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6月16日,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中,《朗读者》荣获最佳幸福电视节目。《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该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节目不仅展现出传统文化蕴含的魅力,更是让无数观众为文化痴迷。这种返璞归真的制作方式,让人眼前一亮。节目播出后备受好评,不少网友表示:“这是文化传播的又一股清流。”

材料二 《朗读者》第一期压轴出场的是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在国内外出版译著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文的唯一专家。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对于未来的时间,他是这样设计的: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有生之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简析《朗读者》节目播出后备受好评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著互译共存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上海浦东新区迎来开发开放30周年。30年的奋斗,浦东从一片滩涂之地,发展成为今日中国经济版图上闪亮的明珠。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浦东一直在努力。

“”20世纪90年代,浦东率先实现土地、资金等要素的市场化,形成较为稳定的市场环境。21世纪初,浦东新区率先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着力转变政府职能与经济运行方式。党的十八大以后,面临国内外发展环境的转变,在浦东建立了上海自贸区,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模式。

30年间,浦东一直努力发挥“窗口作用、示范意义”。浦东要做“苗圃”而不做“盆景”,始终代表中国队在国际舞台争“金牌”,奋力站上“C位”,也让浦东样本可复制可推广。这“窗口”和“示范”,不断推高中国开放层次。

30年间,浦东一直以敢闯敢试改革开放精神,继续走在新时代发展的前列。这是浦东30年来发展繁荣最强劲、最根本的推动力,是决定未来能否实现既定目标的关键所在。

浦东开发开放走过“而立之年”,成就值得骄傲,未来更加可期。后疫情时代,浦东将大力推进文化强区战略。7月,举办了“浦东重点电竞游戏项目集中签约活动”,30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将带动全区电竞游戏产业新增百亿营收。9月,“美术大师”评选活动也正式启动,意在通过树立“大国工匠”的标杆,培育和集聚一批尊崇工匠精神、高素质的美术人才,推动工艺美术产业蓬勃发展。目前,浦东正在着力打造“世界设计之都”,旨在通过创意与设计服务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为把上海建设成为卓越全球城市做出贡献。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上海浦东发展成为今日中国经济版图上闪亮的明珠的成功经验。
(2)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未来浦东大力推进文化强区战略的意义?
(3)借鉴浦东新区文化强区发展战略,就“后疫情时代,助推哈尔滨冰雪文化产业发展”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3 . 材料   2016年9月15日中秋佳节之际,中国的“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再次引起了国民对中国航天的关注和热情。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以此为标志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意义。
4 . 元宵佳节的灯火辉煌,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中秋月圆的千里相思,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守岁祈福的拜年团圆。年年岁岁,庆祝的形式虽然变了,但正是有了这些仪式的存在,才有了节日里不同寻常的意义,才能成为我们复苏文化记忆、确认精神归属的重要时刻。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的是
①通过人们的主动践行,仪式才能发挥应有的精神作用
②文化活动会影响人的成长发展、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
③人的文化素养是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和逐步提高的
④仪式因其古老悠久,所以能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18-08-15更新 | 168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广安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共中央、国务院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要求各地各校从2021年秋季开学认真落实“双减”政策,旨在(       
①构建教育良好生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②发挥教育对文化的引领作用
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④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6 .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座谈会上宣读了表彰决定,张富清等同志被授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张佳鑫等同志被授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     
①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导向作用,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②是为了弘扬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促进全社会向上向善
③有助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确保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旨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2021年5月17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教育部关于成立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等三个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通知》。《通知》指出,经研究,决定成立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中国武术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中国戏曲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三个”教育指导委员会(   
①旨在通过弘扬传统文化繁荣整个教育事业             
②通过教育方式变革引领传统文化前进方向
③推进传统文化进课堂,丰富拓展校园文化             
④有利于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2016年12月10日,旨在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发展工业文化产业、传承精工文化的中国工业遗产联盟正式成立,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制造强国,这不仅需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刚性推进,更需要工业文化提供柔性支撑和精神动力。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亦步亦趋的
②文化与经济是相互交融的
③一定的文化能够给予经济重大影响
④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019-10-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9 .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在20世纪的甲骨文研究历程中,时代风云变幻,学者们始终守护和传承着甲骨文研究,使这门古老的“新”学问绝学不绝。深入研究、传承甲骨文旨在(        
①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手段以促进文化传承
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发挥甲骨文对人类文明的标志性作用
④发掘甲骨文蕴含的历史思想和价值以坚定文化自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政论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开播,展现了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对内发挥正面宣传鼓励人、激励人的作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播出大型政论片旨在
①借助融媒体,巩固意识形态安全
②传播中华文化,发挥中华文化的主导作用
③弘扬主旋律,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④促进文化繁荣,实现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3-0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