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进生命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1 . 生长在西北沙漠地区的骆驼刺根系发达,能感知周围土壤环境的变化,并作出相应反应。为了研究影响骆驼刺根系生长的因素,研究者选择即将萌发的骆驼刺种子,播种在大小相同的透明玻璃箱内,观察其根的生长情况,四组骆驼刺的培养温度、光照、浇水量等条件均相同且适宜。测量根系的长度和高度的平均值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比较A、C两组的结果可知,竞争植物的存在能___(填“促进”或“抑制”)骆驼刺根的生长。C、D两组结果说明,养分能___(填“促进”或“缓解”)这种效果。
(2)研究者利用A组和B组探究空间和养分对骆驼刺根生长的影响,由结果可知:
①骆驼刺根系优先向___(填“空间大”或“营养丰富”)的地方生长,支持该结论的依据是:___
②养分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实验植株根系的生长。支持该结论的依据是:___
(3)梭梭树是骆驼刺的竞争植物之一,其根系发达,叶退化成小鳞片状,这些特征有利于适应___的环境。
(4)请你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一个可以进一步探究的问题:___
2024-01-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2 . 为探究使用公筷公勺能否有效降低细菌、真菌的传播风险,科研人员招募十名健康状况相似的志愿者模拟真实用餐过程。就餐完毕后,对三组剩余菜品进行取样检测。
五道实验菜品中的菌落总数含量(单位:菌落总数/克)
实验菜品菊花蛋汤丝瓜菱米老豆腐胡椒炒软兜红烧狮子头拆烩鱼头捞饭
第一组:留样564210
第二组:使用公勺公筷1820612020
第三组:未使用公勺公筷30320180420280

(1)取样检测的其中一个步骤是接种,在接种前需要将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其目的是___
(2)接种好的培养基需要放置在恒温箱中进行培养,说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需要___
(3)科研人员从其中一个光滑粘稠的菌落中随机挑取了样本,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该微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科研人员可能看到的是___。
A.   B.   
C.   D.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第一组对照的菜品中也检测出了不同数量的菌落,这些细菌、真菌可能来自于___
(5)经过重复实验,发现“使用公筷公勺”组比“不使用公筷公勺”组的菌落总数要___(选填“多”或“少”),可以得出实验结论:___
(6)虽然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传播疾病,但是合理利用,也可以对人类有益。举出一个利用细菌、真菌的例子:___
2024-01-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甲、乙、丙三位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纸盒内两侧中央放置的鼠妇数量应足够多,而不是只放1只,请说出理由:_______
(2)上述三组实验中,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的是______根据图中的实验装置分析,该实验探究的因素涉及_________
(3)从丙组的最终统计数据发现,光照处的鼠妇数量比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少,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
(4)丙组中在纸盒中以中线为界,一侧用黑纸板,另一侧用玻璃板,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_____
(5)做完实验后,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些鼠妇?________
2024-01-1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铅污染主要来自于铅制品工矿企业排出的含铅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汽车排出的含铅尾气。
科研人员以4种常见树木——黄杨、香樟、冬青、杉木为实验材料,研究铅污染环境下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该变化可反映植物叶片光合功能的强弱。
在空气质量良好、土壤未受重金属污染的国家森林公园中,取坡向、树龄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树木叶片。将叶片用蒸馏水冲洗后擦干,再将大小相近的叶片叠置对齐打孔取圆片,置于培养皿中,每皿50片。将浓度为800mg/L醋酸铅溶液加入培养皿中(每皿100mL)进行铅污染处理,对照组叶片用等量蒸馏水浸泡。实验组与对照组都进行3次重复实验,科研人员对获取的实验结果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记录,如下表:
铅污染下4种树木的叶绿素含量(mg/L)
树种对照组实验组
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2天
黄杨1.402.462.171.000.690.50
香樟1.271.681.350.960.420.30
杉木1.842.381.761.141.050.57
冬青1.991.761.701.401.110.51
(说明:对照组内同种植物短期内叶绿素含量变化可忽略不计。)
回答问题:
(1)根据实验过程,你认为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在选取叶片时,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科研人员通过3次重复实验获得了一系列实验数据,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他们应当取各重复组数据的________值。
(3)实验结果表明,在铅污染下,除__________外,其余3种树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__________的变化规律;4种植物中,抗铅污染能力最强的植物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铅污染不仅对植物的生活有影响,对人和动物的健康也有危害。请从个人生活角度出发,提出一个降低铅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1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三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为探究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对玉米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四组实验:
组别甲组乙组丙组丁组
无机盐类型适量含氮、磷、钾的无机盐适量含氮、磷的无机盐适量含氮、钾的无机盐适量含磷、②的无机盐
实验现象叶片正常叶片①叶片异常叶片异常
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①处应填___,甲、乙探究的是含___无机盐对玉米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为探究含磷无机盐对玉米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应选中组和___组形成对照实验。两组实验都遵循___原则。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重复实验,目的是___
(3)除无机盐外,植物的根还能从外界吸收水。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植物体中的___(填“筛管”或“导管”)进行运输的。
2024-01-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家蚕是人类饲养最早的经济昆虫之一。勤劳智慧的中华人民取桑葚,去果皮,用种子繁殖桑苗,采摘桑叶喂养家蚕,用蚕宝宝吐出的丝织成美丽的丝绸,灿烂的丝绸文化代表着中国古老文明,家蚕除了可以吐丝织绸外,蚕茧、蚕蛹皆是药材。
(1)为提高吐丝量可设法延长______期。
(2)某同学进行了“探究温度是否对家蚕卵孵化率有影响”的实验。他选取了紫黑色的蚕卵(这种颜色的卵是已经受精的卵)若干,分成三组放到多功能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组别
蚕卵数(个)800800
温度(℃)172028
湿度75%75%75%
孵化出蚕蚁所需的时间(天)1098
孵化率89%98%68%
①依据实验,丙组的蚕卵数应该是______个。
②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蚕卵孵化的最适温度是______℃。
③该同学最终得出的实验结论应该是______
2024-01-1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巩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腌制食品。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若干种新鲜的蔬菜、花椒、生姜、辣椒、泡菜坛、食盐、清水等材料用具制作了泡菜,方法步骤如下:
①先将泡菜坛清洗干净,再用开水冲洗几遍,晾干备用。
②将适量的花椒、姜片和辣椒等调味料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冷却后备用。
③洗净新鲜的蔬菜,沥干水分,切成条状,放入泡菜坛。放入蔬菜的同时,撒入适量食盐。然后,将冷却的调味料汁注入容器中,没过蔬菜即可。
④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将泡菜坛放在阴凉处。请分析回答:

(1)在①和②中,多次用开水冲洗泡菜坛、煮沸加了调味料的清水,进行这些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在④中,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的目的是________
(2)泡菜坛内有来自空气中悬浮的或是附着在蔬菜上的________,这种微生物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将蔬菜中的有机物转化为______使蔬菜变成有酸味的泡菜。
(3)在制作泡菜时,兴趣小组的同学还探究了“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下表是实验数据(注: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具有致癌性)。
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发酵温度:15℃单位:mg/kg)

             发酵天数


盐水浓度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第11天

第13天

1号坛4%

1.6

3.2

3.8

3.5

3.4

3.2

2号坛6%

1.2

5.5

4.0

1.8

1.2

1.2

3号坛8%

0.5

2.0

1.8

1.6

1.5

1.2

①由实验数据可知,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②本实验中除________不同、蔬菜和调味料的品种、重量、处理方法等都要相同。
2024-01-1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晓航同学选用具有绿色叶片和白斑叶片的盆栽牵牛花枝条,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植物的生理活动。请据图分析回答:(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叶片白斑部分无叶绿体)
   
(1)首先把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在此过程中,运走所有叶片中原有淀粉的结构、消耗淀粉的生理过程分别是(  )
A.导管、吸收作用B.导管、光合作用
C.筛管、呼吸作用D.筛管、蒸腾作用

(2)暗处理之后,割断[丁]的主叶脉,[戊]不做任何处理。将如图装置移到光下照射6h。摘下图中5个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不变蓝的是( )(多选)
①甲②乙③丙④丁的A部分⑤丁的B部分⑥戊的绿色部分⑦戊的白斑部分
(3)本实验中共有____组对照实验。[甲]与[丙]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原因是两者之间存在着____个变量。
(4)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多选)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适宜温度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需要水
E.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F.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G.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5)分别抽取[甲]、[乙]、[丙]瓶内的气体,分别注入到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
(6)受该实验的启发,为了提高温室番茄的产量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至少答出两点)________
(7)下图是番茄植株两天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趋势,曲线中,BC段的变化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2023-11-17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为研究动物的行为,小雨同学进行了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实验前将小白鼠饥饿处理12小时,再放进迷宫入口,表格中的数据是他的实验记录,图甲为“迷宫”示意图,图乙为不同时间内小白鼠走迷宫平均转错的次数的曲线图。
次数找到食物的时间
第一次267秒
第二次193秒
第三次90秒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___行为,主要是通过___的作用,由______获得的。
2.上述实验中,在迷宫上方盖上一层玻璃板,然后把小白鼠换成蜜蜂,食物换为蜜蜂喜爱的食物。
①让蜜蜂从入口进入,到出口处找到食物,结果蜜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___,学习能力越强。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体内的___决定的。
②通常蜜蜂找到食物后会通过舞蹈等形式告诉同伴,起到了传递___的作用。
③蜜蜂营群体生活,成员之间形成一定的组织,有明确的___,这是行为的重要特征。
3.实验前将小白鼠饥饿处理的目的是___
4.由图乙可知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白鼠走迷宫时___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
2023-10-2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盘锦大米具有充足的河水灌溉,土壤没有工业污染,且有一定的偏碱性,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独特的品质——色泽清白、甘醇清香、营养丰富,使得盘锦的水稻成为响誉全国的优质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请分析回答:
(1)盘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土壤中含有多种化学元素,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可见,影响水稻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水_____________等。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据此写出稻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水稻是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
(3)作为餐桌上的主食,大米的营养主要储存在水稻种子的___________中;完整的大米籽粒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___
(4)水稻收割后,原有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说明稻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有人喜欢用淘米水浇花,他们认为淘米水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淘米水真的能促进植物生长吗?你是怎样认为的?请你做出假设,并设计探究实验加以证明。
你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
请将下列部分探究方案补充完整:
①取两个同样的花盆,在其内分别种植大小、长势、数量相同的同种植物幼苗若干,标号为甲、乙。
②定期向甲盆内植株浇_______,向乙盆内植株浇等量的清水。
③将两盆植株放在同样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盆内植株的长势情况。
2023-10-1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