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摘编自《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汉皇帝”接受了谁的建议实施了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采纳?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2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宋承元制……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

3 . 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哪个国家后来实力大增?它实力增强主要与哪次变法有关?

(2)材料二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

(3)为巩固统一,统治者在政治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涉、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4)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这一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四 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史记·秦始皇本纪》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秦帝国的兴亡史里,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4 .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曾经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5 .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为此,七年级(5)班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准备开展一期“走进秦始皇”的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探究活动中的部分栏目,请你参与制作。

【历史回眸】

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陆续兼并了六国,在占领的区域设置郡县,直属于秦王,从此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

(1)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先后攻灭________、赵、________、楚、________、齐六国。秦国于公元前________年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名人评价】

(2)自古以来,人们对秦始皇评说不一,毁誉参半。下列是两位历史名人对秦始皇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把他们评价的史实依据补充完整。

名人评价

史实依据

翦伯赞:“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

贾谊:“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评价秦始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归纳】

(4)综合上述探究活动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2018-10-13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

6 . 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和基石,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在复习该主题时,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为主题的导学案,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任务一 【人物认知篇】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谁。

任务二 【人物比较篇】

(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秦皇汉武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军事上派霍去病、卫青北击匈奴

任务三 【感悟提升篇】

(3)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儒家学派在不同时期受到了统治者的不同对待,分别写出秦朝和汉朝对待儒学的态度。谈谈统治者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任务四 【家国情怀篇】

(4)你知道哪些国学经典?试着把你知道的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7 . 早期文明多元发展,异彩纷呈。读图,回答问题。


(1)图(a)中A、B、C、D、E均为人类早期文明。请根据下列描述,指出所对应的文明分别位于图中哪一处?(填字母)

①这里创造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________

②这里医学发达,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已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________

③这里曾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还编称四个等级分别是造物主用自己身体的四个部位演化出的:________

(2)图(b)反映的是雅典________政治制度;图(c)反映的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_制度。

(3)图(b)图(c)两种政治制度分别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8-09-2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测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李白的诗《古风》歌颂了秦王嬴政哪方面的功绩?你认为秦王嬴政能完成如此伟大功绩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结合图示说说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这套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图(a)和图(b)分别反映了秦始皇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什么措施?他还采取了哪些类似的巩固统治的措施?

2018-08-23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其三)》

材料二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1)材料一中“秦王”指谁?他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的“陛下”“上”指的是谁?“从其计”中“其”指的是谁?除此之外,“上”在地方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秦王”和“上”经常被人相提并论,请你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他们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
2018-08-15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试卷
10 .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A                                        B                                C
(1)(填空)图A是          (朝代)疆域图(局部),图B是          (朝代)疆域图(局部),图C是          (朝代)疆域图(局部),上述三个政权中,属于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是图                  
(2)图A、图B政权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各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3)材料二中的“中书省”“行中书省”各是什么机构?请引用材料中的话说明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4)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5)综上,概括指出三个政权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2018-04-10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测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