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长城。围绕这一主题,某校同学对长城进行研究。
任务探究一【长城修筑和长城作用】
时代

史料内容

摘自文献



战国

“赵武灵王变俗,穿胡服,习骑别,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

代阴山下,至高朗为塞。”

《史记》

秦朝“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
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表万馀里。”

《史记》



秦朝

(秦)长城的修建,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

但是对保护北部边疆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也起了积极作用。
晁福林主编《中国
古代史》(上)
任务探究二【长城精神和长城力量】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有采国歌的发展历程:

历史时期

主要由料

文献来源

近代后期《义勇军进行曲》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电影《风云儿女》 的主题曲,由田汉作词、轰耳作曲。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   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义勇军进行曲》以铿锵有力的词句伴着雄壮激昂的旋律,唱出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强烈心声,激励着中华儿女挺起脊梁、众志成
城,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钢铁长城。


均摘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草案)》的说明
——2017年6月22 日在第十二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 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
1949年9月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 会议决定,在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
歌。
2017年6月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任务探究三【长城保护和长城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甘肃考察时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1)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秦朝修筑长城的条件和历史作用。
(2)根据上表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时期“长城”蕴含的价值。概述《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的时代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长城地保护和研究的价值。
7日内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张家川县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我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发展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武帝采取有效措施使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

——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材料二   应该说,宋代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不是古代史上国势最强劲的时期;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历史再认识》

材料三   较之于历代,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政策最为积极。特别是西北战事结束后,清朝对边疆的治理思路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超越了长久以来“羁縻为治”的间接管理政策,转而派遣官员、驻扎军队、整顿地方,积极主动治理边疆。更为有力的治边政策,使边疆出现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

——摘编自保尔《谈清朝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而采用的制度及导致汉代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宋朝“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朝对中国边疆治理的重要贡献。(不要照抄材料)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3 .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反映了当时黄河流域在什么方面的表现?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六中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4 .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缩影,货币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金属币成为主要货币,各诸侯国自行铸币,其标准、形状、价值不一。秦朝时期,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两宋时期,出现纸币“交子”“会子”。

材料二   西方由“黄金热”掀起的殖民探险,最初受到的直接刺激来自东方的富庶。欧洲商品成本高,在东方市场没有竞争力,当时唯一能进入东方市场的商品就是金银,由此激发了欧洲占有美洲金银的欲望。欧洲占有美洲白银,换取亚洲的商品。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三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货币平衡、促进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稳定,充分展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软实力以及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的突出作用。

——摘编自屈满学《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规律。(答出三点即可,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黄金热’掀起的殖民探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为当今世界展现怎样的愿景。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为了巩固政权也因汉文化发展相对成熟,逐渐“汉化”,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鲜卑族的改革……这一时期,胡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在战乱中相遇,促使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这些发展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元化,思想不局限于一种,为隋代大一统和唐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之风做了充分铺垫。

——高畅《魏晋时期胡汉冲突下的文化交融》

材料三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城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1)材料一中“秦帝国”的“统一文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文字统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少数民族“汉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文化的特点。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年中考政史全真模拟试题-初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炎帝.黄帝作为华夏集团的两大部落首领,带领早期的先民认识自然.利用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他们通过以战促和, 以德报怨,经过联盟和与其他氏族.部落的融合发展,成功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族群大融合,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之路。

——李俊《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材料二   春秋时代,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从而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经济文化的联系。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秦朝)书同文行同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自此形成国家统一为众心所向.分裂为历史逆流的大一统历史传统。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材料一中的“炎帝.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打着“攘夷”旗号成为春秋首霸的人物。
(3)材料三中“书同文”体现了秦朝巩固统一的哪一措施?
2024-05-25更新 | 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民勤六中教研联片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译意:凡是不在“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内,不是孔子所传下来的学问的,都要断绝他们的进身之道,不要使他们的学说发展。邪僻学说不流行于世,则统治的法度就可以统一明了,百姓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译意:北魏孝文帝说:“我国兴起于北方,定都于平城,虽然富有四海,但是各地文化习俗不同。平城是军事用武的地方,却是不适宜文治久安。如果继续在平城,要学习汉族比较先进的文化习俗,是比较困难的”)

——《魏书》

(1)依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根据董仲舒的建议,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政策巩固统一?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为维护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4-05-2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胜利中学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8 .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 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材料一:炎帝.黄帝作为华夏集团的两大部落首领,带领早期的先民认识自然.利用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他们通过以战促和, 以德报怨,经过联盟和与其他氏族.部落的融合发展,成功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族群大融合,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之路。

——李俊《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材料二:春秋时代,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从而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经济文化的联系。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秦朝)书同文行同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自此形成国家统一为众心所向.分裂为历史逆流的大一统历史传统。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四:(汉武帝)事实上是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以儒补法,巩固“大一统”。秦汉以来“大一统”观念形成以后,历朝历代,无论是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皆以天下一统为正流,以天下分异为歧路。

——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华夷”与“大一统”》

(1)材料一中的“炎帝.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打着“攘夷”旗号成为春秋首霸的人物。
(3)材料三中“书同文”体现了秦朝巩固统一的哪一措施?
2024-05-17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凉州区西营九年制学校教研联片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9 . 材料一:

甲骨文猴篆书猴

材料二:见如下图     

                                 

材料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材料一中的甲骨文是哪个朝代的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篆书在哪个朝代成为全国规范文字?
(2)根据图示,结合所学回答,人们最早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开始于什么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开始于什么时期?
(3)材料三中这句名言出自何人之口?其代表作及其作品的历史地位分别是什么?
2024-05-17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中学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10 .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材料三 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严刑峻罚.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另一项措施。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统一后又实行了哪些经济.文化措施?
(3)据材料三,说明商鞅的思想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2024-05-1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怀安镇九年制学校教研联片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