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文翻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0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是(       
A.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翻译:有可以一生去实践的一个字吗?
B.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翻译:推究事物的原理才能对事物之理有充分的认识,对事物之理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意念真诚
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翻译:为什么不考虑把它当成是大的盛酒容器,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呢?
D.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翻译: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职务的人,必须知道祸乱从哪里产生,于是才能对它进行治理。
2023-09-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7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3 . 翻译句子
(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3)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2022-09-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如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8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     
A.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高祖本纪》)
译:又在蓝田南面与秦军交战,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各军队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解散军队,因此大败秦军。
B.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高祖本纪》)
译: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脖子上系着丝绳,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
C.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淮阴侯列传》)
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的时候,山东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事,一时天下英雄豪杰像乌鸦一样聚集。
D.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魏公子列传》)
译: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子上的左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生。侯生整理了一下他的破衣旧帽,径直登上公子的车,坐在了左边尊位,毫不谦让,想借此来观察一下公子的诚意。
2022-06-1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列对各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姑娘啊,不要因男子耽搁事情!
B.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不是来交换丝,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
C.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国家兴盛和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因为人的作为吗?
D.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扣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人,前后十几批。
2022-03-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学情调查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早晨渡过黄河,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向上足够能赡养父母,向下足够能养活妻子,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能避免饿死。
C.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里的地方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九分之一。用一份力量臣服八份,这与邹国攻打楚国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译文:刘邦第二天率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道歉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没有料到自己能先进入关中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见到将军您。”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7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2)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3)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4)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2022-01-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调研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8 . 将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9 . 翻译句子。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021-10-1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A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诗》云:‘先人有言,询于刍荛。’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不能惑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破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少不为难。然就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好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B.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C.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D.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文中“梁武帝”“隋炀帝”则分别是萧衍、杨广的尊号。
B.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成为臣子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唐虞,是唐尧、虞舜的并称。尧帝,因年轻时曾被封为唐侯,所以称为唐尧;舜帝,国号叫有虞,所以称为虞舜。
D.仆射,古代官职名。始于秦,汉代后职权渐重,属尚书省。至唐时,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之职。南宋后废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伤身子的不是身外之物,而是声色滋味,如吃喝、音乐,女色,一旦沉迷其中,就会酿成灾祸。欲望越多,伤害越大。
B.唐太宗认为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戒骄奢淫逸,谏议大夫魏征与詹何都认为太宗所说的,符合古人的道理。
C.魏征认为君主应该多方面听取和采纳臣下建议,不偏听偏信。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都因偏信而被蒙蔽,太宗很赞赏他讲的话。
D.魏征认为新帝王的兴起,是在前朝衰乱的时候,百姓乐于推翻旧朝,四海之内都会先后归顺,是天授人与,并不是很艰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2)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
5.本文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文中唐太宗君臣讨论了哪些为君之道,请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