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了“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自秦汉以来,华夏民族往往将国家的强大、统一和民族的安全、和睦作为评判国家、民族强弱兴衰的基本标准……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以来华夏国家和民族意识的变化。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



(2)指出材料二中人口迁移的方向,说出此时期人口迁移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三: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及影响。
(4)综上所述,概括中华文明发展的特点。
2 . 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史料解释情景】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地图解读情景】



(2)与图一比较,图二有何重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深度探究情景】



(3)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三地图呈现的历史发展趋势?
(4)综上所述,分析影响国家统一的因素?
2023-03-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历史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秦汉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4 . 下图所示的示意图中与①相关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变革时期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22-06-24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中国古代从秦朝到清朝疆域的变化,该变化体现了(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民族交融方式的多样化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强化D.外来侵略影响政权稳定
6 . 张老师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释读地图——认识疆域变迁】

材料一



图1战国形势图

图2秦朝形势图

图3西汉形势图

(1)观察以上三幅地图,说出从图1到图2、图2到图3疆域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写出变化的原因。

任务二   【情景再现——形成政治认同】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匈奴族对秦的威胁仍然很大。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收复了被匈奴人占据的河套南北地区,并设置了34个县,重设九原郡。另外还在公元前211年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这次大规模的移民,有利地制止了匈奴的抢掠,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在长期的劳动中不少匈奴人迁移到中原,逐渐同秦人及其他各族人民融合在一起。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秦始皇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并概括秦朝大规模移民的影响。

任务三   【解析图文——见证民族交融】

材料三   汉族的烹饪方法主要是蒸、煮、熬、煎等,

胡族的烹饪方法主要是炙(烤)与炮(放在土中烤),贾思勰(汉人)在《齐民要术》中记录了大量炙与炮的方式,如做饼法、灸豚法等。

《齐民要求》中的烧烤食材:

类别百分比
牛羊类28.6%
家禽类28.6%
家畜类9.5%
水产类33.3%

材料四   魏晋时期墓葬壁画,甘肃嘉峪关出土。第一幅为胡人牛耕图,第二幅为女子采桑图,画中女子发髻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的特点。两幅图生动描绘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今甘肃酒泉、张掖、武威等地)男耕女织的安定生活。


材料五   北魏时期的陶女乐俑,西安出土。图中人物正在演奏清商乐(汉族传统音乐,晋室南迁后流行起来)



(3)根据材料三、四、五的图文信息,概括魏晋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
2022-04-1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某校七年级(2)班学生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请你参与完成。
活动一【考古发现——史料实证】


①河姆渡猪纹陶钵                           ②河姆渡猪圈遗址     ③甲骨文“猪”的书写     ④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活动二【读图学史——时空观念】


     秦朝疆域图                                             东汉疆域图
活动三【编写简史——历史解释】

(1)根据活动一提供的史料,你会选择哪些史料来证明河姆渡人开始饲养猪?(写序号)结合所学知识,通过“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以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2)根据活动二的地图,写出秦朝疆域最西到达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东汉的建立者。根据活动二的地图,分析从秦到东汉我国版图变化的特点。
(3)根据活动三的结构图,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孝文帝改革。(要求:介绍要出现结构图所提供的信息,介绍内容要包括朝代、改革内容和影响。)
2022-04-0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历史地图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阅读地图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1)图1中的诸侯国建立与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下面分别是两个朝代的疆域形势图



(2)分别说出图2、图3两个朝代的名称。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材料三   



(3)请阅读图4,将图中A、B、C、D正确匹配至下面小题。
①吴国派卫温率船队到达的地方
②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发生地点
③刘备于221年称帝后所建立政权的都城
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决定性战役的发生地点

材料四   



(4)阅读5,回答北魏都城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发生于哪一皇帝统治期间?其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2022-01-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穿越时空,把握线索

(1)看图,将秦朝到南北朝各朝代的名称填入图中相应都城的位置(可重复)
(2)从秦朝到南北朝可以分为几个历史时期?用一句话概括每个时期的特点。
(3)从图中,你可以看到从秦朝到南北朝,各朝代都城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2021-03-1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青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至少答出2点)
(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认识?
(3)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2021-03-0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