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长篇诗歌《中国有了一条船》以诗入史,以史观今,放眼中华文明进程中的船文化,颂扬船文化深处的中国精神。以下史实正确的是(     
①距今8000年的先民制造独木舟;②南宋临安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明代郑和的宝船扬帆下西洋;④嘉兴南湖红船见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24-05-2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清代
思想“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选举志》

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摘编自统编《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对外关系

广州十三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在思想、对外关系方面的举措(或史实)。

材料二   清朝根据边疆地区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在地方行政方面,清政府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伯克制等。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清朝则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清政府主要采取军府制实行统治。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在边疆治理方面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清朝前期在新疆地区采取“军府制统治”的具体措施。
3 .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绘制在地图上的历史都活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材料一   运河开通以后“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在《汴河怀古》-诗里赞颂这条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运河的开通,还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外,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客观的评价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材料二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唐·吴兢《贞观政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请写出材料中对治国理政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材料三   如图



(3)请将从材料三这两份实物史料中感受到的社会信息进行整理,写一个以“(朝代)的繁荣”为题的历史小短文(题目补充完整,史实准确,语言通顺,史论结合,结尾要写出感悟。100字左右)

【绘制在地图上的历史】

材料四   “郑和时代的中国,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召班赏,厚往薄来”



(4)认真研读材料四中的文字以及路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其船队最远到达,有什么影响?
2023-07-1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习近平的全方位外交首推“亲、诚、惠、容”概念。自古以来,中国政府和民间都秉承与邻为善的友好理念进行对外交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为沿途地区的社会交往提供了通道。盛唐时期的长安,中西文化交融。如下图是陕西西安出土的《唐骑驼乐舞三彩俑》,骆驼昂首挺立,中间一胡人跳舞,其余四人围坐演奏胡乐。

——摘编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盛唐时期长安社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体现这一特征的史实。

材料二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2)材料二中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明代“海上远征”有何影响?

材料三   15世纪以前,中国处于亚洲海洋秩序的中心,扮演了主导角色。我国古代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大都是在政府支持下进行的。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就很先进。隋唐以后,航海走向全面繁荣。两宋时期,我国取得了以罗盘导航为标志的航海技术重大突破;当时中国的GDP约占全球的50%,海上贸易更是远航至西亚等地。明朝前期,中国主导亚洲海洋秩序的能力达到了顶峰。

——李亚敏等《国际海洋秩序演进中的中国》


(3)依据材料三,概括15世纪以前中国主导亚洲海洋秩序的原因。

材料四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


(4)材料四中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至清对外政策的变化;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2023-09-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以开放的心胸拥抱世界,世界以善意的笑容回应中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体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器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材料三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四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俱增哉。

——《乾隆御制诗》

材料五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说出唐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除材料中提及的僧人西行取经外,再列举一例唐朝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时为了管理对外贸易,设置了哪一专门机构?当时对外贸易的港口是哪两处?
(3)材料三中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由谁领导?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为这次海上远征提供了技术支持?
(4)材料四,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这个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怎样的提醒作用?
(5)结合我国古代的海洋历史和材料五,谈谈中国倡议共同建设“一带一路”有何现实意义?
2023-07-15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星河中,有无数闪耀着民族智慧和创新精神的杰出人物,谱写下一曲曲壮丽辉煌的时代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交流使者】

材料一:明朝期间,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了极盛,以15世纪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例如,…这七次远详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著,乘船62艘,……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谁率领船队进行了“七次远洋航行?为什么说这“七次远洋航行”是“史无前例”的?
(2)结合右图联系所学知识,请列举两例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例。
【文学大师】

真正的诗人都是大梦想家,你做过仗剑走天涯的梦……做过修仙羽化的梦……再没有一种更好的事物会像一首诗走得那么远,从一千年前到一千年后

——徐海蛟《故人在纸一方》

   

曹雪芹画像

(3)材料中的“你”在诗歌史上享有怎样的美誉?同时代被誉为“诗圣”的伟大诗人是谁?写出图片人物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
【民族英雄】
   
(4)上图所示的两位民族英雄是谁?请分别写出其历史功绩。
【科学巨匠】
   
(5)上图中著作的作者是谁?该著作有何历史地位?图二所示人物取得的重要成就是什么?
2023-08-2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星河中,有无数闪耀着民族智慧和创新精神的杰出人物,谱写下一曲曲壮丽辉煌的时代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交流使者】

材料一:明朝期间,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了极盛,以15世纪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例如,1405到1433年间,……这七次远洋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著,是史无前例的。首次远航28000人,乘船62艘,……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谁率领船队进行了“七次远洋航行”?为什么说这“七次远洋航行”是“史无前例”的?我们德州有一处文物古迹相关人物是跟随材料一中的“远洋航行”来到中国的,你知道这处文物古迹的名称吗
(2)结合材料一中的图片,联系所学知识,请列举两例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例。
【文学大师】

真正的诗人都是大梦想家,你做过仗剑走天涯的梦……做过修仙羽化的梦……再没有一种更好的事物会像一首诗走得那么远,从一千年前到一千年后,我们所有人依然在诗里仰望你那轮唐朝的月亮。

——徐海蛟《〈故人在纸一方》


曹雪芹画像
(3)材料中的“你"在诗歌史上享有怎样的美誉?同时代被誉为“诗圣”的伟大诗人是谁?写出图片人物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
【民族英雄】

(4)上图所示的两位民族英雄是谁?请简述其历史功绩。
【科学巨匠】

(5)图中著作的作者是谁?该著作有何历史地位?图二所示人物取得的重要成就是什么?
2023-03-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宁津县田庄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2九年级下·广西·专题练习
8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英国史学家李约瑟指出,在15世纪之前,中国在科技方面,一直领先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利用黄河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开凿,纵贯南北,沟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联系。有诗赞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写出这条古代世界上最长运河的名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的作用。

材料二   隋文帝即位后,创立了不论门第,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中国的这套选官制度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十分推崇,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官办法。


(2)写出隋朝创立的这一选官制度的名称。结合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分析伏尔泰推崇它的原因。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麦哲伦船队航海活动对比表   

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时间140514331492150415191522
次数741
人数2780010001500265
船数60200多艘175
(3)根据上表概括郑和下西洋与另外两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相比有何特点?
(4)科技推动社会进步。在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中,对人类文明传播和世界航海事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分别是什么?
2023-07-1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5 中国古代史(非选择题)- 学易金卷: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广西专用)
9 .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6月,国民政府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首次表彰民族英雄。特申明:“以我国历史久远,代有特起人物,故列表而出之,藉作人群模楷,增强民族自信力”,包括:①秦始皇、②郑和、③戚继光、④郑成功等40人。

材料二

人物国别主要事迹(摘录)
华盛顿美国◎1775年,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主张武力反抗英军殖民统治,被委任为大陆军总司令;
◎1787年,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出美国宪法。
委内瑞拉◎1819年,他率领军队打败西班牙殖民者,解放了南美多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成立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印度◎1920年,号召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抗英国的殖民统治;
◎控制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材料三       抗美援朝战争中,杨根思所在部队奉命坚守“1071高地”。当敌人第九次涌上来时,杨根思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誓死践行了“人在阵地在”的誓言。宋阿毛所在的部队负责在低至零下四十度的天气中坚守死鹰岭高地,牺牲前他留下绝笔诗:“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摘编自王喜《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精神》


(1)将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与下列历史功绩相对应。(填写序号)
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______
领导反侵略的抗倭斗争,维护了中国东南沿海安宁:______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______
使被荷兰殖民者占据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______
(2)写出材料二表格中①②两处人物姓名。概括表格中三位英雄事迹的共同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再列举2位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这些志愿军英雄誓死完成任务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身上共同的宝贵品质是什么?
2023-02-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徐溜初级中学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田水利】

材料一:如下图


   
                      图1                                           图2
(1)写出图1和图2生产工具出现的朝代。其中彻底解放了人力的是哪一个(写序号)?

材料二:开挖大运河是这个短命的王朝最大的成就,后世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继承和改善了运河体系。两宋以后,北京之所以成为首都,也是这条运河延伸的结果。元朝在今北京地区开凿通惠河后,南方来的船只可以到达大运河的终点——积水潭。积水潭沿岸的斜街与钟鼓楼一带发展成为最繁华的商业市场,通惠河不仅是大都赖以生存的命脉,还是一条供城里人游览的风光河。

——摘编自张妙弟《元大都与京城水系》


(2)写出材料中“短命的王朝”的名称。依据材料二概括大运河对北京城发展的作用。

【盛世气象】

材料三:如下图

         

                 图3:雨中耕作图                            图4:青花扁壶                      图5:纸币铜版拓片


(3)材料三中的图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古代经济的繁荣?

【海外贸易】

材料四:如下图

      

图6:唐朝对外交通路线                                                                                图7: 宋代对外交通路线

材料五:宋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宋朝曾几次试图打通西北丝绸之路,但由于和西夏的战争遭遇失败,因此被迫放弃西北丝绸之路,转而向海洋发展。……等港口都是世界级的大港,聚集了来自波斯、大食、印度等世界各地的商人……中国人牢牢控制着海上丝绸之路东段的贸易主动权。

——中国社会科学网


(4)依据材料四指出,和唐朝相比,宋朝对外交通路线有何变化?并依据材料五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5)哪一项科技成就促进了中国和世界远洋航海事业的发展?举出一个宋朝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政治智慧】

材料六:

唐太宗语录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曹翰(宋)《退将诗》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代俗语

图8图9
(6)图8的名言分别反映出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和民族政策?图9的文字体现了宋朝怎样的政治特点?

【对外交往】

材料七:明朝中期的中国,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28年间,郑和船队秉持“共享太平之福”的理念,发展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

——摘编自《中国水运报》


   
图9:郑和宝船(模型)
(7)依据图9指出,郑和下西洋具备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中的文字,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材料八: 明(后期)清两朝由于禁止民众出海,在陆地和海洋上都把国门给封闭起来了……虽然清朝有为的君主比明朝的多,但是在思想领域的保守使进步和发展成为“不合祖制”的罪过。


(8)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
(9)综合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中得到的启示。(一点)
2023-07-0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