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非常活跃。与日本交往的事件有鉴真东渡;与天竺的交往事件是①_

明朝的对外关系有战有和。体现和平交往的事件是②______;体现战争冲突的事件是戚继光抗倭。

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受到侵犯,危及自身统治,于是采取了③      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 易。

材料二

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敕谕(局部)

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禺。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请将上图中的①②③处补充完整并指出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变化。
(2)从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角度看,材料二中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敕谕属于哪一史料类型? 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朝实行此对外政策的影响。
2024-06-04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山东济南·专题练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将如图中的①②③处补充完整并指出我国对外交往的变化。

材料二

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敕谕(局部)
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从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角度看,材料二中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敕谕属于哪一史料类型?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朝实行此对外政策的影响。
2024-04-2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山东济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3 . 中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图说史】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


   
(1)请分别写出与途中①和②地区有关的唐朝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辨析推断】

材料二:据考证,“华光礁1号”是一艘南宋商船。800多年前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


(2)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或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直接史料)。“华光礁1号”沉船属于哪种史料?
(3)当时这艘船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宋朝时对待海外贸易是怎样的态度?

【信息分析】

材料三: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4)材料三中“惊人的海上远征”指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四:清代统治者一直把安定社会秩序、稳定边疆、巩固国防放在首位,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比较而言,处理民族关系更为成功;而在处理国家关系上,尤其是在处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上,盲目自大、闭关自守的倾向十分明显,这实际为晚期的落后挨打种下了前因。

——《中国大通史·清(1644—1840)》上册


(5)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清朝“在处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上”实行什么政策?
(6)根据以上探究,请你回答我国古代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3-09-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史料分类繁多,其中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反映历史真实的材料。以下可以研究明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一手史料是(     
A.袁灿兴创作的长篇小说《朝贡、战争与贸易:大航海时代的明朝》
B.中国邮政发行的《郑和下西洋》系列邮票
C.波斯湾南岸拉斯海马祖尔法遗址出土了明朝官窑烧制的青花瓷
D.电视剧《永乐皇帝》中郑和下西洋片段
2024-06-0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在开宝四年(971年)接收此地后,以广州为广南东路中心城市作为统治中心,设置管理交易、征收关税的市舶司。华中生产的商品运送到广州,以此地为交易窗口向南亚方面出口。宋朝三百年间,广州一直作为巨大的贸易都市持续繁荣。”

——(日)小岛毅《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材料二:下图是一艘沉浸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的宋代商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是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2007年打捞出来,船内发现大量金银铜铁瓷器类珍贵文物,“南海一号”及所载文物现存于广东省海上处绸之路博物馆。


材料三: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

——杨亮《海上新“思路”》

材料四:



请回答
(1)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材料一和材料二哪个属于第一手史料?归纳这两则材料可以共同印证的历史信息?
(2)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使海上丝绸之路“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技术因素?这一繁荣态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的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中外交往的特点。
2022-02-22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北江实验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6 . 中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图说史】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



(1)请分别写出图中①和②地区唐前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辨析推断】

材料二:据考证,“华光礁1号”是一艘南宋商船。800多年前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


(2)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或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华光礁1号”沉船属于哪种史料?
(3)当时这艘船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应该是什么?宋朝时,为了管理海上的商路,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该机构的名称是什么?
【信息分析】

材料三: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4)材料三中“惊人的远征”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5)明清两朝的对外交往逐渐减少,清朝时期在对外交往方面实行什么政策?
(6)根据以上探究,请你回答我国古代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1-07-19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中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辨析推断】

材料一   2016年4月24日,《问海—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开幕。据考证,“华光礁1号”是一艘南宋商船。800多年前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多为南宋外销陶瓷器,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水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


(1)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或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华光礁1号沉船”属于哪种史料?
(2)当时这艘船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应该是什么?宋朝时,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机构的名称是什么?
【信息分析】

材料三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奉使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以古鉴今】

材料四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是什么?
(5)根据以上探究,请你谈一谈对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华文明的认识。
2021-09-1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中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
【以图说史】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



(1)请分别写出图中①和②地区唐朝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辨析推断】

材料二:据考证,“华光礁1号”是一艘南宋商船。800多年前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专家认为,“华光礁Ⅰ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


(2)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或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华光礁1号”沉船属于哪种史料?当时这艘船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应该是什么?宋朝时,为了管理海上的商路,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该机构的名称是什么?
【信息分析】

材料三:浩浩荡荡的船队,一路上留下明朝强大的影子,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3)“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指的是什么?这次“壮举”最远到达了哪些地方?
(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就如何促进中华文明繁荣发展提出一条建议。
2021-07-0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彰显综合国力

材料一:

时期明朝
人物
郑和

_________
事迹  15世纪,郑和奉命率船队七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①    2      他受命领导抗倭斗争,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1)将材料一中的表格填写完整。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概况

①郑和的远航,比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远洋航行早将近一个世纪,舰队规模和船只之大更是远远超过他们。

②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一方面为了宣扬明朝国威,邀约各国派使臣到中国来“朝贡”。

③郑和所到之处,就地与他们进行贸易。明朝进口的大多是供皇室贵族享用的珍珠宝石、香料及珍禽异兽等奢侈品。

④所以,郑和所率的宝船抵达一国之后,并不限于在国都或大码头、大市镇进行贸易,还派遣船只到各国内地的市集去做买卖。

——摘编自南炳文、汤纲《中国断代史系列》


(2)依据材料二,找到下列观点所对应的史实。(填序号,每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_________
郑和下西洋具有很强的政治目的:_________
郑和船队在所到之地进行贸易活动:_________

材料三:历史史料见证郑和下西洋的历程。

①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② 
                 马来西亚三宝井
  三宝,郑和小名,马来西亚的凿井技术就是郑和船队传授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以“三宝”命名,流传至今。
③(榜葛剌国)“其王……后恭置金筒银叶表文,差使臣赍[ji带着]捧,贡献方物于廷。”

——费信《星槎胜览》


  费信:随郑和先后4次下西洋,写出《星槎胜览》一书,对郑和使团访问各国时的一些情况作了翔实记录。
④(东南亚国家)“初用蕉叶为食器,后与华人市,渐用瓷器”。

——《明史》

(3)材料三的史料中,属于实物史料的有_________,属于一手史料的有_________。(填序号)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16世纪中叶,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7世纪前期(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在台湾实现殖民统治,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5)依据材料一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出明朝对外关系经历的变化,并谈一谈这一变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2-07-0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内乡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某中学以“海洋联通世界”为主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图1“南海一号”船舱
“南海一号”是宋代的木质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商船,船载瓷器等大量文物。

图2泉州市舶司遗址
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提交大会审议正式获得通过,成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

图3清代小说《镜花缘》
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唐教、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

图4《明史·郑和传》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

图5 动画片《郑和下西洋》

(1)史料有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类型。请回答图一属于哪一类史料?小明同学在准备探究活动的材料的时候找到了上述内容,请你为他选出适合学习活动的材料。
(2)法国学者朗索瓦·德勃雷在《海外华人》一书中记载的郑和的一段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请回答,中国古代开辟的带来财富的商路的名字。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举一例阐述说明“危险来自海上”。
(3)习近平在讲话中说:“纵观历史,大国发展莫不与海洋息息相关。有人说‘强于天下者必胜于海,衰于天下者必弱于海’。比如,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依靠先进航海技术开辟海上航线、拓展海外殖民地、控制世界贸易、掠夺世界资源,为其成为世界强国营造了重要条件。”请根据材料回答,近代某些西方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手段有哪些?
(4)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21世纪人类开发利用海洋提一条建议。
2024-06-0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