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2 . 人们很早以前就开始探索高次方程的数值求解问题.牛顿在《流数法》一书中给出了牛顿迭代法:用“作切线”的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具体步骤如下:设是函数的一个零点,任意选取作为的初始近似值,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为,设轴交点的横坐标为,并称的1次近似值;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为,设轴交点的横坐标为,称的2次近似值.一般地,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为,记轴交点的横坐标为,并称次近似值.在一定精确度下,用四舍五入法取值,当的近似值相等时,该近似值即作为函数的一个零点的近似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利用牛顿迭代法求函数的零点的近似值(精确到0.1),取,需要做两条切线即可确定的近似值
C.利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的近似值(精确度为0.1),给定初始区间为,需进行4次区间二分可得到零点的近似值
D.利用牛顿迭代法求函数的零点的近似值,任取,总有
2023-05-13更新 | 661次组卷 | 2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23届高三二模数学试题
3 . 人们很早以前就开始探索高次方程的数值求解问题.牛顿在《流数法》一书中,给出了高次代数方程的一种数值解法——牛顿法.这种求方程根的方法,在科学界已被广泛采用,例如求方程的近似解,先用函数零点存在定理,令,得上存在零点,取,牛顿用公式反复迭代,以作为的近似解,迭代两次后计筫得到的近似解为______;以为初始区间,用二分法计算两次后,以最后一个区间的中点值作为方程的近似解,则近似解为______.
2023-05-10更新 | 52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2023届高三毕业班高考模拟测试数学(理)试题
4 . 我国南北朝数学家何承天发明的“调日法”是程序化寻求精确分数来表示数值的算法,其理论依据是:设实数的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分别为,则的更为精确的不足近似值或过剩近似值.我们知道,令,则第一次用“调日法”后得的更为精确的过剩近似值,即,若每次都取最简分数,则用“调日法”得到的近似分数与实际值误差小于0.01的次数为(       
A.五B.四C.三D.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令函数,对抛物线,持续实施下面牛顿切线法的步骤:在点处作抛物线的切线,交x轴于;在点处作抛物线的切线,交x轴于;在点处作抛物线的切线,交x轴于;……由此能得到一个数列随着n的不断增大,会越来越接近函数的一个零在点,因此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求零点的近似值.①设,则___________;②用二分法求方程在区间上的近似解,根据前4步结果比较,可以得到牛顿切线法的求解速度___________(快于、等于、慢于)二分法.
2022-05-02更新 | 577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9 牛顿
6 . 函数的一个正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用二分法逐次计算,参考数据如下:
                                                      
                          
那么方程的一个近似解(精确度为0.1)为(       
A.1.5B.1.25C.1.41D.1.44
2022-03-27更新 | 1553次组卷 | 8卷引用:第08讲 函数与方程(讲+练)-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7 . 用二分法研究函数的零点时,第一次经过计算得,则其中一个零点所在区间和第二次应计算的函数值分别为(       
A.B.
C.D.
2022-03-21更新 | 2711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08讲 函数与方程(讲+练)-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8 . 用二分法求函数在区间上的零点,要求精确度为时,所需二分区间的次数最少为(       
A.B.C.D.
2022-01-04更新 | 1403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文)试卷
9 . 设,某学生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精确度为),列出了它的对应值表如下:

0

1

2

3

若依据此表格中的数据,则得到符合要求的方程的近似解可以为(       
A.1.31B.1.38C.1.43D.1.44
2021-12-15更新 | 1512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07讲 函数与方程 (高频考点-精练)
10 . 华罗庚是上世纪我国伟大的数学家,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他除了数学理论研究,还在生产一线大力推广了“优选法”和“统筹法”.“优选法”,是指研究如何用较少的试验次数,迅速找到最优方案的一种科学方法.在当前防疫取得重要进展的时刻,为防范机场带来的境外输入,某机场海关在对入境人员进行检测时采用了“优选法”提高检测效率:每16人为组,把每个人抽取的鼻咽拭子分泌物混合检查,如果为阴性则全部放行;若为阳性,则对该16人再次抽检确认感染者.某组16人中恰有一人感染(鼻咽拭子样本检验将会是阳性),若逐一检测可能需要15次才能确认感染者.现在先把这16人均分为2组,选其中一组8人的样本混合检查,若为阴性则认定在另一组;若为阳性,则认定在本组.继续把认定的这组的8人均分两组,选其中一组4人的样本混合检查……以此类推,最终从这16人中认定那名感染者需要经过(       )次检测.
A.3B.4C.6D.7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