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15 题号:15305395
唐朝是中国古代制度建设和治理手段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官员考核的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指德义有闻”“清慎明著” “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是把政治、经济、司法、军事、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职官分为二十七类,而订出业务上的二十七种考核标准。四品以下官吏的考核先由中央各官署和地方长官进行考核,然后将考状上报尚书省,之后再由吏部进行覆考,覆考结果则为官吏升降任免的依据。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材料二 (斗讼告祖父母父母篇)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疏】议曰:父为子天,有隐无犯。如有违失,理须谏诤,起敬起孝,无令陷罪。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名例同居相为隐篇)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疏】议曰:谓谋反、谋大逆、谋叛,此等三事, 并不得相隐,故不用相隐之律。

——《唐律疏议》

材料三 唐兴,初未服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藩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中央主管官员考核的机构并概括唐朝官员考核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述《唐律疏议》对于“告祖父母、父母”的具体规定。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法治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管理边疆的主要机构,并概括指出唐朝与各民族进行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方式。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官员来源较多,主要有科举取士、门荫补官、吏人出职、纳粟买官等四类。由于官员的来源不同,其素质也有明显的差异。宋代对各级官员制订了磨勘考课、叙迁等管理制度。宋太宗淳化四年,设审官院考课京朝官、考课院考课幕府州县官。宋代官员的升迁原有定年,因之任官时间也是主要的考绩内容。在任期内每年由上级长官考核其功过优劣,再由吏部有关机构复查,按考核以定升转本官阶一次。宋代官员的俸禄名色繁多,俸禄之外、又有职田、祠禄以及随时恩赏。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官员管理的措施,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分成437级:将任官不分级、简任官8级,荐任官12级,委任官16级,级别不同,所得到的俸给也不同。192910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现任公务员甄别审查条例》10条,对各机关现任公务员予以甄别审查,以定去留并铨定其资格。192911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考绩法》。193312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颁给勋章条例》,对公务员有特殊勋劳者颁给采玉勋章。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和惩戒委员会,并制定相应的惩戒法规。但是,惩戒机构职责重复,界限不清,很容易造成互相推诿责任,以致网漏吞舟之鱼。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官员管理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历史上官员管理制度的历史启示。
2020-12-06更新 | 1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文官制度是古今中外重要的用人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 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 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 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19 世纪 50 年代起,英国正式拉开了革新吏制的帷幕。1853 年, 斯坦福·诺斯科特和查理·屈维廉爵士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痛陈了当时政府官吏制度的痼疾,同时提出了改革的原则性建议:(一)建立公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二)根据不同的教育程度,把文官 分为高级和低级两大类;(三)对各部的文官实行统一管理,各部文官可以互相转调;(四)严加考核文官平素的工作,根据他们的工作成绩和勤奋程度加以擢升。1855 年,内阁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决定成立三人 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选事宜。1870 年,内阁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 制度的枢密院令,一切文官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方能录用。至此,英国文官制度最终形成。

——摘编自顾新生《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官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及其特征。
2020-10-14更新 | 1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加强中央人事权,中央各部门和州府中下级官吏考核皆归于吏部考功司,称考课。高级官员则由皇帝亲自或委派专人考核。考课每年一次,评定当年为政优劣,称小考。三年或四年综合任期内政绩进行总体鉴定,称大考。考核时先由官员本人作出自我鉴定,再由本部门或州府长官当众宣读并进行评议,定出初拟考第,然后报考功司审核。在考功司审核时,还有监考使和校考使对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考课标准分为“四善”和“二十七最”。“善”属于德行方面对全体官员的共同要求,分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格勤匪懈四项。“最”则是根据不同部门的性质、职责对有关工作所提出的不同要求,如“礼制仪式、动合经典”为礼官之最,“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综合善、最定等第,作为官吏升降任免的依据。唐前期上述标准尚能较好执行,后期渐趋于形式,但以后王朝的考核一直受到这套制度的影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考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考课制度的影响。
2020-11-10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