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4 道试题
1 . 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于公元前3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A______________,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某水利工程的评价

某水利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中国劳动人民很早以前已经懂得用牛、马来拉车了。中国耕犁的役畜以牛为主。春秋战国以后,牛耕已经在我国迅速推广,而耕犁的框架构造在汉代基本形成,并随着生产的需要不断完善。唐代,在二牛拾杠及二牛三人耦犁的基础上,出现了B______________,该犁只需一牛牵引,且结构完善、轻便灵活,能够调节深浅。

——摘编自常铖等编著《中国古代机械》

唐朝某耕作工具示意图

材料四   宋代文化中处处体现着一种求新求变的精神,这种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精神同样也是宋代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因。……细究宋代科技进步的社会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文化主体下移,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科学的研究和实践。而宋朝政府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这种社会变革,……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何勇强《宋代科技成就的历史地位刍议》

泥活字版模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______________处该水利工程的名称。该水利工程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获得了怎样的美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嬴政统一国家后建立的“国家元首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指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B______________处应为哪种耕作工具?生产工具的创新有利于经济的繁荣进而促成盛世局面的形成,请列举一个唐朝出现的盛世局面。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发明的哪一科技成就有利于推动文化的交流及普及?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哪些因素有助于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创新?
2024-05-1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江阴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经典品读】

(1)典籍反映历史现实,有助于我们探寻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请把表格中的典籍放入相应的历史时段。(要求:写出字母即可)
探寻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探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                   
探寻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                    

【历史见证】

(2)文物和遗迹是历史的见证。图1、图2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国家治理】

下面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3)制度创新彰显民族智慧。请补全示意图中①②③的内容。并分析该示意图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所呈现的趋势。
3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交往交融,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明同学进行专题学习时,绘制了一条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年代尺示意图,并准备举出一些政治制度。(如下图)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汉书》载:“张骞始开西域之迹。”以后汉置西域都护,治乌垒城,统领西域。郑吉被任命为第一任西域都护。“汉之号令班(颁)于西域,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新疆在汉代称“西域”,即“西部疆域”之意。清乾隆皇帝更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清光绪帝年间,新疆被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伊犁。在“海防”和“塞防”之争中,左宗棠说:“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清政府任命他为钦差大臣,成功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根据七八年级历史教师用书改编

材料四:中国各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本土性、多元性、多样性的特点。距今四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就形成了华夏、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五大民族集团。各民族在发展中互相吸收,经过不断的迁徙、杂居、通婚和交流,逐步融合为一体,又不断产生新的民族。……中国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情况虽然各不相同,但总的方向是发展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汇聚成为统一稳固的中华民族。……

——摘自《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请在A、B、C三处分别举出一项该朝代创新的政治制度或政治措施。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提出中央集权制度主张的代表人物和1911年终结我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事件。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经济管理措施上的相同点,并分析它们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所起的积极作用。
(4)据材料三,归纳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在新疆地区采取的管辖措施。
(5)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并分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与发展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关系。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衡阳市部分学校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中央集权示意图:

材料二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模式、即联邦制,明确提出了新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相互制衡。此后,联邦制在美国正式确立。

——摘编自《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历史演变》

材料三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党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色的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使个体农民、手工业者和私营工商业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曾经设想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文化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制宪会议”制定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这一法律文件确定了什么原则?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完成的历史意义。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2024-05-0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历来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在秦汉时期匈奴族是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

材料二   汉朝设置一机构,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材料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


材料四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1)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哪位大将北击匈奴并修筑了“万里长城”?秦长城西起          东到辽东,请写出X地名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汉代在新疆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是什么?该机构设置有何意义?
(3)写出东汉、魏、晋时期迁入中原的少数民族。(至少写出2个)
(4)材料四提及的是中国古代哪次著名的改革?这次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至少写出2条)
2024-03-1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他开创了汉朝大一统的盛世局面。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图示中的历史】

材料一   


【史料中的历史】

材料二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

——《汉书·武帝纪》

【货币中的历史】

材料三   请认真观察下面两个钱币。



                    图(a)                                        图(b)

【评价中的历史】

材料四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摘编自《史记》


请回答
(1)解读材料一中示意图,图片体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什么政策?有何作用?
(2)材料二这段史料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的图(a)所示是汉武帝时期所铸的什么钱币;图(b)是哪个朝代使用的钱币?
(4)根据材料四、你怎样评价汉武帝?
2024-03-1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7 . 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史源远流长。

材料一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昔日以等级分封制为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渐演变为大型复杂的社会,这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最终各自建立起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形态,为以后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下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

材料二   ……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钳)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2)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材料三   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有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交通网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024-03-0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经历了由夏、商外服制即邦联式统一走向周代分封制即联邦式统一,再走向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这样三个阶段。……与此相适应,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疆域也总是随着中华民族不断壮大而滚雪球式地向四方扩展,历史上后一个王朝的疆域一般而言总比前一王朝要大一些。

——董恩林《问学求通——董思林自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汉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2024-03-0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实行大规模层层分封的制度,实际上是在奴隶制的社会背景下的一种国家政体,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去统治一个疆土辽阔的大国,这是中国政治史的一个创举。

——摘编自李绍连《试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前因后果》

材料二: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汉初的五六十年间,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然而,诸侯坐大历来是对中央集权的巨大威胁。“七国之乱”本身就是证明,这个危害经过汉武帝的“推恩令”而得到解决。

——摘编自吴刚、刘小洪《秦亡汉兴之因再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周王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2)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材料二图中A处是________御史大夫主要掌管________事务;秦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它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024-03-0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某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广东广州·专题练习
10 . 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探寻北京城市遗址公园”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一   社团学生考察遗址公园

①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②明城墙遗址公园



③金中都公园

围绕元大都土城墙遗址修建。公园里面有以战马群为核心的“鞍疆盛世”景观,有忽必烈、马可·波罗等人物雕像,还有体现交易中使用的大量铜钱的雕塑以明代城墙为核心而建,其中东便门的一段城墙保存相对完整,城墙内为夯土外包砖石。东南角楼高约30米,上有144个射箭用的窗口以“金中都”建城文化为主题,选址于当年皇城故址。仿建金代建筑,体现了“唐风宋制”的营建法式;设置营城建都、金人游牧等景点

活动二   社团学生依据圆明园遗址公园相关材料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活动三   社团学生依据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相关资料进行研讨路县故城是2016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的西汉遗址。汉高祖时设县于此,因与秦始皇修筑的道路(驰道)相邻,而得名“路县”。该遗址分为城墙基址、城内遗存等四部分,出土文物丰富。发现之初,副中心规划基本成形,该区域已被规划为居住用地,并有铁路线穿过。因为遗址的发现,政府对已有规划进行调整,全面统筹遗址保护、文化体验、休闲活动等多方需求。2017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建立遗址公园。

——摘编自《北京城市副中心报》,2023年4月第4期

(1)社团学生按照朝代顺序考察遗址公园,顺序应为____。(写序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参照示例,写出一处遗址公园体现的历史。(示例除外)
示例:②明朝时期,朱棣迁都北京。角楼反映了当时的北京城具有强大的军事防御功能。
(2)依据示意图,概括圆明园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变化。分析这一公园的历史价值。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路县名称由来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谈谈对这一城市规划调整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024-04-2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3(广州专用)-冲刺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重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