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题型: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876 题号:15482087
研究C、N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有效利用对工业生产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氨反应的反应历程和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则N2(g)+3H2(g)2NH3(g) △H=_______
(2)氨气是工业制硝酸的主要原料之一,催化氧化步骤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I.4NH3(g)+5O2(g) 4NO(g)+6H2O(g) ∆H=-906kJ∙mol−1
II.4NH3(g)+3O2(g) 2N2(g)+6H2O(g) ∆H=-126kJ∙mol−1
将固定比例NH3和O2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反应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低于T1℃时,NO的产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
②高于T2℃时,NO的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为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减小
C.反应活化能增大                    D.氨气溶于水
(3)甲烷干法重整制H2的过程为反应a:CH4+CO22CO+2H2,同时发生副反应b:CO2+H2CO+H2O,T℃时,在恒压容器中,通入2molCH4和1molCO2发生上述反应,总压强为P0,平衡时甲烷的转化率为40%,H2O的分压为P,则反应a的压强平衡常数Kp= _______(用含P和P0的计算式表示,已知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某恒温条件下,CaCO3(s)CaO(s)+CO2(g)的平衡常数K=1.5mol/L,在此温度下,CO2又有部分分解成CO,即2CO2(g)2CO(g)+O2(g),若将5molCaCO3装入1L真空容器中,当达到平衡时气体中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0%,则此时Ca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5)利用“合成气”合成甲醇后,脱水制得二甲醚。反应为:2CH3OH(g)CH3OCH3(g)+H2O(g)△H经查阅资料,在一定范围内,上述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与热力学温度存在如下关系:lnKc=-2.205+。其速率方程为:v=k·c2(CH3OH),v=k·c(CH3OCH3)·c(H2O),k、K为速率常数,且影响外因只有温度。
①反应达到平衡后,仅升高温度,k增大的倍数_______k增大的倍数(填“>”、“<”或“=”)。
②500K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甲醇CH3OH,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体系中CH3OCH3(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埴标号)
A.                 B.                      C.                       D.无法确定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困难 (0.15)
【推荐1】近年来利用限域催化原理高选择性地将合成气直接制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工业,因具有流程短、能耗和煤耗低的优势,是目前煤制烯烃过程的一个研究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合成气制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4H2(g) C2H4(g)+2H2O(g) ΔH = –231 kJ/mol
已知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则表中的x=___________
化学键C≡OHHHOC=CCH
键能/ KJ•mol-1x436465615413
(2)新型Fe基复合催化剂高效抑制CO2生成,实现水煤气直接制取烯烃,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方法主要利用了催化剂改变反应活化能
B.水煤气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有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C.CO2分子和与乙烯分子空间构型相同
D.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中反应的焓变小,产率高
(3)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以2∶1充入H2和 C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CO(g)+4H2(g) C2H4(g)+2H2O(g) ΔH = –231 kJ/mol,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比较:P1___________P2,M点的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N点的逆反应速率。(填“>”“<”或“=”)
(4)某温度下,往体积为1 L的刚性容器中加入1 mol CO、2mol 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Ⅰ. 2CO(g)+4H2(g) C2H4(g)+2H2O(g);
Ⅱ. 3CO(g)+6H2(g) C3H6(g)+3H2O(g)
达到平衡时C2H4的体积分数为,CO的转化率为80%,则C2H4的选择性为___________。()。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5)在常压、450℃、H2∶CO为2∶1的条件下,反应空速对CO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已知:反应空速是指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催化剂处理的气体量。

分析随着反应空速的增加,乙烯的选择性先升高后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在常压、H2:CO为2:1的条件下,经过相同反应时间(未达平衡)测得如下实验数据:
T(℃)催化剂CO转化率(%)乙烯选择性(%)
450Fe-Mo-cat23.546.3
450Fe基复合催化剂33.826.8
450碳纳米管限域催化43.558.2
表中数据表明,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的催化剂对CO转化为乙烯的选择性有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______
2022-01-14更新 | 629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2】研究表明:丰富的CO2可以作为新碳源,解决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碳源(石油和天然气)枯竭危机,同时又可缓解由CO2累积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实现CO2的良性循环。
(1)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现以合成乙烯(C2H4)为例,该过程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CO2(g)+H2(g)=CO(g)+H2O(g) ΔH=+41.3kJ·mol-1
第二步:2CO(g)+4H2(g)=C2H4(g)+2H2O(g) ΔH=-210.5kJ·mol-1
①CO2加氢合成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要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CO2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填字母)。
A.减小压强        B.增大H2浓度       C.加入适当催化剂        D.分离出水蒸气
(2)另一种方法是将CO2和H2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甲醇蒸气和水蒸气。现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CO2和2.75molH2,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在不同条件下测得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填字母
a.c(H2):c(CH3OH)=3:1               b.容器内氢气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
②上述反应的ΔH___0(填“>”或“<”),图中压强P1___P2(填“>”或“<”)。
③经测定知Q点时容器的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则Q点H2的转化率为___
④N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工业生产中应用:COS的水解反应为COS(g)+H2O(g)CO2(g)+H2S(g) ΔH<0。某温度时,用活性α—Al2O3作催化剂,在恒容密闭容器中COS(g)的平衡转化率随不同投料比[]的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其他条件相同时,改变反应温度,测得一定时间内COS的水解转化率如图乙所示:

①该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投料比[]=___,温度___
②P点对应的平衡常数为___。(保留小数点后2位)
③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发现一定时间内COS(g)的水解转化率降低;猜测可能的原因是___
2021-11-01更新 | 1484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困难 (0.15)
【推荐3】氮硫的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研究它们的反应机理,对于消除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
(1)2NO(g)+O2(g)=2NO2(g)△H的反应机理和各基元反应(基元反应是指在反应中一步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又称为简单反应)的活化能为:
2NO(g)N2O2(g)E1=82kJ·mol1v=k1c2(NO)
N2O2(g)2NO(g)E-1=205kJ·mol1v=k1c(N2O2)
N2O2(g)+O2(g)2NO2(g)E2=82kJ·mol1v=k2c(N2O2)·c(O2)
2NO2(g)N2O2(g)+O2(g)E2=72kJ·mol1v=k2c2(NO2)
①2NO(g)+O2(g)2NO2(g)△H=______kJ•mol-1,平衡常数K与上述反应速率常数k1、k-1、k2、k-2的关系式为K=_______
②某温度下反应2NO(g)+O2(g)2NO2(g)的速率常数k=8.8×10-2L2•mol-2•s-1,当反应物浓度都是0.05mol•L-1时,反应的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__mol•L-1•s-1;若此时缩小容器的体积,使气体压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反应速率增大为之前的______倍。
(2)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在V2O5存在时,该反应的机理为:V2O5+SO22VO2+SO3(快)4VO2+O22V2O5(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V2O5的质量
B.V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198kJ/mol
D.增大SO2的浓度可显著提高反应速率
(3)某研究小组研究T1℃、T2℃时,氮硫的氧化物的转化:NO2(g)+SO2(g)NO(g)+SO3(g)中lgP(NO2)和lgP(SO3)关系如图2所示,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P(NO2)和P(SO2)相等、P(NO)和P(SO3)相等。
①根据题意可知:T1______T2(填“>”“<”或者“=”),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平衡状态a到b,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可用NaClO碱性溶液或“亚硫酸盐法”吸收SO2。为了提高吸收效率,常用Ni2O3作为催化剂。催化过程如图3所示。
①过程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a(C1O)2也可用于脱硫,且脱硫效果比NaClO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020-05-14更新 | 6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