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陕西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10-10 8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世界史 、文化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礼记》记载:“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这一记载(       
A.体现出宗法观念不断强化B.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C.说明大宗与小宗的相对性D.折射出社会转型的加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下列图片是西汉初期与后期各诸侯国大致范围图。这一变化(       
   
A.表明郡国并行制得到加强B.印证了封国体制被逐渐废除
C.说明汉代行政机构的简化D.源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3. 下表为唐代各道科举人才的分布统计情况。这说明当时科举制(       
关内道河南道河北道河东道淮南道山南道江南道岭南道剑南道陇右道合计
21328
初唐49444129125422188
中唐6149503431127411250
晚唐334620161427138
合计145140114815717131133584
A.人才选拔受多种因素影响B.录取依据缺乏公平
C.导致了门第制度彻底瓦解D.实行阶层固化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宋朝的“台谏”是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是最主要的监察机构。谏院对朝政遗缺、官员失职等行为进行规谏讽喻,专门提意见的。因为有制度性保证,台谏官敢说敢言,约束皇帝,监督宰相,有时集体对抗皇上,有时还与宰相联合对抗皇帝。“台谏”的设置(       
A.防止了朝廷中权臣乱政的出现B.保证了政治清明
C.有助于减少当政者决策的失误D.完善了监察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元朝在建立行省制度的基础上,为“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在全国共设驿站1500余处,加上西域、西藏等边缘地区共1600多处,达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的效果。据此可推知,元朝驿站的设置(       
A.充分发挥了汉人的核心作用B.适应了疆域辽阔的统治需要
C.促使民族矛盾得以有效解决D.维持了各族间经济发展的平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下面为明代内阁政治地位演变示意图。明代内阁地位的变化说明(       
A.六部变为内阁的下属机构B.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日益激化
C.中央集权统治的不断加强D.皇权专制统治的进一步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从内地往沿海方面的调兵占总调兵一半左右。调兵速度据推算:邻省约30至40天,隔一二省约50天,隔三省约70天,隔四省约90天以上。英国军舰从印度开过来,需30至40天,从英国本土开过来,也就是4个月。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统计资料明显不符合史实B.清统治者国家主权观念淡薄
C.历史叙述的主观色彩浓厚D.中英两国军事发展存在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据史载,在北洋军阀统治的“短短十六年中,内阁更换46次,正式上任和代署的阁揆达29人之多,多则三两年,少则数月,与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十七年间易揆数可相媲美。”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       
A.民主共和与专制统治的冲突B.北洋军阀深受封建伦理影响
C.责任内阁制的群众基础薄弱D.中央政府权力出现下移趋势
2023-10-08更新 | 268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明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和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鲁迅旨在(       
A.称颂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B.说明封建帝制尚未受冲击
C.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与支持D.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召开时间会议名称主要决议
1921年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1923年中共三大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7年八七会议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A.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B.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C.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D.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2023-10-08更新 | 542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文物在湖南东部、江西中南部、福建西部密集程度高,主要分布于山区和高原地区,以及河流湖泊附近。这些分布区域可用于佐证(       
A.工农武装割据存在和发展的条件B.红军战略转移条件已经成熟
C.红军长征过程具有一定的曲折性D.中国革命性质发生根本转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1937年8月19日,邹韬奋在《抗战》创刊词中宣布:“在这民族抗战的紧急时期,本刊的任务,在一方面是要对直接、间接和抗战有关的国内和国际的形势,做有系统的分析和报道,显现其重要意义和相互间的关系;又一方面,是要反映大众在抗战期间的迫切需求,并贡献我们观察讨论所得的结果,以供国人的参考。”可见,《抗战》的创办(       
A.旨在动员民众进行战略反攻B.意在争取国际舆论以支持抗战
C.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D.适应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3. 下图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使用的会徽。红星表示领导阶级;齿轮、嘉禾与工农有关;四面红旗表示四个阶级。该会徽的设计(       
A.践行了社会主义原则B.蕴含人民民主专政理念
C.体现出民主平等精神D.彰显人民当家作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指示:“凡有少数民族存在的地方,都要派出懂民族政策、对于仍然被歧视受痛苦的少数民族同胞怀着满腔同情心的同志,率访协商会议问团,前往访问”。周恩来要求“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贸易中,让少数民族同胞多得一些利益。”这些指示(       
A.是建立民族自治区的前提条件B.意在为少数民族人民谋利益
C.表明各民族的交流与交融频繁D.维护了边疆地区社会的稳定
2023-10-08更新 | 488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2023年4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马克龙总统同期访华。中法、中法欧、中欧互动,“独立自主”“合作”成为高频词。中法、中欧在双方关系和国际议题上的共识不断增多。这些外交活动(       
A.消除了中国与欧洲外交矛盾B.构建了国际政治经济的新秩序
C.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D.利于促进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6. 古代雅典酒神节期间,城邦会表彰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者,并宣布他们的名单。那些父亲阵亡后留下的遗孤,在由城邦抚养成长到18岁时,会在这个节日上接受城邦赠予的一套重装步兵盔甲;仪式传达了新一代公民在城邦资助下的延续,勉励他们继续为国而战。古代雅典的这些活动(       
A.有利于增强城邦公民的凝聚力B.加剧了古代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
C.说明财产已成为公民权的标准D.推动了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7. 在古代罗马,物权是反映权利人的直接行使物上的权利。由法律规定,私人不得创设,主要有五种:所有权、役权、地上权、永佃权、担保物权。这表明古代罗马法(       
A.保护民众的财产所有权B.兼顾了社会各阶层利益
C.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建立了一个兼容两党、由托利党与辉格党分享政府要职的混合内阁;1710年安妮女王罢免了不愿停战的“辉格党”人,任命“托利党”人组成一党内阁。这说明英国(       
A.君主立宪制的政体不适合国情B.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C.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D.两党间的矛盾冲突无法调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9. 2021年由美国民间组织MoveOn发起的一项“弹劾大法官克拉伦斯·托马斯”的请愿,“他已经表明他无法成为一名公正的法官……他必须辞职——否则国会必须立即对他进行调查和弹劾。”但美国法律学者表示:“目前来看,弹劾最高法院大法官是不大现实的,弹劾成功的可能性更是接近于零。”美国法律学者这一说法的依据是,美国(       
A.国会与最高法院之间的矛盾尖锐B.三权分立的原则遭到破坏
C.宪法对联邦法官权力地位的保护D.民主政治面临巨大的挑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整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内阁总理维持着飘忽不定、时高时低的权势,但是总统的下坡路几乎是一以贯之的。议会喜欢选举一些有个性甚至有点问题的人当总统。而总理对此也无所谓,就坐视共和国总统的威望稳步向下。这一现象主要缘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       
A.总统行使权力受议会制约B.总统要受内阁总理的监管
C.总理掌控国家的行政大权D.总统与总理矛盾无法调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1. 习近平总书记说:“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基本原理的不断变化B.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对资本主义影响深远D.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2. 列宁说:“这是各次革命的历史所证明了的,如果革命者明知挽救革命、提出媾和、挽救彼得格勒、摆脱饥饿、把土地交给农民等事业都取决于自己,可是放过了时机,那就是犯了滔天的大罪。政府摇摇欲坠。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彻底击溃它!拖延发动等于自取灭亡。”列宁所谓的“时机”是指(       
A.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B.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推翻临时政府的社会主义革命D.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和平过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3. 罗伯特·肯尼迪(肯尼迪总统的弟弟)写道:“危机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认识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是多么重要。在整个危机过程中,肯尼迪总统花时间最多的事情就是努力确定每一个行动对赫鲁晓夫和苏联的影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这一危机(       
A.表明美国总统意识到直接武装冲突的危害B.致使美苏双方都抛弃了对峙的冷战思维
C.得以化解原因之一是美苏双方利益的妥协D.体现出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亟待重新构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4. 阅读下图马宏亮的漫画—《21世纪“冷战阴谋家”》。该漫画主要揭示了(       
A.美国推动国际局势多元化B.地区冲突威胁着世界和平
C.世界政治力量失衡严重化D.国际霸权主义的卑劣行径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自此,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朝代,强化中央集权成为历史发展总的趋势,“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成为共识。秦汉建立的中央集权制顺应了国情,行之有效,突出体现为中央有权威,从而为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稳定提供了制度保证。在“大一统”这一总目标下,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互为一体,历代“夷夏之防”与“华夷一体”实为一体两面的关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一统”观念为中华各民族所接受。先秦儒学经董仲舒改造,倡言《春秋》大一统思想,与强调皇权至上、强化统一国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最为合拍,迎合了政治需要。儒学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和文化主脉,顺应时势,不断发展创新。

——摘编自华奥《多维角度理解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治理理念》

材料二   清朝在疆域全盛时设有25个一级政区和内蒙古的盟、旗。西南几省少数民族地区承袭元、明遗留下来的土司制度,雍正时陆续实行改土归流政策。设置西藏办事大臣,涉及到国家主权的重大外部问题,均由大臣处理并上报朝廷决定;而内部则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大臣系统不加干涉。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把握两岸关系时代变化,丰富和发展国家统一理论和对台方针政策,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了新时代做好对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确立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并强调:“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实行卡式台胞证,实现福建向金门供水,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的主要治理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大一统国家治理的特点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积极推进对台工作的重要举措,并分析阻碍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两江总督端方代奏徐敬熙呈整饬行政立法司法机关折》中写道:“至于欲伸张国权,必先收回治外法权,必先改良刑律,必先使司法独立,其致力也近,其成功也远,且司法机关独立,固著明于宪法,而为万国所通行者也。”

材料二   1929年4月和9月,南京政府先后两次照会各国,要求废除领事裁判权,但均遭到各国拒绝。12月,南京政府再次发布特令:“自民国十九年一月一日起,凡侨居中国之外国人民,现时享有领事裁判权者,应一律遵守中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依法颁布之法令规章。”1942年1月1日,中国参加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表明废除中国不平等条约的要求从法理上得到了支持。1943年1月11日,《中美平等新约》《中英平等新约》分别签字,美英同时放弃在华一切特权,撤销领事裁判权与在华租界,但中国不得取消或追究其在华不动产权利。受美英影响,比利时、挪威、加拿大、瑞典、荷兰、瑞士、丹麦、葡萄牙等九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签订了相似的新条约。

——摘编自《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清政府官员提出的主张,并分析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政府官员和国民政府的行为。
2023-10-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结束后,美欧矛盾上升。反恐战争发动以来,双方矛盾在广度上和深度上又有新发展……美欧矛盾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国关系的积极互动和世界多极化进程,但也会引起欧洲内部分化,对欧盟一体化进程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尽管美欧矛盾还将继续上升,但在相当长时期内,美欧联盟和双方以相互依存与合作为主的关系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摘编自沈世顺《美欧矛盾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0-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世界史 、文化史(旧)

试卷题型(共 27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4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5,6
2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中国近现代史
4
政治史(旧)
5
世界史
6
文化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宗法制单题
20.65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单题
30.85隋唐科举制单题
40.6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单题
50.65忽必烈改革及元朝的统一单题
60.65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70.65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80.65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单题
90.65辛亥革命的评价单题
100.6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单题
110.65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单题
120.4全国抗战的开始单题
130.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单题
140.4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单题
150.65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单题
160.4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题
170.4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单题
180.65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英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单题
190.4美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单题
200.65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单题
210.8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单题
220.65十月革命爆发的条件和过程单题
230.65冷战与两极格局单题
240.65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50.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260.4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三、论述题
270.4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