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019-01-30更新 | 1511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5-2016学年辽宁鞍山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2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在各领域出现了大变革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战国牛尊

材料二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敷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公元前356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材料四



                                     图一   战国七雄图                                                                      图二 秦朝疆域图
(1)材料一中的文物说明我国战国时期在农业方面出现了哪些进步?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君”变法的主要措施?(写出四点)
(4)依据材料四,说出从图一到图二发生的变化,材料三与这一变化有何关联?
2024-02-16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3 .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下表①处的时代特征是(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4-02-0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如表是晓丽同学复习秦汉知识时整理的课时目录。据此,为其选一个恰当的单元标题(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早期国家的产生B.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24-01-3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下列示意图中①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24-01-1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巩固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到了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家),诸侯更相(竞相)诛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秦亡的历史教训,时时影响着汉初统治者的决策,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再次得宠。经过70年的休养生息,这一思想已不能适应地主阶级的要求。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起而代之。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而罢黜百家,他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等

材料四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拆枉过其正矣(藩王建的宫室、设置的百官等,与朝廷的规制一样)。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五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他完成“扫六合”的时间是哪一年?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此后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3)据材料三,简述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并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4)为解决材料四中出现的问题,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
(5)根据材料五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2024-04-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感悟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文献】

材料一

材料

出处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资治通鉴》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

《汉书》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1)材料一中的历史文献记载的都是与哪位历史人物相关的事件?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位历史人物所建立的王朝的历史地位。
【历史地图】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导致材料二地图发生变化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何历史意义?
【历史绘画】

材料三   北魏石窟艺术中的飞天形象。



(3)请结合史实,赏析北魏石窟艺术中飞天形象的变化,并简析变化原因。(要求:语言简洁,观点正确,思想健康。)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与上述材料有关的历史人物的共同作用,并谈谈你的感悟。
2023-07-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鄱阳县古县渡古南初级中学等2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地图中的历史】

材料一   出自《中国历史地图册》


【文献中的历史】

材料二   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朽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丢官降职……择中原大姓(汉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示意图中的历史】

材料四   西汉王国辖郡、中央辖郡数量变化示意图


(1)秦朝建立于哪一年?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北方当时面临的主要威胁和抵御的方式。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汉初统治者采取的策略。并分析该策略带来的积极影响。
(3)材料三提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
(4)观察材料四的示意图,简述西汉初期和后期诸侯国势力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4-02-1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高青县(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自古以来,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是谁?
(2)请举一例来说明“唐蕃和同为一家”。
(3)如下图中回族的形成体现了元朝民族融合的趋势,当时还有哪些现象反映这种趋势 试举一例。

(4)清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今天的新疆和西藏地区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管理当地事务?
新疆:
西藏:
(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充分实现各民族的自由平等和发展进步,增进各民族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认同感。请你为各民族的团结写一句祝福话。
10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1)比较材料一中两幅地图,概括图中反映的历史变化并说明原因。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分别写出三幅图片反映的秦朝措施,并说出它们的共同作用。

材料四   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人……

——黄仁字《中国大历史》


(4)材料四认为秦帝国虽然灭亡了,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请结合两例史实进行说明。
2024-03-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