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现人生的价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正确的政绩观,是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

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先后来到湛江、茂名、广州等地,深入企业、港口、农村等进行调研。2023年9月在黑龙江,习总书记说:“要建立健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联系群众、防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长效机制,巩固发展主题教育成果”。

2023年12月,习总书记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进企业、入社区、下农田、看工厂……指出“做活广西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棋眼就在扩大开放上”。202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考察,在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调研,该校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为一师学生毛泽东所题;校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为一师老师徐特立所写。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重视到不同地区进行考察调研。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的重大意义。
2024-06-0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得分训练政治试题(六)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赓续中华文脉不仅是知识的觉醒,更是信仰的觉醒。

今天的青年人没有经历过一百多年前旧青年的苦闷:装满着一大堆的礼教伦常,固守着无量数的辞赋文章,却不能在西方列强的欺凌面前提出任何救亡图存的主张——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让所有进步的青年看到了希望。

今天的青年人也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之初的大学生的迷思:对西方文明的惊叹和对社会主义前途的忧虑并存,对掌握自己命运的渴望和对发达国家的艳羡并存,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让振兴中华成为现实,也重新塑造了新一代青年人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盛,逐渐造就了“平视世界”的一代———一百多年来我们梦寐以求的青年一代的文化觉醒,逐步从一种至高的理想变为青年人的生活心态、文化常态。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而且是信仰逐步确立的结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挥实践逐步展开的结果。

(1)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时期的青年有着不同的人生际遇。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今天的青年人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2)今天很多青年人开始阅读国学经典,节日里喜欢穿汉服,网络上开始流行古风远曲,商品中呈现国潮风尚。据此,有人认为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就能实现中华文化自信。请运用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2024-06-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三模考试政治试题
3 . 下侧的漫画《我能》,告诉我们(     

①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要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③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④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6-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政治试题
4 . 2023年9月,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致信与会教师代表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       
①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②表明了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在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③是基于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④要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6-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智慧上进2023-2024学年高三5月大联考政治试题
5 . 某街道办事处将钢琴摆上步行街,每天都有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来此免费弹琴,开启一场场街头音乐会。农民工易某在钢琴前的即兴弹奏迅速走红网络,网友感叹:这双粗糙的大手,扛得起生活又弹得了钢琴。如果为上述报道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A.拓展文化空间,链接群众文艺B.弘扬劳动精神,坚持砥砺奋进
C.弘扬主旋律,积极传播正能量D.坚持人民立场,实现人生价值
6 . 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该法深入调研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情况,旨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合社会意识、凝聚价值共识,营造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的浓厚社会氛围,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该法实施的哲学依据是(     
①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发展之间存在不同步性
②个人的价值实现不能离开社会创造的客观条件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6-0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5月模拟政治试题
7 . 杭州第19届亚运会首次提出“无废亚运”理念。用回收的可乐瓶制作的长凳、用废弃牛奶盒加丁而成的手提纸袋、用笋壳手工编制的“加油鸭”摆件……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国“无废城市”建设的成效。这说明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主次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③事物价值的变化取决于人的需要的变化
④事物的多样性属性是其具有多重价值的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6-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六)政治试题
8 . 漫画《目不斜视》(作者:罗琪)讽刺一种社会现象。这启示我们(     

①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③做事情要学会知行合一
④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存在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024-06-0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新高考选考信息优化卷(一)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以什么作为道德评价的根据,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是唯动机论的著名代表,他认为判断行为善恶的唯一根据在于动机是否出于“善良意志”。他举例说,一个人看到有人落水,只要他有救人的善良动机并尽力去救,即使没有救出落水者,他的行为也具有道德价值;相反,如果救人者是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施救,即使将人救了上来,也不能认为其行为具有道德价值。效果论的著名代表是近代英国功利主义大师边沁。他以效果评判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他认为,对于一个极力援救溺水者的人来说,不论他心目中有何等卑鄙的动机和意图,如果他能救人一命,无论如何他的行为也是道德的;相反,如果搭救不成功,无论行为者的动机如何善良,都毫无道德价值。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对唯动机论和效果论的认识。
(2)中华民族是重视道德,崇尚修德的民族。请你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以“提高高中生的道德修养”为主题撰写一篇发言提纲。(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200字。)
2024-06-0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10 . 从“躺在山坡放牛牧星”,到“真的去天上摘星星”,航天员桂海潮的人生轨迹令人感奋;从东京奥运会失意而归,到游泳世锦赛包揽三金,运动员覃海洋的坚持不懈书写了传奇;“90后”青年杨安仁扎根山区辛勤耕耘,让油桐林成为造福乡亲们的“绿色油库”……一个个励志故事诠释着梦想的力量,激扬着新时代奋斗者的“精气神”。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       
①价值观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④“精气神”对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起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