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报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群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国家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电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C.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
D.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请为我国纪录频道的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2022-10-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按照传统的说法,小麦起源于西亚。先由野生一粒小麦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天然传粉,进化成二粒小麦;二粒小麦又与粗山羊草“通婚”,才得到穗大、籽粒多的普通小麦。在西亚一带,至今还广泛分布着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及与普通小麦亲缘关系较近的粗山羊草。按照考古学家在中亚许多地方发掘的小麦遗存推论,小麦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野生祖先驯化的产物,栽培历史已有一万年以上。

判定农作物的起源栽培史,一方面靠历史文献记载。另一方面靠所发掘的古代文物资料和与这种作物亲缘关系密切的野生种的分布情况等。从考古学和实际情况看,中国也可能是小麦的发源地之一,只不过较之西亚稍晚而已。从许多出土小麦文物不难看出,中国最早的小麦栽培证据距今至少已有5000年,在距今40003000年前,小麦不仅在中国西部已有广泛栽培,而且在南部,东部和中部也有种植。

当然,仅以出土小麦文物来断定中国也是小麦的原产地。似乎有些太武断,迄今为止中国尚未发现野生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但若中国不是小麦的原产地,在黄河中游和伊犁河谷许多地方,却早就有大片的粗山羊草原生群落,在西藏高原亦发现有麦穗自行断节的普通小麦原始类型。而且周代还有《麦秀歌》,湖北当阳有“麦城”、山东商河有“麦丘”等地名,这些又作何解释呢?看来中国是否是小麦的原产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编自谈宜斌《我们天天吃的小麦从哪里起源》)

材料三:

2021年一场罕见秋汛,造成全国1.1亿亩小麦晚播了大概15天,小麦晚播,加大了用种量,施肥量这两项成本。面对秋汛影响,各地千方百计稳住冬小麦播种面积。河南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县级“三夏”指挥长,对贻误农时未完成播种任务的,追责问责;河北对“立冬后种麦”的每亩补助150元,全省冬小麦面积不仅没有减少,比上年还有所增加。努力耕作,能播尽播。最终全国冬小麦面积基本保持与去年相当,为丰收奠定了基础。

202111月,小麦刚播种,中央财政就向主产区下达专项资金14亿元。20223月,在返青拔节期,中央财政先后安排16亿元和20亿元支持小麦生产,并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200亿元补贴。5月夏粮收获前夕,中央财政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100亿元补贴。一波波真金白银的支持,缓解了农资价格上涨的成本压力,稳住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小麦生长要受农时节律的支配,也更考验科技的精准度。回顾2022年小麦生产历程,有一场硬仗可以说是产量争夺战的关键。这就是2022年小麦苗情管理上的“促弱转壮”。农业农村部紧急组织专家制定小麦促弱转壮技术方案,小麦一返青,100多名机关干部和中国农科院30个科技小分队,就深入到全国11个主产省的田间地头,指导小麦田间管理。各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力量也都压到生产一线,指导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在“准”字上下功夫。比如说,过去小麦播种后常常浇“蒙头水”,现在得看是一类苗、二类苗还是三类苗,不同种类,浇水的时机也不一样。再比如施肥,一块地面积有多大?小麦长得怎么样?产量目标是多少?根据这些要素,绘制出小麦长势图和施肥处方图,再按照这两张图专门配制肥料,就做到了“订制”施肥,一点不少,也一点不浪费。科技正以令人惊叹的姿态出现在粮食生产领域,为“中国粮”强韧性,抗压力提供了强劲动力。

(摘编自仲农平《中国粮食自信从哪里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6年到2021年的六年中,我国小麦产量和种植面积均有波动,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是呈正比关系。
B.2016年到2021年的六年中,2019-2021三年中我国小麦的播种面积连年下降,但是小麦的产量稳中有升。
C.小麦产业上游农药,化肥与机械的投入,决定了小麦的存活率和播种收获效率等问题,是小麦产业价值链的制高点。
D.小麦的下游应用行业十分丰富,下游产业包括面粉、酿酒、饲料等行业,为小麦的价值增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说法认为,小麦起源于西亚,这种说法最关键的证据是,今天在西亚广泛分布着与普通小麦亲缘关系较近的粗山羊草。
B.小麦的栽培史超过一万年,中国最早小麦栽培证据距今至少5000年,不能仅从出土小麦文物来断定中国也是小麦的原产地。
C.中国是不是小麦的原产地的问题,至今尚没有定论,但从考古和实际看,中国可能是较之西亚稍晚出现的小麦的发源地之一。
D.周代的《麦秀歌》湖北当阳有“麦城”以及山东商河有“麦丘”等地名,这些都可以作为中国是小麦起源地的历史文献或文化资料。
3.中国粮食的自信可以理解为中国粮食具有韧性,请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小麦生产保持韧性的原因。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虽然自魏晋南北朝发展与定型以来,重阳节在传统社会中一直以辟邪消灾为基调,养老孝老的文化内涵并不突出,但追溯重阳节至先秦农时周期上的源头可知,养老孝老比辟邪消灾有着更悠久的渊源,重阳节从根源上来自秋季的养老节与秋尝之祭。故新时期将重阳节重新命名定义为老年节,实际上将早已被遗忘的养老祈寿之观念习俗重新拉回当代人们的视线之中,使其更接近节日在农耕文明之中的本质。并且,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呈现出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老人迅速增加,农村养老问题严重等突出特点。再加上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养老问题异常严峻,它事关个人、家庭,也关系国计民生。对于重阳节孝老文化内涵的重新呼吁与深入挖掘,在保护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同时,积极探讨重阳节对构建和谐老龄社会的积极意义,是对时代号召的积极回应,为有效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提供个案研究。

然而,现今重阳节的孝文化内涵的当代传承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相较于登高辟邪的文化内涵,重阳节孝老敬老的文化内涵尚未被广大民众充分理解。重阳节的节日庆祝活动仍以踏青远足、登高望远为主。真正宣扬重阳节孝老文化内涵的活动形式仍较为单一,内容尚不充实。其次,人们在推崇重阳节敬老孝亲主题的同时,存在一些肤浅的表面行为,使得孝老爱老成为炫孝秀孝,违背了重阳节真正的孝文化内涵,助长了社会的不正风气。

(摘编自高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阳节的孝文化内涵当代传承》)

材料二:


指标人群没时间照顾经济压力大缺乏专业护理知识有代沟,难沟通
子女辈人群66505429
父母辈人群70463317

图表2 不同人群认为子女照顾老年父母存在困难的比例(可多选)

(来源:《广州日报》)

材料三:

最美重阳节,因为一个吉祥的数字。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举行祭祖与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中元三节并列为中国传统里祭祖的四大节日。相传重阳节的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最美重阳节还得益于德孝文化的传承弘扬。九月初九,有长久之意,所以民间在重阳节开展敬老爱老的活动。重阳节敬老,最能体现古人德孝这一独特而朴素的自然道德观。在古代,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人们祭天、祭祖,向天地、先祖表达感恩之情与崇敬之意。如今,祭祖这一传统礼制还在一些地方延续,人们谨守秋祭习俗。而敬老传统,不仅得到保留,还被当代人发扬光大。

尊重老人、爱护老人是传统美德,也是社会责任。今天的重阳节,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农村、社区都组织老人吃长寿面、排练文艺节目、秋游赏景、临水玩乐、登山健体,让老人们的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许多晚辈也会搀扶家中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优质可口的食品,充分展现了中国崇尚礼仪的传统。

[摘编自《最美不过重阳节》,《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表1显示,人们对重阳节的印象主要集中于敬老爱老、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等方面,而对于修身养性、岁月易逝等则印象不深。
B.子女辈人群和父母辈人群认为照顾老年父母困难的构成因素的比例并不相同,尤其是“有代沟,难沟通”方面,在各个因素中差距最大。
C.由图表2看,无论是从子女辈人群的角度看,还是从父母辈人群的角度看,“没有时间”这一因素是目前子女照顾老年父母存在的最大困难。
D.认为经济压力大导致照顾老年父母存在困难的比例,子女辈人群要略高于父母辈人群,前者在调查中所占比例已达到了五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在封建社会中,虽然重阳节一直以辟邪消灾为基调,但其养老孝老的文化内涵比辟邪消灾有着更悠久的历史渊源。
B.当前要传承好重阳节孝文化的内涵,既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民众充分理解它,还要防止走过场,仅仅是炫孝秀孝。
C.重阳节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汉唐也都有相关的风俗,使这一节日得以排列在中国传统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里。
D.虽然重阳节祭祖这一习俗已经逐渐衰落,但我国“老人节”的设立,却让“敬老”这一中华优秀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3.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围绕“重阳节”来选材组材,但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2022-10-2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引言

农村集市分布在广大中国农村土地上,以商品交换为基本形式,承担人际关系、信息传递、文化交流等相关功能,具有特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一、农村新集市的定义

农村新集市是在整合梳理原有旧集市的特征和功能的前提下,将景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融合到传统集市中,结合新零售等技术平台,顺应新时代的同时保留传统文化元素,对传统集市进行改良重塑,将集市作为一种文化,和旅游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些便利,另一方面可以使文化得以传播延续。

二、文化传承下的农村旧集市现状

本文调研了无锡地区部分集市,许舍集市和雪浪集市最具代表性,如表1无锡地区部分集市概况对照统计表:

集市概况
集市名称
时间地理位置集市规模服务人群
许舍集市每月农历逢八(定期集市)位于山水东路东侧、学府路南侧,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南门对面。邻近雪浪山庄和许舍小学。百年传承老集市:规模较大,沿马路两边布局,长数百米,宽有十几米,形态呈十字形分布。许舍集市传承久远,远近闻名,很多人慕名而来,服务人群主要为附近村民、许舍村拆迁户和城中老年人。
雪浪集市每天都有(常设集市)位于雪浪街道锡南路道路两侧,无锡集贸市场附近,邻近江南大学和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街道集市:规模较小,集市分布在锡南路中段两侧,长度约50米。雪浪集市服务人群主要为邻近小区居民和过路散客。

笔者多次走访许舍集市,每次都发现有不同的变化。在近期调研许舍集市的时候,发现集市换了位置,已不见绵延几里的农村大集,经过找寻才发现集市由原来的马路边迁到了许舍村内原来老菜场的位置,规模相对缩小了很多。集市的感觉还在,但是文化传承的味道已经开始渐渐消退。

三、家乡的延续——文化传承下的农村新集市

为了使这种农村集市文化得以传承,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农村集市进行优化更新。

(一)集市整体空间结构优化。在新集市的设计更新中,采用了“广场+休息区+售卖区”的规划格局,注重集市贸易的体验感,使集市中贸易的人们拥有一定的活动和交流空间,把赶集当成一种文化、一种享受。在集市贸易的同时,也应该注重集市信息的推广和收集,可以利用新零售等技术平台和市民信息推广平台进行信息收集和扩散。

(二)新集市原有功能扩大。调研所得数据显示,农村集市的服务主体大部分为中老年人,且多以农村村民为主。所以,在新集市中,可以将其原有功能扩大,形成一种集贸易和旅游体验为一体的功能场所,增加其原有功能属性。

(三)物理空间更新。通过调研许舍集市,我们了解到许舍集市的场地有很多资源被废弃,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原先的设摊处损毁严重,屋顶坍塌,屋前屋后杂物乱放,久而久之形成了小型的垃圾场。

其实可以拆除原先的设摊处的房屋,做成小公园。废弃摊位后面是一排废弃的房屋,制订方案时,设想把这些废弃房屋整体拆除后,将腾出来的地方作为临时摊位和活动空间。同时将对面的闲置房屋,用作商业店铺,活化和联系整个空间。

在设计中,秉持空间功能重叠的理念,以生态共生的设计手法,将公共空间与市集结合起来,进行再生设计,激活村落,从而形成一种模式。平时,小广场作为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白天为小孩娱乐嬉戏的地方,夜晚成为老年人跳舞的场所;集市开市的时候,这个地方充当流动摊位的售卖点,与菜市场连接。

(四)材料延续。在材料的选取上,以生态共生的设计手法,选取当地常见材质玻璃、竹编、夯土方等,对光、热、风、水、土以及绿化材料进行合理利用和体现。在集市中,无锡夏季雨水较多,在设计中应巧妙运用管道作为承重载体,既起到承重作用,又可以达到排水的效果,同时在形态上采用三角形构筑,可以增加屋面的稳定性。

结论

农村集市的文化传承是家乡延续的精髓和重要支撑。集市延续了大量的民俗文化,本身形成了一个无界限的文化空间,集市的产生强化了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也反映出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家乡的延续。

(摘编自聂李虎、过伟敏《家乡的延续——文化传承下的农村新集市》,有校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与旧集市相比,新集市会加入文化的元素,将呈现一种全新的面貌。
B.新集市最大的特点是与科技相结合,这也是在顺应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趋势。
C.笔者在比较了无锡的许舍集市和雪浪集市后认为,后者要更具竞争力,后来许舍集市的搬迁也证明了这一点。
D.许舍集市因为搬迁的缘故,导致其文化交流的功能在减退,本质上没有太大变化,但是特点与风格在逐渐消失。
2.下列对表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许舍集市相比,雪浪集市规模较小,但是开设的频率较高。
B.传统的许舍集市是定期集市,每月会开市一次,位于雪浪山庄和许舍小学附近。
C.传统的许舍集市因为规模大,历史久,吸引的人群会较多,影响力更大。
D.许舍集市和雪浪集市在开市时间、地理位置、规模和服务人群上都存在很大不同。
3.下列哪些具体措施不能体现材料中对传统集市优化的理念(     
A.在集市中可以建一些茶馆等休息场所,利于人们休闲与交流。
B.可以在集市中心设立民俗博物馆,介绍当地的特色民俗和历史。
C.可以设立小广场,作为小孩子的游乐场所,也可以定期举办老年人歌会。
D.可以将年久失修的摊位连在一起建立垃圾场,净化集市的环境。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在兰州召开的草业航天育种专题研讨会上,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选育的中天1号紫花苜蓿草种备受关注。

航天育种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新途径。利用航天器搭载生物材料在宇宙环境强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的共同作用下,空间诱变产生基因组水平上的变异,返回地面后经过至少4代地面选育,筛选出携带新性状的新材料、新种质,最终培育出遗传稳定、品质优良的新品系、新品种。

与常规地面辐射育种突变相比,航天搭载空间诱变产生的突变材料具有成活率高、变异频率高、突变幅度大、稳定性强、育种周期短等明显优势。它由此成为物理辐射育种的延伸、传统育种手段的重要补充,极大地提升了农业创新和生产技术水平。

我国先后30多次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天宫空间实验室和其他返回式航天器搭载植物种子,已在千余种植物中培育出700余个航天育种新品系、新品种。累计种植面积1.5亿亩,产业化推广创造经济效益2000亿元以上。除粮食、蔬菜、水果、油料等农作物品种外,还创制出林草花卉、中草药新品种和制药、酿酒等微生物新菌种,获得了广泛应用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在历次载人航天工程飞行试验任务中,利用神舟飞船及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搭载作物种子和植物材料开展空间诱变实验,经过多年科研和地面选育后,通过国审和省审的航天育种新品种超过200个。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的历次飞行任务都搭载了航天育种生物类试验载荷。神舟八号为了验证高等植物在空间环境下的开花结实过程,设计搭载了《番茄试管苗空间开花结实》实验装置,8个番茄蓓蕾5株开花结果,在国际首次实现了太空空间植物开花结果。天宫二号进行了高等植物培养实验,首次在空间上获得了拟南芥开花基因启动子控制的绿色荧光蛋白实时图像,为未来建立以植物为基础的空间生命生态系统和提高系统的生产效率提供依据,这也是我国首次成功进行植物“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

利用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华南农业大学成功地在普感稻瘟病的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和“中二软占”中诱变和创制出一批抗病乃至对病害达到免疫的新种质。科学家利用这些抗病种质资源,培育出更为优质丰产高抗稻瘟病的新品种。

航天搭载空间诱变技术还在其他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水果等品类上获得了成功的应用,涌现出的新品种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带来了切实的收益和实效。

(摘编自经济日报2020年09月02日《我国太空育种成果丰硕》)

材料二:

我国早在1987年8月5日便首次将水稻、辣椒等农作物送上太空,开启了太空育种的探索之旅。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太空育种的成果已经悄然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

在海南航天育种中心,育苗温室里繁育的“太空蝴蝶兰”正在盛放。种植基地里还有一大批经历过“太空旅行”的太空种子繁育出来的蔬菜,如太空番茄、太空黄瓜等,目前已成熟即将采摘。

太空育种也叫空间诱变育种,是我国主要的航天任务之一。它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通过航天器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高洁净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返回地面后再经过至少4代选育,筛选出携带新性状的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

太空育种对优质品种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培育出更多的一些新品种,育种时间会大大缩短,我们对国外种子的一些依赖性就会降低,能提高我们国家种质资源安全。

2013年以来,海南航天育种中心从128个航天引种实验中,筛选出21个适合海南气候、土壤的航天瓜果蔬菜和花卉品种,培育种植,并在海南部分市县及岛外多个省市进行了推广种植。

太空育种的所有的农作物,包括瓜果蔬菜,包括一些粮食作物都是安全的,它一般在抗病性上都会有很大提高,产量一般都有20%~50%以上的增长,更耐寒,更耐盐碱,而且它在口感和营养成分上也有些改变。

自1987年以来,我国共开展了30余次植物种子、菌种、试管苗的搭载升空试验,培育出近千个航天育种新品系、新品种。

(摘编自央视网2022年3月24日《太空育种成果丰硕 品种繁多融入百姓生活》)

材料三:

航天育种是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不可能一投资就赚钱。也正是因为如此,航天育种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并不容乐观。

从航天育种的发展历史来看,航天育种一直不是航天飞行的主要任务,而是在保证其他任务成功的前提下,“顺便”搭载一下航天育种材料,我国仅在2006年发射了世界上唯一一颗专门用于航天育种的卫星“实践八号”。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航天育种空间搭载机制。

目前我国航天育种缺乏龙头企业,大部分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有的企业或者研究机构不管有没有力量和条件,“赶时髦”进行航天搭载,低估了航天育种工作的难度,选择搭载的农作物品种和材料素质不够高,导致经卫星搭载诱变后,又经历四五年定向选择后育成的品种在产量、品质上缺乏竞争力,选育不出好的种质材料,在生产上难以推广,大大浪费了资源。

航天育种品牌自身的保护力度也不够,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航天育种企业,仔细探究发现,部分企业打着“航天育种”的幌子进行炒作,他们从国内外找来一些与众不同的品种,贴上“航天育种”的标签,利用老百姓对“航天品质”的信赖,从中获利,这些企业严重影响了航天育种的声誉。

因此,就航天育种业的未来而言,中国的发展之路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通过长期不断地努力,让科研成果更好地为百姓生活、社会发展服务。

(摘编自多国丽《一粒种子的太空之旅》)

1.下列关于“航天育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航天育种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新途径。科学家利用该项技术能最终培育出遗传稳定、品质优良的新品系、新品种。
B.航天育种具有明显的优势,成活率高、变异频率高、突变幅度大、稳定性强、育种周期短等特点极大地提升了农业创新和生产技术水平。
C.太空育种对农业品种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它能大大缩短育种时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培育出更多的一些新品种,并能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D.航天育种是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不可能一投资就赚钱;而且工作难度大,品质难以保证。航天育种产业发展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2.下列关于中国航天育种事业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太空育种的探索之旅始于1987年8月5日首次将水稻、辣椒等农作物送上太空,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太空育种的成果已经悄然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
B.太空育种在我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除粮食、蔬菜、水果、油料等农作物品种外,还创制出林草花卉、中草药新品种和制药、酿酒等微生物新菌种。
C.神舟八号在国际首次实现了太空空间植物开花结果。天宫二号在我国首次成功进行植物“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空间诱变育种技术,给农民增产增收带来了切实的收益。
D.太空育种是我国主要的航天任务之一,太空育种的所有的农作物都是安全的,抗病性好、产量高,更耐寒,更耐盐碱。因而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种质资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3.结合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航天育种产业投资周期长,难以获得收益。我国航天育种事业很难发展起来。
B.我国进行航天育种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目前我国航天育种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缺乏龙头企业,航天育种产业的未来不容乐观。
C.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品牌自身的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航天育种的声誉,制约了航天育种产业的发展。
D.我们现在吃到的优质蔬菜瓜果全都是航天育种的产物,我国的航天育种产业未来可期。
4.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请给“航天育种”下一个定义。
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中国航天育种事业在未来发展中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请简要概括其中三条。
2022-10-1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沿海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常说的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且亩产300公斤以上的水稻品种。它没有普通水稻的病虫害,不用打农药。国外最早开展耐盐水稻品种筛选和培育工作的是斯里兰卡,并于1939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抗盐水稻品种Pokkali。我国的水稻耐盐性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开展了全国稻麦抗盐碱协作研究。1986年11月,广东湛江的陈日胜在海滩边发现了一株野生水稻,经多年繁殖、筛选,育成“海稻86”,具有较好的耐盐性。

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致力于海水稻研发,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出天然抗盐、抗碱、抗病基因,利用杂交与分子育种技术,计划在3年内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亩产300公斤以上的耐盐水稻品种。据报道,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2016年试验种植材料亩产突破500公斤,2017年小面积测产最高亩产达到621公斤,2018年筛选出176份优良材料在全国五大典型盐碱地试种。2017起,海水稻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国家耐盐水稻联合体试验,分北方中早粳晚熟组、黄淮粳稻组和南方沿海籼稻组三组,在全国沿海滩涂及盐碱地不同生态区设置18个试点,对首批25个参试品种进行了试验鉴定,筛选出16个品种进入2018年试验,其中9个进入生产试验,新增23个品种进入2018年区域试验。

(摘编自王才林等《耐盐碱水稻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

材料二:采用单盐溶液进行种子处理,盐(NaCL)浓度分别为0g/L、6g/L、9g/L、12g/L、15g/L五个处理。将种子置于50°C恒温箱中高温处理48小时,随机挑选饱满种子50粒,均匀置于铺有2层滤纸的直径9cm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10mL,2次重复,放入30°C恒温箱中发芽,至第10天记录种子发芽数。相关数据见下表:

盐胁迫对芽长、根长、根数的影响

NaCL

发芽率

芽长

根长

根数

(g/L)

(%)

(cm)

(cm)

(根)

0

97.83

5.57

10.28

7.54

6

95.41

4.12

8.03

6.21

9

83.16

2.50

4.37

4.28

12

51.25

1.81

1.92

2.35

15

37.42

0.87

0.43

1.23

(摘编自张国新等《盐胁迫下水稻种子发芽特性及耐盐性评价》)

材料三:

由武汉海稻国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沙漠环境下开展的海水稻试种工作在阿联酋迪拜取得巨大突破,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单产均刷新了迪拜沙漠水稻种植纪录,项目成果获得迪拜酋长及中国驻迪拜总领馆的肯定。2018年10月,受迪拜方邀请,中国资深水稻专家前往迪拜,为当地沙漠环境下开展海水稻的种植提供完整的配套技术服务。迪拜农业生态气候条件特殊,水稻生产的安全窗口期非常短暂,在技术上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水稻绝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项目专家小组克服了“苗期夜间低温”“全生育干旱少雨”“沙土保水保肥能力差”等诸多不利因素,通过创新播种方式、科学的肥水管理、严格的生长进程管控,实现迪拜海水稻高产。经专家测产,迪拜项目区试种的海水稻目前平均亩产达到629公斤,实现了迪拜沙漠盐碱地水稻种植的重大突破,项目成果达到了沙漠盐碱地水稻种植的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2019年7月11日中新网《中国海水稻在迪拜试种刷新当地沙漠水稻种植纪录》)


(1)下列关于“海水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色环保,没有普通淡水稻的病虫害,不用打农药。
B.耐盐碱,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
C.亩产300公斤以上,但生产的安全窗口期非常短暂。
D.我国研发时间虽晚,但目前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隆平领衔的团队通过基因测序等先进技术,计划在3年内选育出可推广的高产耐盐水稻品种,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B.根据材料二的图表可知,采用单盐溶液对种子进行处理时,盐浓度越高,发芽率越低,芽长、根长及根数都会明显的下降。
C.材料二的实验结果表明,盐对水稻种子发芽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培育出高耐盐水稻品种,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D.武汉一公司在迪拜沙漠环境下试种海水稻取得骄人成绩,有力说明了我国海水稻研发和种植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3)请结合材料,概括中国水稻专家在海水稻的研发推广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及取得的成果。
2022-10-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新学道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段时间,深圳全力打好疫情防控硬仗,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与病毒竞速。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邹和群教授团队联合深圳国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发了一种新型超快速病毒核酸检测全自动系统。该系统实测显示从上机到检测结束,全程在25分钟内完成。在与市面上其他检测仪器系统的性能比对测试中,该系统在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上表现优异。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人体温度的集中监控提出了高要求。基于此,深圳大学教授张学记带领团队攻坚,开发出连续监测体温的医疗级电子体温计(2g),通过 APP将温度信号进行处理、显示和存储。同时,团队开发的系统还具备远程监测、温度高温提醒、事件记录等功能,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248日)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无论是进店,出行都需要扫码。不少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感到不便,每次都需要手动填写资料,费时费力。为破解老年人扫码难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通过与公安部门防疫大数据对接,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给无智能手机人员生成二维码,并制卡发放。目前,当地已制发6000余张二维码卡片,供60周岁以上人群使用。近期将补充发放9000余张二维码卡片,供老人、学生等群体使用。这一反向扫码举措,既有效破解了老年人扫码难题,也让防疫变得更加精准高效。

(摘编自《天水日报》2022416日)

材料三:

3月中下旬以来,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多地暴发。因一些地方疫情防控举措升级,部分地区陆路运输受到影响,货运物流不畅。

有司机向记者反映,“3月中旬开始,高速下不去,服务区不让停。有当地货主给办的通行证,但也不让下高速,只能空跑一趟。一位物流企业的负责人表示,货车开到目的地下不去车、卸不了货的情况越来越多,空跑概率为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甚至更高。部分基层干部也认为,物流不畅通的原因在于,各地在防控政策上层层加码,各自封闭。此外,由于统筹不够,各地各自为政,缺乏信息共享和统一稳定的政策。

4月初,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力畅通交通运输通道,优化防疫通行管控措施。近日,交通运输部紧急部署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关停情况自查自纠。截至41424时,各省(区、市)高速公路共关闭收费站396个,比410日减少282个,下降了41.59%;共关停服务区140个,比410日减少224个,下降了61.54%。

(摘编自新华社《疫情下物流堵点调查》)

材料四:

最近,上海浦东新区周浦镇的海棠名苑三期小区因每日疫情播报走红。该小区共有61个楼栋、1175户、4000多个居民,而居委只有6名社工。随着小区防疫工作量的激增,有200多位居民站出来做志愿者。要管理好这些志愿者,充分利用他们的热情和才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45日,有位一向热心小区工作的楼长,给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张字转发了一篇文章《致疫情中上海居委的建议书》。他看后决定重新调整思路,把公司的扁平化管理,引入到社区管理当中。

居委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建立了防疫物资专管组、生活物资团购组、紧急就医报备组等多个小组。志愿者按照个人意向和能力,选择加入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选出一至两位负责人,直接与居委对接。接着,居委根据居民的反映,做了疫情动态播报”“物资需求团购信息播报等公告,数据每天更新,将小区防疫工作透明化。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41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已制发6000余张供60周岁人群使用的二维码卡片,这一举措破解了当地老年人的“扫码”难题,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B.上海浦东新区海棠名苑三期小区居委根据工作需要,引入扁平化管理,对疫情动态和物资需求团购信息进行每日播报,将小区防疫工作透明化。
C.有物流企业的负责人反映,疫情期间,公司的经营压力明显增大,因为货车开到目的地下不去,车卸不了货的情况越来越多,空跑概率为1/3至1/2。
D.鉴于疫情对人体温度集中监控提出了高要求,张学记团队开发出可通过APP将温度信号进行处理、显示和存储的连续监测体温的医疗级电子体温计(2g)。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上海疫情防控中,海棠名苑三期小区约有5%的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在小区管理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B.疫情期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与公安部门防疫大数据对接,利用“反向扫码”技术,让防疫更加精准高效。
C.为保障疫情期间货运物流畅通,交通运输部紧急部署自查自纠,各地高速公路关停收费站和服务区的数量大大下降。
D.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邹和群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超快速病毒核酸检测全自动系统,加快了核酸检测的速度。
3.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的前提下,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人类造成深远影响。通过碳减排,共同应对全球性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频发等环境问题并实现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并向全球行动推进。

②当前,世界能源工业正在经历三场革命——化石能源低碳化革命、新能源规模化革命和能源管理智慧化革命。化石能源消费结构持续调整,新能源消费占比不断升高,形成煤、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四分天下新格局。其中,石油工业正在经历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的跨越发展,我国非常规油气已取得战略性突破,保障了油气资源供给。世界各国加快以新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调整,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供应体系。

③中国的地下资源禀赋决定了能源供给以煤炭为主,在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6%,石油消费占比20%,天然气消费8%,新能源消费占比16%,形成以煤炭为主的一大三小格局。当前,四种主要能源都进入了各自新的发展时期。煤炭发展进入转型期,石油发展步入稳定期,天然气发展迈入鼎盛期,新能源发展跨入黄金期。按当前生产水平,全球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还可以开采139年,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储量还可以开采50年左右,化石能源资源仍较为充足。

(摘编自《碳中和正从全球共识向全球行动推进》)

材料二:

①“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预计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

②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新能源、非常规油气、先进核能、新型储能、氢能等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表示,十四五时期,亟须加快推动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进一步激发能源创新发展新动能。

③近年来,随着太阳能、风能等非传统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世界多国都加快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步伐。中金公司发布的《创新:不灭的火炬》报告认为,技术创新是中国能源制造业高效,低成本发展的核心动力,也将为推动中国完成能源转型、实现能源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④从全球范围看,绿色低碳是能源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创新成果的应用将集中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核能安全利用、大规模储能等重点领域。世界主要国家均把能源技术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突破口,制定了各种政策措施抢占发展制高点。

(摘编自《十四五,以科技创新为主线的能源转型加速推进》)

材料三:

世界能源结构发展变化趋势图

能源重大转第一次能源转换
(薪柴向煤炭)
第二次能源转换
(煤炭向油气)
第三次能源转换(油气向新能源)
生产力变革农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化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
能源时代资源型开发能源技术型创造能源

(摘自《全球能源转型趋势与人类碳中和选择》)

1.下列表述不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全球能源发展已经经历了从薪柴到煤炭再到油气的转换过程,目前正由油气能源向新能源演变。
B.薪柴作为第一代主体能源,促进了人类及农业的发展,煤炭的生产和使用促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
C.从机械化、电气化到信息化再到智能化,生产力的变革与能源的转换有着密切的关联。
D.技术型“创造能源”有望成为未来全球能源转型的主体能源,是因为资源型“开发能源”的过度使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目前来看,全球的化石能源资源还比较充足,但许多国家已在努力探索如何提高非化石能源的能源消费比重。
B.中国能源结构供给是以煤炭为主的“一大三小”格局,但目前煤炭发展已进入“转型期”,随着化石能源低碳化革命的推进,煤炭将退出能源格局。
C.目前我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占比16%,其发展已进入黄金期,世界多国也都在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步伐。
D.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核能安全利用,大规模储能等问题是阻碍世界各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要问题,也是能源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的重要领域。
3.在全球加快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趋势下,中国应该如何担负起大国责任?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专业移动互联网智能服务平台QuestMobile发布2021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报告显示随着短视频内容供给愈加丰富,以及平台生态的不断完善,行业依旧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泛知识类内容白热化现象越发显著。

2020年被视为泛知识类视频爆发的元年。去年疫情的来袭让短视频迅速崛起,宅家娱乐导致线上内容爆发,大量泛知识类博主,如做硬核财经解读的@巫师财经、科学科普类的李永乐老师、回形针PaperClip、人文科普类的戴建业等圈粉无数。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罗翔,就因为通过短视频传授法学知识、法律常识而一炮走红,在网络上拥有了几百万粉丝。

在浪潮席卷之下,各大视频平台开始布局泛知识领域内容,2B站推出了知识分享官招募令活动,为知识类内容创作者提供超百万奖金及上亿流量扶持,7月快手又宣布将推出大型直播活动快手新知播。之后,抖音、西瓜也纷纷盯上了泛知识领域,上线了知识创作人激励计划,投入百亿流量打造100位知识创作者。今年,快手还为孵化知识类创作者推出了新知计划,提出了从流量、服务、变现和影响力四个维度为知识类创作者提供扶持。随着泛知识领域内容的受欢迎,越来越多的学者、院士开始尝试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知识科普,将知识类内容与直播进行常态化融合。

(摘编自《泛知识类短视频这股风该如何刮下去?》)

材料二

泛知识类短视频满足了人们快速直观进行知识学习的新需要,但时间短、碎片化、表达浅层化,很难为年轻人提供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深度化的知识传授。

上班来回赶地铁要两个多小时,忍不住刷手机。比起追剧刷综艺,不如看点有意义的内容,比如学习一个曝光技巧,了解一个镜头属性。在北京工作的程序员小羲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工作很忙,没有大块的时间学习摄影,短视频把知识零碎化,正好适合他。

比起体量庞大的系统学习,我更喜欢搜索式吸收有关知识。海淀上班的王先生表示,自己会在短视频平台上搜索某一流行的时事热点或话题,把知识类大V们的视频都扫一遍。比如儿子问我嫦娥五号月球采样有哪些难点?带回的月壤样品有什么意义?我不可能去系统补齐航天知识的空白,科普类短视频明显更适合我。

不过,记者发现,与真正意义上的严肃学习不同,轻松诙谐仍是知识类短视频的主基调,插科打诨和调侃弹幕甚至消解了硬核知识的严肃性。有时候明明是在学习一个法律知识点,但看着看着却成了弹幕抖机灵聊天,最后反倒忘了具体案例。还在考研的大学生丹丹反思道,理论知识通过视频学习会很痛苦,效率低,我更想看文字,既可以快速找到重点也更都便反复观看。

(摘编自北京日报《各大平台布局抢滩泛知识短视频刷视频学知识含金量几何?》)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15名受访者进行泛知识领域视频观感调查。

材料四   

这些育儿方式,让孩子少长10厘米”“我们每天吃的肉蛋奶,关乎巴西热带雨林存亡”“这几个手势在关键时刻能救命……近来,泛知识类短视频在网上颇受欢迎,但是,有些内容看似科普实则缺乏科学性。有人认为这些科普内容是前些年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的视频化呈现,并且呼吁不能放任泛知识类内容跑偏。

权威学者建议如果能吸引更多相关专业人才加入到泛知识类短视频产业中,不仅能大大提高内容可看性,有效满足用户求知欲,也使投机取巧者失去生存空间。应鼓励内容创作者与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机构深度融合,发掘具有潜质的专业人才,打造素质过硬的内容创作梯队。更多专业力量加入,将推动全行业内容创作水平提升,助力优质内容引领正确价值导向。

(摘编自中国日报网《短视频中的伪科学亟需整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疫情大背景下,宅家娱乐的需求导致线上内容爆发,加速了泛知识短视频的崛起。
B.各大视频平台纷纷布局泛知识领域内容,当年7月快手平台推出了大型直播活动“快手新知播”。
C.泛知识类短视频虽然能够满足人们的学习新需要,但也存在时间短,碎片化,表达浅层化等问题。
D.记者调查发现,轻松诙谐的风格仍是泛知识类短视频的主基调,与真正意义上的严肃学习不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越来越多的学者、院士开始尝试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知识类内容,这有利于提高内容的可看性。
B.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知识科普,将知识类内容与直播进行融合,将会成为科普的主流形式。
C.材料三图表数据显示受访者更关注内容是否原创,而对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需求不高。
D.网上颇受欢迎的泛知识类短视频中的“伪科学”内容是前些年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的视频化呈现。
3.短视频平台应如何保障泛知识类短视频这一产业的良性发展?请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记者(丁怡婷)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今年前7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8443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618万千瓦。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加,水电、火电和核电新增装机同比减少。8443万千瓦相当于近4个三峡电站的总装机容量。

至7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6亿千瓦,同比增长8%。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26.7%。

从电力投资完成情况看,前7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2600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773亿元,同比增长304%。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239亿元,同比增长10.4%。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08月21日第01版)

材料二:

中央气象台21日18时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四川、重庆、湖北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针对旱情持续发展,此前,多地已启动省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全力抗旱减灾。

“还好提前打了这口井,不然后面的收成要大受影响了。”20日上午,湖北省枣阳市据湾镇勾庄村的稻田旁,村党支部书记勾丰涛看着清水伴随水泵的轰鸣声从机井中涌出,流进水稻田,心里踏实了不少。

地处鄂北岗地的枣阳市是湖北重要的粮食产区,今年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给当地的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匀丰涛说,早在6月份,村里根据天气情况分析预见旱情后,决定打机井,为农田灌溉多加一道保障。

记者从湖北省水利厅了解到,截至目前,湖北省参加抗旱的干部群众达183.7万人次,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1.3亿元,投入抗旱泵站3.65万座、机动抗旱设备36.98万台套。

(摘自《持续筑牢安全屏障——部分省份防汛抗旱一线见闻》)

材料三:

近期,四川节电行动取得一定成效。在8月20日召开的能源保供第二次新闻通气会上,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董事长谭洪恩透露,当前实际已到的电力负荷已由最高峰的5910万千瓦降至4700多万千瓦。

四川是水电大省,今年,受到大范围、长时间极端高温干旱灾害天气的影响,以水电为主的能源结构遭遇危机,省内保供电形势不容乐观。面对历史同期最高极端温度、最少降水量、最高电力负荷“三最”叠加的局面,全省各级各部门多渠道、多途径协同发力,千方百计守护民生用电。四川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1.48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21.2%。目前,四川水电装机容量达91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

近期,受高温干旱灾害性天气影响,四川各流域来水严重偏枯,降至冬季枯水期水平,出现“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其中,渠江偏少7成,稚碧江上游、大渡河、沱江、涪江偏少5成,亭子口、长河坝、猴子岩等多个水电站水库蓄水几乎消落至死水位。

水力发电需要足够高的水头,以形成落差势能驱动水轮机转动。受水库蓄水持续下降的影响,四川水电发电能力断崖式下降。截至目前,四川全省水电的日发电能力从9亿千瓦时锐减至4亿千瓦时,降幅超50%。

当前,2.5万余名电力抢修人员24小时待命,突发故障情况下“先复电、后抢修”,940支党员服务队、党员突击队,1.8万余名党员奋战保电一线。8月18日至20日,来自江苏、江西、山西等13个省份的50台发电车陆续到达四川成都,提高特殊情况下的应急保障能力。

守护民生用电,是一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当前,四川广大工业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响应“让电于民”号召,安排车间停产、职工放假。“现在民众有用电需求,正是我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展现担当的时候。”对于此次停产让电于民,相关企业表示理解和支持,“高温过后,我们将开足马力,把生产进度赶上,继续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据四川省气象局介绍,8月下旬,四川高温高热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目前,四川多地已主动关闭多处景观照明、户外广告照明、灯光秀。在此,呼吁全社会节约用电、科学用电、低碳生活,共同打赢能源保供战。

(摘自《“丰水期”变“枯水季”水电大省四川如何渡难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比水电、火电和核电新增装机容量大。
B.风电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7.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6.7%。
C.湖北省参加抗旱的干部群众达184万人次,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1亿元,投入抗旱泵站4万座、机动抗旱设备37万台套。
D.四川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1.48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两成以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呈增加态势,其中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大幅增加,说明我国的发电能源结构在调整。
B.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给重要的粮食产区的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将给全国今年的粮食供应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C.面对历史同期最高极端温度、最少降水量、最高电力负荷“三最”叠加的局面,四川省千方百计优先守护民生用电。
D.水力发电需要足够高的水头形成落差势能驱动水轮机转动。水库蓄水持续下降,水电发电能力就会下降,以水电为主的能源结构省份易遭遇能源供应危机。
3.请结合材料三,概括分析四川省如何渡过“枯水季”难关,打赢能源保供战,并浅谈你对未来我国能源发展的思考。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