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4 道试题
20-21七年级·全国·假期作业
1 . 近几年,人们主要采用粉碎后堆肥还田的方法处理城乡公共绿地上大量枯枝落叶等垃圾。在堆肥的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研究,实验方案及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组别实验材料及数量实验材料处理控制条件实验现象
甲组形状,大小相似的杨树落叶10片①清洗,灭菌②置于无菌环境适宜的温度、湿度一周后杨树叶无变化
乙组同甲组①清洗,灭菌②接种细菌③置于无菌环境A一周后杨树叶出现腐烂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兴趣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
(2)补充实验记录表:表中A处填写的内容是______
(3)实验时取10片杨树叶,而不是1片,目的是______
(4)细菌和真菌细胞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常常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______
(5)某市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市民,你可以做点什么(最少答两点)?______
2021-11-10更新 | 117次组卷 | 4卷引用:练习5 探索生命的方法 -2020-2021学年【补习教材·寒假作业】七年级生物(苏教版)
2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非生物因素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水质

水温

蛙卵数

孵化出的蝌蚪

A组

未污染的河水

25℃

30个

26只

B组

未污染的河水

10℃

30个

8只

C组

污染的河水

25℃

30个

10只


(1)A、B组能形成对照实验,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2)A、C组能形成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从表中的数据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组__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对照实验,实验中每组用30个蛙卵而不能用3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某研究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食物名称

核桃仁

花生仁

黄豆

质量(克)

20

20

20

水(毫升)

50

50

温度上升(℃)

3

2.2

1.4

A.为符合控制变量的原则,表中①处应当填写30
B.表中等量的3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C.要获得准确测量结果,应在食物点燃后立刻读数
D.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完全等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
2023-06-2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为探究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对照实验来进行探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现象。

组别

实验处理

现象

生存条件

温度

黑暗

25℃

有蚯蚓

明亮

25℃

无蚯蚓

潮湿

25℃

有蚯蚓

干燥

25℃

无蚯蚓


请分析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实验组别①、②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③和④为一组对照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此两个对照实验现象得出:蚯蚓喜欢_____________的生活环境。
(4)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属于_________动物,用手触摸蚯蚓身体颜色较淡的腹面,会感觉有小的突起,这种突起叫__________(结构名称)。
2021-12-1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5 . 实验探究
近几年,人们主要采用粉碎后堆肥还田的方法处理城乡公共绿地上大量枯枝落叶等垃圾。在堆肥的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研究,实验方案及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组别实验材料及数量实验材料处理控制条件实验现象
甲组形状,大小相似的杨树落叶10片①清洗,灭菌②置于无菌环境适宜的温度、湿度一周后杨树叶无变化
乙组同甲组①清洗,灭菌②接种细菌③置于无菌环境A一周后杨树叶出现腐烂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兴趣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
(2)补充实验记录表:表中A处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实验时取10片杨树叶,而不是1片,目的是___________
(4)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5)垃圾分类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中,我们用过的矿泉水瓶和废纸张应投入如图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垃圾箱里。我市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市民,你可以做什么___________(至少一点)
2021-09-15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培英初级中学2020届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6 . 实验探究题
近几年,人们主要采用粉碎后堆肥还田的方法处理城乡公共绿地上大量枯枝落叶等垃圾。在堆肥的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研究,实验方案及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组别 实验材料及数量 实验材料处理 控制条件 实验现象
甲组 形状,大小相似的杨树落叶10片 ①清洗,灭菌
②置于无菌环境
适宜的温度、湿度 一周后杨树叶无变化
乙组 同甲组 ①清洗,灭菌
②接种细菌
③置于无菌环境
A 一周后杨树叶出现腐烂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兴趣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实验记录表:表中A处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实验时取 10片杨树叶,而不是1片,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真菌细胞内没有___________,无法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常常作为____________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2021-12-1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塑料中的聚苯乙烯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有报道称“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某科技活动小组对此开展了相关实验,据资料介绍黄粉虫幼虫喜食麦麸子。据表回答:

编号

实验材料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甲组

各取50只大小、长势均相同的黄粉虫幼虫

喂食适量的麦麸子

正常生长

乙组

喂食等量的聚苯乙烯

(1)实验设置如表所示,则提出的问题为:________
(2)实验中设置甲组的目的是起________作用。实验中取50只大小、长势均相同的黄粉虫幼虫,而不是1只,目的是________
(3)若乙组实验结果为________,可以得出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
2021-12-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某生物小组取经过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请据表分析,本实验设计中包含了多少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 (       

瓶号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A.二组,温度、细菌B.二组,温度、空气
C.二组,温度、消毒棉球D.三组,温度、细菌、空气
9 . 将某种细菌接种到盛有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在无菌环境下培养24小时。其处理方法、培养温度和现象结果如下表,表中不能成为对照组的是(       

编号

处理方法

培养温度

现象结果

接种细菌

40℃

全部表面变浑浊

接种细菌,上面覆盖醋酸

40℃

全部表面变清晰

接种细菌

0℃

全部表面变清晰

无接种细菌

40℃

全部表面变清晰

接种细菌,上面盖上吸有青霉素的纸片

40℃

纸片周围清晰,其余表面浑浊


A.编号①和编号②B.编号①和编号③
C.编号①和编号④D.编号②和编号⑤
2022-10-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我国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养蚕。下图是家蚕个体发育的几个阶段,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家蚕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______和成虫四个阶段。根据上图,家蚕发育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家蚕______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明显差别,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______变态发育。
(2)某同学将蚕一直养在黑暗的储物间里,蚕茧质量偏低。为了探究“光照是否会影响蚕茧质量”,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研究:他将蚕分为3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组别

数量(只)

温度(℃)

光照长短(小时/天)

蚕茧质量(克/粒)

1

50

23~25

每天24小时自然条件

1.69

2

50

A

每天24小时全部光照

1.74

3

50

23~25

每天24小时( B

1.68


①表中字母所指的环境条件A为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
②测量蚕茧质量时,需多次测量,记录数据,取____________
③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照条件为____________时,蚕茧质量最高。若要提高蚕丝产量,可人为适当延长家蚕发育的____________阶段。
2023-01-0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