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对西周分封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A.通过分封,周文化覆盖了黄河流域B.周王朝在政治上重“合”不重“分”
C.通过分封王族欲使“天下之民归心”D.分封体现了周朝较开放的社会结构
2020-11-02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博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春秋到战国,政治变动十分剧烈,经济有了大幅度发展,华夏认同观念产生,促使西周以来的社会秩序逐渐解体,迫使统治者对传统治国方式进行调整。兼并战争的日益激化,更加推动各国努力提高统治效率,变法运动逐渐成为战国的一股潮流。

——摘编自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5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

材料二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派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舰炮利,他们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当《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

《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但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5(上)>》

材料三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没有取得的进步。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在地方上推行的政治制度,并说明战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列强侵略加深,国内怎么应对,并简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3 . 王国维先生认为:“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结合所学,下列选项对王国维先生观点解读最合理的是(  )
A.西周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延续性
B.礼乐制度开始成为最基本的政治关系
C.西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D.西周政治权力开始出现王位传子制度
4 . 左传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囤,牛有牧,以待百事。”对材料解读最正确的是
A.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B.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观念
C.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对性D.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5 . 有学者认为:“盖封建即是周人之一种建国工作,不断向东方各重要地点武装移民,武装垦殖,而周代的国家亦不断扩大充实。”下列对“建国工作”解读正确的是
①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扩大了周的文化形式
③解决了贵族内部的权力争夺   ④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2020-07-1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6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王国维先生认为:“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结合所学,下列选项对王国维先生观点解读最合理的是
A.西周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B.西周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C.西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D.西周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2020·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 盖封建即是周人之一种建国工作,不断向东方各重要地点武装移民;武装垦殖,而周代的国家亦不断扩大充实。”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中的“封建工作”解读正确的是
①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国拱卫王室
②扩大了周的文化形式
③诸侯在封地内不再享有再分封、设官职、建军队、征赋税等权力
④周天子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A.①②④B.①②C.①③D.①②③
2020-09-1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新高考创新卷》选考历史试题(二)
8 . “中国”是一种情怀,一种记忆,她是我们共同的名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的西周早期青铜嚣“何尊”,其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记载了周成王在新建成的东都成周(洛邑)对其下属“宗小子”的训诰,其中“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义民”(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由此统治民众)一句,是“中国”一词作为词组出现的最早的见证。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早期“中国”一词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的地域范围。

材料二   夫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日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乎外,所以限也。夫中国者君臣所自立也,礼乐所自作也.……苟天常乱于上,地理易于下,人道悖于中国,不为中国矣。

——北宋·石介《中国论》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对“中国”一词内涵的解读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第一条: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第三条: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事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

第五条: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

第六条: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


(3)材料三出自哪一历史文献?这些条款反映出怎样的时代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文献对中国的意义何在?

材料四   很多人会问,现在为什么又要讨论“何为中国”?……当国家不断发展的时候,我们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阶层差异和族群差异,就越来越厉害。不平衡的情况下,内部认同也出现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新的认同基础,变化了的国家很难建立稳定秩序。

——葛兆光《什么时代中国要讨论“何为中国”?》


(4)依据材料四,当代中国为何要加强国家认同?综上,你认为应该怎样加强国家认同?
2019-07-05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三毕业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2020-04-07更新 | 236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苏北四市(徐、连、淮、宿)高三元月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10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①“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②赞扬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③赞扬西周“地方分权体制”使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④赞扬了分封制,批评了秦朝的郡县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8-12-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预测考卷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