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读懂“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

信仰信念与千年理想的有机结合发展思想与民本理念的有机结合核心价值与传统道德取向的有机结合
小康、共富、大同,是无数先辈英杰“修齐治平”的共同理想。“第二个结合”通过把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与中华民族千年理想有机结合,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民族的血脉、文明的底蕴。“以人民为中心”,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政治立场、价值导向等层面,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超越和时代升华。“第二个结合”通过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贯穿中华五千年的民本思想有机结合,赋予执政理念以深厚的人民情怀。

从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创建,到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道德习惯。“第二个结合”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价值取向有机结合,赋予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价值的源泉。

——节选自《改变中国的“第二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智库报告

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第二个结合”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创新的重要作用。
2024-04-04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二模政治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2 .           钱钟书学贯中西,深入研究中外文化,以宏阔的世界性视野和强烈的现代性立场,将全部的人类文化都作为自己的考察对象,创立了打通、参互、比较的独特治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

《管锥编》一书,近130万字,考证和诠释《周易》《左传》《史记》《老子》等古代典籍,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涉猎英、法、德、拉丁、意大利、西班牙等外文书籍二千余种。其中议论,兼及文、史、哲、社会、政治、心理、语言、考古、民俗等十余门学科。

《诗可以怨》一文,横贯中西,打通古今,引经据典,以大量事实作论据,论证传统文学理论观,点的偏颇和错误;以中外众多相似的语言现象进行中西文化比较,说明人类的心理体验、情感机制有共同的基础,充分展现了钱钟书的渊博睿智,明辨深思。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钱钟书“打通”了什么?
3 . 1975年,中国登山家潘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位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汪国真据此创作的《山高路远》诞生。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被广泛传播。这表明(     
A.诗歌创作是对现实生活场景的正确反映
B.诗歌创作源于创作者的生活感悟和语言天分
C.优秀的诗歌作品是对真实生活场景的完全再现
D.优秀的诗歌作品源于生活并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2024-02-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卷
4 . 红色资源承载着我国艰苦的革命历史,蕴含着厚重的革命文化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近年来,多个省份积极推动红色资源保护立法。从中央顶层设计到地方性立法,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对于推动形成革命文物、英烈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保护合力达成了高度共识。保护红色资源旨在(     
A.促进当地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B.整合利用文化资源,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传承红色基因,从理想信念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D.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2024-02-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目前是全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些高层次非遗项目涵盖文学艺术类、传统知识和民俗集会类,充分体现了非遗形态的巨大涵纳性、包容性和文化多样性,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生活表现形式,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中国色彩”,先天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绝佳媒介。

中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光芒。例如,2023杭州亚运会遇上“中国风”,桂花龙井制作技艺、西溪小花篮编织技艺和越窑青瓷烧制技艺、西子女红技艺……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的交织在杭州亚运村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各类丰富的非遗资源,成为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内容。

我国非遗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推动着非遗与现代生活紧密连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活起来”,更是“潮”起来,大量“国潮”文创产品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2012年以来,我国共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35万余场次,海内外民众得以走近非遗、体验非遗、品味非遗、爱上非遗;“国潮”助力古老非遗更好连接现代,飞入寻常百姓的烟火生活,不断迸发新的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更多人所认知、了解和喜爱,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炫目的光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如何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
2024-02-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延河溜冰》是一幅表现军民溜冰、共享快乐的经典作品,承载着国家的文化记忆。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延安地区,刘岘(xiàn)创作了大量木刻作品。战士们把他的木口木刻版画贴到枪托子上面,可见喜爱的程度。

在革命战争年代,延安的运动场所非常有限,延河就成了天然的运动场。大家注意看冰鞋划过的痕迹,那一道道弧线像一道道彩虹,这是一种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艺术表现。延河岸边,站立着观看溜冰的人。更远处,还有赶着牲畜的劳动者。

通过画作,我们能感受到延安不仅是民歌之城、艺术之城、革命之城,还是一座体育之城。当初中央红军进驻延安,除了带来中国革命的未来,也带来各种体育运动。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群众之间就是通过溜冰这样的体育运动来加强鱼水深情的。

《延河溜冰》描绘了当时延安社会生活中浪漫、诗意、活泼的一面,像一首革命的抒情短诗,用艺术语言生动诠释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光荣革命传统。

(1)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说明这幅版画的创作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三

“大家”说

刘岘的作品刻线绮丽,在东方是第一位的。

——1936年,平塚运一(日本版画家)

刘岘是最有创造性的中国木刻家。

——1959年,法复尔斯基(苏联版画家)

在艺术风格上,刘岘既继承了我国民族传统的艺术特点,又吸收了外国木刻的技法。他的作品充分发挥出木刻艺术特有的功能。

——1981年,萧军

(2)结合材料一、三,说明应该如何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艺术。
2024-02-1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卷
7 . 中华优秀诗词承载着中国人的诗情与诗心,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农历新年伊始,家家户户“总把新桃换旧符”;出门在外,不禁感叹“月是故乡明”。我们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劝人奋进,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寄语友人,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安定内心。我们期许“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气魄胸襟,坚定“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的立场信念……在这种独特的中国式诗意生活中,我们达到了和诗词作者“同频共振”的奇妙境界。这种“同频共振”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积淀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基因
②中华优秀诗词源于诗词作者的聪明智慧,当主体感悟与其相近时就会发生“同频共振”
③中华优秀诗词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充分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转化
④中华优秀诗词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满足了人们丰富的精神需求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2024-02-14更新 | 148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以水为串联、潮为意向,铺陈了一幅幅饱含中式浪漫的唯美画卷。裸眼3D视效与虚拟影像的结合,打开了烟雨江南、钱塘江潮、泼墨山水的卷轴;宋韵与芭蕾共舞,音乐剧与越剧同歌,独具创意地渲染杭州独特的文化底色。通过零碳排放的主火炬和电子烟花,体现主办城市的环保意识,展现大国担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世界各国既醉心于创意唯美的传统诗画江南,也惊叹于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的科技创新。开幕式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是(     
①要借助现代科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②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交流、交融,实现各国各民族文化趋同
④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9 . 2023年十大流行语发布,“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大模型”、“双向奔赴”等入选。“村超”、“情绪价值”为汉语词库增添了新的词形;“显眼包”、“搭子”为原词增加了新的内涵;“多巴胺xx”、“特种兵式xx”等为汉语语法库增加了新的造句格式。这些词语的流行(     
A.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B.折射社会生活,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C.是人们直接经验的总结
D.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2024-02-0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政治试题
1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理论特质
②理解中华文明才能理解走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
③要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④中华文化中蕴含的核心理念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思想圭臬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