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2 . 包饺子、烤鸡翅,学习烹饪争当小厨师;下田地种植农作物,体验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新学期,劳动课走进中小学生课堂。依托劳动课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将一些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技能带到课堂,打通书本与现实生活的界限,让学生会生活、爱生活。开展劳动教育(     
①对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②是创新中小学生成长规律的重要表现
③能促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在实践中升华认识
④有助于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2022年6月25日,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介入式脑机接口在北京成功完成动物试验。该团队采用治疗中风的神经介入技术,解决了传统侵入式脑机接口对脑区造成不可逆损伤的弊端,填补了国内介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空白,推动了我国脑科学领域的发展。这表明(   )
①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③获取该试验的研究成果是该科研团队的最终目标   
④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滑雪对于爱好者来说是一件既惊喜又刺激的事,而如果滑雪板不适合,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RoamRobotics推出滑雪外骨格机器人Roma,可大大减轻膝盖负担。从哲学角度看,对此认识确的是(     
①Roma是具有一定自主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②Roma是对人类身体某些功能的模拟
③Roma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④Roma有时也可以成为新的实践主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自然》杂志网站报道了一项中国黑科技,叫做“钍反应堆”技术。钍反应堆更加安全和清洁,发电效率更高。以前,因为钍元素在工业上没有什么用处,通常被当做稀土开采过程中的废物处理掉。现在,随着钍反应堆技术逐渐成熟,这些“废料”会发挥出非常大的价值。据此表明(   )
①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     
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永定河见证了北京城的发展历史。20世纪末,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全流域过度开发、气候变化等原因,永定河北京段基本干涸。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综合治理工程的推进和“引黄人京”生态补水的实施,北京段实现了全线通水,“卢沟晓月”美景重现。永定河治理工程的实施体现了(       )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规模水平是不断发展的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主观可控性特点
④实践具有能动性,说明生态修复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过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20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人把一只小鸡的腿拴在木桩上,小鸡随即发出“唧唧”的求援声,正在远处觅食的鸡妈妈一听到小鸡的叫声,就不顾一切地跑去救援。当实验者用隔音玻璃罩把小鸡罩起来时,母鸡就听不到小鸡发出来的求援声了。虽然小鸡仍在挣扎,但是鸡妈妈却眼看着受困的小鸡不管,根本没有任何救助小鸡的行为。这个实验表明(  )
A.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B.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C.鸡妈妈见死不救D.理性思维比感性思维更正确、更深刻
8 . 山胡萝卜,别称山海螺,是伞形科蔓生草本植物。十几年前,这种野菜在山中随处可见,根本无人问津。现代医学发现,山胡萝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胡萝卜素、17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同时具有解毒、抗肝素、防辐射的功效。如今,其身价暴涨。这表明(     
①事物价值的变化取决于人们认识的发展性
②山胡萝卜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③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④事物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9-25更新 | 288次组卷 | 9卷引用: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9 . 袁隆平是每位中国人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精神标杆。

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1960年,袁隆平在试验田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通过试种,他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推断其为天然杂交水稻。1961年春天,他把这一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偶然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天然杂交稻”。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1964年到1965年,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他对水稻雄性不育有了较丰富的认识,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于1966年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

1986年,他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发展阶段。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在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研究超级稻

1997年,他设计出了超高产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并在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连续取得重大进展,于2000年、2004年、2012年、2014年分别实现亩产700、800、900、1000千克的目标,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做出贡献。

2021年5月,由袁隆平任首席科学家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试验示范”项目在三亚测产再获佳绩,“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测产结果为平均亩产1004.83千克。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袁隆平的成功之道。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袁隆平是如何坚持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相统一的。
2022-09-22更新 | 62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单元测试
21-22高二·全国·假期作业
真题 名校
10 . “你读过的课文中哪一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某论坛的这一话题,吸引了数万人参与讨论。下面是不同年龄的人分享重温课文的感受:重温课文(     
甲:我记得诱人的高邮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乙:《匆匆》让我开始知道要珍惜时间,不能让时间白白流逝。
丙:十几岁的日子和思想很简单,其实当年并没有完全读懂《我与地坛》的深意。
丁:学《记承天寺夜游》时也有清凉月夜,但不懂得知己难遇,不懂得能在夜半时分找到人“相与步于中庭”的可贵。

①可以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丰富精神世界
②获得的是理性认识,有助于实现认识的飞跃
③让历经岁月洗礼的人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
④让不同年龄的人思昔抚今,形成对当下生活的共同认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9-17更新 | 8108次组卷 | 41卷引用:第二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