,年三十八。

吏部尚书王晏启及俭丧,上答曰:俭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疾,不展救护,便为异世。奄忽如此,痛酷弥深!葬礼依故太宰文简公褚渊故事


【注】①衣裾:意为致敬,表示敬意。②公元478年,宋顺帝刘准被迫加封萧道成为太傅,为萧夺取刘宋天下的先声。③拍张:一种武术杂技,类似于空中接刀。④封禅:谓古代帝王上泰山祭祀天地,只有建立功业的贤君才有资格封禅。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及太傅之授俭所也少有宰相之志物议成相推许。
(2)葬礼依故太宰文简公褚渊故事
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臣无所            
A.瓦解              B.知晓,懂得              C. 劝解               D.解脱
(2)岂意        
A.凶狠               B.急躁                      C.显露                 D. 突然
3.翻译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臣无所解,唯知诵书。因跪上前诵相如《封禅书》。上笑曰:“此盛德之事,吾何以堪之!”
4.用“/”为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及太傅之授俭所唱也少有宰相之志物议成相推许。
5.联系上下文,推断王俭在皇帝面前背诵《封禅书》的意图是_______。
6.本文除了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之外,还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结合文本内容说明其作用。
2021-03-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南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谢灵运,安西将军弈之曾孙而方明从子也。祖玄,晋车骑将军。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

②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纵横俊发过于延之,深密则不如也。从叔混特知爱之。袭封康乐公,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性豪侈车服鲜丽衣物多改旧形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累迁秘书丞,坐事免。

③灵运多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惋。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1)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

④文帝即位,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使光禄大夫范泰与书敦奖,乃出。使整秘阁书遗阙,又令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寻迁侍中,赏遇甚厚。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既自以名辈,应参时政,至是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王昙首、王华、殷景仁等名位素不逾之,并见任遇。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种竹树果,驱课公役,无复期度,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灵运表陈疾,赐假东归。将行,上书劝伐河北,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复为御史中丞傅隆奏免官,是岁,元嘉五年也。

(选自李延寿《南史·谢灵运列传》,有删节)


【注】(1)构扇:造谣煽动。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不(       )     (2)不以应实(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灵运多礼度。
A.亏损B.违背C.延误D.丧失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讽旨令自
A.停止B.松弛C.解围D.理解
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性豪侈车服鲜丽衣物多改旧形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

5.把第③段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
6.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7.第④段“诗书皆兼独绝”和“称疾不朝”反映了谢灵运(       )的特点。
2021-03-2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②三年,泉州留从效卒。景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景故,不内。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长子仲遇清源公,次子仲仪宣城公。

③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④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传》)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善属文,书画(        )            (2)世宗以景故,不(        )
(3)王师金陵(        )                  (4)左千牛卫将军(        )
2.下到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已/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B.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已/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C.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已/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D.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已/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3.请将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4.根据文章,分析李煜的人物形象。
5.《虞美人》中所写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欧阳修笔下的“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中都体现了李煜的“愁”,你更喜欢谁写的?请简述你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