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1 道试题
1 . 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研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全国人口统计表(单位:万人)

年号时间户数(万)人口(万)
天宝147558915292
广德27642931692
元和158202371576

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密度变化图


材料二

1(宋)青白釉刻划花卉纹葵口碗
此类碗属花瓣形,浅腹,圈足。施青白釉,釉色莹润。内壁有五道花瓣纹为饰。造型精致,为义窑的代表作。
2(宋)金腰带
腰带工艺精良,带体呈麻花状,带扣装饰细腻浮点状纹饰,极具异域风情。据专家推断,这种腰带形制鲜见于中国国内,应该为中东地区器物样式。
3(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板(已知世界上最早商标广告)

材料三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及《珠城周咨录》记载(摘录)

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谨以金银、花瓶、表裹、灯烛等物。布施佛,已充供养。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中使郑和偕行人泛海至其(锡兰)国。赍金银供器、彩妆织金宝幡,布施于其寺。赏赐国主亚烈苦柰儿,诏谕之。国主贪暴,不辑睦邻国。数邀劫往来使臣,诸番皆苦之。

——明代《殊域周咨录》


(1)根据材料一唐代全国人口统计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及主要原因。根据中国古代人口密度变化图,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密度变化的趋势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发展现象。
(2)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件文物,你能从中获取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什么历史信息?
(3)材料三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它们记载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你从两则史料中提取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024-01-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发展和表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宋朝与明朝发展比较(部分)

比较领域宋朝明朝
统治政策强化中央集权政策;鼓励发展海外贸易。推行“八股取士”;实行官方的朝贡贸易(指外国使节在进贡前提下,随所乘船舶等携带商品货物进行贸易)与民间的“海禁政策”。
经济状况(农业 )越南的占城稻得到推广;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出现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
(手工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的辉煌时代;广州等造船业在当时世界居于领先水平时代。明代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不断发展,出现手工工场。
(商业)开封和杭州商业繁盛,呈现繁荣景象;北宋时出现纸币“交子”;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商品经济活跃;北京和南京成为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出现晋商、徽商等有名的商帮。
科技发展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北宋末年中国海船开始使用指南针,后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在 13 世纪以来外传,推动了后来欧洲社会的变革。《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天工开物》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是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摘自统编版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以上材料中,宋朝到明朝海外贸易发展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宋朝和明朝在农业发展中的共同点(注意史论结合)。
(3)阅读材料,请你在“统治政策”“经济状况”“科技水平”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封建社会发展的趋势”提取观点,并在材料中选取相对应的两个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富川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图一:《玄奘西行求法》邮票     图二:《鉴真大师回国巡展》邮票
(1)依据材料一,列举唐朝时中外交流的两个史实。

材料二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非《亚洲史》


(2)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指的是什么事件?其最远到达哪里?

材料三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

——《中国历史十五讲》


(3)据材料三,指出“限制贸易政策”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这一政策带来了怎样的“消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趋势。
2023-09-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的出使远航,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和航海史上都是罕见的创举,它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材料二: 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 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时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据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材料三: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清朝收复台湾后,曾放松海禁, 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即今连云港)四处为对外贸易港口,准许外国商船前来交易。后来,由于外商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进行贸易。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

材料四: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 西方……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1)材料一反映的是发生在哪一朝代的什么历史事件?他的远航最远到达哪里?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清科技的发展趋势,并概括制约明清科技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并分析实行该政策的原因。
(4)材料四分析了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于对外交往的认识。
2023-09-2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以优惠待遇。当时的……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高望重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材料三: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对世界的发展变化毫无认识,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外洋货物以通有无,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处可填什么?朝廷在这些主要港口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2)材料二中历史事件主要目的是什么?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影响?
(3)材料三中“人为地隔绝于世”是由于清朝统治者施行了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趋势是什么?
2022-11-2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国的封建社会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逐步封闭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1)结合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列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有关史实。并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南宋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在航海方面出现了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3)材料三中“惊人的海上远征”是指什么事件并简述其意义?

材料四:“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4)材料四中的思想导致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有何积极影响?
(5)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概括从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趋势。
2022-10-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2017年9月,金砖会议在中国厦门举行,这表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当时世界各国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强大的国力、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和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1)举出一位唐朝时期为中外交往做出贡献的典型人物。

材料二   据考证,“华光礁1号”当时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西沙群岛沉没。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开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先河,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这艘船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是什么?当时的政府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图片是明朝海上路线图,它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影响?

材料四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从唐朝到清朝,我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
2021-04-0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中外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条重要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初年,某高僧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


(1)材料一中的“某高僧”是谁?由其弟子记录他游历的书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


(2)宋朝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材料三   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3)材料三中,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指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四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该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趋势。
2020-08-0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当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教育事业也因此发展,文学艺术繁荣。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


(1)当时“士人读书风气盛行”的原因是什么?各国“纷纷遣使到唐朝”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1978—2016年来华留学生人数(单位:万人)情况统计表


材料三: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留学,留学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大政府奖学金投入,中国已成为亚洲号七的留学目的国。

——摘编自《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综合因素分析》


(2)据材料二,指出来华留学生人数变化的趋势。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3)上述三则材料,折射出当今中国与唐朝具有哪些相似的时代特征?

材料四:

年代(公元)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4)据材料四,简要说明该时期中国科技发明的状况。这一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分别做出了什么贡献?

材料五:明朝时期,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带去瓷器、丝绸、茶叶等中国特产,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等。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船队受到各国“热情接待”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以上材料蕴含的主题是什么?
2020-09-28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中国外交源远流长,研究和梳理中国外交史的基本规律,对于我们发扬中国古代外交的优良传统,继承先人的外交智慧,实现中国外交事业的与时俱进,无疑具有很大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

——《明史》

材料三   观察漫画



(1)请列举材料一中唐代为促进“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做出贡献的两位高僧。
(2)请写出材料二反映的事件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3)材料三漫画体现的是清政府的什么做法?这种做法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哪些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至清朝时期对外政策变化的趋势。
2020-09-0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