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反应热 > 能量的相互转化 >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题型:填空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1 题号:5572044
可逆反应A(g)+B(g)2C(g)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混合物中C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T1T2变化时,正反应速率_______逆反应速率(“>”“<”“=”)。
(2)由T3T4变化时,正反应速率_______逆反应速率(填“>”“<”或“=”)。
(3)反应在_________温度下达到平衡。
(4)此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热反应。

相似题推荐

填空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汽车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请回答以下问题:
(1)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2、CO、SO2、NO等物质,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N2和O2反应生成NO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由该反应生成1mol NO时,应___________(填“释放”或“吸收”)___________kJ能量。

(2)汽车受到猛烈碰撞时,安全气囊内的NaN3固体迅速分解,产生氮气和金属钠,该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NaN3属于离子化合物
B.NaN3的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C.E1表示2mol NaN3固体的能量
D.NaN3作为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剂,具有产气快、产气量大等优点

(3)近年来广州首批15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经投入运营,标志着广州公交进入氢能产业时代,如图是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电池工作时,氢气从___________(填“a”或“b”)处通入,正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标况下消耗11.2L空气,整个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约为___________NA

(4)铅酸蓄电池自1859年由普兰特发明以来,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技术十分成熟,是全球上使用最广泛的化学电源。目前最常见还是应用于汽车、柴油机车、摩托车等的启动电源。总反应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使用铅蓄电池时,其正极为___________,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024-04-24更新 | 497次组卷
填空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使用自热材料的暖贴、自热食品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1)自热材料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将_____能转化为热能供人们使用。一般利用原电池原理来_____(“加快”或“减慢”)放热速度。
(2)暖贴中自热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铁粉、炭粉、氯化钠固体、其他辅助成分及保温材料等,并用可控制氧气透过速率的无纺布包装。在工作时,铁粉与炭粉形成原电池反应,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图中,正确的是______

(3)控制适当的氧气透过速率,使暖贴保持一个适合人体的温度,无纺布非常重要。制作无纺布的原料为丙烯,丙烯结构如图。关于丙烯分子的相互作用有______

A.共价键    B.离子键    C.范德华力    D.氢键 
(4)自热食品的自热材料中,除有暖贴当中的成分外,还有生石灰、铝粉、碳酸钠等,仍用无纺布包装。使用时先加适量的水。开始时有放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然后会形成强碱性溶液,并进一步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大量放热,将食品煮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商家为保证迅速放热,采取了以下哪些加速反应的措施:_____
①形成原电池反应   ②将铝粒制成铝粉   ③增大压强   ④使用催化剂
2020-06-08更新 | 123次组卷
填空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3】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H2(g)+Cl2(g)=2HCl(g) ΔH=-184.6kJ·mol1;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热吸”或“放热”)反应。
(2)常温常压下,1mol乙醇(C2H5OH)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367kJ,写出表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P4(白磷,s)+5O2(g)=P4O10(s)   ΔH=-2983.2kJ·mol1
P(红磷,s)+O2(g)=P4O10(s)   ΔH=-738.5kJ·mol1
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已知破坏1mol H−H键、1mol I−I键、1 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9kJ。则由氢气和碘单质反应生成2 mol HI需要放出___________kJ的热量。
(5)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键 a kJ·mol1、P−O键bkJ·mol1、P=O键ckJ·mol1、O=O键dkJ·mo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为___________
2023-11-07更新 | 3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