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作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肇始,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厚重笔墨。秦始皇……缔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大秦帝国……然而这个伟大帝国仅仅历时十几年就轰然倒塌了。历史的巨大反差,使得秦始皇和他的帝国成为世人关注的千古之谜。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材料二刘邦是一位传奇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短时间(七年)内统一天下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行郡国并行制的皇帝……到底要有怎样的雄心和意志……面对百废江山他将如何整理?

—《王立群读〈史记〉之刘邦》

材料三后世对汉武帝一生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称他雄才大略,有人说他穷兵黩武,有人赞他丰功伟绩,有人批他专制独裁。这个让两千多年的人们说不尽道不完的汉武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1)材料一中的“秦朝”是谁建立的?“大一统的大秦帝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这个伟大帝国仅仅历时十几年就轰然倒塌”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短时间(七年)”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面对百废江山,他是如何整理的

(3)材料三中“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体现在什么地方?

(4)毛泽东曾在他的《沁园春・雪》一词中将“秦皇汉武”相提并论。请用一句话对秦始皇和汉武帝作一个评价。

2 . 实验中学的一位历史老师上课时课设计了如下一段导语:在历史上,对于秦始皇这个人的评价,众说纷纭,难以统一。唐朝诗人李白写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赞颂他的雄才大略,也有明代思想家称他为“千古一帝”,但是,也有人曾写《过秦论》《阿房宫赋》谴责他劳民伤财,大兴土木的,更遑论孟子“苛政猛于虎”的论断和民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了。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历史人物引得那么多的仁人志士对其褒贬不一呢?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探究的活动。请你参与该老师设计的如下活动,完成相关要求。

【秦灭六国】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1)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是在哪年?秦之所以能够完成统一大业所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加强统治】如图2所示

(2)该图体现的内容是秦始皇确立的什么政治制度?

(3)图中C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什么?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秦始皇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的实施对后世有何意义?

【巩固统一】

(4)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从文化、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各列举一例相关措施。

文化:           ;经济:           ;军事:           

【秦的灭亡】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收货物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万里长城派了40万人,等等。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型徒。

(5)秦朝的这些做法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209年哪一重大事件的发生使秦王朝“短命而亡”?概括说出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6)综合以上内容分析,你认为秦始皇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科学的观点写出你的看法。

3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1)材料一中反映了西周和秦朝各实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的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请引用材料三中的话予以说明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主要依据。
2018-03-05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测评
4 . 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结束了诸侯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其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降大任,实现统一]

材料一:

材料二: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一个布衣,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嬴政因未采纳王翦的建议,伐楚失败,就亲自到王翦家,当面检讨。


(1)试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所学,分析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制度创新,巩固统一]
(2)某学生制作了下图,请你来协助完成。

(3)下表列出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请你完成它。

[国家统一,泽被后世]
(4)结合秦统一天下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谈谈其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2018-02-21更新 | 3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
5 .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作出了许多尝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感知历史

材料二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图(a)秦朝的建立者是谁。为巩固辽阔疆域,秦朝在地方上建立了什么制度?
(2)读材料一中图(b),西汉朝廷在A处哪一年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加强对当地的经营?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问题,回答汉武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问题中涉及的两位统治者为加强思想统治,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6 .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它们见证了秦朝的改革。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各位有功之臣以及从代郡来的老家族的人,姓中有的是复性,都要改为简单易记的姓)”。

——《资治通鉴》


(1)阅读材料一,材料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材料中的“教民耕战”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四方古印文体现出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阅读材料三,“魏主”指的是谁?这段材料反映了“魏主”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4)对于以上改革,有人认为“商君遭车裂而亡,秦朝二世而灭,鲜卑族汉化”。所以,这些改革都是失败的。你认同这一观点吗?如果不认同,请你写出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依据是什么?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指出,中国地方政体自秦到清经历了三个阶段:郡政阶段、州政阶段、省政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调适的产物。

材料一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西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形成了“郡县治则天下安”的观念。

材料三   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唐玄宗尤其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材料四   元代行省的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分封制?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观点?
(2)唐太宗、唐玄宗的统治是“州政阶段”成功的典范,先后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3)元代开启了“省政阶段”。根据材料四,元代行省长官的权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8 .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汉初,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子弟王,称为“诸侯王”。诸侯王的权力很大,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有财政权,可在国内征收赋税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还实行什么制度?结果如何?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管理机构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有怎样的历史作用?

2018-01-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市靖城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12月第二次独立作业历史试题
9 . 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3)根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2018-01-0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秋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检测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   如图1、2所示

材料三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完成于哪一年?都城在哪里?
(2)据材料二,“秦王扫六合”后,为加强统治,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