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0 道试题
2024九年级下·广西·专题练习
1 . “大一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说史】

(1)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一中的图片所属的史料类型是____。(①文献史料:②实物史料)。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空格内。请根据材料指出这两项史料分别见证的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材料二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的飞跃。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容变化。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主旋律。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在统一思想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的不同点,归纳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2024-05-2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广西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2 .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缩影,货币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金属币成为主要货币,各诸侯国自行铸币,其标准、形状、价值不一。秦朝时期,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两宋时期,出现纸币“交子”“会子”。

材料二   西方由“黄金热”掀起的殖民探险,最初受到的直接刺激来自东方的富庶。欧洲商品成本高,在东方市场没有竞争力,当时唯一能进入东方市场的商品就是金银,由此激发了欧洲占有美洲金银的欲望。欧洲占有美洲白银,换取亚洲的商品。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三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货币平衡、促进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稳定,充分展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软实力以及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的突出作用。

——摘编自屈满学《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规律。(答出三点即可,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黄金热’掀起的殖民探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为当今世界展现怎样的愿景。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3 .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七国文字书写各异。秦统一后,秦始皇命李斯等人总结出的小篆字体成为官方的标准文字,但国家事务异常繁多,篆书字画很多,书写速度慢,于是产生了一种更为简易、书写更为方便的隶书。

——摘编自纪云华等《中国文化简史》

材料二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钟、胡书法作为标准字体。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 契丹原来没有文字,耶律阿保机建国后,以汉字偏旁拼合而成。党项族的西夏文字是元昊等人模仿汉字创造而成的。

——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字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简析秦统一文字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书法艺术在魏晋时期发展的条件。
(3)结合所学,说说材料三中“契丹文字、西夏文字”的出现是当时什么现象的体现?并谈谈你对汉字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理解。
2024-04-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显著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为了巩固政权也因汉文化发展相对成熟,逐渐“汉化”,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鲜卑族的改革……这一时期,胡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在战乱中相遇,促使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这些发展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元化,思想不局限于一种,为隋代大一统和唐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之风做了充分铺垫。

——高畅《魏晋时期胡汉冲突下的文化交融》

材料三   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当时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 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1)材料一中的“统一文字”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字统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少数民族“汉化”的主要原因,并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文化的特点。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青海省海东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为了巩固政权也因汉文化发展相对成熟,逐渐“汉化”,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鲜卑族的改革……这一时期,胡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在战乱中相遇,促使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这些发展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元化,思想不局限于一种,为隋代大一统和唐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之风做了充分铺垫。

——高畅《魏晋时期胡汉冲突下的文化交融》

材料三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城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1)材料一中“秦帝国”的“统一文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文字统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少数民族“汉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文化的特点。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年中考政史全真模拟试题-初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

汉朝

经济

思想文化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取《史籀(zhòu)》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许慎《说文解字·叙》

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诸子学官一时并罢;建元六年,“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及文学儒者教百人”;元朔五年,开办太学,培养儒家治术人才。

——摘编自《汉魏六朝时期的教育变革》

材料二   翟兑之就“统一”、“一统”政治格局的创立评价秦汉的地位:“六国不能统一之业,而秦卒能成之者,秦之处心积虑,自强而力征。其政策相传,绵延不懈,而前后一致,非诸国所能及也。”“中国成为一统国,自秦启之,而汉承之,虽遇乱世,终犹心焉一统,人人皆拭目翘足以为庶几复见太平。二千年来如一日,此又秦汉之所赐也。”

——王子今《秦汉:穿越千年的文化符号》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和汉朝在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重大举措。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二模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五四学制)
2024九年级下·广西·专题练习
7 . 货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货币的演变折射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演变简表

时期概况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流通的金属货币,形式多种多样,主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最为著名。
秦朝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规定秦朝废除各国的旧钱,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钱。
两宋时期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和铁钱的流通不便,北宋在四川两宋创印了纸币“交子”,政府还相应地制定了钞法。“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摘编自方洁《浅谈中国古代货币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使用的货币名称。并归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规律。

材料二   欧元的诞生是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欧盟政治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台阶。欧元的使用,大大提高欧盟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将大大提高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摘编自张磊《论欧元对欧盟的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元诞生的背景及其影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发展成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无锚”的信用货币体系。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为全球一体化进程起到促进作用,但其弊端也日益突出,面临重构的艰巨任务。

——摘编自王作功、韩壮飞《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就与前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民币发展变化的特点。
2024-04-2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广西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8 .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五讲   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初步形成( A 时期)

第一节   构建大一统政治秩序

一、中央集权与郡县制

……

第二节   形成统一经济体系

一、统一度量衡

二、车同轨

……

第四节   深化文化交融格局

一、书同文

二、儒学正统

……

元朝结束了自唐末以来南北对峙数个世纪的分治局面,深化了大一统制度实践,在承袭历代以来民族融合成就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建树,边疆各地对中央政府的政治向心力趋势越来越强,为继起的明、清两代的长期统一初步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1902年,梁启超最早、正式提出“中华民族”概念。1935年,田汉、聂耳谱写的歌曲一经诞生即迅速传唱大江南北,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更警醒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英勇抗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民族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元)

1952年

1978年

2000年

内蒙古

173

317

6502

广西

67

225

4652

西藏

115

375

4572

宁夏

126

370

5376

新疆

166

313

7372

民族地区人均收入与贫困人口概况

1978年

2009年

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306元

14070元

农牧民

人均纯收入

138元

3931元

农村贫困人口

3076.8万

1452万

——以上材料均整编自《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2024年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A空白处补充完整,并概括元朝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写出该“歌曲”的名称,并简述该歌曲在当时起到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领域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党和国家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因素。
2024-05-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图一反映了秦朝的什么地方管理制度?图二、图三分别反映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皇帝”颁布此法令的原因。

材料三:宋朝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的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 摘编《中国历史第二册》


(3)材料三中,为了防止“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政策?

材料四: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653年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年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4)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至少写2种)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
2024-03-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书法是古老中华文化的象征,是中华历史长河中的智慧晶体,通过书法,可以折射出中华民族的精髓与素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把对应书法字体的图片序号填写到下面横线上。
楷书____,小篆____,行书____,魏碑____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中,选取你最欣赏的一位书法家(用正楷字书写)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   在书法字体形成的漫长历史中,它的定型和推广具有特殊时代风格,其形成的既有取法自然、个性表现的审美因素,又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天下观,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比如,甲骨文、金文的形式背后是华夏民族的起源;在小篆的书写中,凝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恢宏气度;……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促成北碑书法的繁荣;……隋唐重新实现大一统,集南北书风于一体,创造了壮丽的唐楷。

——摘编自周睿《书法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

(3)根据材料二、概括书法字体变迁的特点。
(4)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书法字体变迁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关系。
2024-05-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龙岩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