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0 道试题
1 . 漫画《此一时彼一时》的哲学启示是(     

A.矛盾具有同一性,要把握条件趋利避害
B.矛盾具有普遍性,做事要懂得灵活变通
C.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往往因人而异
D.事物发展都会经历量变与质变两种状态
2024-05-28更新 | 2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桥旅融合正成为贵州旅游的一个新增量。

贵州的桥旅融合根据不同的建设时序,形成了不同的桥旅融合迭代,实现从1.0版到3.0版的飞跃。坝陵河大桥是国内第一座山区千米级钢桁梁悬索桥,在建桥初期,没有考虑旅游元素的融合,在后期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逐步开展桥旅融合项目,如桥体内观光、低空滑翔、高空蹦极以及研学,这就是桥旅融合1.0版本;被誉为“天空之桥”的平塘特大桥,充分利用既有的服务区,打造桥旅融合项目,集观星、观桥、科普、餐饮、住宿一体,并逐渐在开发和周围景区、民宿、文化融合,这就是桥旅融合2.0版本。在吸取桥旅融合1.0和2.0版经验的基础上,目前正有序推进桥梁融合的3.0版-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项目,该项目再以花江峡谷大桥、花江大峡谷自然风光为依托,以“国之重器+三叠纪古海洋遗址”为主题,建设包含服务区综合楼、加油站、综合展示厅、集中式酒店等建筑物,规划星空露营区、桥塔观光电梯、塔顶星空水吧、桁梁观光廊道等业态项目,打造“以桥为目的地、以桥为文化、以桥为场景”的桥旅、体旅深度融合的产业化特色项目,实现花江峡谷大桥和周边辐射范围全域的互动发展。

贵州充分利用桥资源,深入各村寨调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桥旅融合规划方案,景向桥借力,桥为景生辉,绘就“山为景、水为镜、田园美、文旅融”的新画卷,使“桥梁+旅游、研学、体育、美丽乡村”等彼此唱和,做好桥旅融合大文章,把旅游优势、交通优势转换成当地经济发展优势。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相关知识,阐明贵州推动桥旅融合项目从1.0版发展到3.0版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的相关知识,分析贵州如何将旅游优势、交通优势转换成当地经济发展优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和实践,但有的地方对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件大事、新事,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心里要热切,但头脑要冷静、步子要坚实,既谋“新”又重“质”。

材料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各不相同。要坚持实事求是,充分尊重各地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找到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避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能搞一种模式。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重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和价值转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诸项任务之首,并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新瓶装旧酒。当前,不少地方谈创新必说新质生产力,把新质生产力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盲目求“新”而忽视了“质”。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但并不是和创新沾边都是新质生产力。

材料二   实干为先,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涉及方面较多,只有提早谋划、科学布局、统筹兼顾,运用超前思维才能扎扎实实向前推进,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做到既谋“新”又重“质”。
(2)请运用超前思维特征的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4 . 下图漫画《纸上行走》中的个别领导干部的行为(     

①从书本而非实际出发,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②脱离了实践和群众,是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
③不敢直面矛盾和问题,否定了矛盾的特殊性
④在调研中走形式,违背了求真务实的要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穿一件马面裙去观赏春天的花卉;去福建蟳埔村扎一头簪花,体验渔家女的别样美丽;去浙江义乌买一款“新中式”服饰,再搭配几件中国风饰品……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下审美潮流相结合的“新中式”在这个春天火爆出圈,激活了青年人的文化基因,成为他们的“心头好”。

“新中式”风潮席卷了服饰、茶饮、美妆、家具等多个领域,成为当下的“顶流”。有的商家认为商品名称只要加上“新中式”这个前缀,就掌握了流量密码,这导致行业乱象频现:盲目扩大产能、产品同质化、重营销轻质量……近年来,包括“新中式”在内的网红产品频频出圈,流量带来的利好让不少品牌销售额成倍增长,但流量热潮终究会消退。有人不禁提出疑问,网红流量如何转化为“长红”口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新中式”何以能激活青年人的文化基因。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的知识,阐释网红流量如何转化为“长红”口碑。
6 . 下列选项与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②独有千秋,别具一格
③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④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24更新 | 54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三模)政治试题
7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结合各地实际,将其贯穿到各个领域,以“千万工程”点亮“希望田野”。这是基于(     )
A.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由普遍性到特殊性再到普遍性的顺序
2024-05-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五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上转扇舞袖、挥棒耍枪,台下座无虚席、欢呼不断,日前,南昌大学“赣剧艺术鉴赏”课程的一段上课视频火遍全网、引发热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成为高校“顶流”,绝非个例。近年来,天津大学的“泥人张百年技艺传承与经营实践”广受学生好评,山东大学的“中华文化体验与传播”被学生誉为“最棒选修课”,厦门大学的“国剧赏析”堂堂爆满……越来越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走进高校课堂,成为备受青年学生追捧、喜爱的“宝藏”课程。

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叫座”又“叫好”,见证了传统文化与青春力量的双向奔赴。许多青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粉丝”,他们青睐汉服唐装,追逐非遗文创,流连名胜古迹,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倾心认同。这场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的“破圈”相遇,为我们更好打造优秀传统文化育人“金课”带来不少启示。

精炼优质内容是根本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高校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往往学分有限、学时紧张,从丰富博大的优秀传统文化“富矿”中甄选和提炼出优质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师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着重提炼展示中华民族独有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着重生动地讲授中华文明内蕴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分布地域广、传承形式多,各地区各领域都保留着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育人内容,这对高校依托专业优势打造传统文化拿手课、就地取用资源打造传统文化特色课、引入他山之石打造传统文化新鲜课等,既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便利。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高校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积极意义。
(2)精炼优质内容的做法是如何坚持辩证否定观的。
(3)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知识,分析为什么既要就地取用资源打造传统文化特色课,又要引入他山之石打造传统文化新鲜课。
9 .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存在重文化学习、轻劳动教育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该标准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不同的目标,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从而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材料表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
④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5-22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考前仿真联考(二)政治试题
10 . 随着ChatGPT、Sora等的火热,人工智能备受关注。2024年我国首次将“人工智能+”行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力。面对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冲击,我们必须主攻关键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变革,牢牢抓住人工智能发展主动权。这说明(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定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②坚持实践第一,推动人工智能新的探索和研究
③坚持矛盾特殊性,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驱动作用
④分清矛盾主次方面,以产业发展主导人工智能研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22更新 | 3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5月份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