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为了更好地探究中国古代中外交往的发展情况,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展开了以下的探究活动。
【活动一:以图读史】


(1)根据图①,指出中国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最远到达的是哪个国家。根据图②和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特点。(两点)
【活动二:史料互证】

材料一: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汇的先河,极大地促进了东方文化大力向前发展。作为传递信息、传播精神、传承文化的通道,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丝绸之路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

——摘编自张高陵《从“玉石之路”到“丝绸之路”》

材料二: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玄奘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有学者估计,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上。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三: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张帆、李帆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


(2)根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外历史产生的影响。根据材料二中的内容,说说唐朝对外交往具有什么特征。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内容,指出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发展史上的地位或价值。
(3)结合以上所有内容,谈谈中国古代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中国的对外开放中哪些理念得到了应用或实践。
2023-04-30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贵州省铜仁市地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请写出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东渡日本主持修建图二建筑的中国高僧。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对外交往的路线特点。

材料二   入宋以后,对外交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虽然陆上对外贸易仍在继续,但规模有限,海上贸易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对外贸易重心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

——《由陆及海:宋代贸易格局的转型及衍生》


(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朝的对外交往路线有何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对外贸易重心”转移的技术因素。宋朝政府鼓励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材料三   



(3)材料三是明代哪一历史事件的路线图?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此壮举最远到达哪里?从航线开创的角度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
2022-12-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与海洋息息相关。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海外贸易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据材料甲,分析宋代能够“换取和平”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换取和平”的史实?


(2)海上远航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据材料乙,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在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线方面做出的贡献?


(3)一定程度上拒绝外来的人、物错失了发展机遇。据材料丙,写出其评价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政策对中国带来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对外来人、物的态度,你认为这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2021-07-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

——习近平在2016年4月29日的讲话


(1)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辟“丝绸之路”的背景事件。

材料二: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伟大僧人”的名字及其留下的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伟大僧人”去哪里取经?

材料三:某历史文献记载:“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一三十余国,涉沧溟(大海)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三,概括这事件的特点。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高屋建瓴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西方的交往由来历久。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班固《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南宋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在北宋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在宋室南渡、定都临安之后,南宋朝廷依赖外贸、面向海洋的发展倾向表现得更为强烈

材料三: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四: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1)材料一中“然骞凿空”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当前我国哪一重大倡议与这一事件密切相关?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南宋朝廷依赖外贸、面向海洋”的科技条件。写出宋朝闻名世界的两个大商港。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海外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
(4)根据材料四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在郑和远航过程中,哪一发明为其指明了航向?
(5)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
2023-09-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B

初唐·莫高窟壁画

壁画题字:前汉中宗(指汉武帝)既得金人(佛像),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

材料二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的历史信息。并说说他们各自以什么角度进行阐述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些出土的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3)观察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说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点。结合材料三,概括郑和与海外各国的交往有什么特点?
(4)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023-05-11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2013—2019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从倡议到建设、从愿景到收获、从落地到生根的伟大实践,正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未彧

材料二   看图


材料三   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称颂。

材料四   (乾隆二十四年部覆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议)据称夷商在省住冬,应请永行禁止也……夷人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也……借领外夷资本及雇佣汉人役使,并应查禁也……外夷雇人传递信息之积弊,宜请永除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1)材料一反映出北宋对外交通路线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来管理发达的海外贸易?
(2)依据材料二的疆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元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和清朝康熙时期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就疆域而言,这标志着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与戚继光的辉煌业绩分别指什么?
(4)材料四中称外国商人为“夷商”“夷人”等,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怎样的心态?当时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对此如何评价该政策?
(5)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2020-09-08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古代的中外交往”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繁荣密切】

材料一

      

图A   鉴真像                         图B 玄奘西行求法(邮票)

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除蒙古人的元朝这段短暂的时期外,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图A和图B人物为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什么贡献?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材料二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图C反映出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表现有哪些?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中外交通的发达有何作用?

【空前壮举】

材料三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3)根据材料三,归纳郑和远航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开创的海上交通线。

【政策转向】

材料四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编自梁廷枏《粤海关志》卷十三


(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朝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政策进行简要评价。综合上述材料,你从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023-09-0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才四年,秦王朝就覆灭了。不过,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麦哲伦船队航海活动对比表

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时间1405-14331492-15041519-1522
次数741
人数278001000-1500265
船数60-200多艘175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深刻而持久的烙印”主要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的表格内容概括郑和下西洋与另外两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相比有何特点?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目的的不同点。
(3)科技推动社会进步。在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中,对人类文明传播和世界航海事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分别是什么?
2023-10-2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九年级教学质量阶段性诊断历史试题
10 .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唐朝有这样一群中国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移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二:(宋朝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材料三:“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

材料四: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思体恤。”


(1)材料一中体现的文明交流方式是请进来和走出去,请分别列举相关史实说明。体现了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宋朝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海外交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船队最远到达哪里?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的实际上是清朝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消极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3-07-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