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时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片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

②《伟大的转折》选择深入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描写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红军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时间。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和起点。

③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沥、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 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出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了历史,艺术地揭示了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精致、 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 内涵、人文内涵,它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则任重道远。

(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光明日报》2019115日)

材料二:

80年多前,长征的胜利鼓舞了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⑤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95年,又何尝不上 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 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立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渐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 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和自省中,在其遭到的挫折和取得的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迈进。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接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的事实。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减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 妥协,否则,任何工作就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

⑦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 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红军在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护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

80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大庆社会科学》201612月)

材料三:

⑨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 2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 25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只有29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 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⑩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 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的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 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出的英雄的基因,感染和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 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

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人民日报》2019624日)

1.材料一第①段划线句“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的意思是 _______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B.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 在新时代阔步前行。
C.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闽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开展“重走红军路”主题活动,通过带领学生们体验“红军长征路”,致力于提升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B.近日,电影《红色往事》在共青团江西省委“创在江西”青创AI基地举行公益放映活动,这标志着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
C.“他们这种长征精神,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我也会坚守和发扬这种精神,走好我今后的人生路。”广西大学生“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结束后,参加的一位学生如此说道。
D.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州委书记刘坪率州级领导干部前往红原县、松潘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沿着红军在阿坝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4.材料二采用多种论证手法,请对此作简要评析。
5.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对我们而言有重大意义,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022-03-2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闵行外国语高中、上海市莘庄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4-15高一下·上海·期末
2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鼠标、笔杆与国学

江曾培

握着鼠标忘了笔杆,就是说在习惯电脑打字以后,却很少再用笔写字。这不仅仅使不少学生写不好字,字写得像蟹爬一样,歪歪扭扭,      缺腿少胳膊似的,残不忍睹;而且造成一种忘字现象,离开电脑就想不起要写的字该怎么写,患上电脑失写症。高考中,一位女生从考场出来后说:当时真想有个手机掏出来看看。她不是要作弊,而是有些字不会写,只要在手机上按按键就能出来,靠动笔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②写字与识字一起,在传统教育中,是读书学习的两项基本功。儿童习字,在描红以后,继之临帖。描红与临帖,都属于一种摹写,只是层次不同而已。这两项过关后,进一步的要求,则是容各家之长,发挥自身的个性,形成自己的写法,是为书法

③我国是一个书法大国,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历来甚多。过去的科举考试,字写得好不好,曾经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结果,新进士殿试,一字之破体,一点之污损,皆足以失翰林。字的好坏美丑,竟成了学子们进退升降的关键砝码。

④科举如此以字衡人,惟书法优劣作取舍,走的是一种极端,并不可取。不过,如今不少学生握着鼠标忘了笔杆,以致不会写字,写不好字,则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人说,时代不同了,古人没有电脑,自然要强调写字,现在是网络时代,鼠标一点,就能打出整齐漂亮的汉字,有什么必要再强调用笔写字呢?这是一种片面的错误的看法,对习字写字的必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⑤我国汉字拥有独特而深刻的文化意蕴,点画线条结构布局既具象又抽象,有的疏可走马,有的密不透风,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粗细、疏密、顾盼、俯仰、呼应等美学原理,是难于把字写好的。有句古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实际上,就写字来说,也是如此。学字写字的过程,是一个增进文化修养的过程。是故在传统教育中,总是把书法作为读书人的一项必修课。

⑥上海有过一个有关写字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调查,对三个学校学生成绩的调查结果显示,表明审美能力较强的前10名学生,写字在组的概率为76.2%;审美能力较差的后10名学生,写字在组的概率是70.3%。这表明写字与美育紧密联系着。写字与智育也有关联。写字的学生,语、数、英三科得的概率为76.2%,写字的学生,三科得的概率为80%。调查还显示,写字得的学生,品德得概率为88.7%,说明写字与德育也有割不断的联系。古话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字如其人,我们应当重视通过写字育人。

⑦对大多数人来说,学写字并不是要做书法家,因而不必像古代书家那样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大功夫,但是,要把字写得规范、整洁、美观,完全不花力气也是不行的。梁实秋有篇叫做《书法》的散文,内中提到他幼时上学,提墨盒,捧砚台,描红模子,写九宫格,临碑帖,写白折子,颇吃了一阵苦头。现在,有了电脑,敲敲键盘就能轻松地打出统一整齐的字,从而使一些人贪图方便,不肯再在写字上吃了。实际上,运用电脑打字,虽然有着现代化工具带来的省力、便捷、快速的特点,人们应当充分利用,但是,决不可用其完全代替手写。因为,手写融会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感情色彩,富有人性化、个性化,是社会文化交流所不可缺少的。

⑧时下,在读书领域,盛行着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它读来不吃力,吻合一些人的消遣的需要,自然也可以让其存在;但是,读书毕竟是以求知为目的的精神活动,要有深阅读,就不能不俯而思,不能不动脑筋。同理,我们可以握着鼠标打字,但也不宜忘了笔杆写字。教育部负责人称,小学生交的作业,是不是可以要求他们花点精力用手去写,不一定用电脑打字,此议确是促进手写的一种措施。

⑨我国的汉文字,从原始象形文字开始,经过篆隶楷草等书体的演变发展,本身就是一部文明史、文化史。它更是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传承载体。汉字,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特有的国学。如今,国学甚热。然而,内中不乏娱乐八卦式的炒作,远离国学的真谛,是一种国学虚热。提倡认真写字,切实弘扬我国的书写文化,提高汉字的应用水平,倒是国学热应有的题中之义。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第①段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填入第①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A.要么B.乃至C.而是D.因此
3.第③段“竟成了学子们进退升降的关键砝码”中的“砝码”在句中的意思是 _____
4.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忘了笔杆”,主要是指习惯电脑打字后,一些人不会写字,写不好字的现象。
B.这篇文章主要强调了,学会写字,写好字,是人们之间表达和交流的实际需要。
C.一首规范、整洁、美观具有个性化的字,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感情色彩。
D.我国汉字的点画线条结构布局,既具象又抽象,拥有文化意蕴,体现美学原理。
5.本文是谈“提倡认真写字”,为什么最后一段要联系到“国学”?请简要说明。
(1)
(2)
2021-03-3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问题。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①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②《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③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铿,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④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选自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

1.对本文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划线句微妙地写出了这位企业家虽然毕生对于工匠精神不懈追求,可惜始终没有能够实现愿望的遗憾之情。
B.第②段划线句说明:同《说文》中“匠”字的本义相比,今天“匠”字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C.第③段主要是辩证分析,廓清了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偏见误解,在反驳错误认识中立论,以对坚守工匠精神意义、作用的认识深化议论,重点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D.第⑤段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发扬工匠精神,对于个人、企业、社会、国家都有重要意义,强调了成功不是旨归,磨练意志才是工匠精神最为可贵之处。
2.请赏析第④段中的划线句。
3.如何理解本文标题中“雕琢”一词的含义?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021-03-24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别让速成毁了匠心

①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不少物事的生产创造似乎也加速起来。比如各类技能培训,只要有钱,到处都是班,两三个月就能拿到一本证书。写书、拍电视剧等等,也无不可以速成。

②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命,办事讲效率没有错。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事情确实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实践也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欲速则不达,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会先天不足,无异于拔苗助长。一些以次充好的假冒伪劣“速成”产品,一些偷工减料的“速成”工程等等,多是以牺牲质量或功效,乃至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样的速成就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③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是匠心独运,不尚速成。如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有多少巨匠们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造出高纯度的器具。古人有句话叫“技近乎道”,即技艺层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与最高的“道”相符,而这种“道”不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工匠精神”吗?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名匠和作品。明代奇巧人王叔远精雕细琢,在很小的桃核上雕出各色各样的人物景观,而且形神毕肖,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民间工艺的高超成就。

④只有沉得下心,才能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产品。高凤林作为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35年如一日,一心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纪录。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丝”级。顾秋亮作为一名焊工,40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一次又一次挑战极限,成功地把“蛟龙”送入海底,他也被称为“有钻劲儿的螺丝钉”。没有那种精细入微的追求,没有那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体认,就很难有过硬的高精尖技术。

⑤其实,不管是科技研究、手工制造、养殖种植,还是行医执教、著书立说,行业千万种,从业者至少都应该有一颗基本的“匠心”。这颗匠心,不仅是对规律的尊重,对创造的敬畏,更需要工作中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养此匠心,则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生出一种宁静致远、潜心于事的定力。涵养工匠精神,容不得浮躁,容不得唯利是图,容不得急功近利的“速成”。

⑥“速成”是匠心的克星,欲养匠心,必戒“速成心”。多少粗制滥造、速生速朽的物事告诉我们,急于求成于事无益,急功近利更难立身。唯养一颗匠心,不迷于声色,不惑于杂乱,沉潜自己,专注一事,方能有所成,有所立。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阅读第②段,简要概括作者对“速成”的看法。
2.第③段论证思路清晰,请按照提示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先用俗语引出观点“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是匠心独运,不尚速成”,在___________,最后强调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就是工匠精神。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4.结合选文,谈谈如何养成一颗“匠心”。
2020-11-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失误,还是失格

单跃进

①近期,有位说相声的出名了。他叫张云雷,在节目中调侃京剧艺术家。接着,言语之猥琐,就不能描述了。视频在网上一露头,即引来众口批评,也有竭力维护的。其中有貌似公允的批评,认为这是相声演员在热心京剧传播时出现的失误。言下之意,出发点是好的,如果不帮着京剧“蹭热度”就没事了。我倒以为,这个糨糊捣不得。很显然,这不是因传播京剧招来的失误,而是这位演员对相声艺术的失格。两码事,不能混淆。

②我们不妨看看,张云雷这一脚,究竟“崴”在哪里了。

③或许,这个年轻人对京剧程派是爱好。这很正常。因为相声与戏曲曲艺本来就密切,尤其是京剧。比如,相声始祖朱绍文就是京剧丑行出身。比如,相声将学唱太平歌词作为其四门功课之一。比如,众多相声艺人以学唱京剧为能事。为什么会这样?这与相声的形成历史有关。

④相声的前世可以追溯到宋代的“像生”,是一种伴生的滑稽表演。而相声作为独立艺术样式的生成,是在19世纪下半叶。那时,当红的文娱是京剧、莲花落等。流行红火到什么程度?就连宫中的老佛爷也不甘寂寞,时不时地召艺人进宫演戏唱曲。有记载说,艺人赵星垣进宫演唱莲花落,老佛爷观之赞赏有加,言其“唱文武忠勇,扬国泰民安”,遂赐名莲花落为“太平歌词”。这般火热和流行,处于艰难成长中的相声艺人自然是要“蹭”其热度的,生存需要嘛。就像朱绍文,从京剧扭过身来,说起相声,竟成了相声始祖。那时,相声艺人若不会唱太平歌词,不学点儿京剧,就是没本事。久而久之,戏曲曲艺就成了相声本体性的传统和必要技艺。梳理这层关系,不是说相声蹭了京剧的热度,而是说相声拿京剧为题,是它的传统,并且是很好的传统。侯宝林先生的作品,就有不少关于京剧的。上世纪80年代,侯先生领衔,京津相声名家几乎“全梁上坝”演出麒派《萧何月下追韩信》,堪称相声界的盛事。

⑤可见,张云雷拿京剧说事儿,没毛病。至于“蹭热度”,谁蹭谁都可以。以他的精灵,断然不会拿不红不火的京剧演员来说事的。所谓“蹭热度”,无非是紧跟热点,提升关注度的意思,就是主动寻求与观众趣味的链接。按接受理论来讲,即调动受众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审美经验,拉近与受众的认知和感知距离,进而使受众在已有认知上建立新的认知。说白了,就是对观众的趣味要有所迎合,才能吸引观众、娱乐观众。

⑥问题来了,相声应该怎么迎合和调动观众?

⑦这个问题,本身不复杂,完全取决于艺人的态度。一代代相声艺人已经在发展相声的实践中,做出了明白无误的回答。就是:既要迎合,更要引导。

⑧这方面的典范,是侯宝林大师。侯先生的相声,现存的至少也有上百段吧。无论什么话题,或砸挂开涮,或现挂开逗,竭尽诙谐机趣之能事,却从来不脏、不腻。反而,观众在开怀尽兴之余,可意会些许浅近平常的道理。而像《关公战秦琼》之类的,其讥讽效应还具有相当积极的社会意义,今天听来依然有趣。可见,杰出的相声艺人往往是在对观众的迎合中实现对观众的引导。这样的相声,听者不厌。

⑨当然,相声是直接娱乐观众的,这是它的基本属性。照本宣科不是相声,即兴灵动才是相声。所以,相声被认为是需要智慧的活态的语言艺术,其核心是包袱设计和抖搂。而演员之间相互砸挂嘲弄,或应变现挂,则是惯常的表演手段。艺人的智慧高下,才艺深浅,乃至性情冷暖,甚至人格尊卑,都在这方寸刹那间或隐或现。其即兴的、充满不确定的舞台行进状态,对观众有迷痴般的魅惑;而演员或自嘲自黑,或装傻充愣,或故弄玄虚,或夸张错会,在几无穷尽的喜剧(乃至闹剧)手法的挥洒搬弄中,领受观众的痴情与追捧。相声没有了这样的特质,有失鲜活。但这样的特质,若没有边界和戒律,容易使演员迷失,掉进无节制无限度的玩笑深渊。这就是对相声艺术的失格和沉沦。

⑩对此,相声业界对此早有警惕。就砸挂本身,也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禁忌的。一般看来,相声界对砸挂的禁忌约定是遵从并受制于社会公序良俗的。尤其体现在谨防失尊伤雅,维护人伦德性方面。而张云雷,恰恰就是在拿人砸挂时逾越底线,猥琐之语脱口而出,从而激起公愤。人们愤怒他竟在大庭广众之下无视人伦德行,无视社会公序良俗,无视相声业界职业规范。那一刻,张云雷背离了相声,让相声艺术失格了。他这一脚,狠狠地“崴”在对相声艺术的背离。

(11)本来,张云雷是有机会避免此次失格行为的。视频里,捧哏演员已经递话提醒了,“她,可是女的”。但凡他有点意识,转而自嘲,尚可化险为夷。然而,他忘形了,手舞足蹈,一意孤行地猥琐着。可以想象,此时捧哏的心里泛起一句“救不回来了”。再则,有人翻旧账,类似情形在张云雷并非首次。显然,就不能用“失误”为其搪塞了。

(12)话语至此,不能不说演员与观众的关系。这两者间,确有相互造就的内在关联,但主动方还在演员。这种关系,不惟相声,其他艺术门类也是如此。文艺界有共识,怎样的演员造就怎样的观众,艺术家的品性决定艺术的品质。倘若艺术家对自身艺术的品性操守失去尊重,甚至自我作践,那么就不必指望观众会尊重与呵护你理应挚爱的艺术。尤其是传统艺术门类,更需要同仁们的自我审视意识,需要艺术定力和文化自信,无论欣盛,无论落寞。

2019-12-19解放日报

1.第②段“崴”在文中指的是
2.对第④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回顾相声发展历史,证明了相声艺术的历史悠久。
B.借赵星垣宫中演出,说明了老佛爷对戏曲的喜爱。
C.借侯宝林相声特点,说明拿京剧为题是相声传统。
D.以相声借助于京剧,说明没戏曲基础难说好相声。
3.根据文本,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相声借助于戏曲曲艺既推广了戏曲,也丰富了相声的逗趣手段。
B.相声艺术要受到欢迎,需要调动观众,让观众建立起崭新认知。
C.相声演员或自嘲自黑可以,但要知所禁忌,否则就会失格沉沦。
D.演员与观众是相互制约的,某些演员的失格与观众脱不了干系。
4.第⑧段写侯宝林大师的例子,请分析其写作意图。
5.本文的题目是《失误,还是失格》,作者是怎样论证其观点的?请作简要分析。
15-16高一上·上海虹口·阶段练习
6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项民间写作调查显示,“书信”是普通民众使用频率最高的文体之一,仅次于“条据”但高于“日记”而位居第二。但是,“书信”并非“条据”之类纯实用文体:尽管“信息传达”是书信的基本使命,但它同时又是情感的寄托和对话,书信所传达的信息往往表现为情感的倾诉和交流,或者说它所传达的信息已被情感化了。就此而言,民间书信是典型的“情感对话”文体之一,彪炳在中外文学史上的众多书信名篇就是它的身份证。它所传达的,浓情厚谊曾经撩拨起多少撕心裂肺的思念与忧伤,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难以释怀。□□□□,随着电信时代的来临,以“信息传达”为使命的传统书信恰恰面临着灭顶之灾;□□□□,“烽火连三月,______”式的古典情思正被现代电信和网络对话所湮灭;当人们为电子邮件的速度与效率而欣喜若狂和忘乎所以的时候,由文房四宝和绿衣使者所传达的幽情已经荡然无存…………这种由科学技术所导致的情感载体的失落,就是人类谋求物质生活的便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也是我们今天研究民间书信的现实意义。

②民间书信作为一种对话文体,对话双方的相互熟悉和信任,营造了一个在相对隔断的有限时空中可以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的安全言说语境。就此而言,书信的言说堪称自由的对话和语言的狂欢。这也是书信之所以成为传统社会日常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之一,因为那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以情感为依托、以互信为准则的“熟悉人”的社会。“熟悉人”社会的日常生活是书信赖以存在的基础,否则,它必将逐渐淡出人类交往的视野。就此而言,现代电信、E—mail和网络对话只延续了书信的实用功能,作为“私语真情”的文体属性已经稀释或隐退。

③“私语真情”之所以是书信文体之“文学性”的主要标志,就在于它的个人化和情感性。这就是包括情书、家书等一切民间私人书信的情感形式:它所诉说的情感往往不能外言。“不能外言”的东西并非都是丑陋的、低俗的,仅仅因为它是一种“私密”而已。因为“私密”本身就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人的“本体存在”方式,就像弗洛伊德认定“潜意识”是人类心理世界的主体部分那样。这也是民间书信作为情感载体之所以动人和诱人之处,它只是在特定的、熟悉的和知己的对象间的一种对话,先验地预设了一种熟悉的、可靠的、安全的因而也是“不予告人”的语境。正是这一“不予告人”的言说使其具有文学性,因为书信的言说实际上是在说“不可(与他人)言说之说”。而“说不可说之说”恰恰就是文学的言说,是文学言说的艺术特性。当然,书信的言说同文学的言说尽管都是“说不 可说之说”,但是并非意味着可以将二者等而同之:前者是现实的、即时的,后者是虚构的、假想的。尽管文学是现实的影像,所有的文学参与者都会由此联想到现实,但和书信所表达的现实的、即时的情感完全是两码事,这是其一。其二,文学语言作为艺术符号,严格说来,只有在它表达一般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时才是文学的,这就是雅格布森所说的文学的“文学性”,也是苏珊·朗格所辨析过的“艺术符号”和“艺术中的符号”的区别。就这一意义而言,书信的“艺术性”并不等于说书信本身就是艺术,最多算是刘勰所说的“艺文之末品”:同样是在这一意义上,书信也就具备了不同于文学的文学魅力:它以现实的私密性诱发了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其现实的而不是虚构的真实赢得了类似于文学的动情力。所以,与其说它是“艺文之末品”,不如说它是“艺术类同品”。

④当然,书信的“艺术性”还有其他诸多方面的成因,诸如语言修辞、行文格式、笔墨书法,以及信笺、信封和邮票的艺术设计等,甚至包括整个邮政事务在内的传递活动,都包含丰富的审美因素和艺术趣味,这些因素和趣味显然游离于书信的实用价值之外,是书信的艺术性之所在,但是毫无疑问,在书信的所有艺术性因素中,“私语真情”是其最具文学诱惑力的内在成因。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书信和艺术一样,不会因为时过境迁而失去它的价值,往往是愈久愈可以散发浓厚的醇香。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书信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守望和期待。

1.填空:烽火连三月,_____。
2.第①段划线句中“身份证”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
3.第①段两处方框内所填写的短语合适的一项是
A.无独有偶     总而言之B.另一方面     与此相应
C.由此说来     两相对照D.出人意料     甚而至于
4.找出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
A.由科学技术所导致的情感载体的失落,是我们今天研究民间书信的现实意义。
B.现代电信、E—mail和网络对话只延续了书信沟通交流的实用功能小
C.第③段提到弗洛伊德理论是直接用来说明民间书信动人和诱人的原因。
D.文章结尾提到书信“艺术性”的其他诸多方面,这些因素显然游离于书信之外,所以一笔带过。
5.阅读第③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作者阐述的书信区别于文学(艺术)的两个观点。
6.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还有哪些过去的东西被现代化所湮没,试举一例,同时谈谈你对此的感受。
2019-12-2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一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13-14高二上·上海宝山·阶段练习
7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没有距离感的时代,如何克制冲动

(1)新媒体的发展给公众带来的一大好处是,终于可以不必像过去那样过度依赖传统媒体,而可以在微博上直接接收信息。

(2)过去,公众与很多新闻事件和新闻当事人之间是有距离的,远离新闻现场,与新闻当事人隔着很远的距离,无法从第一现场得到消息,而只能依赖媒体记者的报道——通过报纸或广播电视这些“媒介”了解到事实和真相。而新媒体的崛起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很多事件上,公众无须依赖“媒体”这个“中介”而可以直接接收各种信息,公众与新闻事件间越来越没有了距离感。

(3)很多事件,都是源于微博的策动,话题和线索从微博发起,起于微博,兴于微博,以微博为主战场,新闻当事人和主角都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网民也通过微博围观了解事件的进程。这样的自媒体传播格局,似乎使传统媒体的存在变得多余。微博就是第一现场,公众在围观中可以直接看到当事人的诉说和事件的进程,而无须多此一举地再借助传统媒体的报道。典型如近来微博的一系列反腐事件,传统媒体的报道多跟着微博走,人们在微博上可以看到比传统媒体直接和丰富得多的信息。

(4)公众与新闻现场和当事人没有了距离感,是新媒体赋予公众的一大福利,但对公众的媒介素养也是很大的考验。起码考验着公众在无距离地面对一个让自己义愤填膺的信息时,如何克制激情和冲动而作出理性的判断。

(5)哲人说,距离产生美。网友调侃说,距离产生第三者。我想说的是,距离还产生作为旁观者应有的客观和理性。      可有些时候,距离越近,反而越妨碍着我们看到事件的全貌;听新闻当事人在自己眼前诉说,反而影响着我们作出客观的判断。没有了距离,就没有了理性判断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容易被情绪和激情所感染而远离了真相。

(6)当一个新闻当事人在微博上诉说着自己某种受迫害经历时,比如在拆迁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遭到了当地官员的打压,被逼得家破人亡。因为这样的诉说非常符合我们的想象,也击中了我们的同情心和对强权的痛恨,我们轻易就会被这样的诉说牵着鼻子走,而忘记了去审慎地判断他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当一个网友,利用人们对某种现象的痛恨,制造了一些故意找骂找抽的信息吸引人气时,网众也非常容易就急吼吼地跳进炒作者设置的话题陷阱中,而失去了理性的判断力。新媒体上充斥着类似信息,它总能在某个“点”上刺激你的道德神经,或让你义愤填膺,或让你暴跳如雷,或让你目瞪口呆,或让你瞠目结舌。

(7)因为我们与这些信息间没有任何距离感,没有防火墙,没有过滤器,没有传统媒体这个“媒介”,我们很容易就被这些信息操纵者所植入的情绪所感染。浮躁的语境形成一种判断压力,逼迫你冲动地作出非理性的判断。

(8)过去依赖传统媒体报道的时候,因为有传统媒体这个把关人,我们与新闻信息间隔着较远的距离。我们从报纸上看到的信息,已经远离了新闻现场,我们与新闻当事人之间也隔着记者。记者把在现场看到的写出来告诉我们,记者将新闻当事人说的话传给我们。这个过程中,记者会核实当事人有没有说谎,会通过信息的交叉判断信源的真假,会通过采访多方新闻当事人以客观地还原事实全貌。记者的报道还须经过多层把关,最大程度地去除“情绪化”和“想当然”,最终才会出现在新闻纸上。中间隔了这层距离,读者从报纸上看到记者对事实的描述后,就会理性很多。

(9)这样说,并非想开时代的倒车,怀念传统媒体主宰舆论场的时代,而是提醒公众:在这个没有距离感的新媒体舆论场中,应该意识到“距离感”的重要。与信息没有了距离感,对公众的媒介素养是极大的考验,必须明白:其一,有图未必有真相,图片具有欺骗性;其二,不要站队,不要轻易相信当事一方的说法,每个人只会选择性地向别人描述对自己最有利的信息,一定要兼听各方的声音;其三,要警惕符合自己想象和期待的信息,很多假消息正是根据你所期待的而编造的;其四,要克制自己的冲动,当一件事让你义愤填膺愤怒异常的时候,不要急于去转发和吐槽,而要有意识地与这件事保持一个“距离”:换个角度看一看,过半个小时再作评论,或者远离微博一会儿,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一下,冷静下来,才会有理智的判断。

(10)没有了距离感,我们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距离”,以使自己保持一双慧眼。

1.联系上下文,对第(3)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自媒体传播时代,传统媒体已无用武之地。
B.“似乎”一词表明传统媒体在自媒体传播格局中并非多余。
C.公众可以借助于自媒体而无须依赖传统媒体关注所有的新闻事件。
D.以微博为主的自媒体大有取代传统媒体的趋势。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5)段方框处,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①我们都期待着近距离的接触
②在很多事情上
③甚至零距离接触
④身临其境近在眼前
⑤以为距离越近
⑥才能看到更多和更真实的信息
A.②⑤⑥④①③B.⑤③④⑥②①C.①⑤③④②⑥D.②①⑤③④⑥
3.第(7)段加点词“防火墙”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析第(7)段的作用。
5.概括第(8)段大意。(25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段说“没有了距离感,我们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距离’”,作为了解新闻事件的公众,我们应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距离”?
时间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间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2-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

王蒙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应接不暇。先是视窗与鼠标,其后是触屏,再后是手机也杀入了生活、杀入了头脑,不断膨胀,提供了最最全面的服务与引领。

②当然,信息技术的发达首先带来的是信息民主,是文化民主,是参与传播和有所评议、有所动静的大众普及化,是大众对于权力包括精英们的话语权力的监督,是各种自发舆论的飞速形成。但是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到来,触屏时代的到来,在空前地、令人震惊地加速了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完全可能造成黄钟暗哑、瓦釜轰鸣的颠倒局面。如日益严重、难以救药的学风败坏,习以为常的轻飘、浮躁、浅薄、急功近利、人云亦云,或者标新立异却并无干货

③传播本来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但是手段的被使用,完全可能变成使用手段的人被手段使用。使用变成了被使用,被使用的工具变成了主体,而主体变成了傻气十足的跟班。例如餐具压倒了饮食,语言干扰控制而不是服务于思……形式主宰了内容,这些是早已有之的不幸状况。境外的学者以这样的思路研究过语言的霸权,并且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例如有助于我们克服教条主义。同样,我们也可以、也需要用这样的思路研究信息技术带来的异化现象。

④所谓信息的异化,就是说信息从素材变成了成果,传播由中介变成了价值的体现,传播的速度与数量变成了真理、科学、艺术、成功与否的主要衡量标准,变成了精神产品的首要追逐,而传播的能力包括忽悠炒作的能力与招人喜欢的外表与音色,都成了成功的基石。信息传播,如荼如火,如龙卷风如海啸,搞得我们的理论、文化、艺术、科学、决策在信息的浪涛滚滚中,或者风头劲爆、或者摇摆不定、或者垂头丧气。信息传播的洪流,正在推出一些牛人,昨天宣布读图与信息爆炸,今天宣布触屏时代到来,后天宣布名人、名牌、名书、名药都是他们速成打造成功的。他们鼓吹着着种票房,印数、点击量、收视率、福布斯榜,他们制造着巨星,超女、好声音、畅生有及其作者、意见领袖、有影响力者、世界纪录。他们承认即使是一条狗如果能够在现代传媒中不断出镜,也能成为中华第一名狗。

⑤在大数据的潮流里,文学、纸质书籍首当其冲地被冲击。原因是语言文字在各种艺术介质当中最缺少直观性,最符号化。它们不像图画、音乐、歌曲、舞台表演、声像节目,更不像3D、4D(是不是正在出现7D、8D?)影院那样富有肉感器官刺激,它们不能给人们以视觉、听觉,直到唤觉、味觉、触觉,还有臀部、腰部震动。语言文字是符号,是思想,不通过大脑的感受、解读、联想、思考,它们不过是一群乱码,对于轰人,语言尤其是文字,完全不能传递足够的信息。这样,不喜欢动脑筋的精神懒汉,当然不希望通过语言文字而是通过身体与其器官,直接接受刺激与抚摸来获取信息。但恰恰是语言与文字而不是3、4、5、6D们能发育与推动思维。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皮肉来接收信息的时候,很可能意味着头脑的萎缩与灵魂的干瘪,意味着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缓缓逼近。

⑥而由网络宣布《红楼梦》等名著的死活读不下去,正是这种君临人类文化传播的牛气冲天与蠢态毕露的新表演,它们干脆挑战经典,挑战中华的与人类的文化史,挑战智力的底线。

当然,我不是不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大众普及化不是什么自以为是的精英的愤怒或者感泣所能左右的。问题在于平衡,质与量的平衡,大众与精英的平衡,高端精神产品与大众精神消费的平衡。

⑧不论出现多少伟大的议论和愤怒,传播信息科学技术与手段的发展一日千里,我们既无法抑制“数量×速度”的征欢,又不能挽救精神果实、质地品位的颓势,无法使严谨文化人的憔悴与寂寞,发育成传播明星式的丰腴红火。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知其不可而为之,仍然可以在高等院校,在科研机构,在有头脑、有见识、有度心的知识界中坚持怀着对真理的追求与献身精神的。我们仍然可以不解地道求独到、高端思想智慧。尤其是,我们可以勇敢地告诉大家,除了传播上的成功,还有学识上的成就;除了搞笑的段子,还有经典的著作;除了传播上的明星,还有真知灼见的学人,除了印数与点击量,还有专业的评估与历史的考验。

⑨我甚至想提议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布“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六月二十四日定为“网羞日”。至少要有人说话。越是触屏时代,越是要有清醒的眼光,要有对于真正高端、深邃、天才与创造性的文化果实苦苦的期待。

1.第②段加点词“干货”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对本文写作缘由推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A.手机杀入生活,不断膨胀,提供最最全面的服务与引领。
B.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进行“死活读不下去”的网上问卷。
C.音像、声色以及3D、4D影院那些富有肉感器官的刺激。
D.网上问卷《红楼梦》等名著位居“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
5.综观全文,概述信息技术带来的心智灾难。
2019-12-0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0·上海长宁·一模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文,完各题。

①城市管理者创办大型文化活动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考量,当然其中也有民生的考量。然而,大型文化活动在创办、设计,评估等一系列环节中如何强化民生意识,却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②考查如今众多的大型文化活动的创办动因,我们发现,过多重视精英需求,过量强调经济效益,轻视民生需求,忽视百姓意愿的现象不乏其例。这样的功利目的是大型文化活动的目标追求吗?必须承认,正如多元社会是由不同阶层的人群组成一样,我们的文化活动也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但我们还应承认,现代耗费巨资的大型文化活动往往是由政府创办,而政府代表的是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理由只为少数人服务,将一个牵动全城甚至打造城市标志的大型文化活动办成少数人的自娱自乐。民生意识是大型文化活动创办之本,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如上海国际艺术节,从第—届开始,“人民大众的节日”这一办节宗旨就牢牢扎根在每一个操办者的脑海中,将艺术节办成万民同乐、百姓共享的文化大餐,正是艺术节所有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③现代大型文化活动不管是专业类的、综合类的,打的都是组合拳。上海国际艺术节不仅总体结构上有演出、展览、群文、论坛、交易会、节中节六人版块,每年平均有近百个项目,品种繁多,样式丰富,风格迥异;而且一个版块,如演出中,就有芭蕾、交响、戏曲、话剧等多个艺术品种。但不管有多少品种和多少项目,不管从总体设计到项目设计,自觉的民生意识都是设计的灵魂和源泉。

④首先在内容设计上要充分反映民众的接受能力和需求。大型文化活动的内容设计承载着许多功能需求,既要服从活动定位的制约,活动目标的导向;又要服从个性要求、文化追求的满足;还要服从市场繁荣、产业发展的支配。然而民众需求和接受能力却是内容设计的根本立足点。不要说本来就以吸引最大化民众参加为目标的上海旅游节以此为首要考虑,即使是艺术含金量较高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在聚焦电影艺术家和专业人士的问晌,也不敢稍存怠慢民众之心。

⑤其次在形式设计上要细心考虑民众的参与欲望和方便。一方面大型活动的举办有凝聚城市人气的动因;另一方面已逐步殷实起来的市民有参与文化活动、追求精神享受的需求。两者的聚合是大型文化活动之所以越办越多,越办越兴旺的根本原因。因而在大型文化活动的形式设计上,就必须细心考虑民众的参与方法和途径。

⑥再次在总体设计上要高起点考虑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这里首先要明确的是大型文化活动应该是公益性的,非营利性的,是政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保障所有公民都能平等地享有这种高质量服务体系的需要。上海国际艺术节运作体制的四句话:“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就精辟地体现了这—理念。

⑦评估一个大型活动成功与否有很多指标:内容是否精彩,形式是否创新,票房是否火爆,等等。然而,在诸多评估指标中,最根本的应该是民众的反应。没有这—点,其他指标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活动本身也难以实现它创办的宗旨和目的。因此,大型文化活动在建立自己科学的评估体系中必须自觉强化民生意识,将民众的反应放在首位。

⑧大型文化活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眼球经济。社会的关注度是任何一个活动的操办者所极其看重的,然而在具体考量中常常会偏重专业界的关注而轻视百姓的关注,将专业关注代替社会关注。我们并不否认,大型文化活动大多带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专业界的认同。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不能引起音乐人和音像公司的关注,很难想像它能够成功举办。但如果它只能吸引专业人士的眼球,而无法打动广大民众,也很难想像它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⑨一个大型文化活动其内容的构成难免有雅俗之分,自古以来众口难调。从专家明星到平民百姓都一致叫好是—种理想境界,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却是一种常态,关键是我们以哪一张“嘴”的评价来作为活动评估的主要标准。大型文化活动因其公益性质,政府背景及其承载的社会功能使我们不得不把评估的天平倾向于民众的”嘴”。我们需要专家的百张“嘴”,更需要民众的万张“嘴”。

⑩笔者曾经观摩过—场耗费巨资、场面壮观的大型情景剧。这台原被炒作成大型文化活动亮点的剧目,吸引了两万多观众前往。然而演出未经过半,观众不仅不给掌声,甚至干脆起身走人。事后,一位专业人士对笔者说:老百姓用手和脚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这场演出的态度。而著名盲人歌唱家波契利上海演唱会尽管没有豪华的布景和精妙的包装,但全场八千多名观众把如潮的掌声一次又一次地献给了这位音乐界的奇才。不给掌声和如潮掌声,鲜明的对比给出了真实而残酷的评判。

(节选自张福荣《大型文化活动的民生意识》,原载《文汇报》。有改动)

1.第①段“考量”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举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例子,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画线部分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句,表明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在“________________”与“满足市民需求”这两方面同等重要。
4.根据文意,大型文化活动最根本的评估指标具体是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关于本文结构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          )
A.全文共分三层,第①、②段为第一层,是总起。
B.全文共分四层,其中第②段、第③—⑥段、第⑦—⑩段是分说。
C.第③—⑥段与第⑦—⑩段是递进关系,都是“总一分”形式
D.第③—⑥段与第⑦—⑩段是并列关系,为文章的第三层。
6.联系全文,推究大型文化活动强化民生意识的重要意义。
2019-11-1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10·上海徐汇·一模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10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作家富豪榜给文化一条红尘路?

(1)一年一度的“中国作家富豪榜”于近日发布,今年是“童话大王”郑渊洁以2000万元的年收入荣登首富宝座,曾获两届第一名的80后代表作家郭敬明屈居榜单第二名,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作家富豪们整体似乎比去年更富有,后起之秀不少,但啃旧作的也大有人在。

(2)区区一个“作家富豪榜”能否捍卫“汉语的尊严和自由”暂且不说,但自从2006年第一次发布以来,“作家富豪榜”便将文学推向了人们注目的中心,激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引发众口沸腾。它就像一个多棱镜,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角度,有不同价值尺度,几年的争议,“财富并不完全等同于一个作家的写作价值”成为共识,但是对该榜的认同性和重视性在提升,这是该榜发布了3年后的一种趋势。

(3)我犹记2008年的作家富豪榜公布时,陕西网友震惊而愤怒,因为陕籍作家贾平凹和陈忠实都没有上榜,而贾平凹当时刚刚凭《秦腔》而荣获茅盾文学奖。值得一提的是,贾平凹、陈忠实今年依然未能上榜。这意味着,这个作家富豪榜,是伴随消费时代而生的,和主流文学的经典写作时代是分野的。

(4)从自由写作的角度言,不慕财富的写作和追求畅销的写作都值得尊重。但是,文学是人学,有市场能传播才至为关键。作家们追随畅销时代的主旋律,和市场形成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也契合了消费文学时代的需求。因此,拿贾平凹和郭敬明相比,不合时宜。

(5)从今年富豪单的情况看,上榜作家呈现出极强的流行化属性。郭敬明、韩寒等新新人类的偶像个性作家依然是畅销的主流;郑渊洁、杨红樱则是少儿流行故事的写作高手;易中天、于丹更是大众化的“学术明星”。总之,这些作家不主流、不传统、不经典,但是绝对畅销,拥趸不少,这就够了。

(6)就此意义而言,作家富豪榜不仅给作家们标树了一个市场化写作的标杆,也给文化拓展了更红尘的大众化路径。更重要的是,上榜作家的文学,不求雅而求信和达,输出的是不用费劲就能娱乐和审美的文化营养快餐,这比正襟危坐、绞尽脑汁去理解传统文学的经典大餐,要轻松许多。并且,作家富豪榜单不仅仅给大众文化添了娱乐的佐料,还给有志于码字的人以信心——就像那个号称初中毕业,却写出大红大紫网络小说《鬼吹灯》的“天下霸唱”

(7)流行和不朽,并不是有你没我的绝对,西晋左思一篇反映朝野上下关心的“统一”问题的《三都赋》在当时成就了洛阳纸贵佳话,现在,《三都赋》依然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还有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王勃,在南昌一气呵成《滕王阁序》,这篇富于时代精神和自然变化之趣的骈文从唐代一直传唱到今天。白居易的诗够经典吧,而当点白先生在长安时也是比易中天还要流行的“诗人明星”,他写诗追求“妇孺皆知”,注重“为时而著”,其诗作甚至被长安街的浮浪子弟刺在身上,也说不定,当下这些上榜作家的某部流行的作品,就不会成为未来传世的经典。“富豪榜”的被关注,被炒作在一定程度上“捆绑”了一些有责任心的上榜作家。不能以为地“向钱看”,客观上逼迫他们拿出让人心服口服的传世作品来,否则真的就成了娱乐化泡影,成为文化历史中的一个笑柄。

(8)所以,文学的审美和娱乐效应,并不只有曹雪芹、蒲松龄那一种寥落江湖之远忧愤贫病而写作的模式,也有魏晋风度引领潮头的潇洒写作,更有李白仗剑走天涯式的豪侠写作,更有关汉卿零落教坊倡优和李渔留恋风尘式的写作。只要作品符合人学的审美趣味,只要文学是红尘白浪的典型艺术化描摹,文学就能兴于时传于世。

(9)再看作家富豪榜,郭敬明们能成为千万百万富翁,那不是体制内的权威机构评出来的,也不是精英书评家吹出来的,而是读者买出来捧出来的。这种畅销和流行,事实上已经实现了文学作为文化产品的市场使命。如果中国作家当真能靠码字成为亿万、千万、百万富翁,这未必不是文化盛事一桩。

(选自20091201《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第(3)段提到两位陕籍作家的用意是________
2.第(4)段作者认为“拿贾平凹和郭敬明相逼,不合时宜”的理由是_______
3.对第(5)段中具有“流行化属性”作家及作品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流行化属性”的作品因不主流不传统不经典而流行。
B.青春偶像个性作家和少儿作家都具有“流行化属性”
C.“流行化属性”的作品虽追随畅销时代的主旋律,未必不能成经典。
D.“流行化属性”的作品是文化营养快餐,终将成为娱乐化泡影。
4.阅读第(7段),列举的几部作品既“流行”又能“不朽”的原因是_______
5.联系全文,概述“作家富豪榜”在哪几方面的意义。
6.从下列作家中任选一位,结合作家境遇及其作品谈谈你对第(2)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易中天                    曹雪芹                    蒲松龄                    关汉卿
2019-11-1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