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暂,于“故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材料二   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材料三   秦朝作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肇始(开始、发端),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厚重笔墨。秦始皇……缔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大秦帝国……然而这个伟大帝国仅仅历时14年就轰然倒塌。历史的巨大反差,使得秦始皇和他的帝国成为世人关注的千古之谜。


(1)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哪一世纪哪一时期的事?(时期指初期或末期);并指出该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在政治上“创导”了哪些制度?
(3)根据材料二归纳出秦在文化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并归纳该措施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这个大帝国轰然倒塌的最主要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了哪些启示?
2 . 追求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

材料一

   

材料二   从1895年5月到10月台南陷落,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先后打死打伤日军3.2万多人。日本近卫师团有一半被消灭。民军和留台清军除少数人生还外,大部分战死。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1所示为哪一朝代的疆域?图中信息透露出该朝代实行的一项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制度是什么?图2为《西汉形势图》,图中A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哪一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台湾人民为什么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使得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3)材料三体现的实现两岸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目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什么?
2023-07-05更新 | 27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历史真题
3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境内出土的原始居民文物


材料二   “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完全的过程,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追求国家统一,整合多元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只是哲人的思想和社会趋势,这种思想与社会趋势到秦汉方变成制度性实现。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秦亡后,汉代统治集团建立大一统帝国模式。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是在唐室中衰以后,自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一些东亚国家把唐代的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其典章制度几乎完全由中国移植而去,城市的格局也仿照长安的市坊制建立。

——《东亚文化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所属的史料类型,并概括远古时代的中华文化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政治变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的原因。
2023-03-28更新 | 30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4 .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他们的历史功绩。

材料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在该制度中,皇权有何特点?

材料二   



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材料三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四   汉武帝统治时期,把铸币权收归中央,还在全国各地设盐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3)材料四中“在全国各地设盐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而实行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的作用如何?

材料五   开凿于初唐(唐618—907年)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于是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摘自莫高窟第323窟故事


(4)材料五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六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


(5)根据材料六指出毛泽东是如何评价汉武帝的?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021-03-06更新 | 6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一零一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显著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穆先生说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陈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中讲到秦汉时期我国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体制,其中包括三方面内容:疆土的统一,制度的统一,意识形态的统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陈国《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

材料二   为发展同中亚、西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据当时文献记载,通往中亚、西亚的大道,有南北两条,这成为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1959-1969年,在“丝绸之路”的我国境内新发现了大批文物,在民丰这个当时曾是南路要冲的地点,发现了“汉司乐府印”,说明那时在当地曾设立了专为供应汉使者和行旅所需食粮的管理屯田事务机构。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为了巩固政权也因汉文化发展相对成熟,逐渐“汉化”,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鲜卑族的改革……这一时期,胡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在战乱中相遇,促使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这些发展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元化,思想不局限于一种,为隋代大一统和唐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之风做了充分铺垫。

——高畅《魏晋时期胡汉冲突下的文化交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为了“中央方面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并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是怎样“使地方紧密隶属于中央”的?为了“意识形态的统一”秦汉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汉代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3)材料三中“鲜卑族的改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列举一例改革措施。依据材料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有何影响。
6 .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铜权铭文”记载:“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指谁?“尽并兼天下诸侯”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二



(2)“中国之政,自秦始皇始”。秦始皇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哪一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其中,在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什么?秦朝在地方上实施的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的制度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说说秦朝为巩固统一在文化、经济方面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及至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4)为巩固北部边疆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2-09-27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期中素质评价试卷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而统一最终由秦国完成,则与秦国自身的一些有利因素存在密切关系。秦在七国当中本来是较为落后的国家,但政治改革最彻底,改革措施的执行比较连贯,因而发展出一套比较完备的君主集权体制和高效率的国家机器运转机制。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摘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指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材料一中的文字能够反映出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指出秦朝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材料二中的文字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为其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8 . 中国古代一直在探索适宜的统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

图二   唐朝政治制度示意

图三   元朝政治制度示意

材料二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三   “汉代丞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纵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明朝则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图一指出秦朝管理地方的制度是什么?图二反映的是唐朝的什么制度?根据图三,结合所学,将“A”处补充完整。
(2)写出材料二中“这种制度”诞生的标志。以及明朝时“这种制度”的演变。
(3)说明材料三中丞相制度变化的实质。
9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与民族关系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古代科举制兴衰示意图


材料三:宋朝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的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摘编自岳麓版书社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四: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653年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 “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年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设置,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管辖新疆地区

(1)图1、图2反映了中国古代王朝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按其设置时间先后排序;依据材料一及所学,概述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权力演变的规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写出①所示朝代名称。结合自身理解,谈谈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中,“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主要是指什么?为此,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政策?
(4)将材料四补充完整。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022-06-13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秦朝、汉朝、元朝是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变革的重要时期。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1)材料一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请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这种制度下的地方行政长官是如何产生的?

材料二……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西都景、武而后(西汉景帝、武帝后),始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自是之后,虽诸侯王,亦无君国子民之实,不过食其所封之邑入,况列侯乎?

——马端临《文献通考·封建考》


(2)据材料二回答,西汉景帝、武帝统治前后,诸侯王的权力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元朝疆域图


(3)据材料三回答,元朝实行的是什么行政区划制度?请把A处内容补充完整。元朝为管理B处设立了什么机构?
2021-06-22更新 | 571次组卷 | 9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