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文翻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1 . 对下列各句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非曰能之,愿学焉。(不敢说我有能力,但是愿意学习这些事务。)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只有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③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不拿眼睛看,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④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我虽然不聪慧,请您尝试着给我讲讲。)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损害秦国却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A.③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⑤D.①②④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2 . 翻译课内文言文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2)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荆轲刺秦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2022-04-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适应性评价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3 . 课文句子翻译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21-10-2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四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伸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B.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C.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D.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公,为古代帝王庙号之一。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B.封邑,古代国君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也叫“采地”“采邑”“食邑”。
C.四维,这里指管仲主张的“礼、义、廉、耻”四个社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D.山戎,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中国春秋时期北方的一支较强大的少数民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年轻的时候,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即使常常被管仲占便宜,也始终不计较。
B.管仲曾侍奉齐国公子纠,公子小白立为桓公后,公子纠被杀,管仲也因此被囚禁,后被恒公起用。
C.本文通过“伐楚”“令燕修召公之政”“柯地盟会”等典型事例,写出了管仲外交方面的政治才能。
D.鲍叔牙推荐了管仲,而管仲让他居于自己之下,做自己的下属,这种行为遭到了天下人的批评。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2)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咸长虞,刚简有大节。识性明悟,疾恶如仇。好属文论,言成规鉴。颍川庾纯常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

咸宁初,袭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时帝留心政事,诏访朝臣政之损益。咸上言曰: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然泰始开元以暨于今,十有五年矣,而军国未丰,百姓不赡,一岁不登便有菜色者,诚由官众事殷,复除猥滥,蚕食者多而亲农者少也。

咸在位多所执正。豫州大中正夏侯骏上言,鲁国小中正、司空司马孔毓,四移病所,不能接宾,求以尚书郎曹馥代毓,旬日复上毓为中正。司徒三却,骏故据正。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咸以世俗奢侈,又上书曰: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令使诸部用心,各如毛玠①,风俗之移,在不难矣。朝廷从之。

时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咸致书曰:咸以为太甲、成王年在蒙幼,故有伊周②之事。圣人且犹不免疑,况臣既不圣,王非孺子,而可以行伊周之事乎!无功而厚赏,莫不乐国有祸,祸起当复有大功也。人而乐祸,其可极乎!咸之愚冗,不惟失望而已,窃以为忧。

吴郡顾荣常与亲故书曰: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劾按惊人。虽非周才,偏亮可贵也。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诏司求校尉,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二十万,谥曰贞。

(选自《晋书•傅咸传》,有删改)


[注]①毛玠:三国时期的人物,年少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②伊周:指伊尹和周公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B.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C.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徙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D.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是在成年后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别名。在我国古代,男女都可有表字。
B.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多为皇帝的儿子,他的身份是与生俱来的,其地位仅次于皇帝。
C.司徒,三公之一,春秋时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制定贡赋。汉时,主管教化,至明代废除。
D.赠,即追赠,也称追封、追晋,指加封死者的官位、勋位,可用于特别表扬对朝廷有贡献的死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咸聪厦明达,善写文章,他的言论有规劝鉴诫之风。颍川庾纯常常感叹傅咸的文章与诗人的创作接近。
B.傅咸刚正率直,直言政速。他上书皇帝,认为国家、人民不富足的原因是官员太多,蚕食侵占的人多,重视农耕的人少等。
C.傅咸坚持原则,行事公道。他对夏侯骏随心所欲任用罢免官员的行为不满,便独自上奏罢免夏侯骏的大中正之职。
D.傅咸指陈时弊,忧国忧民。他反对奢侈之风,主张清廉应如毛玠;他为皇帝出谋划策,主张厚赏文武百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
(2)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也。父元休,以文学著,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节自任。少以明经调授盐山尉。是时,安禄山始叛,伪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传檄郡邑,多有应者。贼将史思明来寇郡,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曰:“夫子为卫君乎?”更无他词。真卿得书大喜,因奏署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宁以长子属同母弟曰:“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因往平原,谓真卿曰:“先人有嗣矣!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愿佐公以定危难。”真卿深然之。其后,宁计或不行,真卿迫蹙,弃郡,夜渡河而南,见肃宗于凤翔。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上元二年,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使。副元帅李光弼以饷运不继,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光弼扬言欲杀宁。宁直抵徐州见光弼,喻以大义,不为挠折,光弼深重之。宁得行其职。广德初,加库部郎中。是时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自商山达京师。选镇夏口者,诏以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暴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宁强毅,不能事权贵。执政者以为不附己,且惮其难制,故处之散位。宁默默不得志,因移病,请罢归东都。

(节选自《旧唐书·穆宁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
B.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
C.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
D.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使用的年号,他曾创历史上的“开元盛世”。
B.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称“明经”。
C.传檄,指古代传递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战斗性强的批判或声讨的文章。
D.移病,为医学专用术语,指的是疾病转移或扩散,此时病情往往已加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宁重视气节,积极对抗叛军。他喜欢结交朋友,把重视气节当作自己的职责;安禄山叛变后,穆宁起兵对抗,斩杀了伪政权委任的刘道玄。
B.穆宁不惧死亡,勇于牺牲自我。为帮助颜真卿平定危难,他表示愿意牺牲自己,并且他提前将自己这一想法直接告诉了自己的长子和同母弟弟。
C.穆宁善于谋划,得到主帅认可。颜真卿最终放弃了平原郡城,在夜里渡过黄河向南溃逃,后向皇帝承认因为没有采用穆宁的建议,才导致失败。
D.穆宁颇具威名,足以震慑一方。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征收来往商人税钱、放纵士卒抢劫掠夺,后害怕穆宁的威名而有所收敛,抢劫掠夺也就停止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曰:“夫子为卫君乎?”更无他词。
(2)宁直抵徐州见光弼,喻以大义,不为挠折,光弼深重之。
2021-04-05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永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庭小字劳山,本金人蒲察氏,金末来中原,改称李氏。至元六年,以材武选隶军籍,权管军千户。从伐宋,围襄阳,宋将夏贵率战船三千艘来援,泊鹿门山西岸。庭时将步骑,自请与水军万户解汝楫击之,斩其裨将王圮、元胜。宋襄阳守将吕文焕以万五千人来攻万山堡,庭单骑横枪入阵,被二创,裹创力战,败之。九年春,进攻襄阳东堡。文焕麾下有胖山王总管者,骁将也,庭设伏诱擒之,以功授金符。十年春,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苏裹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十三年春,至临安,宋主降,伯颜命庭等护其内城,仍令庭与唐兀台等防护宋主赴燕。世祖嘉其劳,大宴,命坐于左手诸王之下、百官之上,仍谕之曰:“刘整在时,不曾令坐于此,为汝有功,故加以殊礼。”继有旨:“汝在江南,多出死力,男儿立功,要在西北上也。今有违我太祖成宪者,汝其往征之。”庭至哈剌和林、晃兀儿之地,越岭北,与撒里蛮诸军大战,败之。二十四年,宗王乃颜叛,从帝亲征。塔不台、金家奴来拒战,帝亲麾诸军围之。帝问庭:“彼今夜当何如?”庭奏:“必遁去。”乃引壮士十人,持火炮,夜入其阵,炮发,果自相杀,溃散。帝问何以知之,庭曰:“见车驾驻此而不战,必疑有大军在后,是以知其将遁。”二十五年,乃颜余党哈丹秃鲁干复叛于辽东。庭整军战,俘斩二百余人,哈丹秃鲁干走高丽死。庭因奏:“今汉军之力,困于北征,若依江南军,每岁二八放散,以次番上,甚便。”帝可其奏。奉旨北征怀都,至野马川而还。庭感疾,疾稍间,扈从上都,特降旨存护其家。大德八年二月卒。追封益国公,谥武毅。

(节选自《元史•李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苏/裹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
B.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苏/裹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
C.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苏/裹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
D.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苏/裹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字,乳名,小名。将原为少数民族语言的小名音译或义译为汉文时,常常冠以“小字”来表示。
B.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河南省。古代常泛指中国。
C.金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以黄金打造,如金鱼符、金符牌等。也可指天赐予人君的符瑞。
D.太祖,开国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文中的太祖指成吉思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庭主动请缨,协同他人作战。朝廷军队包围襄阳,敌将夏贵率军前来支援,李庭主动请求与解汝楫率部进攻敌方援军,获得允许,他们在战争中斩杀敌方两员裨将。
B.李庭屡次建功,获得特殊礼遇。李庭奉命守护临安内城,护送宋主赴燕,均不辱使命,世祖特意举办宴会嘉奖他,把他的座位列于百官之上,并且称赞他是当世刘整。
C.李庭足智多谋,多次成功施计。在进攻襄阳东堡时,李庭设下埋伏,引诱并俘获敌军的-一名勇将;朝廷军队包围叛军,李庭带人夜闯敌营,扰乱敌军,敌军不战而溃。
D.李庭审时度势,提出合理建议。平定宗王余党哈丹秃鲁干后,李庭针对汉军疲于北征的现状,上奏朝廷,建议按江南军例,对汉军实行轮流执勒制度,得到皇帝许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车驾驻此而不战,必疑有大军在后,是以知其将遁。
(2)庭感疾,疾稍间,扈从上都,特降旨存护其家。
2021-04-03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彬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尖子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8 . 文言文阅读,回答下列小题。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祖)(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到)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辞,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诸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地名),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小),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冠,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经历)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好论天下大事,高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情不忘君,人皆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第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禄山乱,天子入蜀   天大雨,道不通     会:恰逢
B.自七岁       予作文以记之   属:写作
C.伏惟天子哀怜之          伏惟启阿母   伏惟: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
D.陛下忍弃之             孰能讥之乎?其 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七岁属辞,四十年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B.出华州司功参军                 此亡秦之续耳,窃大王不取也!
C.好论天下大事,高不切也   吾尝终日思矣
D.甫抵罪,绝言者路             舍郑以为东道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是杜审言的孙子,年轻的时候家里贫困不能养活自己,在吴、越、齐、赵等地漂泊。后来考进士落榜,困居在长安。
B.杜甫多次献上赋颂,抬高自己,陈述自己重操祖上旧业的愿望。恰逢安史之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后来杜甫身穿破旧衣衫想要从鄜州投奔玄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
C.杜甫的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经常对严武无礼,严武为此心中怀恨。有一次严武想杀掉杜甫,因为严武母亲尽力阻止,此事才算罢休。
D.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夸夸其谈。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杜甫多次身经叛乱,但能坚守节操,没有污点。
4.翻译。
(1)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
(2)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冠。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建中,字得中,其先京兆人。曾祖逢,唐左卫兵曹参军。祖稠,梁商州刺史,避地入蜀。会王建僭据,稠预佐命功臣,左卫将军。建中幼好学,十四丁外艰。会蜀平,侍母居洛阳,聚学以自给。携文游京师,为王佑所延誉,馆于石熙载之第,熙载厚待之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岳州录事参军。转运使李惟清荐其能,再迁著作佐郎,改殿中丞,历通判道、郢二州。柴成务领漕运,再表称荐,转太常博士。时言事者多以权利进,建中表陈时政利害,序王霸之略,太宗嘉赏,因引对便殿,赐以绯鱼。会考课京朝官,建中旧坐公累罚金,漏其事,坐降授殿中丞,监在京榷易院。苏易简方被恩顾,多得对,尝言蜀中文士,因及建中,太宗亦素知之,命直昭文馆。建中父名昭文,恳辞,改集贤院。数月出为两浙转运副使再迁主客员外郎历通判河南府知曹解颍蔡四州景德中以久次进金部员外郎。

建中性简静,风神雅秀,恬于荣利,前后三求掌西京留守司御史台,尤爱洛中风土,就构园池,号曰“静居”。好吟咏,每游山水,多留题,自称岩夫民伯。加司封员外郎、工部郎中。建中善修养之术,会命官校定《道藏》,建中预焉。大中祥符五年冬,命使泗州,奉御制《汴水发愿文》,就致设醮。使还得疾,明年卒,年六十九。

建中善书札,行笔尤工,多构新体,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尝手写郭忠恕《汗简集》以献,皆科斗文字,有诏嘉奖。好古勤学,多藏古器名画。有集三十卷。

(节选自《宋史·李建中传》)


[注]①设醮:道士设立道场祈福消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月/出为两浙转运副使/再迁主客员外郎/历通判河南府/知曹解颍蔡四州/景德中/以久/次进金部员外郎。
B.数月出/为两浙转运副使/再迁主客员外郎/历通判河南府/知曹解颍蔡四州/景德中/以久/次进金部员外郎。
C.数月/出为两浙转运副使/再迁主客员外郎/历通判河南府/知曹解颍蔡四州/景德中/以久次/进金部员外郎。
D.数月出/为两浙转运副使/再迁主客员外郎/历通判河南府/知曹解颍蔡四州/景德中/以久次/进金部员外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外艰,指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文中指李建中父亲去世。
B.绯鱼,在文中指宋代朝官的红色品服和五品以上朝官佩的鱼符袋。
C.考课,是古代官吏奖励制度的一种,即对官员进行定期考核奖励。
D.科斗文字,是我国古代篆书手写体的俗称,因其状如蝌蚪,故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建中才能卓著,善于进言。李惟清、柴成务都举荐他有才能;当时言事的人大多因权势和利益进言,他却上表陈述强国策略,受到赏赐。
B.李建中淡泊名利,禀性沉静。他本已身居朝廷要职,却多次请求外放掌管西京留守司御史台;他在洛阳修建园林,为自己取雅号“静居”。
C.李建中懂得道教,擅长修养之术。他参与过校定《道藏》,皇帝命他出使泗州,他携带皇帝所作的《汴水发愿文》,设立道场祭祀。
D.李建中书法有名,受人喜欢。他游山玩水时多题诗留墨,创作的书札,行笔工巧,多种字体都很精妙,人们争相将他的书札作为范本模仿学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携文游京师,为王佑所延誉,馆于石熙载之第,熙载厚待之。
(2)尝言蜀中文士,因及建中,太宗亦素知之,命直昭文馆。
2021-03-19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神木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琼至,即拜议郎。三年,大旱。琼上疏顺帝曰:“广昔鲁僖遇旱,躬节俭,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迁尚书令。琼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选,专用儒学文吏,于取士之义,犹有所遗,乃奏增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事竟施行。雄前议举吏先试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门,后尚书张盛奏除此科。琼复上言:“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帝乃止。出为魏郡太守,稍迁太常。和平中,以选入侍讲禁中。元嘉元年,迁司空。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使中朝二千石.以上会议其礼。特进胡广等,咸称冀之勋德,其制度赍赏,以宜比周公锡之山川、土田、附庸。琼独建议曰:“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朝廷从之。冀意以为恨。永兴元年,转太尉。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梁冀被诛,大尉胡广、司徒韩演、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复拜琼为太尉。以师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为邟乡侯,邑千户。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梁冀既诛,琼首居公位,举奏州郡素行贪污至死徙者十余人,海内由是翕然望之。寻而五侯【注】擅权,倾动内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不起。四年,以寇贼免。永兴七年卒,时年七十九。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黄琼传》,有删改)


【注】五侯,东汉桓帝时五名同时被封侯的宦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B.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C.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D.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朝中央政府组织考试,考试合格者任以官职,被任官职的人称为“孝廉”。
B.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所居住的地方,因所居住的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C.二千石,文中指官阶等级。因官员所得俸禄以米谷为标准,故以“石”称之。
D.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助其夺取天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琼屡召不就,勉强做官。他出身官员之家,官府连年征召他,他没有答应;公卿向朝廷推荐他,他前往京城途中因称病被弹劾,最后做了官。
B.黄琼提议革新,关注选才。他认为以儒学取士有弊端,提议增加选官科目,得以施行;他对张盛的提议不以为然,认为应该对人才进行查验。
C.黄琼刚强正直,反对滥赏。皇帝打算褒扬大将军梁冀,胡广等人附和,把梁冀捧得很高,而黄琼提出理由,表示反对,朝廷采纳了黄琼的意见。
D.黄琼不附权贵,惩治贪腐。梁冀请托黄琼任用的人,黄琼都不用,梁冀被杀,黄琼却因自己师傅的恩惠而被封赏;他掌权后,下令惩治贪腐分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
(2)寻而五侯擅权,倾动内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不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