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人物生活在春秋时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人物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事件?
(3)材料三反映的史实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请问他们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2021-01-0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个旧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现代治国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5)请举例说明孔子“智慧”的现实意义。
3 .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 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的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现代化国家的治国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2019-12-1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人物中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社会,君主或帝王的统治往往是决定着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请你结合所探究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今日忆秦皇,虎视做东方。一朝灭六国,功业盖穹苍。

——李白《怀古》

材杆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植的书,其他的书藉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以加焉。“罢…”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坚持德治与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首诗歌颂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历史功业,为了巩固统治,他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来防卫北部边疆?
(2)材料三中提到的“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位时,为了巩固统治,除了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措施外,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又分别采取了哪一重要的举措呢?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说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
2019-04-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4)根据材料四,请回答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问题一:据材料一,说明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恶劣影响?

问题三: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历史事实?这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四: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2018-09-2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1)据材料一,说明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恶劣影响?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材料三反映的史实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财产的损失只字未提。

材料二   


                    秦坑儒谷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2017年9月,第十三届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拉开帷幕。引赞缓行,尽显儒家君子风范;古乐绕梁,渲染祭典千年积淀。……活动对于提升国人文化自信与认同,倡导尊师重道思想,推动传统文化学习热潮,激发全民向心力、凝聚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红河日报》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此外,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哪些?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说明秦始皇对儒家学说持怎样的态度?
(3)材料三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谁提出来的?自此以后,儒家学说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除此以外,汉武帝还采取了何种措施来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4)根据材料四,说说建水举办孔子文化节的意义。
2020-01-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属、功臣、和臣服的旧邦首领到被征服的地方建立封国,这一制度被称为分封制,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其中亲族和同姓53国。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在当时条件下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的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秦国完成统一全国大业,仍以咸阳为都城。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称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也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古一帝”。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为巩固统一他采取了哪些经济文化措施?

10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制度”是指什么?商鞅变法中的哪些措施使秦国“国家富裕,军力增强”?

材料二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唐宋时期海外贸易更为繁荣,又是为何?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3)秦汉统治者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明清统治者又是如何做的呢?

2018-05-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2018年历史中考模拟试题(4)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