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1 道试题
1 . 面对外来文化,我们的正确态度是(     
A.全面吸收,为我所用B.全盘否定,固守本色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024-02-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政治试题
2 . 2023年初夏,中国一中亚峰会全球瞩目,峰会的“两个选择”意义非凡。地点选择-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礼品选择-何尊,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实物记录。千年古都迎来一场历史与未来交融的盛会。这启示我们应(       
①充分挖掘中华文化当代价值,从历史连续性中读懂中国
②立足时代发展赓续传统友谊,推动中国与中亚共创未来
③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积极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培育中国中亚共同价值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某旅游平台称《去有风的地方》官方同款线路已售2万件,凤阳邑等小众目的地热度大涨。央媒评“有风的地方‘刮起’文旅消费风”,“影视综艺+旅游”的文旅融合新思路成为目的地引流利器。这表明(     
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②文化支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活动
③人民是文化创作的享有者和受益者
④文化创新活力受到抑制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2024-02-01更新 | 19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政治试题
4 .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合理展开艺术创作,有血有肉地表现李白、高适、杜甫等诗人形象,让观众伴随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体味“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酣畅,“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怅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影片中的唐诗一次次唤起观众的文化记忆。这表明文艺创作(     
①必须真实再现社会历史的本来面貌
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③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
④要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29更新 | 87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将龙的神圣与吉祥物的可爱有机融合的2024年,“欢乐春节”吉祥物——“吉祥龙”发布,该形象将广泛应用于海内外“欢乐春节”品牌活动中,并首次进行市场化开发和运营,为全球中国春节庆祝活动带来消费新亮点。可见(     
①文化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
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④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这说明(     
①中华文明不断绘就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新画卷
②相同的生产实践提供了各国文化彼此认同的基础
③各国通过交流互鉴可以消除不同文化的差异
④极大的包容性是铸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因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23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云冈石窟是展现中华文化的艺术宝库,西域的绚烂旷达、北疆的雄浑豪放、中原的优雅细腻,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风貌在此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石刻艺术:云冈石窟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既有来自西方的占希腊式柱身、仿罗马柱石雕,也有高鼻深目、须发卷曲的胡人形象、还有西域服饰文化的痕迹,见证了不同文明的对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包容性                 ②文化在互学互鉴中日益趋同
③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④文化的交流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敦煌是一个文化宝库,它里面包含着很多形象的历史,包括宗教的、艺术的、民俗的……把敦煌搞懂了,我们就可以解析出一个立体的古代社会。”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     
A.中华文化独树一帜、源远流长
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C.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只会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2024-01-23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吉祥物“龙辰辰”的设计融入了我国5件珍贵文物元素,其中龙脊和龙腹纹取自西周何尊的扉棱和云雷纹,龙鳍的灵感源于唐代鎏金走龙挺拔雄健的背脊。这不仅饱含着传统文化中生肖龙的意蕴和美感,也展现出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吉祥物“龙辰辰”(     
①是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集中体现
②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是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
③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种物化形式
④展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连续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近两年“国潮”文化兴起,年轻人越来越热爱“国潮”文化,衣食住行都有“国潮”元素的影子。“国潮”的核心底蕴是国,表现形式是潮,是结合当下新人群、新需求、新技术、新场景后产生的新事物、新的展现方式。“国潮”文化的流行(       
①是建立在对自身文化的自觉自信之上   ②说明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融合才能体现其价值
③助力中华文化传承,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④映射了传统文化是民族之基,应该回归传统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