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 化学反应的速率 > 化学反应速率计算
题型:填空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8 题号:11912265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迫切需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会带来温室效应。目前,工业上采用氢气还原制备乙醇的方法已经实现:。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在一定温度下反应,测得混合气体中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内, ______
②反应达到平衡时, ______mol;
③在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①下列说法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是______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v(NO2)=4v(CO2)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 NO2的同时生成nmol NO
②若此时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0.5倍,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温度将降低(容器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由CO可合成甲醇:,回答问题:
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______
②若升高温度,减少,则该反应为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若将体系温度升高,达到平衡时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相似题推荐

填空题 | 适中 (0.65)
【推荐1】恒温下在2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从开始至5min,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X的转化率为________
(3)反应达平衡时体系的压强是开始时的________倍。
(4)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容器内温度不变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⑤Z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⑥容器内X、Y、Z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3:1:2
⑦某时刻且不等于零   ⑧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Z,同时生成3nmolX
(5)在某一时刻采取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
A.加催化剂B.降低温度
C.体积不变,充入XD.体积不变,从容器中分离出Y
2024-04-09更新 | 105次组卷
填空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2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012345
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
(1)如图表示各物质浓度的变化曲线,A点处,v(正)___________v(逆),A点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B点正反应速率。(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

(2)图中表示O2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用N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容器内颜色保持不变B.v(NO)=2v(O2)
C.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D.NO的质量百分数不变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____。
A.适当升高温度B.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C.减小O2的浓度D.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2022-10-05更新 | 174次组卷
填空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温度时,在一个10L的恒容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min,以气体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比起始时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相等”下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___________
(4)将a mol X与b mol Y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反应到某时刻各物质的量恰好满足:
n(X)=n(Y)=2n(Z),则原混合气体中a:b=___________
(5)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的颜色,⑥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Ⅰ)一定能证明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
(Ⅱ)一定能证明I2(g)+H2(g)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___
(Ⅲ)一定能证明A(s)+2B(g) C(g)+D(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2017-04-20更新 | 5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