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09 道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图一

材料二: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材料三:如图所示


   图二李宗仁                              图三彭德怀

材料四: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举;美、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材料五: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该组织的宗旨是通过开放市场,实施非歧视性贸易原则,来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的。中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华书局《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的漫画,形象地反映了哪一次国际会议?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捷克斯洛伐克成为受害者是哪一政策导致的?
(2)材料二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是哪两次战役?并根据材料二指出苏、美、英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3)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共赴国难,都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材料三图二,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国共抗日的著名战役各一例。
(4)根据材料四,为了不再“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西欧在欧共体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区域合作组织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指出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目的是什么?
2022-07-2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三)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的弯路,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书社

材料三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何特点。请举两个示例。
(2)依据材料二的论点,运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哪些弯路(失误)。概括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
(3)材料三中的会议之后,我党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在农村的重要举措是什么?
2020-05-1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湖北地区)中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专题复习课时提升训练:中外农业和工业发展史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川教版初中《世界历史》:14﹣16世纪的西欧,在意大利掀起了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历史上叫作文艺复兴。

材料二:人教版必修三:文艺复兴时期是(14世纪﹣17世纪),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的。


(1)以上教科书对文艺复兴起止时间的表述中,结束的时间有所不同。你所使用的教材与哪一种表述更为接近?举出两例史实加以佐证。

材料三:刘建军《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新文化的起源》: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既是中世界人学文化因子生成的结果,同时也在于历史给予当时文化发展的四大馈赠和三大机遇。

材料四:郑如霖《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特点及原因》: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工场手工业发达,工业贸易规模大……于是,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制度和教会展开斗争。


(2)材料三对于文艺复兴起源的阐述侧重于哪一因素?写出中世纪时,历史给予这一方面“四大馈赠和三大机遇”中的任意一项。
(3)材料四阐明文艺复兴起源的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依据材料指出佛罗伦萨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盛况”?写出资产阶级为了向封建制度和教会斗争而提出的思潮。
(4)通过分析你对于文艺复兴的起源有何认识?

材料五:恩格斯说:“在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5)材料五适用于对文艺复兴哪一方面的探究?写出探究的结果。
2022-10-1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俗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近代以来,无数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的企业诞生于什么运动之中?图二反映了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志士寻求在中国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图三中建立的政权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遭到数倍敌人的进攻,损失严重。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表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怎样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何特点?

材料四: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的弯路,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书社


(4)依据材料四的论点,运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哪些弯路(失误)?

材料五: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的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5)材料五中的会议之后,我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5 . 俗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近代以来,无数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的企业诞生于什么运动之中?图二反映了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派志士爱国进取、勇于牺牲的精神,这次爱国政治运动建立的政权有着什么样的性质?图三中建立的政权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遭到数倍敌人的进攻,损失严重。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开始。请问这条革命道路是什么?
材料三: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何特点?
材料四: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的弯路,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书社


(4)依据材料四的论点,运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哪些弯路(失误)?
材料五: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的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5)材料五中的会议之后,我国进入到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开始了中国新的建设道路之旅程。请问这条建设之旅是什么?
2017-08-1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兴市西城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贵(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二: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马可·波罗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他在元世祖在位时随同父亲和叔叔沿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侨居中国17年后回到意大利,口授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详细描述了元朝大都的繁华,盛赞中国物产丰富,向欧洲展现了一个富饶神奇的东方世界。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的繁华,元朝的繁华与当时哪一个开创性的政治制度有关?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展的因素。

2019-10-07更新 | 430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江义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复习历史卷7
7 . 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的中国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时,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宅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知通史》

材料三: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元朝统一全国,建立了行省制度,并设置机构管辖西藏和台湾。

——《中国通史》

材料四:明太祖发现丞相和行省权力过大,决心予以改革。

——岳麓版《中国历史(年级下册)

材料五: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在此之前实行有“侯卫”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政策?为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元朝时期管辖西藏和台湾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4)针对材料四中的问题,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该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5)请用清朝时期的一例史料五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6)上述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
2019-06-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练习历史试题
8 . 读书要重视目录,下面四项是属于几个不同版本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目录的某一单元的标题,其中明显与其他三项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不一致的是(          )
A.步入近代(人教版第四单元)
B.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岳麓版第二单元)
C.近代社会的开端(中图版第四单元)
D.中古亚欧文明(华东师大版第二单元)
2016-11-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青州旗城学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综合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经济发展始终都是摆在各个国家面前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加大了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微软、IBM、英特尔等世界级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都在美国,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举;英、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干预”开始于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哪些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意识的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欧洲人有何重大举措?

(3)综上所述,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发展给崛起中的中国带来了哪些启示?

10 .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世界上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为纪念这位历史伟人,某校九年级⑵班历史兴趣小组决定主办一期介绍他的板报,拟开展以下活动,邀请你全程参与。
【活动一 走近伟人】
材料一

材料二   1803年,贝多芬写出了气势磅礴、雷霆万钧的《英雄》一曲。初题名为《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原想将此曲献给拿破仑,但因拿破仑加冕称帝,他愤怒地涂掉了拿破仑的名字,将这首乐曲改称为《英雄》交响曲。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请你为该板报设计一个富有创意的名称。(要求:不超过十个字)
【活动二 感悟伟人】
材料三   15岁时,拿破仑转到法国声望最高的军校巴黎军事学院,主修炮兵学。16岁时毕业,被授予少尉军衔,派往炮兵团服役。军校对拿破仑的鉴定:“拿破仑•波拿巴,为人勤奋、谨慎,兴趣广泛,博览群书,酷爱自然科学、擅长数学、地理;沉默寡言,喜欢独处;任性、高傲、自私、善辩;自尊心强,雄心勃勃,求知欲强,有培养前途。”
——摘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四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
——拿破仑
(2)一个伟人就是人类历史的一座丰碑。由材料三我们可以从拿破仑身上汲取哪些精神财富?
(3)材料四中拿破仑所说的“将永垂不朽”的是什么?
【活动三 评价伟人】
(4)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请你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出评价历史伟人的基本方法。
2016-12-1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兴化常青藤学校联盟九年级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