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已知是各项均为正整数的无穷递增数列,对于,定义集合,设为集合中的元素个数,特别规定:若时,
(1)若,写出的值;
(2)若数列是等差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设集合,求证:
昨日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2 . 若集合的非空子集满足:对任意给定的,若,有,则称子集的“好子集”.记的好子集的个数.例如:的7个非空子集中只有不是好子集,即.记表示集合的元素个数.
(1)求的值;
(2)若的好子集,且.证明:中元素可以排成一个等差数列;
(3)求的值.
7日内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一)数学试题
3 . 已知集合,若,则称集合A具有“包容”性.
(1)判断集合和集合是否具有“包容”性;
(2)若集合具有“包容”性,求的值;
(3)若集合C具有“包容”性,且集合C的子集有64个,,试确定集合C
7日内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押题卷(一)数学试题
4 . 若集合,集合,其中,则称集合是集合的一个“元子集”.若“元子集”中的元素满足对任意,恒有,则称的一个“个性独立子集”.已知集合,集合的一个“个性独立子集”.
(1)求所有满足条件的集合的个数;
(2)若且互不相等,证明:为定值.
2024-05-3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大联考数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特征根方程法是求一类特殊递推关系数列通项公式的重要方法.一般地,若数列满足,则数列的通项公式可按以下步骤求解:①对应的特征方程为,该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数根;②令,其中为常数,利用求出AB,可得的通项公式.已知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满足不等式的最小整数的值;
(3)记数列的所有项构成的集合为M,求证:都不是的元素.
2024-05-23更新 | 5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4届高三最后一卷(三模)数学试题
6 . 已知椭圆,圆
(1)点是椭圆的下顶点,点在椭圆上,点在圆上(点异于点),连,直线与直线的斜率分别记作,若,试判断直线是否过定点?若过定点,请求出定点坐标;若不过定点,请说明理由.
(2)椭圆的左、右顶点分别为点,点(异于顶点)在椭圆上且位于轴上方,连分别交轴于点,点在圆上,求证:的充要条件为轴.
2024-05-18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4届高三联考(三模)数学试题
7 . 设是非空集合,定义二元有序对集合的笛卡尔积.若,则称的一个关系.当时,则称相关的,记作.已知非空集合上的关系的一个子集,若满足,有,则称是自反的:若,有,则,则称是对称的;若,有,则,则称是传递的.且同时满足以上三种关系时,则称是集合中的一个等价关系,记作~.
(1)设,求集合
(2)设是非空有限集合中的一个等价关系,记中的子集等价类,求证:存在有限个元素,使得,且对任意
(3)已知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其中,数列满足,其中,前项和为.若给出上的两个关系,请求出关系,判断是否为上的等价关系.如果不是,请说明你的理由;如果是,请证明你的结论并请写出中所有等价类作为元素构成的商集合.
2024-05-17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质检数学试题
8 . 在计算机科学中,维数组是一种基础而重要的数据结构,它在各种编程语言中被广泛使用.对于维数组,定义的差为之间的距离为
(1)若维数组,证明:
(2)证明:对任意的数组ABC,有
(3)设集合中有维数组,记中所有两元素间的距离的平均值为,证明:
2024-05-16更新 | 55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数学试题
9 . 对于给定的一个位自然数(其中),称集合为自然数的子列集合,定义如下:{,使得},比如:当时,.
(1)当时,写出集合
(2)有限集合的元素个数称为集合的基数,一般用符号来表示.
(ⅰ)已知,试比较大小关系;
(ⅱ)记函数(其中个数的一种顺序变换),并将能使取到最小值的记为.当时,求的最小值,并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
2024-05-15更新 | 5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
10 . 对于定义在上的函数,如果存在一组常数,…,为正整数,且),使得,则称函数为“阶零和函数”.
(1)若函数,请直接写出是否为“2阶零和函数”;
(2)判断“为2阶零和函数”是“为周期函数”的什么条件(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回答),并证明你的结论;
(3)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3阶零和函数”,并说明理由..
2024-05-12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验数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