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认识具有反复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暑假,博物馆都会迎来人流高峰,文明参观的话题也被一再提起,有人在广东博物馆留言本上质疑工作人员“管得好多啊”,表示:“不让孩子解放天性吗?跑怎么了?跳怎么了?碰恐龙又怎么了?”对此,有网友表示,如果孩子爱玩爱闹就应该去游乐场,不应来博物馆。也有网友在替展品、文物担心,“重点是文物不可复制,坏了就没了”……广东省博物馆回应:在博物馆遵循相关的礼仪规范,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分析参观礼仪问题上存在不同理解的原因。

2 . 中医承载着中华民族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因其具有独特而突出的医学价值,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疗工作者客观分析不同的症状,潜心研究病症,找出病理,作为治疗的依据。经过多次论证和试验,坚持用“望闻问切”四诊法,针对不同病症,采用不同的中药汤剂来治疗,效果显著。但由于新冠肺炎毒株不断变异,症状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未来的中医药治疗还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医疗工作者不断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解决新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医疗工作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2)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谈谈你对医疗工作者用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过程的认识。
2022-10-11更新 | 3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行反垄断法自2008年实施以来,在保护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现行反垄断法的框架和主要制度总体可行。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反垄断法在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迫切需要明确反垄断相关制度在平台经济领域的适用规则,加强反垄断监管,进一步完善反垄断相关制度规则。

2022年6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反垄断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反垄断法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这是反垄断法自2008年实施以来的首次修政。鼓励创新、引入垄断协议“安全港”规则、加大违法处罚力度等内容被写入新法。


反垄断法的修改反映了对反垄断认识的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2022-10-08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9月阶段检测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城镇化发展路径,关系着城镇化发展的质量。2010年至2020年间,我国城镇化的主要方向是“大城市化”,共撤销149个县。这一城镇化路径在导致特大城市、超大城市与中小城镇之间差异扩大的同时,县域之间的社会发展不平衡也逐渐扩大,而新冠疫情的出现则暴露出超大城市抗风险能力不足。

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控撒县建制设区”。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进行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城发展质量。


结合材料和认识论知识,说明我国关于城镇化的认识为什么发生变化。

5 . 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高。目前,我们对病毒的认识还非常有限,病毒变异及疫情发展方向尚不明确,奥密克戎对特定人群还有严重威胁,我国的防疫形势依然严峻。通过两年多的抗疫实践,我国在党的领导下根据国情和疫情形势变化,探索出了“动态清零”政策,动态清零不是要求“零感染”,而是快速、精准地切断传播链,发现一起就扑灭一起。这是权衡利弊做出的最佳选择,虽然牺牲了部分人短期的生活便利,但换来的是全体人民的健康和长期的正常生活,帮助我们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硬仗的胜利,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了疫情防控的最佳效果。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从快从严,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仗。


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正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十九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1)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2)请你就生态文明建设向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并指出其哲学依据。(至少两条)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实生活中,偏见是普遍存在的。因地域、种族、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不同而引发的诸多偏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高二某班以“偏见的哲思”为主题举行辩论赛。辩论双方表达各自观点并展开论证,见下表。

观点开篇立论
正方:偏见可以克服偏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而产生的偏差。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主体的主观性错误,如盲目崇拜权威、拘泥于片面的成见、轻率下结论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必然可以克服这些主观性缺陷,逐渐摆脱偏见的束缚,最终达至无偏见的认知。
反方:偏见不可克服偏见是人们受历史传统制约而形成的思维定势。作为认识,偏见不等于错误,它由历史传统造成并构成理解者的某种视野。由于我们都生活在传统中,在接受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同时,就意味着获得了看问题的既定视角,意味着看问题的偏见性。
假设你被邀请加入这场辩论赛,你支持哪方观点?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进一步阐明你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
2022-09-26更新 | 474次组卷 | 14卷引用:专题四 新高考哲学篇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8 . 结合课本55-56页,完成下列表格。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因方法论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具有上升性

2022-09-2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作业设计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主观题-简答题 | 较易(0.85) |
9 . 结合课本50-56页,分析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的原因。
2022-09-2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作业设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人口政策变化过程,第一阶段:鼓励生育政策,1949--1953恢复劳动、鼓励生育。第二阶段:政策转变酝酿阶段,1954--1959,政策转变酝酿、上层思想反复。第三阶段:限制生育阶段。1960---2014,实施限制生育政策,但没有全面开展;1971-1979年:全面推行“晚、稀、少”政策;1980-1984年:生育政策紧缩,全面推行“一胎化”政策;1984-1991年:在农村实行“一孩半”政策,但在城市继续实行“一胎化”政策;1991-2014年: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第四阶段2014-2021逐步开放开放生育政策。单独二孩。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2021年6月全面放开三孩政策。


运用《哲学与文化》中的哲学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原因?
2022-09-15更新 | 28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