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是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需求,而民主与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主要受哪家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国家权力构成的特点。这是受启蒙运动中哪位思想家思想的影响?
问题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 . 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基础,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治者通过不断创新,完善了社会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形容周朝就是一个班级,班主任是周老师,班级最初有100多名同学,而后不断减少。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材料二   


材料三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1)西周初年“周老师”通过什么制度管理全班,从而巩固了疆土?这些“同学”有个共同的名。那是什么?到了东周时期,“周老师”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班级人数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2)对比图1漫画中的“老大”对应图二中的哪一职位?根据图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西汉初年诸侯王的封地应该是图3的“国”还是“郡”为了解决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4)请预测一下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图2中哪一职位的权力会不断增加。
2020-02-03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三)
3 .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阅读材料一,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封建国家是什么?该国家的统一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那么统一使用的文字和货币分别是什么?
(3)图三事件是什么?这次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百代皆行秦政制。

——毛泽东


(4)依据材料三,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名称叫什么?秦建立这一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家谁的思想?

材料四“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什么建议来实现他的思想大一统的?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6)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中共同对抗的少数民族是什么?他们采取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7)秦始皇、汉武帝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今天台湾地区至今未回归祖国,请你为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献计献策。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一年?有什么历史作用?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2)“秦王扫六合”是指什么事件?“扫六合”的完成是在哪一年?

材料三   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3)“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4)材料四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2019-10-08更新 | 3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质量评估试卷
5 . 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看科幻小说吧!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秦朝,看,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呢!如果你现在就是秦始皇,你会怎样回答记者们的问题呢?
记者问:“尊敬的始皇帝,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问这在中央主要由哪三个官员负责呢?”
(1)“秦始皇”答:
记者问:“您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那您会采取什么新的措施来加强地方的管理呢?”
(2)“秦始皇”答:
记者问:“请问您为巩固统一,在交通、经济、军事、文化方面又会采取什么措施呢?”
(3)“秦始皇”答:
交通:
经济:
军事:
文化: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汉代时有人这样评价秦始皇:“秦王贪婪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坏:大乱,人民起义)。

——《汉书·贾山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避免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分裂局面,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派?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秦朝的灭亡与汉朝的兴起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019-09-0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教部编版(广西)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检测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说:“君之 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藉忠臣。”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四 故宫某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指的是什么制度?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3)材料三中的“帝”指哪位皇帝?请指出丞相这一官职设立和废除的朝代。

(4)材料四中导游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2019-08-2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题(十六)
8 . 自秦朝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地理志》

材料四   

朝代设立组织机构作用
明朝(明太祖)A是特务组织,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
清朝(雍正帝)B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哪位历史人物?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汉武帝为同样的目的,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科举制的正式产生与历史上哪一位皇帝有关?唐玄宗采取何种措施来完善科举制的?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朝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4)材料四表格中A、B处组织机构分别是什么?
(5)综上所述,自秦朝以来建立、发展的这一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有何积极作用?
2019-08-09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复习题
9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所呈现的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

材料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具有里程碑意义。

——节选自习近平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从世界学习了哪些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当今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发展理念?

10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三: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什么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

(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设立机构的是谁?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4)结合材料二三,我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呈现什么发展趋势?

2019-01-16更新 | 6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