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2 道试题
1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
C.感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理性认识和实践无关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终极阶段
2023-03-14更新 | 63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 .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向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颁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表彰抗疫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不懈奋斗!”举办表彰大会的哲学依据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 . 云南大学的研究团队发明了多年生稻的方法,建立了多年生程理论体系,培育出多年生水稻品种。该团队于1997年开始试验;2016年开始大田试验,对各环节耐心测试:2022年10月测产成功,3个水稻品种通过国家认定。多年生稻研制成功表明(       
①追求真理的过程受各种条件限制并非一帆风顺
②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认识客观事物
③来源于实践的科学理论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④认识过程需要从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无可否认,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是世界级的考古发现,完全可以列入世界最为著名的考古发现之列,同样不可否认的还有目前的发掘面积仅占总面积的千分之二,三星堆的许多问题仍然是个谜。但我们坚信三星堆的神秘面纱一定能被完全揭开,这是因为(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可以超越历史条件追溯过往历史
②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会经历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
③新的考古技术和设备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④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着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2022年3月23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向人们展示了太空“冰雪”实验,袋子里挤出的溶液会形成一个液体球,当球体与沾了结晶核的毛根碰触后迅速变成“冰球”。王亚平解释到,在微重力环境下饱和乙酸钠溶液只要碰到一丁点的晶体,就能迅速打破稳定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从而变成了一个“冰球”。但在地球上由于受到重力等因素影响,形成的晶体形状是不规则的。据此,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观察结晶球形成实验到知晓其中的原理蕴含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细节,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来源
③天宫实验呈现出的实验结果有别于地面,印证了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研究晶体形成形状的异同需要排除重力等因素干扰,这是思维抽象的分离环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玉米的祖先”——野生玉米“大刍草”蛋白含量是现代玉米的3倍多,对我国而言每提高玉米蛋白含量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少进口800万吨大豆,但野生玉米人工驯化过程中丢失了控制玉米高蛋白的基因。我国科学家经过十年反复实验,成功找回并克隆了首个丢失的主效基因THP9,使玉米蛋白含量接近翻倍,提高了营养价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控制玉米高蛋白含量的基因丢失是降低其营养价值的关键
②没有科学家十年的实验就找不到提高玉米蛋白含量的方法
③科学家经过研究建立起了现代玉米与大刍草之间的联系
④“野生祖先”遗传变异引入优质作物促进了其功能的改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3-09更新 | 3897次组卷 | 33卷引用: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B卷能力提升练)
7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这样寄语中国青年: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若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角度看,对这段寄语的解读较为贴切的是(     
A.只要努力就会梦想成真B.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C.伟大事业始于伟大梦想D.勇于在实践中追求真理
2023-03-0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综合练习(一)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多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多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材料二 因高考及高考制度的变革涉及千家万户,政府决策,学校招生,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引发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响。有声音认为,学生选科看似选择多了,同时也带来了困惑和选择焦虑。有声音认为,选科分班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还有声音认为,新高考可能会导致高中物理学科“遇冷”,国家科技发展将后继乏力。一时间,新高考在一片鲜花和掌声中,也受到审视和质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多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知识,分析新高考“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
9 . 2022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某研究团队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一个新的细菌菌属。这是团队在发现华西克雷伯菌、华西肠杆菌等多个新菌种之后的又一新发现。新菌属的发现在细菌的临床实验室鉴定、精确的流行病学调查、细菌耐药性监测等方面具有科学价值。据此可知(     
①对原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能获得新发现
②科学发现要以实践为基础并为实践服务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研成功的基础
④创新思维的成果应该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2-17更新 | 297次组卷 | 5卷引用:单元质量检测与 试题属性表
10 . 2022年12月5日,我国完成在空间水稻和拟南芥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水稻和拟南芥种子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目前,科学家正在对返回的水稻和拟南芥样品进行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和代谢等相关分析,通过检测及分析研究,解析空间微重力对于拟南芥和水稻作用的规律和分子基础,为进一步创制适应空间环境的作物和开发利用空间微重力环境资源提供理论依据。这反映了(     
①认识应在实践基础上沿着科学方向深化发展
②思维的动态性与静态性始终处在统一状态中
③创新思维坚持问题导向,以求开辟新的未来
④太空种植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于科学理论创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2-10更新 | 321次组卷 | 4卷引用:单元质量检测与 试题属性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