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76 道试题
1 . 世界主要语言中,茶的发音有两种:一种是“茶”的发音或转音,另一种是以荷兰语“Thee”为代表、受闽南方言影响的发音,二者均源自中国。在唐代,茶叶和饮茶习俗就已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同时期,日本人已开始种植茶树,并形成弘仁茶风。在向东方传播的同时,茶也经由海上通道向南亚、西亚乃至非洲传播。材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②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文化创新
④中华茶文化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非遗青铜编钟制作技艺在传统范铸工艺基础上,采用加入现代科技与现代技艺的“失蜡铸造法”,再现编钟的华美造型和精细装饰;遵循古法配制青铜合金比例,并控制温度冶炼铸造;通过设计钟体造型以及科学锉磨钟腔内壁等方式,达到“一钟双音”的效果,再现两千多年前的礼乐文化。这一做法(     
A.承袭传统文化,演绎中国故事
B.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C.说明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D.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是一种信仰。中国人民历来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新时代十年来,书香飘满京城,书香京城建设稳步推进。提出加强主题阅读引领、实施“阅读种子”培育计划、增强阅读品牌影响力等书香京城建设的重点任务;充  分发挥首都优势资源,突出首都特色,围绕传承发展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 创新文化推动全民阅读;形成以公共图书馆、综合书城、主题(专业)书店、社区书店 等为支撑的十五分钟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满足人们丰富多样的阅读需求;提高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水平,加强精品创作生产,加大原创精品创作出版扶持力度;创新活动方式方法,通过 VR 展、云录制等,推动“E 悦读”、建设书香网络,滋润着千家万户、各类人群。全民阅读已成为北京这座城市一抹永不褪色的温暖亮色,深入到城市各个角落,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已成为全国知名全民阅读品牌(下图为北京阅读季标识)。请你从曾经读过的经典书目中选择一本,从文化角度简要写一份推介词。
(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字数在200字以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正式开幕。

杭州亚运会,以其独特的标识系统,展现出中国风的强大吸引力。会徽“潮涌”(见图一)以扇面造型呈现,寓意江南人文意蕴,同时也象征着亚运会的浪潮激荡。这种设计理念,不仅融入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更展示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奖牌“湖山”(见图二),则将杭州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西湖、大运河和良渚古城镶嵌其中,每一块奖牌都是对杭州历史文化的致敬。中国元素在杭州亚运会的应用,并不仅仅局限于视觉设计,在比赛项目的设置上,也充分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比如武术、龙舟等传统体育项目,都被纳入比赛范畴,使得亚运会充满了中国风的活力。这些项目的展示,不仅让世界各地的观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在亚洲的大地上传播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一                                             图二

(1)在材料中你看到哪些中华传统文化的身影?思考中华传统文化式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传统器物是否属于传统文化?阐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重要意义。
2024-04-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读懂“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

信仰信念与千年理想的有机结合发展思想与民本理念的有机结合核心价值与传统道德取向的有机结合
小康、共富、大同,是无数先辈英杰“修齐治平”的共同理想。“第二个结合”通过把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与中华民族千年理想有机结合,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民族的血脉、文明的底蕴。“以人民为中心”,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政治立场、价值导向等层面,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超越和时代升华。“第二个结合”通过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贯穿中华五千年的民本思想有机结合,赋予执政理念以深厚的人民情怀。

从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创建,到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道德习惯。“第二个结合”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价值取向有机结合,赋予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价值的源泉。

——节选自《改变中国的“第二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智库报告

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第二个结合”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创新的重要作用。
2024-04-04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7.3课后分层作业进阶高考(C卷)
6 . 在传统佳节元宵节,一组“唐朝仕女”吃汤圆的图片突然走红网络,上万网友点赞评论,这一事件对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启示是要(     
A.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B.弘扬继承中华传统习俗
C.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D.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
7 .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     
A.中国革命建设
B.中国原始部落
C.中国封建社会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3-24高三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开学考试
名校

8 . 习近平主席在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的贺信中指出,溯历史的原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据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这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为认知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问题提供借鉴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体现并包含着世界文化的普遍性

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进步的根本立场

④坚持开放包容的胸怀能够为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更多营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20更新 | 80次组卷 | 4卷引用:7. 2课后分层作业巩固提升(B卷)
9 . 2023年9月24日,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圆明园管理处和北京考古学会共同举办的“圆明访古—圆明园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活动”在圆明园澹泊宁静遗址举行。本次活动以“圆明访古”为主题,邀请25名市民、学生走进考古现场,与考古专家面对面,实地察看考古流程、观摩考古发现、了解植物考古、领略考古魅力。这一活动的开展(     
①是基于以圆明园为载体的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②有利于使人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意味着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能使人们认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夏日“多巴胺”后,秋冬“美拉德”又火了。其实,我们老祖宗观四季天地万物之变化,用独特的浪漫视角记录属于我们的时尚色彩:被时节催熟、太阳晒黄的“落栗”;天渐寒,万物皆“迎霜”;荷叶落霜的“缃叶”;月光下呈泛红光的“柘黄”;日光照耀的“黄河琉璃”;阳光浸润的“郁金裙”……这些中国传统色(       
①借助中华文化之美展现出不同传统色的独特魅力
②其配色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来源于客观世界,承载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时代的传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