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性的最高荣誉称号,创建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发展综合水平的全面考评。荆门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提出“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的宣传口号。这一口号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①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
②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人的文化素养只能在文化环境中培养
④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着每个人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 . 央视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将古诗词改编成歌曲,让观众在创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深层价值。这表明
①接受健康文化熏陶需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文化活动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③人们在文化活动中享用文化
④文化环境主导人的健康成长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19-10-2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综观以往的暑假荧屏,各类娱乐节目喧闹不已,热闹非凡,杂乱无章,一些节目缺乏深度,缺少内涵,完全是为了娱乐而娱乐,内容空洞,徒有其表,甚至一些电视台为了吸引眼球,制作一些格调低俗的娱乐节目,以此提升竞争力,导致电视荧屏乌烟瘴气,严重影响着文化纯洁和青少年健康成长。

2018年暑假期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给火爆的选秀综艺、偶像养成类节目敲了警钟。通知指出,对于偶像养成类节目、社会广泛参与选拔的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要确保节目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方可播出。业内普遍将此通知,解读为最严“限秀令”。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最严“限秀令”的理由。
4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好诗词》等一系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以全新的互动模式为亮点,通过现代传播方式,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为宗旨,强化现场嘉宾讲解以揭示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及传统价值观,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效果。这说明
①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大众传媒得以大力弘扬
②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中华传统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我国庆丰收的节庆文化源远流长。顺应亿万农民新期待,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很多传统节日相比,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庆祝方式有点不一样。各地以农民为主角、以丰收为主题、以节庆为主线,采用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方式庆贺丰收嘉年华,为乡村振兴增力添彩。比如,黑龙江省绥化市组织水稻开镰大赛,安徽省池州市举办传统农耕文化摄影展,福建省福清市推介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活动,湖北省黄石市兴办柑桔节,江苏省泰州市评选十大乡贤。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契机,各地利用互联网+绿色农产品模式,有效缓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使广大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中国农民丰收节”以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方式、表现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让传统农耕文化活起来,促进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6 . “良言一句,三冬亦暖,恶语伤人,六月犹寒。”“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不能在丢垃圾时,丢了自己的脸。”公益广告是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7 .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至今仍是激励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某高校开展了系列活动:“图说在四精神”主题板报展览、“五四百年,我的青春宣言”签名活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以五四之名重走红军长征路主题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重温了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加深了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用历史的光芒照亮了未来。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开展“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
2019-08-08更新 | 1229次组卷 | 2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职教中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8 . 如何让亿万青少年真正爱上思想政治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个统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深刻总结了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构成一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从文化生活看,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体现了
①客观决定主观,主导作用的发挥要符合主体实际   
②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能动性作用
③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2019-06-17更新 | 459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北省黄冈中学2019届高三6月模拟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9 .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心动,让人们的灵魂接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这说明
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有益文化活动 
④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正确的价值引领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19-06-02更新 | 128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材料一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广义扶贫,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发展为导向的大规模扶贫开发,我国先后探索构建了瞄准到县、瞄准到村以及针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区域性扶贫机制,主要面向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不均衡发展等共性因素致贫的目标群体。进入新时期以来,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不断下降,加之由共性因素致贫的目标群体数量锐减,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扶贫机制越来越重要。十八大以来,党逐步形成全新的精准扶贫理论和精准扶贫方略,标志着我国扶贫体制的一次深化革新。

材料二Y县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富口袋”与“富脑袋”同频共振。注重下乡“送文化”,让贫困群众有书看、有报读、有广播听、有电视看、有戏有电影看。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蹲点采风,创作演出了一批说身边人、讲Y县事的小品小剧小戏,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脱贫积极性。依托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设政策宣讲、道德讲堂、科技讲堂、法制讲堂、健康讲堂等,打造传授新知识、培育新农民的学习平台。针对贫困群众对帮扶政策知晓度不高等问题,Y县组建百人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走村入户宣传宣讲,帮助贫困群众找准思想上的“穷根”,提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气神,激发贫困群众主体内生动力的形成。


(1)经过多年的扶贫实践,我们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创造了世界奇迹。结合材料一,运用量变与质变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说明Y县是怎样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未来15年,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是发展的关键时期。请就如何消除全球贫困提两条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