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2024数字“一带一路”文化出海高峰论坛,旨在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创新,把展现大国气质、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在海外线上渠道传播,让更多的海外民众听到中国声音。

技术革新、载体更新、话题创新,文化出海成果丰硕。良渚、宋韵、诗词,从风雅颂歌到梅兰人竹菊……借助第19届亚运会等国际赛事平台,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魅力。同时,网文、网剧、网游等新载体,承载着东方神韵,在全球刮起“中国风”,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

电视剧《人世间》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真实的变迁和飞跃,满足了当下世界迫切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的需要。全球风行的《三体》系列小说,借用古典文学、神话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展现了对于人类未来的忧患意识与历史担当。在某网游中,全球玩家可以在游戏世界里体验“彩鹞栉春风”的浓浓中国风情。这些能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文化作品,本质上诉诸的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及最朴素的、最具通约能力的情感。这些作品既有民族性又有跨语言跨文化的全球性视野,受到全球欢迎。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情况令出海有着不同的策略,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是“最大公约数”。文化出海,并不是单一维度的传播,而是要真正在世界范围内直抵人心,跟全球用户形成情感共鸣。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分析中国文化是怎样成功出海的。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我国文化出海的意义。
(3)如何通过更多优秀文化产品,讲好中国故事、反映中国时代变革,始终是文化出海的重要使命。请从唯物论的角度为文化出海走得更好更远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在每年国庆日,国家和社会各方面举行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集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和体验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各类主题活动中。上述规定(     
①是基于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
②源于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③展示了融入时代内涵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蓬勃伟力
④旨在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积淀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对于非遗传承,有学者指出,传承不应该拘泥于固有的表现形式,但其“魂”不能变,我们要用年轻人的思维诠释古老的技艺,但创新得先“守旧”,理解了传统,才能谈创新。这旨在告诉我们( )
①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文化发展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④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认和行为的选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中国人讲究规矩,尤其是古人尊师重道,所以教育戒尺跟古代私塾一起应运而生。“戒”,警戒、惩戒;“尺”,尺度、标尺、标准。这些正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当今,“戒尺”仍然是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交往的一种文化。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运用戒尺旨在彰显教师的权威和公正                    
②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戒尺文化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应剔除                    
④戒尺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2023年的《开学第一课》中,“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专家、考古学家、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飞行员、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科学家、神舟十六号乘组等嘉宾,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奋斗足迹,传递出清晰的价值导向。《开学第一课》的意义在于(       
①高举理想信念伟大旗帜,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②创新文化传播的途径,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导向作用
③弘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为青少年成长注入精神力量
④启迪青少年的心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2-1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文综试题
6 . 娄山关红军小学里,红色元素随处可见。学校充分挖掘娄山关红色文化,并将其运用到课程改革和教学变革中,除了常规课程的学习,最受学生欢迎的是每周固定组织的学习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红色诗词等特色课程。红色文化进课堂旨在:
①进一步丰富师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②坚定师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③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   ④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师生书写人生华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观念基础。这一思想的形成,不仅与传统的道德观念有关,也与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有关,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使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作用。他指出:“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家国天下”意识作为积极的入世精神,将个人发展的诉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结合在一起。基于这一道德自觉,社会成员才具有了责任担当、价值共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的“家国同构”早已超越了其原始意义,从社会结构升华为精神结构,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时代已变,儒家教化论内秉的优秀文化部分也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家国天下”意识,以其温柔敦厚的底色、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合共生的包容心,不仅能为个体生命提供精神关怀,而且有助于维系各民族的和睦共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大力弘扬。


“家国天下”意识早已超越了其原始意义,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8 . “马走日,象走田,人行横道最安全。”这是由某汽车公司在9月9日“99公益曰” 当天发起的“文明出行”微公益活动的口号,旨在引导公众培养文明驾驶及徤康出行习惯,共建文明汽车社会。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③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健康的文化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3月15日,四川省深入推进成都大运会筹办决战决胜动员部署大会在成都召开。办好成都大运会对于促进四川体有事业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国际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好了解四川,让四川更好走向世界;对于提升成都城市品质,扩大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加快建设世界级现代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会议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任务,精益求精做好各项筹备工作。从严落实安全防控措施,统筹抓好赛事防疫和城市防疫,抓好应急处突力量准备和实战演练,确保大运会安全、城市安全和人民安全。扎实做好大会竞赛组织,科学编排竞赛规程和比赛赛程,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抓好反兴奋制工作,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主动对接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精准服务。精心打造开闭幕式,坚持国际范、中国风、巴蜀味相融合,坚持简约节约原则,准确把握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性质,为全球观众展现一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传统艺术与时尚艺术、城市精神与体育精神相融合的精彩表演。持续打造文明整洁的城市环境,精心组织火炬传递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大运有我”系列活动,着力营造“办好大运会、当好东道主”的浓厚氛围。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说明成都大运会战略部署思想的科学性。
(2)成都大运会的口号是“在成都,成就每一个梦想”,这向外界传达了成都致力于办好大运会的决心和金力打造体育赛事名城的愿望。请你为成都大运会写两则宣传标语。
10 .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引领着各个领域的变革,对医疗健康、科学研究等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此带来的信息偏见和歧视、个人信息泄露等伦理法律风险也大大增加。据此,有学者建议,必须确保其应用符合法律法规和伦理原则,避免潜在的负而影响。从哲学上看,能支持该建议的理由是(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②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④同一矛盾的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