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九年级同学以“历史上的水上交通”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项目主题】历史上的水上交通

【项目目标】通过查阅资料,制作知识卡片,绘制示意图,围绕主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展示成果,形成对“历史上的水上交通”的认识。

【任务驱动】

任务一:一组同学阅读历史文献后,制作了下面的知识卡片。

名称:灵渠
开凿时期:_________
简介: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至今仍具有运输和灌溉功能。

名称:________
开凿时期:隋朝
简介: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

(1)要求完成空白处内容的填写。

任务二:二组同学绘制并展示了下面两幅示意图。

(2)据此比较两次远洋航行的不同之处。

【活动感悟】水上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基础建设和国家有效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发展水平体现了综合国力的发展程度,同时也对本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城市多校中考三模九年级历史试题
2 . 某历史公众号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推送了以下资源包,由此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结论正确的是(     
资源名称
地图丝绸之路示意图和宋代海外贸易图
书籍《大唐西域记》和《马可·波罗行纪》
图片唐朝墓葬出土的东罗马金币和郑和远航绘制的航海图(局部)
A.政治局势稳定B.民族交往密切
C.科技文化璀璨D.中外交流频繁
2024-06-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3 .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各种文明的交流与对话从未停止。而今,人们围绕“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从全球化的角度展开了探索与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它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商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因此,它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全球史。

——摘编自英国牛津大学历史教授PeterFrankopan《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它”指的是什么。指出“它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全球史”的理由。

材料二   (明代)中国的船队及其造船技术,使阿拉伯航海界耳目为之一新,同时让来往于亚欧之间的威尼斯商人十分震惊,以致对欧洲的船舶设计产生了一种新的启示,出现了后来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海奇迹。……罗马教皇借助葡萄牙、西班牙的炮舰,组织耶稣会,派遣传教士,加紧向东方扩展宗教势力。西方的科学技术及其思想就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东行而传到中国来了。

——摘编自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船队”所做的壮举。归纳材料二中的中外文化交流的领域。

材料三

图一全球化进程示意图

图二

(3)材料三中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放在图一中的“全球化1.0版本”最合适,试说明理由。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图一中的“全球化3.0版本”时代,推动全球化“版本”升级的科技动力。

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因此,各国既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也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另外,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英国最终脱欧,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措施。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2024-04-17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4 . 从古至今,中国的外交活动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更离不开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张骞开辟前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互相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丝绸之路就是沟通欧亚陆上交通的重要道路,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请仔细阅读教材中的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1)题。

材料二: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之对峙,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编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材料三:新中国外交大事年表(部分)。

19491950

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3

周恩来接见参加中印双边谈判的印度代表。提出了处理国与国关系的①________原则

1955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提出②________方针

1959

毛泽东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朋友

1971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③________的合法席位

1972

中国和日本建交

1979

中国和美国建交

2019

中国已与180个国家建交,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假设西汉时期一位生活在欧洲的商人想到中国长安,结合示意图,请你为他设计一条最便捷的来华路线。
(2)根据上表提供的史料,判断其指向的朝代,并把朝代从左到右分别写出来。
(3)根据材料三所提供的史料,把①②③三处内容补充完整;综合此大事年表分析,我国外交领域硕果累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4-04-01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思想引领】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片人物是谁?分析其治国思想。

【科技创新】

材料二   这是后人根据造纸过程绘制的示意图,配合说明汉代造纸的复杂过程。将麻头、树皮、破布、旧渔网等原料用草木灰水浸渍,使其膨胀和柔软,用工具切碎,然后用水洗涤;用草木灰中的碱性溶液去掉原料中的油脂、素等杂质,然后用水漂洗,将捣碎的细纤维加水搅拌成纸浆;用一种多孔的平面筛子将纸浆捞出,经脱水干燥后,制成纸张。

(2)材料二所述出现在哪一朝代哪个人物,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发明的影响。

【交流发展】

材料三   明成祖命郑和与王景弘等率领27800多名士卒,带着大量金币,造许多大船,英中62艘长44文,宽18丈,从苏州刘家河出发,泛海到福建,然后,自福州五虎门扬帆远航,首先到达占城,而后遍历南洋诸国,宣读天子诏书,给各国君主半富的赐予,让他们朝贡,不服的国家便以武力相威慑。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并结合概括其的特点。
2024-06-0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初中第一集团第一次九年级中考模拟一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图是郑和下西洋示意图,通过观察地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B.建立了亚洲通往欧洲的新航路
C.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D.最远可以到达非洲西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2024-06-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年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郑和下西洋示意图,通过观察地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最远可以到达非洲西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B.建立了亚洲通往欧洲的新航路
C.使世界开始连成了一个整体
D.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
2024-05-2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丝绸之路示意图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逐条归纳图中的主要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A”点的历史地位。
(2)据材料二,建构郑和下西洋的知识结构。概括材料一、二反映历史事件的相同点。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情意绵长的国际交往故事】

材料一

故事名称故事梗概历史信息
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到达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积极访问当地首领,并且表达出通好的意愿,同时还与当地居民进行友好交易。时间:明朝背景:明朝繁荣,国力强盛
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意义:①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2年初,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在作战的过程中,中国军队英勇作战相互配合,为抗击日军付出巨大代价。中国远征军屡挫敌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时间:1942年原因:受到英军请求
目的:抗击日军,支援太平洋战场
意义:为盟国提供大力支持

(1)将材料一表格①处补充完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国际背景。
【接力探索的民族复兴故事】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之时,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带领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面临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新时期,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十九大以来,针对新的国内国际形势,积极调整内政外交政策,进一步彰显民族复兴的历史主题。

——陈金龙《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

(2)以下是依据材料二绘制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阶段示意图。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标志着从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列举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使命。

【坚定不移的和平发展故事】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主张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出发点
主张不同制度的国家交往要和平共处、求同存异
推动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往来
改革开放后到党的十八大之前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尊重世界多样性,与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倡导“和谐世界”,推动本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结合起来
党的十八大至今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树立新安全观
丰富国家主权理论的内容,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外交主张的核心内容。
2024-06-03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                                                                                                              图B   元朝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郑和西航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止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7次,历时20多年,最远到达红海海口和北非东岸,并且越过了赤道。郑和能够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远航,原因有以下数点:宋元以来海上交通与海外贸易大为发展,海船建造技术与航海技术大为提高,海外地理知识日渐丰富;明朝经济经过洪武年间的恢复和发展,到永乐年间已进入极盛,为海外航行创造了物质条件;明太祖时国家初建,主要致力于国内的励精图治,明成祖时则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声威,招致朝贡。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1)材料一图A中,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____________”。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加以管理。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__________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__________的东征及其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能够进行大规模远航的原因。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有何特点?
2024-04-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名校协作体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